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11月11日,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第十五屆亞洲金融年會」在北京舉行。在主題為「成長路漫漫、突圍必有時」的中小機構論壇上,多位銀行業一線人士參與了「後疫情時代,中小銀行的挑戰與機遇」的討論。
談及中小銀行面臨的挑戰,浙江稠州商業銀行副行長程傑認為,挑戰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疫情影響下,很多中小企業倒閉;二是美國貿易戰使得一些產業鏈中斷,外向型企業生存困難;三是國有大行以極低的利率下沉到小微市場,中小銀行的客戶出現流失。
今年國有大行繼續大規模介入小微業務。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增長40%以上,這一目標相比去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這對中小銀行有何影響,中小銀行如何與國有大行做好錯位競爭?
程傑坦言:「國有大行下沉市場後,中小銀行的市場被擠壓,導致中小銀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下降。當中小銀行盈利能力下降疊加資本補充渠道有限時,中小銀行的生存就面臨挑戰。」
程傑指出,在銀行體系中如果按照資產規模規模劃分,中小銀行也是銀行業的中小企業。「從稠州銀行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來看,稠州銀行一直跟中小企業一起成長。面對新的國內外各種政治經濟形勢挑戰,我們當前的問題時如何堅持服務小微的戰略,如何優化服務的問題。」
談及機遇,程傑認為,一是疫情推動了中小銀行的數位化轉型。「數位化轉型必須自上而下推動,作為企業的戰略決策,稠州銀行從2017年開始數位化轉型,過程非常辛苦,但現在看成效顯著。」程傑稱,「我們要求所有的產品全部可以線上化,在所有渠道都可以輕易觸達客戶,營銷、風控、內控均全面數位化重構,通過數位化手段重塑金融傳統業務。」他介紹,前期的數位化轉型為稠州銀行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今年2-5月疫情影響之下,稠州銀行非接觸式服務、線上客戶、數位化營銷井噴式增長。
二是使得中小銀行更加聚焦特色業務。「在傳統經營模式下,中小銀行都說自己是本土銀行,並沒有太細分深耕本地的特色業務和長期經營多年的業務,沒有過分強調突出自己的特色化。」程傑表示,「但今年疫情影響下,中小銀行必須思考,如何才能具有自己獨特的生存能力,避免同質化競爭下的市場流失。比如稠州銀行依託數位化,深耕商貿業務、大力拓展跨境電商業務,並以此帶動對整個產業鏈的服務。」
程傑還介紹,現在江浙的核心城市和鄉鎮,金融服務已經十分充足,甚至出現金融服務供給過剩。「但村裡就不一樣,農村金融服務不足,還有下沉的空間。稠州銀行現在也在專注農村金融,依託數位化轉型成果,對所有農村信用貸款進行數位化風控,實現了支持農村金融與保持資產質量穩定的平衡。
官網顯示,浙江稠州商業銀行初創於1987年,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6年由地方城市信用社改建為商業銀行。截至2018年末,該行註冊資本35億元,並在上海、浙江、江蘇、福建、廣東、重慶、四川、江西、雲南等地設有分支機構及村鎮銀行網點192家,其中分行及管理部14家,發起設立了浙江稠州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及9家村鎮銀行。
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稠州銀行資產總額2342億,當年實現淨利潤18億。
(作者:楊志錦 編輯:馬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