請點擊上方藍字【 慧跑 】關注我們,輕如羽,跑無傷
跑者的2017年即將過去,2017年你跑過幾場馬拉松,你對於路跑運動又有哪些特別的感受?今天我們就來聊聊2017年中國路跑運動有哪些新的特點。
中國的跑步運動開始變得炙手可熱大約始於2013年,馬拉松的火爆既超出了我們想像,其背後的邏輯其實也十分清晰。以北馬為例,2010年北京馬拉松的報名程序經過5個月才報滿,2011年北京馬拉松30000個名額6天報滿;2012隻用了3天,30000個名額被報滿;2013年僅僅13個小時,30000個名額就被報滿;2014年,北馬取消了迷你馬項目,只有全馬和半馬兩個項目;2015年,北馬取消了半馬項目,成為中國第一個全馬賽事;2016年,北馬的報名條件:必須在近兩年內在關門前完成過全馬或者半馬。
北馬用短短幾年時間就實現了從乏人問津到炙手可熱,從報名就能參加到向國際六大滿貫賽事比肩看齊,其背後支撐的是什麼?當然是數量增長迅猛的跑者。北馬的一票難求,一方面是國內歷史最悠久馬拉松的口碑和品牌,更重要的是跑步人口幾何級的增長所帶來的強大助推效應。
進入2017年,馬拉松賽事數量仍然有增無減,跑者數量仍然在不斷增長,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能夠很肯定地感受到,中國的跑者變得越來越理性,大眾跑步運動總體正在變得越來越科學,跑步傷痛率似乎正在下降,中國跑步文化正在形成,從小白跑者成為成熟跑者的周期越來越短。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跑者通過科學訓練,成績不斷提高,PB不斷實現,但是在馬拉松比賽的年齡組排名中卻在不斷下降,這種現象的產生恰恰說明,跑者這個群體的整體水平和層次正在穩步提升。
當馬拉松進入2017年,隨著賽事組織者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使得辦賽水平得到不斷提升,至少在傳統知名賽事如北馬、上馬、廈馬、揚馬等賽事中,跑者的總體滿意度呈現上升趨勢,對於賽事的吐槽不是沒有但也越來越少,這表明中國頂級馬拉松賽事與國際水平接軌的趨勢十分明顯,中國馬拉松賽事呈現日趨成熟的特點。學習國際先進賽事成熟經驗,打造自身特點、不斷創新成為許多賽事方的不懈追求。
2017年,在中國田協推動下,中國馬拉松大滿貫正式啟動,北京馬拉松、武漢馬拉松、重慶馬拉松、廣州馬拉松四場馬拉松入選,賽季將從9月份的北馬開始,直至明年北馬賽季結束,一共舉行5場比賽。中國馬拉松大滿貫代表著中國最高等級的馬拉松系列賽事之一。旨在整合中國馬拉松優秀賽事資源,為中國馬拉松樹立頂級辦賽標準,推動中國馬拉松賽事國際化、規範化,市場化運作與發展,成為中國馬拉松事業發展和前進的風向標。中國大滿貫將建立全新的會員服務體系,為跑者提供超過200萬元的大滿貫獎金回饋,助力中國籍跑者成長與發展,在中國大滿貫成員賽事中創造更好的競技成績。
今年的北馬3萬名參賽者中,在參賽包裡均收到一個神奇的小紅本——中國馬拉松護照。 他們已經成為中國馬拉松護照的首批持有者,並且首批證書已經列印完個人信息,選手只需要在「持照人籤名處」籤上名字即可。每個人的身份證號與護照號綁定,一人一照。
因此,一本馬拉松護照見證和記錄了你的跑步榮譽與那些值得驕傲的經歷,因此也是一份極具收藏和紀念價值的官方認證書。當然,這本護照也不僅僅只是意味著精神層面的東西,據了解持照跑友還可以在報名、購買裝備、交通、食宿等多方面享受福利,甚至享受馬拉松賽事的直通名額。
上述這些頗具創意的玩法,客觀上說起到提升馬拉松賽事品質,激勵跑者的作用,用中國田協的話來說,具有中國特色的馬拉松文化已經形成。
雖然馬拉松都是專業選手與大眾選手共同參賽,但是這兩類人彼此並無交集,這種情況在2017年發生了很多可喜的變化:第13屆全運會馬拉松賽首次增設群眾組比賽,這也是首次在國內最高水平馬拉松競技中接納大眾選手。
全運會歷來都只有精英運動員才能參加,是高水平的競技,普通大眾只有當觀眾的份兒,13屆全運會的口號是「全運惠民,健康中國」。這不,全民參與全運的時代真的來臨了。群眾馬拉松比賽首當其衝,在本屆全運會馬拉松賽上,除專業組之外,還增設了群眾組比賽,同時也產生了全運會歷史上的第一枚群眾金牌。
也許有人會說,一般馬拉松賽不是也有專業選手參加嗎?不也是同場競技嗎?但這次比賽是冠以全運會群眾馬拉松賽,每一名參賽者都是全運會的正式參賽運動員,這樣的一種使命感和儀式感是完全不同於其他普通馬拉松賽的。這就如同一個人完成線上馬拉松與親身參加一場幾萬人的馬拉松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競技運動與大眾健身的深度融合不僅僅體現在第十三屆全運會群眾馬拉松比賽,讓大眾第一次親身體驗了四年一次的全運盛會,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將會有一男一女兩名大眾跑者享受參加馬拉松賽的殊榮,雖然僅僅只有兩人,但這無疑是中國體育劃時代的突破!
