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壓抑、終日抑鬱、創傷後應激障礙……31條心理援助熱線為你...

2020-12-12 上遊新聞

如今,疫情防控已趨於常態化,你仍舊焦慮嗎?自己能化解緊張情緒麼?7月29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獲悉,重慶已開通31條心理援助熱線為市民提供相關服務,減少心理危機的發生,保障市民心理健康。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處副處長楊天蓉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重慶精神衛生、高校、心理健康相關協會及學會發動具有災後心理危機幹預經驗的專家,組建了醫務人員心理幹預、患者幹預、疑似患者心理幹預、密切接觸者幹預、公共群幹預等5個心理救援專家組,在各專家組下組建5支幹預隊伍,為各區縣開展心理熱線人員業務培訓和督導、人群心理狀況評估、擬定幹預計劃、實施心理危機幹預、公眾健康教育等。

在疫情發生時,一線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此,市級專家組先後對40個區縣,3800餘家醫院、衛生院、社區醫學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開展了一線醫務人員的心理測評工作。同時,選派38名精神科骨幹隨援鄂醫療隊開展一線醫務人員心理輔導,對醫護人員心理狀況開展篩查,為醫療隊和當地醫護人員開展線上和線下心理輔導、講座培訓。對存在問題的人員,通過「線上+線下」的心理幹預方式,一對一制定個性化心理幹預方案,明確心理幹預目標,分段分層逐步推進。

在對待新冠疫情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健康方面,市級專家組先後對新冠肺炎患者及部分患者家屬開展個性化心理幹預工作。對部分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了創傷後應激障礙、抑鬱症、廣泛性焦慮障礙共3項心理測評。對存在問題的人員,制定個性化幹預措施,對沒有嚴重應激症狀的人群,每月開展2次幹預,幹預總療程3個月。對有嚴重應激症狀,如急性應激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抑鬱障礙患者或幹預效果不佳的患者,幹預總療程延長至6個月。

目前,重慶共開通心理援助熱線31條,其中市級12320-1心理援助熱線1條,各區縣心理援助熱線共30條。同時積極吸納社會志願者參與,統籌組織心理工作者輪值,提供7×24小時在線服務,及時為人群提供實時心理支持和心理援助服務。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錢也

