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寫文章是為了讓別人聽我的?

2021-01-13 溫軟澄澈

一個人,把自己的想法、行為和夢,付諸於文字而表達出來,就有了文章。可如果這篇文章不能產生價值,是不是我就不要寫了呢?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開宗明義:你的文章提供了什麼有用的價值?縱觀整篇文章,作者都表達了一個觀點,能賺錢的文字才是好文字。

這讓我產生不小的疑惑,對我來說,一篇文章不論好壞、不論對錯,都是作者本人內心的表達。難道說,這篇文章不能指導我的行為,不能改變我的思想,就是一篇沒用的「垃圾」麼。

不,肯定不是這樣的。

自文字誕生以來,人類歷史就被完整地記錄下來,或許不用說的太遠,自我們幼年開蒙後,直至長大成人為止,腦子裡所留下的被稱頌無數次的「經典」,並不能提供作者所說的「價值」。

譬如我最近讀的書《元刊韋蘇州集》,這本書收錄了韋應物流傳下來的不少詩歌,這些古詩大多都表現了韋應物對恬淡生活的嚮往。

你說,我看這種書,說得不好聽點,除了能在朋友面前顯擺一下,還能有什麼用?或許他能提高我的文化修養,能讓我寫的文章更有韻味,可短期看來,這本書並不能給我帶來相應的經濟報酬。

再譬如,梁任公為了擴充豐滿《清代學術概論》,而寫就一本《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這本書主旨三個部分,即:政治與清代學術的關係;各家學術的主旨;清代學術的成績。

不過任公並沒有對各家學說進行詳述,這只是作為一本補充講義所作。所以基本上可以看出任公對學術、政治和知識分子的看法。

你說,我看這本書,能讓我馬上賺錢麼,能讓我成為學術大牛麼,能讓我考上研究生、博士留學國外麼?

不,不管是上一本詩歌集子還是這本學術講義補充,對於每天與新聞工作打交道的我來說,並沒有產生任何價值。至多只是填補了我無聊時的空缺,趕走了獨自一人時的孤寂。

人類歷史煌煌千年,大浪淘沙後留下來的,差不多都算是「經典」。你說這些「經典」對於程式設計師、對於設計師、對於汽車房產銷售有用麼?根本沒用!

看過施尼茨勒能寫出好代碼嗎?讀過李白蘇軾就能設計出精彩的LOGO麼?把《紅樓夢》倒背如流就能增加銷量麼?

不能,所有的答案都是不能。那對我們來說,這些所謂「沒有價值」的書、文章,還有存留的必要麼?

「矮大緊」老師之前寫過一首歌,有一句產生巨大爭議的叫「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大家都罵他,說生活壓力這麼大,都快沒了房子住,吃飯都吃不起,何談來「詩和遠方」?

這個結論其實就和作者「沒有產生價值的書就是垃圾」一個論調—人生就是賺錢的人生,什麼風花雪月,什麼星辰大海,都是放屁。

這個結論對我來說,實在是有些不堪。

我從小的願望,老婆孩子熱炕頭,我愛的人都身體健康,每天上下班都能平平安安,這就足夠了。空閒的時候我能寫一點心裡話,一點生活體驗,就夠了。

有閒錢,我能四處走走,散散心。看看文章裡寫的青山綠水,看看詩歌裡稱頌的明月高懸,閒適而恬淡。

大學生涯我最享受的,就是周末的下午。同學都出門去了,就剩我一個人在宿舍,架好躺椅,泡一杯茶放在凳子上,翻開新買的書,慢慢讀,慢慢看。

應該說,任何付諸文字的表達,都有他存在的道理。

前幾個月,我寫了一篇文章,論述文憑對於畢業後生活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是我六年工作以來,看到了自己身上發生的,朋友身上發生的事情,而得出來的總結。

我認為,文憑的作用,就是給你一個更高的起點。應屆畢業的那3千,碩士就可以拿6千,博士就是兩萬。在我看來,文憑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而在我文章下面,有一半的人在說文憑無用,也有一半的人贊同我的觀點。但不論是否認同,這篇文章對我來說僅僅只是表達了一種觀點。

而對於閱讀這篇文章的人來說,也只是看到了我所看到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是等待他們自己發現的。

你說,我這篇文章有價值麼?我說了不算,閱讀後,能明白的自然就明白,不明白的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也並沒有什麼不好。為什麼我寫文章,就一定是要說服誰,一定是要別人按照我的方法來呢?

