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擊上方【品藏觀閣】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朋友圈
【盔甲片】
先說這個,看到那個九個窟窿的鐵片!有人會認為是點咒牌,別的鐵圈會認為是什麼掛扣、或者天鐵?等等。
這裡面有個典故。在從前打仗的時候散落的盔甲這就形成了古戰場。多年後,牧民在這古戰場放牧,撿到了這個東西。封建嘛,就認為是薩格爾王的盔甲片了,一傳十十傳百,後人們都管這個叫薩格爾王的甲片了。他們會相信這種東西會闢邪,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平安等等。
天鐵,藏語稱「託甲」,譯為天鐵或雷石,藏區很多山蘊藏豐富礦藏,雷電擊打熔燒金屬礦石後形成的金屬結晶體原鐵即天鐵,可做護身符。突厥人對於雷擊的金屬巖石也有敬畏,這與北方民族中對雷的敬畏崇拜有關。託甲或與突厥語的「唐喀」(印章,圖形,後以唐卡聞名於世)有關。據傳唐卡繪畫最古老的源頭就是一幅石板畫,現在天鐵也已經泛化成為一個文化概念,所以也容納了更多的物件藏區北部早期古代遺存的天鐵,與西亞文明有深刻聯繫,其實不少早期的天鐵與中亞的銅掛件、小型青銅雕塑之間的關係是十分顯著的。
目前的市場中現代的也有不少,價格也可以接受。不管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罷,都是一種信仰,一種象徵,一種文化的傳承吧。最重要的,掛在珠子上還挺好看!
【九宮八卦牌】
接下來說說九宮八卦牌
這個呢,百度百科裡面也有不少的詳情。
一般藏民就是掛在腰間,也是祈求平安的意思吧。目前市場上能見到的都是現代做的。喜歡的朋友們請一個掛在包包上,也會給自己提高不少回頭率。(別人都會看這個小盾牌是什麼東西)
九宮八卦咒輪圖形,源自西藏密宗開山祖師—蓮花生大士的文殊九宮八卦圖;聚集梵、藏、漢三地破除各種兇煞之鎮宅安居妙寶而成。
上方中央是佛教密乘主掌智慧,慈悲、力量的智仁勇三族姓尊——文殊、觀音、金剛手三大菩薩。其左方為時輪金剛(十相自在圖),令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下等十方與年、月、日、時等時辰所組合的時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 其右方是防護一切兇煞、障礙。驅不祥的回遮咒輪。左下方的咒輪是一切音聲的韻母,及緣起咒。作為增長善緣、福德、吸收日月天地間的精華。右下方的咒輪是回遮一切邊緣,作依陰陽五行成九宮的遮止咒輪。九宮八卦牌即為文殊九宮八卦圖正中的咒輪,正中分為三圈,外圈是十二生肖,是代表十二地支以紀年的十二種動物,配合天幹演化成六十甲子。我們每人都有一個屬相。接人待物,往往遇到其它屬相之人,相生或相剋。如果有文殊九宮八卦圖在旁,則相當於擁有了十二種屬相,無論遇何人何事。則天、地、時、日、月、星、辰都會相生相合,萬事順意。同理可解釋宇宙中其它事物相生相合的道理。中圈是八卦為離、坤、兌、乾、坎、昆、震、異、代表火、地、澤、天、水、山、雷、風等八種事物。內圈是按龜背的九格,分為九數,第一宮為白色,象徵葉物;第二宮黑色,色徵魔,第三宮藍色,象徵水;第四宮綠色,象徵龍;第五宮黃色,象徵戰神;第六宮白色,象徵君王;第七宮赤色,象徵妖;第八宮白色,象徵地祗;第九宮紅色,象徵火。五行相配,三白圖金,黑輿藍屬水,綠色屬木,黃色屬土,赤紫屬火。此圖總括一切時間、方位、風水、地理。圈外有一怒目、獠牙、捲舌的四手兇神,就是掌理日月星宿、年月日時的羅睺Z俗稱之太歲星君。
將此咒牌懸掛於大門上或安放屋內,可防範因人、事、物、風水、地理所生的任何兇煞,阻擋一切奇災異禍,越吉避兇,轉禍為福,百無禁忌。於宅內安居者,不論求財、婚姻、子嗣、名位、權勢、智慧、延壽等皆能增善緣而生生不息,減惡緣而無災禍,息疾病而添壽。回遮一切太歲、歲破、劫煞、災煞、歲煞、伏兵、大禍等諸年月日時煞星。 阻擋路衝、門、床、龜、廁等不吉方位所生的兇煞。令宅內合家大小平安體健,家運興旺,加宮進爵,招財進寶,福壽綿長,安和樂利,百事皆宜,吉祥如意。
