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宇宙級燒烤聖地,藏著滾燙噴香的豆腐米線和汽鍋雞!

2021-02-17 企鵝吃喝指南

你可能沒聽說過建水。

這座滇中的千年古城,曾是通往絲綢之路的南麓要道,明代遷入的中原移民到此,想起故裡杭州景色,於是起名「臨安」。

雲南有很多好吃的小地方,但想要躲開人潮看足美景,順便用感人的物價吃到眼界大開,建水是你最值得收藏的目的地。

綿延紅河穿行而過,壩子星羅棋布,建水的好吃,是自然與歷史的恩賜。你既能在此吃到中原的不厭精細,周邊少數民族的靈巧跳脫,它也信手拈來。

那你猜猜,它有多好吃?

宇宙級燒烤朝聖地

建水的燒烤架上,可以串起一個宇宙。

從豬舌、牛乾巴到糯米揣蓮藕,一切皆可烤,一切都能安排!

每一串事先經歷精心調製的醃料組合、上架前的切片形狀與大小、烤架上的位置與時長、出鍋前撒什麼調料——處處都是古城不緊不慢的節奏,千年中養出的精細。

燒豆腐

建水的燒豆腐,是燒烤中絕對的頭牌。它的地位,上升到了一種社交功能。無論春夏秋冬,一過晌午,總有男女老少圍在爐邊,配上一杯野山茶或冰啤酒,不慌不忙地吃上一頓。

雕個銅像都是烤豆腐的形狀

豆腐作坊很多,但無一例外,水源都取自城西一口清澈幽深的大板井。做米線、做豆腐、甚至平日泡茶都要用它,是本地人不可動搖的美味核心。

豆腐點好後,加鹽調味,手工纏上薄薄紗布定型。建水豆腐的獨門秘籍,是要在架上要耐心等上兩三天,令人上癮且無法複製的,就是那股獨一無二的發酵氣味。

吃法麼,也有點講究。看哪塊豆腐已經烤到圓滾滾,按耐不住要翻身了,就趕緊拿下,從中撕開,感受迎面的鮮鹹豆香風!

動感豆腐,在線搖頭

然後半塊入口吃原味,半塊蘸碟。內裡分層清晰,緊緻彈牙。

請害羞的大叔演示了最正宗的吃法

還有蘇打水中浸過的包漿豆腐,烤好了千萬別直接入口,從中間戳開,欣賞一包滾燙的濃稠豆花,滾滾而下。

牛羊肉

大塊鮮肉先用辣椒粉、芫荽、醬油醃製入味,單是一碗看似簡單的辣椒粉,都有八角、茴香、花椒等十幾種香料。

剛烤完的大塊牛肉,飄著炭烤香氣端上來,肉汁混著熱油滴答答,每一滴都在拷問靈魂。

牛乾巴與犛牛肉,就是另一個極端:絲絲紋理中皆藏著風乾濃縮後的牛肉味,錘鬆了刷椒鹽油再上烤架,沾上一絲碳香火氣,更香!

各種!膠原!蛋白!