孔子說「有教無類」,且不說孔聖人是否寫了諸多文章,單說他對自己弟子的教誨,就分為很多種方式。

有的要靠辯論,有的要靠身體力行,有的是教他們識字,有的教他們習武。聖人座下七十二門徒,一人一篇文章就是七十二篇,還有三千多凡俗弟子,聖人忙得過來麼?

如果說按照「價值」來說,光是教育弟子,聖人已經是無從休息,哪裡還來的時間,周遊列國,宣講自己的政治主張呢?

南宋理學家周敦頤著《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

說的是文學,是傳播「儒學」的工具,儒學作為一種學說,是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待人接物,譬如生活心態,譬如行為準則。而這些,並不能帶給我們任何物質上的價值。

現代生活飛速發展,在網際網路,特別是自媒體興盛以後,各類「分享」、「講座」層出不窮。人們都一窩蜂地湧進這塊處女地,有的是為了發財,有的是為了找出路,不一而足。

大家都非常著急,急著畢業,急著工作,急著賺錢。我今天在知乎上還看到一個江浙農村的習俗:大學生畢業家裡就要買車買房,不然就「很丟臉」,熟人都會「看不起」。

由著這股勁兒,大家都停不下來,剎不住車。一篇大學打零工的文章就能被廣泛傳播,一個小小的甚至可稱之為雞肋的工作經驗,就能被頂禮膜拜。

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的痛點,被他們一個個揪出來,然後無限放大。

所以你會一篇一篇地看完他所謂的分享,你會追著他的「分享會」四處奔波,你會為了他一句無關痛癢的牢騷而拍手叫好。

我想說的是,有這個時間去研究工作方法,不如踏踏實實地學好自己的求生本事。

一篇文章的價值,不在於他是否產生了物質屬性的「價值」,而在於對閱讀它的人來說,是否解決了他閱讀這篇文章的「動機」;對寫作的人來說,是否將他的想法完整地表達出來。

具有說教意味的文章,或者說雞湯,對於憊懶的人來說,只會讓他熱血三分鐘,然後就重新回到原來的生活狀態。對於有目標且一直在堅持自己的人來說,則根本做不出任何改變。

網際網路催生了一批寫作平臺,這些平臺有的死了,有的活了,還活的很好。而許多愛寫文的人,也在這上面找到了各自的寫作樂趣。

寫作就像是讀書,除了新聞、評論、科普、論文和財報這種目的性極強的文字來說,我們寫作,大多數都是因為希望表達自己的觀點,希望能找到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

而那些通過寫作掙到錢的人來說,掙錢不過是他們寫作的一個副產品。

孫皓暉蟄伏於海南,十幾年揮就一本《大秦帝國》,難道他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為了說服別人秦帝國是超越後世王朝的輝煌帝國麼?

當年明月在論壇裡陸續連載《明朝那些事兒》,也是為了掙錢麼,為了給「明朝翻案」麼?

