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地鐵哪些車站是暫緩開通?根據官網線路顯示有5座:分別是高家園、大紅門、蘋果園、陶然橋、通運門。
像紅廟、二裡溝屬於預留,景風門不算在開通範圍,南八裡莊則是已經失去了加站條件。
根據去年的文章:盤點北京地鐵那些暫緩開通的車站,北京19座暫緩開通過的車站中已有13座陸續開放。加上去年底的雙井,另外5座車站何時能夠開放就成了大家關心的話題。
首先關注換乘站,大紅門由於已經成為了既成事實關注度最高。蘋果園和高家園站,普遍認為將會和S1、M12同步開通,真是這樣麼?
市規自委針對人大代表「關於增強地鐵換乘效率,打通接駁瓶頸的建議」作出回復。
針對您提到有關及時開通已有線路換乘站點的建議,我委與市重大辦進行了對接,了解到目前已通車線路暫未投入使用換乘車站3座,分別為:14號線與在建12號線換乘站高家園站、8號線與10號線換乘站大紅門站、1號線和S1線及6號線換乘站蘋果園站。市重大辦已按照市政府「一站一策」工作要求,制定了相關建設工作任務書,明確相關工作節點及任務。按計劃,高家園站將於2023年、大紅門站將於2022年、蘋果園站將於2022年建成投運。
一、大紅門站
大紅門站的問題還是令人歡欣鼓舞的,畢竟目前還未完成拆遷,換乘通道的施工也需要1年以上,2022年已經是大紅門能夠開通的最早時間。
不過拆遷問題誰也不敢保證,2022算是個理想的預期吧。
二、高家園站
12號線基本已經確定能夠在2022年開通,但高家園站還要晚一年。這是為什麼呢?
當年14號線建設時,由於萬紅西街北側平房拆遷受阻,無法建設出入口,所以只完成了高家園站的主體結構。
鑑於高家園距離望京南只有676米:北京地鐵那些距離很近的車站,是如何造成的?,後者可一定程度上替代前者的功能,就沒有急於推進,而是等待與12號線換乘後啟用。
14號線出入口的位置於2017年完成拆遷,但據地鐵族clinchem說一直處於停工狀態,可能要比12號線開通晚,能否印證規自委的說法。
三、蘋果園站
蘋果園的問題更為複雜,涉及3線換乘。目前看來S1線大概率可以在2021年開通,那麼1號線和6號線究竟是誰需要等到2022?
兩線都不開通的可能性不大,這樣S1這一站沒有意義,除非整個樞紐沒有完工。考慮到樞紐的整體性和施工進度,作者認為6號線能夠在2021年開通的可能性比較大,而1號線需要再晚一年。
理由是車站改擴建的施工難度要大於新建,且1號線車站位於樞紐以北,從衛星圖上來看進度是明顯慢於樞紐的。
四、通運門站
其餘兩座暫緩開通的非換乘站中,通運門曾傳出今年底要開的說法,不過現在看應該是沒戲了,還是要等一體化建築。
2019年,由我辦牽頭,會同市交通委、軌道公司、快軌公司,對全市已開通軌道交通線路的未開通的車站及出入口進行了全面清理,列出清單,明確責任主體,並下達工作任務書,要求通州區政府督促開發商加快完成地鐵6號線通運門站附屬結構一體化建設,力爭2022年實現開通運營。 目前,通運門站周邊一體化項目和地鐵相關附屬設施建設工作正在按計劃順利推進中,甕城博物館設計方案正在市政府審批中,預計2020年年底可開工建設。我辦也將持續跟進協調。
通運門站涉及到新華大街沿線及武夷花園,對周邊廣大居民的乘車體驗有很大影響。一體化真是坑人啊,其實很多時候大家要的是能坐車就行,真不介意是否高大上。
五、陶然橋站
陶然橋站由於拆遷受阻,同樣採用了「保線舍站」的思路,3棟樓拆了一棟半,把車站主體建完,若要修出入口還需要繼續拆遷。
但地鐵開通後由於這站並不重要,周邊也缺乏客流,就一直拖下去了,還涉及到拆除後上蓋寫字樓的利益問題沒有談妥。
提問標題: 地鐵14號線陶然橋站拆遷及通車時間 答覆內容:受馬家堡路甲7號院剩餘拆遷影響,陶然橋站無法施工,14號線中段2015年底通車時該站過站不停車。近年來,由東城區政府牽頭,全力協調推進拆遷工作,已完成大部分居民的騰退,目前僅剩餘2號樓和3號樓5戶,9號樓26戶居民未同意騰退。東城區已經採取措施,正在履行相關司法程序,爭取儘快完成騰退,具備地鐵進場施工條件。按照正常工期,車站建設預計需兩年時間。 答覆人: 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 答覆時間:2020-11-02
陶然橋是唯一一座未給出具體開通時間的車站,根據工期至少要2023年才能開通。
綜上,2022年能夠開通大紅門、蘋果園、通運門3站,2023年可以開通高家園,陶然橋暫未確定。
不過今年底北京地鐵將會再次產生蘇州街、二裡溝、花鄉東橋3座暫緩開通的車站。其中兩座換乘站是比較要命的,這幾站目前還沒有準確的開通時間。
來源:地鐵規劃建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