碩大無朋的牛蹄子,大火提前燉上六個小時煮軟入味,被熟練的阿姨用剪子剃得乾乾淨淨,串成小塊烤起來,比起豬蹄的肥膩,更多三分彈牙筋道。

當然,各種內臟部位也不能放過。

劃成好看花紋的大塊腰花、夾了嫩蔥的滷大腸、雞爪、豬蹄、門腔、隔膜,雞胗,都得分門別類地醃好。

連鴨舌也是事先滷入味,外皮烤得焦香,撕開脆皮,就包著一汪亮晶晶、香噴噴的肥油!有尺寸驚人的滷豬尾、滷雞爪、滷鴨舌,不斷刷新你對燒烤和肉的認知……



脂肪再多一些,那就下鍋油炸了它

肥嘟嘟的粉腸直接炸,油脂慢慢收緊,最後濃縮成一小塊,咔嚓、咔嚓,是升級版的豬油渣。

在雲南,燒烤攤中絕少不了的一種蛋白質——蟲子。本地最常見蜂卵與竹節蟲,身上沒什麼肉,炸得極酥,是一口空氣般的蓬脆。

雞翅也炸了炸了,醃好的檸檬雞全翅,先聽到薄皮脆響,酸甜雞汁就滾燙地流進來。

去寺廟邊上,吃一頓烤魚

建水深處雲貴高原,湖多井多,四季鱔魚、鯽魚、黑魚不斷。燒烤攤中烤魚雖是常備節目,但距離古城半小時車程的黃龍寺,才是烤魚高手的臥虎藏龍之地。

黃龍寺的烤魚,烤架形狀都與城中不同,用本地特色甜醬油生醃,這種甜醬油,有種近似豆豉的複合醬香,再抹上來自丘北的辣椒,上烤架之後,簡直逼得人坐不住。

拿一雙筷子戳下去,能聽得見魚皮「咔呲」的完美脆響,火候把控極佳,魚皮焦脆,肉質緊彈,可以一瓣一瓣撕下來,雖然是淡水魚,卻難得不見一絲土腥氣。

比肉還好吃的,還有蔬菜

建水是農業大縣,蔬菜個大新鮮又便宜,確定只吃肉嗎?脆生生的佛手瓜、水嫩嫩的山黃瓜、甜絲絲的糯米揣蓮藕統統不服!

深夜外賣叫來烤茄子,用本地豆豉與甜醋調味的肉醬,塞得那叫一個滿懷,烤得火候剛好,一筷子下去絲縷分明,不焦不糊,好吃到什麼程度呢? 第二天夜裡又跑去現場吃了一回。

燒烤店常有驚喜的炒粉,記得點!

千變萬化的米線,湯底決勝負

生活緩慢的建水,只有米線,才值得本地居民起個大早。

每家米線店的廚房,都有一到兩盆可以塞下整頭豬的巨大湯鍋,湯底是豬骨雞骨一起燉了整夜,起得越早,湯頭越純越好喝。

米線起碼有兩種選擇,一是卷粉,粗而軟糯,米香更濃。

細米線爽口利落,各式湯底都是百搭。紅河州特產紅米,做成米線自帶一股赤豆香氣。

所有米線,全都免費加!免費!加!

許多人以為過橋米線源自蒙自,但據莫洪鑫《味冠滇南》所記,過橋米線的起源,是在建水縣東城外鎖龍橋兩側的雞市頭處,店名曰寶興樓,至今仍在城西開門營業。不過,無論孰對孰錯,建水的米線,的確是全省出了名的好吃。

在建水,米線不叫吃一碗,要叫「甩一套」。只消幾十塊錢,就能烏魚火腿酥肉雞肉豆皮菌菇香菜擺上一整桌,把儀式感做到極致。

唯一的規矩,一定要先放肉後放菜

因為表層蓋著一層薄薄的雞油保溫,端上來時是不冒熱氣的,飄著幾片潔白草芽,在倒入本地特有的地椒後,直徑半米的海碗上空,炸開了一朵近似薄荷香氣的蘑菇雲。

如果配菜還不夠,旁邊還有早上新鮮燙熟的血旺、大盆薄荷、各式脆甜泡菜給你免費加個夠。


不過這等豪華吃法,現在得是到酒店裡才吃得到。本地人早已化繁就簡,所有配菜都讓阿姨利落加好,你只要把米線「過橋」進去就好。

汆肉米線在本地人早餐上屠榜多年。阿姨舀一勺高湯,夾一筷薄粉敷過的豬肉,快速燙熟,加入海量的韭菜,其美不下海鮮。

也有鱔魚、黑魚、豬肉、自家制的火腿腸,只要湯底夠好,隨便選什麼碼子,都是好吃。

如果你是重口味的早餐黨,還有什麼比腸旺米線更硬核更叫人滿足?

大腸柔韌豐腴,酥肉炸得蓬鬆如雲,本地豬血非常新鮮,只用開水稍加汆燙,含在嘴裡像是一包果凍,埋入深不見底的紅燒湯頭,還有潔白水靈的草芽。早上呼嚕進這麼一碗,想要為人生歡呼。

本地牛肉米線也是一絕,像是替換了「拉麵」的蘭州拉麵館,味覺香型也有些近似——牛大骨與草果香料熬出香氣逼人的清澈高湯,出鍋前再用鐵勺粘上少許牛油,增色增香。

吃前按照雲南的規矩,照例是放了大把的薄荷增味提香,但建水的特別之處在於以醬油提鮮的紅燒。

貪心的你可以選擇紅燒、清燉都要,反正豪奢地加上半碗肉,也不過十五二十塊。


這碗個舊帶皮小黃牛米線,十五塊錢。嗯,感受一下十五塊錢的牛蹄加肉米線,薄荷小菜免費、無限續米線、再得一隻燉了六個小時的完整大牛蹄子的物!價!水!平!