不,我寧願用漫畫《一拳超人》裡,主角琦玉常說的一句話:一個興趣使然的英雄。

對,我們寫作只是興趣使然而已。

相關焦點

  • 為了完善法律認知——如何寫法律文章
    可以選擇自己所辦的案件,也可以選擇別人辦理的案件。在我寫的法律文章當中,有些文章的內容是我自己辦案當中的一些體會,遇到的一些法律的焦點、難點等問題。有些文章裡的內容則是我辦理一些案件時所走的彎路,我想寫把其中的經驗教訓寫下來,提醒其他的人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
  • 為什麼別人寫文章十萬百萬的閱讀量,而你的文章卻沒有人看?
    3、讓讀者產生共鳴共鳴是能夠抓住人們的情緒點,讓別人對你的內容產生同理心。比如說農村的留守兒童或者孤寡老人,總是能夠讓一些有愛心的人對他們產生同情。當我們能夠抓住對方的情緒線,就容易得到他們的認可。很多人在寫文章之前,並不知道自己寫作的目的是什麼。而那些經常出爆文的作者,在寫作之前會給自己確定一個寫作目的。所謂的寫作目的就是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希望讀者閱讀之後達到怎樣的結果?這篇文章想寫給誰看?這些讀者一般會在什麼場景下閱讀這些文章?當我們在寫作之前,給自己的文章確定一些目標的時候,寫的內容才更有方向。
  • 寫的文章像「流水帳」,別人不想讀,怎麼辦?給你三個關鍵認知
    你好,我是年度上億閱讀量乾貨讀寫人安叔。有朋友曾經問我,寫作到底是寫什麼?我們在這節課中,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會把寫作「剖開」,看看文章裡的每句話是由什麼構成的,從微觀角度帶你了解真正的寫作。對這個概念詮釋最好的書是《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它細緻到給我們說的每句話都做了定位,也就是每句話在交流中的作用是什麼。我之所以要你必須搞清楚這個問題,就是要幫你構建一個「零件思維」,也就是不管寫什麼,你第一時間都能弄明白它在文章中承擔的任務是什麼。
  • 我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有人問,我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每個人看到我的文章都是因緣合和,我寫的只是我想寫而已。並沒有執著於誰看到,誰改變,誰認可,誰反對。我只是寫我想寫的東西,就這麼簡單。我只是因,你才是果。我因心念心動所寫,,你因所疑所需心念所動而看。我不求你們看懂,不求你們改變。不求你們認可!我寫一百篇你不看,不認可,看不懂也沒用。
  • 用一筆一划寫文章,用一步一印寫人生,腳踏實地才是真
    難道寫作不過心比天高、浮在表面?難道寫作者不過眼光狹窄、感知膚淺?難道做人不過孤獨頹廢,沒有人文關懷?一位老作家這樣說:「要想成為一個好作家,一定要做到腳下有地,頭頂有天,眼中有人。」而在我看來,不論行文還是做人都應腳踏實地,而你的筆墨恰恰反映了自己的做人準則,也只有腳踏實地做人,才能腳踏實地行文。
  • 「店員說這是山楂,為了生活我屈服了?」哈哈哈哈標籤都寫著呢
    突然想吃水果,就準備去商店裡買一些,我說這是香蕉,店員卻說這是山楂。我倆爭論了半天,誰都沒有說服誰,直到店員說香蕉5根12塊,這包山楂2.07。為了生活我屈服了,好的這就是山楂,標籤上都寫著呢。一些果園主人為了保證自己的收益,就會在果園中設置一些警示牌,讓別人不要來偷水果。那像下面這樣的算是偷嗎?有些人說話喜歡帶兒化音,但是卻不知道斷句,於是就發生了下面這種誤會。網友跟朋友說自己聽會歌就睡,結果朋友卻以為他要去聽兒歌。大家覺得產生這種誤會,究竟是誰的錯呢?
  • 寫文章的素材加工及應用
    有許多人可能會有這種困惑,為什麼別人總是能寫得這麼豐富多彩,我寫得就是這麼不值一提。真的是別人比你的生活閱歷豐富嗎 ,不是的。只是別人比你更會觀察生活,更會思考問題罷了。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接觸到大大小小的人群,或者會有各種聚會,人與人之間的話題總是不斷,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細心觀察他們做了什麼,說了什麼,以及簡單分析下說話人的觀點。可以的話,當場記錄在你的素材庫裡面。
  • 每天堅持下班後寫文章,我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
    我之所以選擇下班後寫作,是因為自己生活過得太無趣過得太舒服了,而且自己比較懶惰,為了自己找一些事情做,我通過朋友做自媒體的介紹,10月份剛剛接觸自媒體,於是我每天下班開始堅持寫文章
  • 周杰倫曝很少聽別人的歌:我16年前寫的歌依然流行
    周杰倫mv截圖網易娛樂1月8日報導 1月8日,周杰倫在社交平臺更新動態,他發了一段歌曲《以父之名》的MV,並配文寫道:「吿訴你們我為什麼很少聽別人的歌,因為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並配上了笑
  • 我寫文章不會用太優美的詞作鋪墊,只有集中精神,寫到哪算哪
