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事情對或錯,我們都投票決定。在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時期,你連票也不能投!"這是3年前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當日,巴塞隆納後衛皮克對記者說的話。
趁著本季西班牙國家德比剛結束,這裡和大家簡略地重溫一下這場經典大戰背後的意義。巴塞隆納代表加泰隆尼亞人,主張民族的自治;皇家馬德裡代表西班牙人,擁護國家的統一。這是每個球迷都耳熟能詳的歷史背景,兩邊的恩怨情仇,今天以最文明的戰爭-體育來化解。沒有加泰隆尼亞人和西班牙人之間的對立,就沒有這項被奉為國際體壇的經典,每年至少舉辦兩次的"El Clásico"。
對我們球迷人來說,巴薩和皇馬就像遙不可及的神仙打架,尤其是當代兩名球王之間的直球對決。但對當地的球迷來說,"El Clásico"的意義遠超足球本身,涉及更深遠的統獨之爭。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時代,球迷選擇支持的球隊大多坐落自己所在城巿附近,球隊文化從其歷史從中孕育出來。馬德裡作為西班牙首都,是皇族和權貴的象徵。"西班牙"這個帝國的建立,是15世紀"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這個王國的君主聯姻而成。"卡斯蒂利亞"的語言,就是今天的正統西班牙語;而加泰隆尼亞就是"阿拉貢"的組成部分之一,兩者在文化、語言、歷史上都有差別。而當時兩個王國多個民族獨有的傳統都得以保留,加泰隆尼亞依然保持自治。
時間到18世紀初,王室出現繼位之爭,並進一步演化成戰爭。腓力五世最終勝出,開創了波旁王朝(即現今的西班牙王室),在戰爭中向腓力五世倒戈的加泰隆尼亞,在新王朝之下成為了被肅清的對象,加泰隆尼亞的自治地位被取消,加泰隆尼亞語成為了禁忌。
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
加泰隆尼亞在20世紀初一度隨著工業化而興盛,逐漸拿回自治權,但在隨歐洲法西斯主義風潮下打回原形,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權傾一時的佛朗哥將軍。這名軍閥在1930年代透過內戰逐漸掌權,那正是歐洲兩大獨裁政治巨頭-貝尼託·墨索裡尼和阿道夫·希特勒在歐洲擴張的高峰時期。獨佔歐陸西南一隅的西班牙,在佛朗哥的統治之下,幾乎是義大利、德國身後的歐洲第三大獨裁主義勢力,直至他於1975年死後,民主制度才開始萌芽。
而在佛朗哥的統治時期,皇馬幾乎成為了皇室穩定國家的象徵,而巴塞隆納就是其對立面,其在巴塞隆納身上的打壓,如強迫球隊改用西班牙文名、球賽半場脅迫巴塞隆納放水等,全都是其對加泰隆尼亞的清洗政策的冰山一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