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國度,上下五千年,時間的流逝,朝代的更替,文明的興衰,歷史長河滔滔,匠人代代相傳,繼承與發揚,不變的是歷經磨礪的匠人精神和匠人人格!
中國匠人大會匯聚全國能工巧匠,以集體的形式發聲,向世界宣告中國匠人的主場。2020年12月25日至27日,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將在杭州良渚夢棲小鎮舉辦。藝術大師朱壽珍、胡小軍、桑傑本、葉金龍、張玉成、馬寧為大會錄製祝福視頻,祝賀中國匠人大會,祝福中國匠人大學。
朱壽珍:國繡文化,因其而夢
朱壽珍,女,中國刺繡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1969出生於太湖之濱,自幼研習蘇繡,師承世家祖藝,繡藝精湛,方圓聞名,被譽為「四大名繡」之一。
三十多年來,朱壽珍不僅受教於中國刺繡的傳統技藝,還吸取了蘇繡、湘繡、蜀繡、粵繡和其他民族繡種,以及近、現代刺繡大師之技藝精華,並且研發出了多種現代刺繡藝術的獨特創新針法,如:飄逸針、點灑針、精細針、韻藝針、旋律針、枯筆針、六維立體針、紋理針等。
朱壽珍大師作品亂針齊繡相融,針法細膩,色豐形真,精品長出,獲國內外諸多獎項。多副肖像作品分別被英國皇家博物館、愛爾蘭、印尼、哈薩克斯坦總統府收藏;經蘇繡再創作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海邊少女》、《針尖上的法國印象》引起轟動;《非洲雄獅》、《金香爐》、《滿瓶紅花》等在全國工藝大師精品博覽會榮獲金獎。
胡小軍:刀光劍影中現傳世之美
胡小軍(字譯夫),藝名劍村。男,浙江龍泉人。龍泉劍村刀劍研究院院長,好萊塢著名導演吳宇森「御用」鑄劍師。
胡小軍大師自小受父輩的薰陶,非常熱愛中國傳統刀劍。1998年大學畢業後,他苦研中國刀劍歷史,並拜各地的傳統藝人學習傳統刀劍的設計與製作,刀劍裝具的雕刻與鑄造,以及刀劍覆土燒刃的熱處理技術等,歷時8年。在此期間,研究復原失傳以久的鏇焊百鍊鋼鍛打技藝。2005年創立鍛造所,立志專攻中國傳統手工刀劍的研究與製作。
其作品個性十足,與眾不同。曾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中國電影道具金獎」等多項大獎。先後為好萊塢著名導演吳宇森先生製作大量真刀劍道具,代表作《赤壁》、《小夜刀》等。尤其擅長孤品製作,其精美孤品被廣大刀友爭相收藏。
桑傑本:虔心匠制,追夢唐卡
桑傑本,國家民族畫院唐卡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1966年出生於熱貢藝術之鄉——青海省同仁縣吾屯村,傑本8歲跟隨熱貢地區享有「四大天王」之稱的尖措大師,潛心學習藏傳佛教傳統繪畫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藝以及立體式泥塑雕刻技術。
在先輩們的藝術薰陶和引領下,結合自身數十年精心鑽研、苦心歷練,無論在藝術創作還是學術理論上均達到超高的專業藝術水準。成就卓著,蜚聲畫壇。 其作品得到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高度評價和讚賞,並在國內外大型會展中多次獲獎,為青海藝術界爭光添色,頗受好評。
葉金龍:鏤空顯匠意,禪心觀自在
葉金龍,1962年生於臺北,中國商業聯合會珠寶首飾委員會翡翠研究會會長、香港玉器商會名譽會長。
臺灣著名的玉雕大師葉金龍先生,素有「中華鏤空第一人」之稱;從事玉雕工作30多年,善於用建築力學的表現手法,展現出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通過對弱小生物的詮釋,來強調對生命的尊重;對藝術執著地追求,讓他的作品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其作品曾獲天工獎金獎、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杭州西湖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獎金獎、國際藝術博覽會金獎。作為中國玉雕翹楚,葉大師纖細柔美的風格,響譽國際名滿海內,歷屆嘉德、保利、蘇富比拍賣會,李嘉誠、何鴻燊等名人座上客。
張玉成:「晶」雕細琢,玉汝於成
張玉成,1976年出生,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人,中國玉雕藝術大師。
1990年,15歲的張玉成師從北京市玉器廠老工藝師張世增和連繼增,踏上從事玉雕道路。1994年拜北京玉器廠玉雕工藝大師孫紹成為師二次學藝深造。他擅長人物題材創作,尤其對藏傳佛教造像有深入研究。
他專心研究佛教造像,擅長人物題材創作,吸取各大家之所長。其作品造型生動,線條流暢,佛像莊嚴慈祥,工藝精湛,如法優美,作品受到收藏界、佛教界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和收藏。
馬寧:以刀為筆,承繼雕漆
馬寧,字承騏,號石風,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他自幼跟隨祖父學習雕刻技法,拜國畫大家趙品超先生為師,學習繪畫技法,後又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雕漆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文乾剛為師,進一步學習了雕漆的文化和技法。
近年來,馬寧的諸多作品獲得行業協會、大師專家及行業主管機構的好評,《大黑天—六臂瑪哈嘎拉》、《二十六臂準提觀音》、《水月觀音》、《雕漆哈雷》等蜚聲業內。
具有匠心精神和匠人人格的中國匠人代代相承,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和發揚,創新與發展,使得中國傳統文化歷經了千年的時光後,依舊曆久彌新,源遠流長。
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開幕在即,中國工藝美術集團的各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大會送上最真摯的祝福,祝福中國匠人大會,祝賀中國匠人大學。
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