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我們心目中的男神,在不斷流逝的時光裡,也已漸漸老去,如林達信、焦恩俊、濮存昕等,時光雖然侵蝕了他們的容顏,但他們曾經帥氣的面龐和精彩的表演卻深深烙在了觀眾心底。
前段時間,濮存昕去湖南某講堂授課,並當場朗誦了李白的名篇《將進酒》,雖然他的氣勢不減,但蒼老之意早已顯露。
他的皮膚也開始鬆弛下垂,臉上又了不少皺紋,髮絲間也漸漸看見了灰白,時間流走的便是這麼快,而他也67歲,男神也不是不老之身……
明星和我們一樣,總有一天會老去,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而濮存昕的女兒都已結婚多年,而他還因此多了一個"最暖老丈人"的稱號,只是這一切的轉變我們未曾意識到罷了,才會有男神一夜老去的錯覺。
濮存昕1953年出生在北京東城區的一個藝術家庭,祖籍在南京,他的父親是蘇民,即濮思荀,他曾是北京人藝的著名演員兼導演,可謂是話劇界的殿堂級演員。
他的父親不僅自己的演技精湛,還教導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如王姬、陳小藝、宋丹丹、徐帆、江珊等,而母親賈銓則是北京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
家中姐弟3人,他排行老二,上面一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在父母的孜孜不倦的教誨中,幾個孩子都十分優秀。
姐姐是首都經貿大學的教授,弟弟據說也在銀行工作,而濮存昕小時候卻是最令父母操心的,在我們的記憶中,濮存昕風度翩翩,英俊瀟灑,但兒時的他卻多少有點狼狽。
他在1歲時就被診斷出患有小兒麻癖症,對於這樣的病症,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了解,這便意味著,在長大後,他要依靠拐杖才能正常行走。
這對他的父母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而對於一個還沒有開始他人生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殘忍的事。
在上小學時,濮存昕尚不能正常行走,因為腿腳不便同學們都不願與他玩,還被很多同學取笑,戲稱"濮瘸子"。
或許年少的孩子並沒有太多的惡意,只是人云亦云的跟風,但在無形之中,卻深深地刺傷了濮存昕敏感脆弱的心靈。
學校的生活,讓他壓抑、自卑,他每天都在期盼早點放學,早點回家,看著兒子,一天天地越來越少開心的笑顏,變得越來越自卑。
這無疑是拿刀子在戳父親的心,蘇民暗暗下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治好兒子的病,還他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在幾經奔波輾轉後,父親的誠意終於感動了上天,終於找到了能讓兒子正常行走的醫生——積水潭醫院榮國威教授。
手術很成功,隨著濮存昕開始脫離雙拐,他的笑容漸漸多了,性格也漸漸開朗起來,父親積極帶他參加一些簡單的運動,幫他漸漸恢復腿部力量。
在父親的不斷努力下,濮存昕終於與常人無異,恢復健康,父親比他還要激動,父愛如山,沒有父親的堅持,便沒有今日的濮存昕。
1969年時,16歲的濮存昕第一次離開家鄉,遠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當知青,首次離家的他是無助的,因為無法正常融入戰友之中,時常偷偷抹淚。
男孩和女孩其實一樣敏感,當自己不夠強大時,一樣脆弱渺小,在父親的鼓勵下,他才一步步適應社會,適應生活,漸漸融入了團體之中,並自學了木工、電工。
早年的他並沒有想過要從藝,只是7年的黑龍江生活讓他感到厭倦,他想回北京了,但那是並不是一張車票,便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在萬般無奈之下,他才在別人的引薦之下開始報考文工團,而這條路,他一走便是一生,1973年,他便開始報考文工團,但開始並非十分順利,知道4年後,他才考入了空政話劇團。
劇團的生活,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他在這裡又一連跑了4年龍套,所幸在此期間他收穫了愛情。
他與團裡的女演員宛萍相識相愛了,但那是的宛萍已是營級幹部,而他只是一個無名小卒,所幸宛萍欣賞他的風度,覺得他是一個有上進心的人,依舊與他喜結連理。
雖然那時濮存昕的父親已經是北京人藝的副院長,但他們家的生活狀況依舊不容樂觀,婚後,他與父母也只能一起擠在一間50多平米的小房子裡。
生活的不便可想而知,直到空政話劇給濮存昕分配了一間小房子,他才帶著妻女搬走有了屬於自己的家。
1987年,34歲的濮存昕正式調入北京人藝,成為了一名話劇演員,受父親的影響,他對話劇十分喜愛,直至今日,濮存昕依舊時常活躍在話劇的舞臺上。
38歲時,在話劇《李白》的舞臺上,父子倆首次合作,父親是導演,他是演員,他們雖然配合默契,但在表演上出現分歧時,卻也不會輕易為對方妥協。
之後的他,還踏入了影視圈,他是《清涼寺的鐘聲》中的明鏡法師,《三國演義》中的孫策,《英雄無悔》中的高天,《天下第一樓》中的修鼎新,《曹操與蔡文姬》中的曹操,《公安局長2》中的黎劍,《決勝時刻》中的李宗仁等。
他塑造了很多血肉豐滿的形象,表演生動自然樸實,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歡,他不僅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生活中的他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好男人。
他是一個好丈夫,妻子為他下嫁,他便用一生回報這份恩情,對妻子體貼入微,即便功成名就後,也從未惹出一點花邊緋聞,忘記他們最初的誓言。
他是一位好父親,給予女兒最大的關愛與呵護,尊重她的選擇,支持她的事業,為女兒出資註冊公司,讓她年紀輕輕就成為了能呼風喚雨的總裁。
2012年,女兒嫁給滑雪運動員韓金凱時,濮存昕不僅沒要彩禮,還給女兒陪嫁了50萬,彩禮是小事,女兒的幸福才是大事。
對於父母,他是一個好兒子,父親生病他背著父親上下樓,一直守護在父親的病床前,事必躬親。
他也是一個好哥哥,好伯伯,弟弟因病突然離世,他便肩負起照顧弟妹和年幼侄子的責任,將侄子視若己出,一直關愛備至。
這樣一個老藝術家實在讓人敬重,工作中他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演員,生活之中,他也認真肩負著他肩上的責任。
做好人,演好戲。這是新生代演員,該努力向他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