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軍事網站消息,用於替換M113的AMPV裝甲運兵車已於近期正式生產完畢。據悉,這款裝甲車是由美國BAE系統公司生產的,合同於2018年便已經籤訂。根據協議,BAE公司將在幾年內向美國陸軍交付約450輛該型裝甲運兵車。儘管協議要求今年3月就應交付,不過因為疫情與美國國內問題影響,BAE公司將交貨時間推遲到了9月2日。
M113自越南戰爭期間便是美國陸軍的主力運兵車,時至今日仍然在不少國家服役。由於需求量巨大,這款運兵車被授權多個國家生產,算上各國的「國產版」,總產量達到了八萬輛左右。不過,這並不是說這款裝甲車就非常完美,實際上它的問題也很多。最令美國陸軍頭疼的一個問題是M113的裝甲實在是太薄了,越南軍隊曾經使用12.7毫米重機槍的穿甲彈在較遠距離上擊穿了M113的正面裝甲,更別說穿甲能力更強的14.5口徑重機槍了。在戰場上,M113可憐的裝甲只能幫助其抵擋7.62毫米口徑的輕機槍射擊,在如今反坦克武器密集的年代簡直是「裸奔」。
另外,比起輪式戰車斯特瑞克,M113的行駛速度也嚴重不足,在戰場上可謂是又脆又慢,甚至連裝甲車標配的射擊孔都沒有。不過,M113在造價方面的確對得起自己的性能,上世紀80年代的合同單價為17.84萬美元。
要明確的一點是,M2騎兵戰車屬於「步兵戰車」,縮寫為AFV,而M113與美軍新式運兵車AMPV屬於裝甲運輸車,也就是APC。在步兵下車後,AFV需要與步兵協同衝鋒,而APC在放下步兵之後則停住不動,用機槍火力掩護步兵分隊。在美軍內部的軍事測評中,這款裝甲車不具有跟隨M1主戰坦克作戰的能力,最多也只能與老式的M60主戰坦克協同。
在冷戰中後期,美軍研發出了M2騎兵戰車來伴隨M1主戰坦克行進,M113也降格成為專門的人員運輸車。隨著美軍不斷「精兵簡政」,縮小本國重型機械化部隊規模,美軍總算也想起了裝甲車這款幾乎被遺忘了的車種。很好理解的一點是,不管是AMPV還是M113的造價都遠遠低於M2步戰車。
AMPV被戲稱為「無頭布萊德利」,從外表上來看和布萊德利真的只差一個炮塔。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一說法還算準確。BAE公司為了節省設計和製造費用,並沒有另起爐灶設計出一款全新的裝甲運輸車,而是在公司倉庫儲存的M2步戰車底盤上修修改改,才設計出了AMPV這麼個趕工產品。
同時,AMPV採用了大量以色列關於裝甲運兵車的經驗,並沒有追求高速能力,最高速約為61公裡每小時,在越野時估計最高速度也就達到40公裡每小時左右。降速換來了無與倫比的裝甲,甚至被稱為「小坦克」。AMPV總重量達到了36噸,比M2步戰車還要重上一些,其防護性能也要強於M2步戰車。AMPV車身採用了全焊接鋁製裝甲,同時可以根據作戰需要爆破反應裝甲,在爆破反應裝甲外側還可以套上一層防火箭彈柵欄,也就是「套娃式防護」。車底也採用了防地雷設計,將鋁合金材料換成了更為堅硬的鋼製護板。這款戰車正面可以抵禦30毫米機炮穿甲彈、全向具有防禦14.5毫米機槍彈的能力,同時採用了最先進的主動防禦系統,可以使用榴彈摧毀來襲的反坦克飛彈。
AMPV也十分注重電子作戰能力,裝備了通用動力公司研發的WIN-T(War fighter information Network-Tactical)系統,在美軍指揮官的指揮設備上可以精確顯示每一輛AMPV的詳細位置與作戰情況,可以讓指揮官更有效地部署車輛。同時,AMPV搭載了一套電子作戰系統,在開啟狀態下可以自動識別路邊炸彈與電子遙控炸彈,以提醒駕駛員小心避讓。為了維護這些電子設備,AMPV上還有一套功率不低的發電設備,可以說是十分齊全了。未來,隨著美軍需求的不斷改變,AMPV也可以改裝為自行迫擊炮、醫療救護車、指揮控制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