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建破產重整進入司法程序 負債總額達370億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獨家|中科建破產重整進入司法程序,負債總額達370億

曾傳言負債高達700億元的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中科建」)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目前經審計負債總額達371億元。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的一份中科建債權申報通知書(下稱「申報通知書」)顯示,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10月10日正式受理中科建破產重整案,並於10月23日指定上海市方達律師事務所為中科建管理人。

法院要求債務人於2021年1月5日前向管理人申報債權,案件的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定於2021年1月15日通過網絡在線視頻方式召開。

今年1月初,有媒體爆出中科建已被申請預重整,當時曝光的負債金額達到700億元。10個月過去了,中科建從預重整進入正式破產重整階段。

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破產重整與清算專業組牽頭人路少紅律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預重整到破產重整意味著從非司法程序正式進入到由法院主持的司法程序。

路少紅還表示,現在的情況應該是債務人(破產企業)被管理人接管,管理人根據《企業破產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履行法定職責。企業原管理層是否還繼續協助管理人管理企業,取決於後續程序,管理層如繼續履職,也應當在管理人監督下進行。

中科建的一家債權人在得知中科建正式進入重整階段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已經向法院申報了2.36億元的債權,現在中科建進入正式破產重整,一旦進入破產程序,我們到底能獲賠多少,接下來只能按照《破產法》追討債務,按法規來辦。」

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第一財經記者試圖聯繫中科建原管理層。中科建原總工程師熊祚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目前已經離職,並且中科建領導班子已經解散,也不再履行管理,公司交給資產管理人處置。

正式進入重整程序

根據記者獲悉的這份最新的申報通知書,據審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科建資產總額275億元,負債總額371億元,已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所有債務。

在今年4月16日,中科建預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透露,從今年1月2日到3月26日,管理人一共收到740份債權申報,涉及債權人2035名,涉及總金額699.23億元。

「近700億元債務應該是債權的申報金額,一般而言,破產債權申報時很可能會出現重複申報的情況,最終債權金額需要管理人核查;而審計一般是根據公司財務資料進行的,371億元應該理解為目前審計核查下來的帳面值。由於債權申報還在進行,債務到底有多少還不確定,最終要看管理人核查報告確認的金額。」 路少紅表示。

中科建是一家由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全資持股的國有企業,成立於1991年,企業性質是全民所有制企業。國企的性質在其破產重整中是否有特殊含義?中科建破產又是否會牽連到其母公司?

路少紅律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結合現有法律規定,就目前案例和司法實踐上看,全民所有制企業這一企業性質對於企業借款的清償沒有特別影響。

「根據《公司法》《企業破產法》的相關規定並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上述法律的司法解釋,當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時,公司股東要在未實繳註冊資本的範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全民所有制企業作為非公司企業法人參照上述規定,要看當時出資情況,如上級單位已經出資到位了,且未對破產主體提供擔保,則不會波及它的母公司。」路少紅說。

正式進入破產重整後具體將怎樣操作?路少紅表示,破產重整是通過引入外部投資人的方式,通過債權人大會表決確認的重整計劃草案(也可以理解為債權人達成的一種分配方案)最終處理債務人(破產企業)現有債務問題,債權人依照重整計劃草案進行受償後,債務人重新回歸市場,完成「重生」。而如何具體清償要看重整計劃草案。

巨額負債或因大量「掛靠子公司」

2012年之前,中科建主要從事建築施工承包,並未涉足其他領域,企業基本沒有融資貸款。2014年10月1日,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顧瑋國由副總經理崗位升任為總經理,此後用時4年,中科建業務擴展到房地產、新材料、城市配套服務、文旅、貿易、能源、汽車、生物製藥等多個領域,其子公司的數量也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的態勢。

根據啟信寶提供的數據,目前中科建直接或間接投資的企業達到418家,但其員工規模卻只有179人。

經過幾年的「蒙眼狂奔」,中科建首次在2018年5月曝出資金鍊斷裂,公司業務瀕臨崩潰。

曾有媒體報導,中科建的債務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迅速擴張的部分原因是其分公司、子公司中相當一部分與中科建為「掛靠」關係,他們看中的是中科建的國企身份,在融資時,「中科建」體系下的公司互相擔保,憑藉「中科院行政管理局」的背景獲得投資人的信任。這些掛靠公司對外融資一旦不能如期還款,中科建就可能面臨財務危機。中科建對其子公司的管理也相當薄弱。

在中科建第一次預重整大會中,管理人曾披露:「2019年12月24日,管理人在進駐中科建的第一時間對部分印章證照進行了接管,截至目前,管理人已接收中科建(包括分公司)印章89枚,證照57份。」這也意味著,中科建大部分子公司和分公司沒有上交印章和證照。