相關焦點

  • 兒童創傷後應激障礙不可忽視
    自汶川地震之後,「創傷後應激障礙症「這一詞逐漸被大眾所了解和重視。今年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這一醫學名詞再次引起重視。 李鵬輝介紹,不是所有經歷創傷的人都會發展成創傷後應激障礙,它在年齡、性別、種族等方面存在差異:女人比男人容易發病;兒童比成人容易發病;心理脆弱的人比性格堅韌的人容易發病。
  • 【心理援助專欄】 創傷後應激綜合整症(PTSD)的識別和處理
    【心理援助專欄】 面對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技術」(四十五) 創傷後應激綜合整症(PTSD)的識別和處理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一切,當海浪湧來
  • 第12期:由《從心開始》解讀創傷後應激障礙
    這不禁使人聯想到一部於2007年在美國上映的影片《從心開始》,這部電影通過細膩的藝術手法真實還原了受害者群體的心理狀態。  影片講述了男主人公查理在美國「9·11」恐怖襲擊中失去自己的愛人和孩子,產生了嚴重的創傷後應激障礙,繼而導致自閉和抑鬱。而與高中老友艾倫的意外相遇,則成為查理治癒心理障礙的起點。
  • 武漢成立創傷後應激障礙診療中心 四大舉措應對疫後心理問題
    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與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協商創建的「創傷後應激障礙診療中心」在漢成立 通訊員 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黃濤 通訊員 李俊)8月18日,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與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協商創建的「創傷後應激障礙診療中心」在漢成立
  • 專家:疫情應激狀態過後,心理問題或集中爆發 尋找心理創傷的「解藥」
    疫情中,很多人都可能產生創傷後應激障礙或創傷性再體驗等症狀,焦慮、失眠、記憶閃回等情況也是心理問題的徵兆。對於突然失去親人,甚至沒能正式告別的人們來說,心理創傷的修復將是一場持久戰。據專業人士分析,疫情中患者、家屬,或者一線醫護人員,很多人都可能產生創傷後應激障礙(即PTSD),或創傷性再體驗等症狀,焦慮、失眠、記憶閃回等情況也是心理問題的徵兆。尤其是對於那些突然失去親人,甚至沒能跟遺體正式告別的人們來說,心理創傷的修復將是一場持久戰。
  • 外傷後應激障礙PTSD——戰後創傷綜合症,並非只出現在士兵心理
    戰後心理綜合症,屬於「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種,又叫創傷後壓力症、創傷後壓力綜合症、創傷後精神緊張性障礙、重大打擊後遺症。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這些經驗包括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心靈上的脅迫。
  • 「創傷後應激障礙」-比抑鬱症更可怕的一種疾病
    經歷了被病人報復的事件後,陶勇醫生直言自己可能會變得更膽小。生活中突如其來的災害和變故,會對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在關注災後人們生理上的傷害的同時,現代社會也開始重視人們受到重大打擊後的心理創傷。創傷性應激障礙(PTSD)便是值得引起人們關注的其中一種災後心理問題。
  • 如何判斷創傷後應激障礙,又知道它有哪些症狀?
    由危機事件引起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急性應激障礙和創傷後應激障礙在不同時期,障礙、抑鬱、焦慮障礙、自殺、酗酒等行為問題相繼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因其後果嚴重、發病率高而受到廣泛關注。流行病學研究發現,40%到90%的人經歷他們生命的某些階段一些創傷性事件,但不是所有經歷創傷性事件的人都會在普通人群中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患病率為7% - 12%。據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統計,美國PTSD的總患病率為1% - 14%兩人都是8%。
  • 心理學:創傷後應激障礙,該如何走出心理陰影?
    你是否遭受過創傷事件,並且產生心理陰影呢?你是如何走出來的呢?所謂創傷後應激障礙,指的是個體經受突發的、緊急的事件,令個體直接陷入手足無措、孤立無援的境遇,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反覆出現當時的場景。個體長時間處在心理陰影中,哪怕事件已經結束很多年,仍然會心有餘悸。不僅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也不利於個體的成長和發展。一個總是抱著過去不放的人,他的心理年齡也就停留在了那一刻。那麼,經歷過創傷後,產生應激障礙該如何走出自我呢?完全沉浸法個體產生心理陰影之後,在腦海中呈現的往往只是創傷事件中的幾個片段。
  • 突發性災難引起創傷後應激障礙,很多患者不能恢復,影響一生
    導語:傷後應激障礙主要是由於突發性的災難事件或者是自然災害引起的患者產生一種精神障礙,而發生創傷性的事件是創後應激障礙的最直接病因,例如發生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或者車禍導致死亡等,都可能會造成創傷後應激障礙,正常情況下,正常人經歷過創傷事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患者可以慢慢地恢復正常生活