tips:

對頭一次在熙熙攘攘的早餐店裡吃米線的外地人來說,如何端碗也是一項需要學習的技能:手摸到底部凸出的一圈碗沿,上方用雙手大拇指卡住邊緣,保證不碰到碗邊,就不會燙手啦。

鮮得天經地義

美得理直氣壯

汽鍋雞

在建水繁雜的調味世界,你也許想不到,它也能孕育出這樣清淡的一道名菜——汽鍋雞。

汪曾祺曾寫過:「汽鍋以建水所制者最佳。現在全國出陶器的地方都能造汽鍋,如江蘇的宜興。但我覺得用別處出的汽鍋蒸出來的雞,都不如用建水汽鍋做出的有味。」

這道雞幾乎不靠調味,純以水汽蒸熟,據莫洪鑫《味冠滇南》書中記載,正宗的汽鍋雞,只放三片生薑三根白蔥,細鹽胡椒抹過,以大火蒸2小時,待到油脂盡出,就迎來這麼一鍋金光閃閃的雞湯香氣。

有的愛用肥閹雞,膠質軟爛糊嘴,清瘦一點的雞,湯清而味淡,也鮮得頗有仙氣。

tips:想要喝到新鮮蒸出的汽鍋雞,請掐準時間在中午11點或4點左右進店。蒸出來的與煮出來的香氣,也會非常不同。

炊鍋

除了汽鍋雞,天氣最冷的時候,可以吃一盆炊鍋養養膘。

大分量警告!最好多找幾個小夥伴——最最最小份,也要五種蘸碟起跳,高湯扣肉下面,埋著一層又一層的肉腸肉丸酥肉,還有魔芋絲洋芋豆腐皮吸飽了湯汁油分,深不見底,吃起來像是在挖寶藏!

旁邊還會配一籠沙莜窩窩頭,緊實的甜糯清香,記得把你的胃空出一點給它!

菌子

來雲南,不能不吃菌子。最好的季節,是六到八月中旬。每到下午兩點後,山裡新鮮挖來的奇珍野菌,就開始下山啦。

這裡的雞縱,大得像朵降落傘

菌子雖然不便宜,但吃多識廣的建水人,只以平常心相待。沒有固定做法,配料看廚師思路與當日配菜,仗著天生麗質底子好,只用辣椒蒜瓣寬油一炒,就肥美到讓人鮮掉舌頭。

雞縱菌呢,挑最柔軟的菌傘細細切絲,蛋嫩如玉,被鮮亮的菌菇香氣包裹,吃得非常舒坦。

兩鮮相遇,仿佛雲朵落進了雪地裡

吃花吃草

雲南是吃野菜的寶藏,建水本地也藏了許多過了紅河便少見的野味,個性鮮明有趣,好比有香椿般微妙氣息的臭菜,拿它烙個蛋餅,香得很。

過了紅河就找不到的青花,花小似碎米,聞起來甘藍氣息,吃起來卻像油菜般水分脆足。

樹花,其實是採來的青苔,可煎可烤,有種纖細的脆感。

建水的特產真白沙莜,甜而沙,直接油炸撒椒鹽,就是一道名菜。顏色極漂亮的金黃,兩次下油鍋,炸出一層蟬翼般薄皮,每一口咬下去的那聲脆響,聽著過癮。

清新玉荷花,用燉爛的土豆來「踏」,一軟一硬,一鮮一土,高湯澆下,滋味分明。

紅河州盛產的石榴,也可以清炒花骨朵,剔了中間花蕊,嚼起來嘎吱嘎吱,很是清爽有趣。

小吃的花樣,是涼熱鹹甜糯又糯

 

高原的溫差不是玩笑,一到下午,烈日當頭直曬,完全吃不下熱食。也因此建水的「涼品」,從甜到鹹,花樣多了去了。

涼卷粉

沒有湯底增鮮的時刻,最是考驗店家的調味大法。焯熟的韭菜、香蔥、綠豆菜、香芹,清醬油、黃醋、芝麻醬、辣子油,炒香的花生面,畫龍點睛綴上一勺醃菜,呼嚕呼嚕拌勻了,開嗦!