中科建也曾因股東資格問題與其旗下子公司發生訴訟糾紛。

相關焦點

  • 中科建破產重整進入司法程序,負債總額達370億
    2020.11.19 20:34【中科建破產重整進入司法程序,負債總額達370億】曾傳言負債高達700億元的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目前經審計負債總額達371億元。近日,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的一份中科建債權申報通知書(下稱「申報通知書」)顯示,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10月10日正式受理中科建破產重整案,並於10月23日指定上海市方達律師事務所為中科建管理人。法院要求債務人於2021年1月5日前向管理人申報債權,案件的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定於2021年1月15日通過網絡在線視頻方式召開。
  • 獨家|中科建破產重整進入司法程序,負債總額達370億
    曾傳言負債高達700億元的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中科建」)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目前經審計負債總額達371億元。今年1月初,有媒體爆出中科建已被申請預重整,當時曝光的負債金額達到700億元。10個月過去了,中科建從預重整進入正式破產重整階段。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破產重整與清算專業組牽頭人路少紅律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預重整到破產重整意味著從非司法程序正式進入到由法院主持的司法程序。
  • 央企負債371億?中科建破產,只是因為轉型失敗麼……
    來源:大貓財經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10月10日正式受理中科建破產重整案,法院要求債務人於2021年1月5日前申報債權。這意味著中科建在申請預重整10個月後,進入正式破產重整階段。據審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科建負債總額371億元。早在2018年的時候,中科建就已經出現兌付危機。2019年1月24日,在銀保監部門的牽頭之下,178家「中科系」金融機構債權人組成債委會,協商處理債務危機。但直到今年1月,中科建也沒有拿出處理方案!
  • 中科建如何欠下巨額債務?曾向小貸公司尋求高利貸
    第一財經近日獨家獲悉,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中科建」)破產重整案正式進入司法程序。相關司法文件顯示,中建科經審計負債總額達371億元,員工數量僅有170多人。這樣一家國有企業,是如何背上巨額負債,導致資不抵債從而最終走向破產境地的?第一財經調查發現,這與其大舉向外投資擴張不無關係。
  • 4年負債700億元,中科建何以瀕臨破產?
    四年時間形成近700億元債務、旗下公司大量系「掛靠」,對部分分、子公司不具有實際控制力,已進入破產預重整的中科建前路不明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迅速的擴張中,這家公司卻債臺高築,以致身陷破產預重整的尷尬境地,截至目前,債權人已申報的債務總額高達近700億元。 預重整資料顯示,這家名為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中科建」)的企業旗下有分公司、子公司超過400家。
  • 犀牛財經早報:中科建破產 歡聚再回應渾水
    財報顯示,B站三季度營收達32.3億元,,同比增長74%。同時淨虧損也持續擴大到11億元。 前程無憂Q3淨利下降42% GPLP犀牛財經11月20日消息:前程無憂(Nasdaq:JOBS)今天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0財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報。
  • 中科建370億欠債謎團待解:優質子公司為何不翼而飛
    來源:一財網第一財經獨家獲悉,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10月10日正式受理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中科建」)破產重整案,標誌著中科建破產重整從非司法程序正式進入到由法院主持的司法程序。中科建負債總額達371億元,旗下超過400家子公司,股權複雜,旗下有些公司頻繁變更實控人,而且在國企與民企身份之間不斷切換,引發債權人質疑。中科建是一家由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下稱「中科院行管局」)全資持股的國有企業,目前中科建直接或間接投資的企業達到418家。
  • 【聚焦】晨陽集團已進入司法重整程序,是「涅槃重生」還是走向「破產清算」?
    《通告》稱,司法重整是指在不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的前提下,經過一系列法律程序,實現「公司的重生」。只有司法重整,晨陽才能生存和發展,只有晨陽繼續生存和發展,債權人合法權益才能得到依法保障。 之所以選擇司法程序,塗界觀察員李明月分析認為,因為晨陽集團債務數量巨大,資金流向難以核查,合法債務難以甄別等等,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是不合適的,走司法程序才能確保公開透明。
  • 中科院全資持有的中科建 為何走到負債700億、瀕臨破產的地步?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中科院全資持有的中科建,為何走到負債700億、瀕臨破產的地步?一家由中科院全資持股的國有企業,用時四年,將業務滲透到房地產、新材料、城市配套服務、文旅、貿易、能源甚至汽車和生物製藥等多個領域,發展前景似乎不可限量。
  • 司法前沿|試論司法權在破產重整程序中的職能定位與重構
    企業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後,人民法院職權的運用貫穿始終,司法權如何妥善行使,如何平衡個體本位與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是人民法院辦理好破產重整案件的重要議題。 在小額債權人數較多、金錢總額較少,區分清償能夠提高普通債權組表決通過的可能性,並保障案件效果的情況下,法院可以決定設立小額債權組,以此避免小額債權人的權益被大額債權捆綁和過分稀釋。
  • 貴人鳥進入重整程序,面臨破產退市風險
    近日,貴人鳥(需求面積:80-150平方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人鳥」)發布公告稱,泉州中院於12月8日裁定受理申請人「泉州市奇皇星五金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皇星」)對公司提出的重整申請。
  • 重整中的中科建請求停拆海口「葫蘆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爭豔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任明超)日前,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中國科學院下屬國企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建」)管理人向海口市委、市政府發函,請求協助停止拆除填海項目「葫蘆島」。
  • 寶馬也帶不動 千億東北國企正式破產重整
    華晨集團正式破產重整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集團)重整申請,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法院的裁定稱,華晨集團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
  • 欠債34億!這家公司又破產重整?
    12月10日,貴人鳥又新增破產重整信息,這是繼8月貴人鳥被申請破產重整後,第二次被申請破產重整。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ST貴人共有4條被執行人信息,當前被執行總金額約2.69億元人民幣,公司及法定代表人目前已被限制高消費。
  • 寶馬也帶不動 千億東北國企華晨集團正式破產重整
    剛剛,千億東北國企正式破產重整中國基金報泰勒剛剛,東北大國企華晨集團正式宣布破產重整。華晨集團正式破產重整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集團)重整申請,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 晨陽集團被申請破產重整,法院已受理債權人申請
    有關河北晨陽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財產的保全措施應當解除,執行程序應當中止。據了解,保定市徐水區人民法院定於2021年4月9日上午9時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https://pccz.court.gov.cn)通過網絡會議方式召開河北晨陽工貿集團有限公司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依法申報債權的債權人有權參加債權人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