  • 專訪災害防禦心理專家祝卓宏:疫情會留下怎樣的心理創傷?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按照國際的統計,95%的人在大的應激事件後都會產生這種創傷應激反應,但只有10%左右的人,會產生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不容易自愈,如果不接受正規的治療或是幹預,可能會持續多年難以療愈。」至少十條心理熱線、數千位心理諮詢師正在提供針對當前疫情的心理援助。
  • 900萬武漢人劫後餘生,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噩夢才剛開始!
    長期隔離在家造成的孤獨、煩悶,無處發洩,導致延遲出現和長期持續的精神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一線醫護人員,身心疲憊,逼近極限。醫護人員真的是無微不至,其實扭兩下也鍛鍊不了多少身體,而主要目的是為了給患者營造輕鬆的氛圍,在陰鬱的隔離倉創造一丁點美好回憶,儘可能避免讓患者產生孤獨和壓抑情緒,避免患者康復後產生心理陰影。
  • 創傷後應激障礙:為什麼會成為美軍獨屬心理疾病?非正義戰爭太多
    什麼叫「創傷後應激障礙」?在心疾病中,這類精神疾病是屬於目睹,或者遭遇到一個,或者多個涉及自身或者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嚴重欺凌而導致的持續性精神障礙。這類疾病也被國際上稱之為「PTSD」。當許多士兵們甚至舉起步槍向耶穌默哀、流著淚扣動步槍扳機,而當眼前這些手無寸鐵的平民相繼倒下時,他們在心底開始極度地自責和愧疚,但是軍人的使命迫使他們強頂著壓力履行;一幕幕錯誤的屠殺成為了美軍官兵心理的一道陰影,但這個時期還沒有真正形成創傷後應激障礙。
  • 綦江區心理援助熱線調整了
    為進一步規範心理援助熱線管理,提升標準化服務水平,加強熱線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危機幹預作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綦江區心理援助熱線已搬遷至睡眠醫學中心,熱線電話:023-48777079,熱線服務時間:周一至周日,
  • 這梗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這梗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時間:2020-09-02 16:22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ptsd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屬於一種心理疾   原標題:ptsd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屬於一種心理疾病。     《戰狼》這部電影火得不僅僅只是一時,有人喜愛,有人吐槽。
  • 新冠肺炎帶來心理創傷怎麼辦?權威指南來了
    ,應當包括心理援助的內容。3.心理健康、精神衛生界的同事正在全國各地採用熱線、網站、現場諮詢服務、寫公開信及媒體講座、採訪等形式,熱誠為大家服務。Tips:怎樣減少應激的副作用?1.儘量抽空進行體育鍛鍊,以消耗掉體內因為應激而動員起來的化學物質。2.均衡飲食,少吃糖,每餐都要吃水果和蔬菜。
  • 孫思堯患創傷後應激障礙 確定賽季報銷已啟程回家
    網易體育7月14日報導:今日,南京同曦隊球員,CBA榜眼秀孫思堯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自己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為更好緩解症狀已啟程回家,提前告別本賽季。
  • 獨居老人突發「被害妄想」,醫生:這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但老人卻一個勁兒念叨「有人要害她」,言語邏輯混亂,行為驚慌詫異,在徵得家屬同意後將老人就近送醫檢查,才知老人竟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了解到孫婆婆的病症,女兒自責不已,第一時間趕到老人就診的武漢腦科醫院長江航運總醫院。疫情期間,因交通管制及小區嚴格封控管理,孫老與女兒分開居住。
  • 過度焦慮、親子矛盾、物是人非…疫情發生後,這條心理熱線接到5000...
    1月25日,武漢封城第三天,「希望24熱線」開通了「防疫專線」。從那天起,這條成立於上海的24小時心理危機幹預熱線,每天接到上百個與疫情相關的求助電話。4001619995,「要留,要救,救救我」,這條7*24小時的危機幹預熱線2012年12月成立於上海,目前在全國19個城市共有1000多名持有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的志願者接線員。希望熱線面向不同類型的求助者,常設有學生專線、抑鬱專線和生命專線,1月25日,在原有三個專線的基礎上開通了「防疫專線」,這也是當時最早開出的一條全國聯網的24小時疫情心理幹預專線。
  • 英醫學專家:新冠肺炎重症康復者患創傷後應激障礙風險高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29日,英國醫學專家表示,在醫院中經歷了重症治療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面臨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高風險,因而需要安排相應的後續篩查和複診。由倫敦大學學院(UCL)醫學專家牽頭組成的英國新冠疫情創傷應對工作組表示,那些在重症監護病房經過治療的新冠治癒者患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風險最高。 專家們指出,相關的定期檢查至少應持續一年的時間。 目前,在英國接受過住院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數量已經超過了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