小卷粉


紅河臨近越南,也習得了吃捲筒粉的習慣。在鍋上現蒸米皮,三條不同肉餡,米香素雅彈牙,一種純粹而樸素的碳水幸福感。

勺粉


建水盛產的沙莜熬成滾燙粉漿,從漏勺洞眼中飄忽直下,就成了透明滑嫩的地瓜粉,清涼得仿佛口中遊過一群甜絲絲的小魚。

甜的鹹的,都要糯糯糯

甜白酒,與江南地區的酒釀同源,蒸熟糯米澆上酒麴,一兩天即成。白白淨淨的一碗端上來,有非常活潑的酸度,奇妙的是吟釀清酒中才見的花果香氣。

加上兩塊錢,就能升級到牛奶甜白酒,這裡用的都是隔壁乍甸小鎮鮮牛奶,有非常正的「奶味兒」。

米豆腐


四川、貴州、雲南都有的米豆腐,在建水,它的吃法與質地,都略有不同。

紫陶街@蔡氏米豆腐

豆腐更像是發糕一般的蓬鬆質地,在鐵板上煎得外皮一層輕黃焦脆鍋巴,再澆雞湯、韭菜、甜醬油、豆豉湯、芝麻醬、辣醬油與大把薄荷。一碗小吃,比一頓飯還精彩。

粘粘糯糯的,還有玫瑰涼糕,本來就足夠好吃的豆沙年糕,要泡在香氣撲鼻的玫瑰紅糖水裡,壓上一大勺冰沙,甜美兩塊,再熱的夏天也能吃下一碗糕。

涼糕的近親豆沙米糕,平底鍋加了豬油大力拌勻,出鍋前澆上一勺紅糖水,每一粒米,都吸飽了油光與湯汁,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的「真香」現場。

同樣以糯與紅糖作主打的」建水十八吃「之一,豌豆湯圓。搓出大小剛好的糯米圓子,煮到彈牙,粉撲撲的豌豆粉裡滾上一圈兒,是想打噴嚏的毛茸茸的質地。

水泡梨

普雄產的小黃梨,鮮食生澀,聰明的建水人把它在甘草鹽水中泡過,切開後滾一趟椒鹽,就是一味健康爽脆的零嘴兒,旁邊的粉嫩小蘿蔔也非常非常好吃!


最後,帶你看看菜市場

生活節奏慢而悠閒的建水,逛菜市場也無需早起。

畢竟菌子還在山上靜等命運的安排,籠子裡高到伸不開腿兒的傲氣公雞,瀑布般傾瀉而下的宣威火腿與臘腸,齊整摞好的紅糖,已經足夠讓人饞得就邁不開腿。

再往裡走,是蔬菜的天下。雲南這片神奇之地,蔬菜也來得粗曠霸氣:比腰還粗一圈的冬瓜, 大腿一般長短的白蘿蔔,白茄子,連芹菜莖也是白的,香氣清絕。

個頭驚人的土黃瓜

野山茶,吃燒烤缺不了它

最神奇罕見的一種,是草芽。

在建水吃米線,吃燒烤,涼拌、米線,處處要靠它增鮮拔格。

這是在水中生長的匍匐根莖,在城外的水田裡新鮮採摘,一日便可以蹭地竄出近半米高,長得太快,來不及生出纖維,只剩鮮甜汁水,脆嫩無比。

要說明建水調味語系的繁雜精細,看一眼醃菜的世界便知。鮮蔬野菌,細細抹上鹽巴、醬油、白糖、小米辣、白酒等數十種調料,再交由獨特發酵氣候,是只有時間才能轉化出的美味。


羊奶菜,是建水本地標誌性的醃菜,新鮮時汁液如羊奶白,故得名「羊奶菜」。

發酵過程十分奇妙,也許是因為研製時加入的糯米稀飯,軟糯酸甜。建水人用它來配肥五花,蒸嫩雞:軟糯微酸,輕描淡寫間,化油脂肥膩為無形。

還新鮮的醃菜,空口吃也精彩:酸爽脆生的洋姜,水分足無渣感,吭哧吭哧像是在啃蘿蔔。

隔壁蒙自特產的甜石榴名聲極響,但嘗過建水石榴後,反而更喜歡它的汁多色濃。

剝開就是一匣紅豔豔的寶石,毫無保留的酸甜平衡,鮮明的果香,最神奇的是,酸漿石榴可以保存上數月,水分稍稍風乾一些,風味更濃。

餐廳裡的手剝石榴汁,不過十塊一杯,實惠到哭出來

廣石榴


五塊錢就能拎上一簍,個頭比進口的番石榴小不少,用手擠開就是一抹誘人粉紅,肉質甜得溫柔。

tips:

1、昆明到建水每日有4班綠皮火車,沿途可以好好看風景,比長途汽車要更便宜快捷,去前請合理安排時間。

2、打車起步價非常便宜,但如果出城就不會打表計價,如果去團山或黃龍寺等較遠目的地,建議提前與計程車司機講好價格。

3、建水古城仍然是一個生活氣息濃厚的地方,如果住在文廟附近,大部分景點與飯店,都在步行距離內。從朝陽門到西門一路,只要門前排隊的人頭攢攢,多數不會出錯。

4、雲南人口味較重,完全不忌諱味精,口味清淡的請在下單時囑咐店家少放鹽。

好吃的都告訴你了,拿好這份清單,好好在建水逛吃逛吃吧~

文 | 圖  祝登登生快的木容

Photoshop | Charles

設計 | Casper

編輯 | blublu

感謝廖紅仙、愛蘭兩位女士的幫助

接下來想看企鵝寫哪些好吃的小城市

來告訴我們呀!

相關焦點

  • 疫情時代的雲南尋味之旅 - 建水
    這裡的汽鍋雞,據說用的是最費工夫的傳統做法,每天上午開始上鍋,中午開始售賣,售完為止。大門口買券,指定窗口排隊拿菜,用一個託盤顫顫巍巍拖著一個小汽鍋,走回餐位的途中,香氣已經爭先恐後地撲入鼻腔了。據說,「汽鍋雞」的精髓在於「蒸」,雞肉和輔料放入中間帶有小孔的汽鍋中,汽鍋下放入盛滿水的湯鍋,利用蒸汽將雞肉蒸熟,同時汽鍋中留下的水分便是整道菜的精華所在——雞湯。
  • 雲南美食——汽鍋雞
    菜品特色汽鍋雞是雲南的名菜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滇南民間流傳。建水出產一種別致的土陶蒸鍋,叫「汽鍋」,是專門用來蒸食物的。汽鍋雞的做法是鈄仔雞洗淨後再砍成小塊,和姜、鹽、蔥、草果一道放入汽鍋內蓋好,汽鍋置於一放滿水的湯鍋之上,用紗布將隙縫堵上,以免漏汽,再放到火上煮。湯鍋的水開後,蒸汽就通過汽鍋中間的汽嘴將雞逐漸蒸熟(一般需3 ~4小時)。
  • 汽鍋雞,只做了一半的雲南名菜
    汽鍋確實是雲南菜的一大發明。但利用汽鍋做出的菜餚,最有名的還屬建水汽鍋雞了。名菜必伴有一個有名的傳說,建水汽鍋雞也一樣。為了證明建水汽鍋雞的歷史悠久,人們就傳說早在清代乾隆年間,當年皇帝巡視臨安,知府為取悅天子,出布告徵求佳餚,選中的賞銀50兩。
  • 非遺美食 | 舌尖上的雲南美食 一碗始於1982 的雲魁過橋米線
    而高湯則是最能體現過橋米線靈魂的食物。一口湯從舌頭滑過,就知其中的用心與功夫。雲魁入湯食材也極為考究—— 甄選雲南高山原生態土豬、土雞入料熬煮高 湯,食材本身的營養和精華充分溶於湯底之中,香氣四溢、口感 清潤、營養豐富,8 小時微火慢煮 ,為湯底注入濃鬱的原生態風味口感。
  • 雲之美 | 汽鍋雞的秘密
    暮春之季,正好出差去建水,行前就託付當地朋友,要見識一下「汽鍋雞的秘密」。電話那頭的回話很乾脆:「沒問題!帶你去建水最有名的汽鍋雞店!」  建水,古稱臨安,有「文獻名邦」之譽,為明清時期雲南儒學重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水美食在雲南也素有口碑。黃昏時分,春風縈懷,石榴吐蕊,和朋友行走在建水街頭,四方遊客,呼朋引伴,酒樓飯莊,笑語聲喧。
  • 雲南又一高速今起試通車,汽鍋雞、氽肉米線...通通可以安排上了