跑友只要參加「我要跑奧運」系列賽事,就有機會入圍大名單。選拔程序是這樣的:
▪ 大眾自願報名;
▪ 2017年底,在全年「我要跑奧運」指定賽事中的全程馬拉松項目,以每人1站最好成績擇優選拔男、女各5000名選手,組成「我要跑奧運」萬人跑團;
▪ 2018年1月公布萬人跑團入圍名單;
▪ 2019年根據上年度入圍名單確定進階的百人精英名單(男女各50);
▪ 2020年東京奧運會前3個月確定10人大名單、男女各5人,其中包括男女正選各1人、替補各1人、參加國家隊集訓備戰,其餘6人作為助威團一併前往東京奧運會。
除此以外,中國田協還將根據不同成績級別和進階階段,讓大眾選手獲得相應等級的榮譽和賽事報名優先通道等優惠待遇。
2017年6月,中國田徑協會已根據2017年倫敦世錦賽達標資格,選出了世錦賽參賽大眾選手——劉慶紅,此時她還是一位略顯羞澀的北京大學法學院一年級新生。在8月的倫敦世錦賽上,劉慶紅身體中國國家隊紅色戰袍,順利完賽。劉慶紅代表中國無數大眾跑者參加世界最高水平田徑比賽,其象徵意義巨大,這也標誌著中國大眾馬拉松運動到達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四、嚴厲措施減少了參賽作弊行為,但漏網之魚仍不時發現
2016年年底,鑑於愈演愈烈的替跑現象以及引發的重大事故,中國田協隨即出臺史上最嚴厲替跑懲罰辦法:「嚴禁私自轉讓(賣)或接受轉讓(買)參賽名額,一經查出,對違規者終身禁賽。一年過去後,雖然替跑現象無法做到完全杜絕,但應該來說,碰替跑這跟高壓線的跑友還是明顯減少,比如在跑團微信群中,提及參賽名額轉讓越來越少,即使提出也會受到跑團成員的一致譴責。說明田協的強硬規定還是很好地發揮了作用。
比如,北馬官網近日公布了對於某替跑選手的處罰,該選手被終身禁止參加北馬。
在替跑大幅減少的情況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再次得到驗證,蹭跑成為2017年馬拉松新的亂象,在2017年北馬上,一張照片顯示三人佩戴著同一個號碼布D0198公然在起點前合影!顯然是有人偽造了號碼布企圖蹭跑。
雖然蹭跑與替跑性質基本是一樣的,都是一種欺騙和不合規行為,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在2017年成都馬拉松出現多起「套牌」事件,一對情侶,二人雙雙套牌別人的號碼布參加了比賽,還在央視直播畫面前撒狗糧秀恩愛。別人的號碼牌都貼在胸前,這兩人卻刻意把號碼別在短褲上,再用上衣遮擋。似乎是刻意在迴避什麼。儘管如此,仍然可以看到,女孩佩戴的號牌是C1開頭。據賽事組委會工作人員介紹,成都馬拉松的號碼編排規則是,男性跑者為「字母+1」開頭,女性跑者為「字母+2」開頭。這樣看來,該號碼,屬於男性跑者。
成馬套牌事實上可能不是個別案例,有跡象表明這是跑團有組織的套牌事件。有人爆料成馬套牌C10132跑友高某,為成都某跑團分會成員,該跑團分會公眾號發照片時竟然刻意抹掉了高某的套牌號瑪布,至少說明其是知道套牌,欲蓋彌彰!
蹭跑者沒有繳納參賽費用,卻同其他跑友一起享受賽事提供的飲水、補給、獎牌和其他配套服務等資源,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做法,嚴重破壞了馬拉松賽事的規則和秩序,不僅與「公平、公正、公開」的體育精神完全違背,同時也埋下了個人安全隱患。
馬拉松運動因為規模巨大,影響力廣泛而成為社會焦點,任何馬拉松比賽中的事件都會被媒體曝光而成為重要話題,並且引發廣泛的社會討論。馬拉松比賽猝死現象就因為身處這樣一種輿論環境,而屢屢被人詬病。雖然大量研究都表明,運動中猝死是一種極低概率事件,運動所帶來的益處遠遠大於危害,久坐不動導致的慢病死亡概率遠遠大於經常運動所帶來的傷害和猝死概率,但馬拉松比賽中的猝死只要發生一例,就會成為天大的新聞,而引發廣泛的社會爭議、激烈的爭論,畢竟人命關天。
因此,中國田協和賽事方如今都高度重視馬拉松賽事安全問題,一場比賽賽道應急救援力量的組織和布置都會成為賽事工作的重中之重,即使這樣,仍然防不勝防,因為猝死的發生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基本上是難以從根本上預防。
2017年,銀川馬拉松、北京靈山100越野賽、河南新鄉半馬、重慶半馬、上海長寧半馬都發生過嚴重的猝死事件,每一次猝死的發生都讓我們心痛不已。
尊重參賽規則,如實提交體檢報告,有準備地參賽,感冒時放棄比賽,發生不適立即停下來休息並尋求醫療救援,杜絕替跑蹭跑,這些都是一名成熟跑者應該做到的,當然即使這些全做到,也未必100%避免猝死,但至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你安全順利地完賽。
2017年的中國馬拉松一如既往地熱鬧,中國的路跑運動正在向縱深發展,呈現出很多新的變化和特點,跑者的2017年快過去了,大家是否很懷念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