【荷包扣】
接下來看看這個配飾,荷包扣又叫二餅,因為長得像麻將裡的二餅,因此得名。
荷包做為香囊始於唐代,但確流行於清,在清代,荷包成了滿族人,上至宮廷,下到平民百姓,乃至其他民族一些人們的一種佩飾。荷包扣是個配件,民間也流下的也很多。翡翠、象牙、白玉等材質的都曾有過。
古代多作為袈裟環使用,民間又是菸袋上不可或缺的裝飾和實用器。一些老珠子上也掛著這東西,一是用作掛扣,二應該是取其「袈裟環」的內層含義。藏珠上的東西就是藏民生活中喜歡的小東西、小物件~ 喜歡啥就掛啥,取其意義。滲透出一份虔誠的信仰。
一個荷包扣那簡約的外形凝掛著生活留下的獨特包漿,古舊物品都蘊藏著嶄新的能量,它們是創意飾品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不斷的搭配中煥發著穿越時光的味道。荷包扣也是專項收藏中一朵奇葩,製作精美器形完整的荷包扣正逐步吸引著更多獨到眼光的藏家們。
【掛環】
八字掛環一般使用在佛珠佛頭底部,方便不持咒念經時候可以將佛珠掛在身上,掛環可以旋轉,避免佛珠來回晃動打結纏繞。
【藏印】
估計大家都看煩了,說完這個說計數器, 然後就是嘎烏盒了。
其實這個玩的比較少。
藏族金石治印藝術在吐蕃王朝建立初期,隨著文字的規範律定已廣泛使用於王朝政、教、軍事的政令、策封、信物等方面,並成為吐蕃王臣,將帥、僧俗官吏權利和地位的標誌。在吐蕃王朝時期,朝庭中就實施了具有等級差異規定的裝飾服裝的章飾,是用不同金屬質材製成臂章以區別官位的大小:一等翡翠、二等金、三等金包銀、四等銀、五等銅、六等鐵。每種又分大小兩類,共十二級,臂章釘在方圓三寸的粗毛布上,懸掛在臂前。
據巴黎版《敦煌吐蕃古藏文文獻選》載,當時吐蕃文獻已廣泛有鈐印製度,印文採用圖文合壁型及純文字型印皆有之,如方印中刻一飛犬,配以文字,有站立的展翅大鵬圖形。有著僧侶裝的雙人坐象,旁刻以裝飾雍忠萬字圖形,大鵬、「十」形雍忠圖形,均為藏族古老的原始宗教笨教最崇拜的創世先祖圖騰和苯教教徵。可見其藏族治印藝術一開始就有著源自本土數千年古老文明積澱的一脈相承的本性特質。
佛教的傳入、藏文的規範使用和吐蕃王朝時期佛教文化的昌盛,無疑給藏族治印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發展契機。作為藏族文化的一部份,治印藝術自然隨之應用於佛教活動的各個領域,並成為神、佛、高僧們大德權力和神聖威嚴的象徵。以至在民間出現了將高僧大德、喇嘛上師的手印、腳印也直接作為神聖印契而頂禮模拜供奉的傳統習俗,並由此引伸出了藏民族獨特的「讓迥」文化。
【計數器】
這個東西一般都明白,也很常見,念佛必備的。
一般計數器會做的很漂亮,兩邊的百位和千位計數器,一般一邊拴著金剛杵一邊拴著金剛鈴。
【卡子】
之後就是萬為計數器卡子了,一般在這些上面會鑲好看的寶石,松石啊,珊瑚等等。
可是做的這麼漂亮~ 誠心誠意念佛的又有多少呢?
藏地密乘行人多用銀質的小鈴和小金剛杵為裝飾帶有銀珠的計數器,隨著各流派的傳承不同所放置的位置也不同。苦行者一般用普通材質或者六道木的木頭念珠,然後用一小段繩子系在子珠之間來計數,每念一長串的數量就將短繩子向下移動一顆珠子。當這段繩子從一端移動到另一端的時候就等於一百零八遍長珠,二者相乘就等於是念誦了一萬一千六百六十四遍聖號或者真言。
按照藏傳佛教的傳統,計數器不應直接栓在佛珠的珠線上,而要在珠線上穿入小環,再將計數器穿在環上。
計數器一般的別在27顆後邊,帶鈴的是計百位的,帶杵的是計千位,夾子是計萬位的。一般的情況下法器和金剛結之類的一般都要拴在念珠的3,7,21顆位置上。
【嘎烏盒】
這個很好理解
「嘎烏」,是藏語的音譯,指護身佛的盒子。盒子裡一般裝有小佛像、印著經文的綢片、舍利子或者甘露丸、由高僧念過經的藥丸,以及活佛的頭髮、衣服的碎片等。作為護身、減小業障和增長修行之用。
還有鑲嵌了各種寶石的,松石啊、珊瑚啊、蜜蠟啊,一般價格都不菲!
[品藏觀閣]微信號:pinzanggu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