    文山作為滇東南大門,有著無法替代的區位作用,也有著豐富的民族風情和飲食文化。文馬高速通車後,這些美食可以通通安排上啦!千萬不要流口水哦。三七汽鍋雞其做法是先將三七細根用清水浸泡洗淨,裝人已清洗乾淨的雞腹內,用汽鍋燉熟,即可上桌食用。雞肉、三七根、雞湯均餘味無窮,為上佳食、補品。氽肉米線(卷粉)
  • 李亞鶴:《舌尖上的中國》裡,不得不說的建水豆腐
    據李亞鶴了解,建水因為《舌尖上的中國》和《人生一串》而名聲大噪,豆腐,大概是建水最受歡迎的食材了。 據李亞鶴了解,在建水,隨處可見一個小小的方桌前圍著三三兩兩的食客,桌子上面烤著豆腐,店家熟練地翻揀著,炭火慢慢地烤著。
  • 古城建水 一千年的守望
    生活密碼必做事No1:品嘗「建水十八吃」      「建水十八吃」為人稱道已久,汽鍋雞、過橋米線、草芽、酸石榴、燒豆腐、糯米揣蓮藕、曲江烤鴨、燕窩、燕窩稀飯、燕窩酥、獅子糕、羊奶菜、臍橙、脆黃瓜、沙莜(
  • 雲南汽鍋雞,與一隻雞一起,汗流浹背,氣喘籲籲
    我愛吃雞。 不論是炒炸醬燜燉,蒸煮煲燒烤,燻滷斬醃臘,各種做法,也略吃過一些的。
  • 昆明這7家神仙級燒烤,連建水燒烤都要甘拜下風!
    中國有兩種燒烤 雲南的、其它地方的 要說雲南燒烤,那就得來昆明吃 因為這裡匯集了雲南各地的燒烤精華味道 建水派、個舊派
  • 湯色清亮 鮮美醇正"汽鍋雞"飄香VS五道滇味菜餚
    提起雲南美食,除了過橋米線,最為人稱道的還要數汽鍋雞。
  • 汽鍋的來源
    早在清代幹隆年間,汽鍋雞就流行在滇南一帶。相傳是臨安府(今建水縣)福德居廚師楊瀝發明的吃法。那年皇帝巡視臨安,知府為取悅天子,發出布告徵求佳餚,選中的賞銀50兩。楊瀝家貧,老母病重,為得重賞,他綜合了當地吃火鍋和蒸饅頭的方法,創造了汽鍋,又不顧生命危險,爬上燕子洞頂採來燕窩,想做一道燕窩汽鍋雞應徵。不料汽鍋被盜,楊瀝被問欺君之罪,要殺頭。
  • 雲南汽鍋的前世與今生
    相傳,汽鍋雞是清乾隆年間臨安府(今建水縣,明代稱臨安府,清乾隆年間改稱建水)福德居廚師楊瀝所創製。乾隆皇帝巡視臨安,知府發出布告徵求佳餚,選中的賞銀50兩。楊瀝因老母病重為得重賞,綜合了當地吃火鍋和蒸饅頭的方法,以建水紫陶創造汽鍋,做燕窩汽鍋雞應徵。不料汽鍋被盜,楊瀝被問欺君之罪,幸而皇帝問明真相,免楊瀝一死,並把福德居改名為「楊瀝汽鍋雞」,從此汽鍋雞名聲大振,成滇中名菜。
  • 國宴汽鍋雞:滇菜的龍頭,毛主席吃了都稱讚,尼克森更是讚不絕口
    有一個叫楊瀝的母親生病,家裡貧窮,為了拿到賞金,他融合了本地蒸饅頭和吃火鍋的做法,研究出了汽鍋,為了突出自己的佳餚,他親自採下燕窩,計劃做燕窩汽鍋雞,結果他的汽鍋被偷,楊瀝也被問罪,皇帝查明真相不僅沒有問罪,還把他的福德居賜名為楊瀝汽鍋雞,成就了一道滇中的名菜。
  • 風味雲南,一根米線串起鄉愁
    小鍋米線是昆明米線的一大流派,鍋由紫銅打造,一鍋一碗。小鍋裡舀上高湯,待湯煮沸後,加上鮮肉、韭菜、酸醃菜、拓東醬油和香料,最後加入雲南曲靖的韭菜花,那恰到好處的酸味、鮮味、甜味和辣味,讓人難以忘懷。文山的米線和辣椒同樣出名,而辣雞米線絕對是二者結合的一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