    我,由於父母的緣故,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裡。雖然不愁吃穿,但也不容我揮霍,浪費,勤儉節約,愛動手是我多年養成的值得驕傲的習慣。前提是我絕不是個「吝嗇鬼」。我就這麼簡單!寫,我很喜歡。因為我很善忘,有些東西需要記下,所以就要寫。
  • 難道就是告訴別人我曾經來過!孩子一句話字字戳心!
    文字是個很有趣的事物,有些人就是擅長說.就是見人就說.語言表達能力和肢體能力非常的強,而有的人就擅長寫,就是把自己內心的獨白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可能這類人未必是語言表達能力不行.而是更喜歡用文字的這種表達形式,來靜靜地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
  • 寫文章,我支持寫短文
    寫文章雖然因人而異,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可長可短,但是我讀文章,喜歡精短凝練的,而且我支持寫文章儘量寫短文。魯迅先生的雜文,以千字文居多,但卻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名篇,被稱為藝術的精品。何以如此?「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 田蘊章:我從不讓學生寫我的楷書,田英章卻截然相反!
    田蘊章先生說「我在教學生時,從來不教自己的楷書,更不讓學生學我的楷書。教學生歐體楷書,也會拿歐陽詢的碑帖來做示範。因為自己確實寫的不好,所以不敢教,誤人子弟的事我不敢做。」雖然這是蘊章先生自謙的話,但足見先生敬畏古人,傳承書法經典。那么弟弟田印章是怎麼做的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得聽我的,這樣的父母我們不要做
    到了年齡還不結婚別人怎麼看咱家?趕緊找個對象結婚,這可是為了你好!最後父母規定要是到三十歲嫁不出去,乾脆不認這個女兒。可以明白父母一片苦心,但這婚姻大事不是到了年齡就必須結婚,沒有愛情基礎只因湊合結婚,如果生活不幸福還不如單身一個。要真的是為女兒好,應該尊重她的選擇。
  • 周杰倫:266首,我給別人寫的歌夠錄26張專輯
    有人說如果周杰倫寫給別人的歌被做成專輯,周杰倫仍然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讓中國的音樂界大吃一驚。據不完全統計,周杰倫為其他歌手寫了大約266首歌。如果每10首歌曲有一張專輯,這些歌曲至少可以製作26張專輯。最近《週遊記》橫掃了所有主流媒體平臺。前幾天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
  • 韓紅:想真正了解我,就去聽我的歌曲。寫這篇文章把韓紅歌全聽了
    韓紅說「我的作品一定是代表我的態度。你想了解我,你就去聽它,聽的出來證明你我有緣,聽不出來擦肩而過也無妨。」我整理韓紅出道以來,所有自己填詞,自己作曲的歌,認真讀了她寫的歌詞。最後,有驚奇的發現,韓紅成長過程是不斷整合自己的「壞我」。
  • 我所寫的每一篇爛文章,都將化為腐爛的泥土,滋潤著未來的希望!
    我曾經四處尋找寫作的乾貨技巧,到頭來其實就是別人看多寫多後的心得體會。拿著這份心得體會我也並不能有什麼寫作上的實質提升,就好像我拿著狀元的筆記也不見得就能提高我的成績一樣。畢竟人家的心得是人家經歷了一個完整的道路獲得的,即便我從其手中買到了幾張照片或幾顆路邊綺麗的石子,我也不知道這條路到底是什麼樣的。
  • 我的原創文章不管是被別人轉發還是其它的,都是值得高興的
    我當時就說我肯定沒有在什麼微信公眾號上面發布過任何文章,當時由於快開船了,只是看了那個微信公眾號,上面的一篇文章的標題跟我發布的文章有一點點不同,也沒有細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公眾號上面的這篇文章,跟我發布的文章,除了題目不同,內容,基本上是完全一樣的,而且圖片也是一樣的。隨後我又搜尋了一下這個文章來源的這個網站的公眾號,上面也有一篇這樣的文章,也是文章題目不同,內容,和我發布的基本相同 ,圖片也是我發布的那些圖片。
  • 《寫你想讀的文章》暢銷的秘訣,教你寫傳情達意的文章
    信息流裂變的社會裡,大量湧入的熱點、社會新聞令人眼花繚亂,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令我們頭暈目眩,浮在這樣的思潮之下,想要靜下心來寫點自己喜歡又賣座的文章,是件令人迷惘的事情,如果能有人指引我們找到方向就好了。
  • 修改文章和經常看自己寫的文章對寫作有好處
    我總是回想起那年在鄉下的時候,在開年之初,我還在父親的單位裡燒鍋爐,我寫了一篇開年日記,這篇日記是集聚了我好幾天的感覺、才寫的出來的、很有感覺的一篇日記體的文章!還有一次在姚家莊那年,年前我參加了某電子商務公司的學習班,最後無功而返,我覺得很氣得慌——氣憤自己的無能,氣憤自己的懦弱,然後我把這些想法寫成了一篇《離開時心有些痛》,真實記錄我當時的心境。這篇文章寫的時候並不怎麼犯難,一吐為快,但是在修改的時候就犯了難——怎麼改都改不出來最後的定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