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喜歡大米飯,北方人愛麵食,無論是米飯、麵條還是饅頭,都是我們每天不可或缺的主食選擇。然而,隨著肥胖、高血糖等問題的日趨嚴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主食的熱量、血糖指數以及營養,那麼米飯、麵條和饅頭,到底哪個熱量更高?哪個吃了不容易胖?
大米和麵粉,哪個熱量更高?
大部分情況下,米飯是用大米做的,麵條和饅頭都是用麵粉,即小麥粉做的,如果真要拿大米和麵粉作比較的話,它們的熱量,其實相差無幾,差不多都是每100克生重含有345千卡熱量,這是因為它們的澱粉含量接近,含水量的差別也不超過10%。
不過,我們肯定不是直接生吃大米和麵粉,當生米煮成了熟飯、麵粉做成了麵食,它們的熱量可就有得比了。米飯其實就是吸了滿滿的水之後的大米,其含水量約70%,也就是100克大米能煮出1碗200多克的米飯;同樣,麵條實際上就是吸了麵湯煮的,含水量也達到72%;而1個不起眼的小饅頭,其實有近50克的麵粉,含水量只有44%,所以這1個小饅頭差不多趕得上半碗米飯的熱量。
理解起來也不難,米飯和麵條吸水多,體積份量就更大一些,而饅頭吸水較少,個頭也就小一些。1個100克的北方大饅頭,熱量約有236千卡;1小碗100克的米飯,熱量約有116千卡;一小碗100克的麵條,熱量約有110千卡;1小碗100克的大米粥,熱量就只有46千卡了,相當於一個小蘋果的量。由此可見,熟重相同的主食,饅頭熱量最高,米飯最低。
吃哪個不容易胖?
吃哪個不容易胖,不僅要看食物的熱量高低,還要看它的飽腹感怎麼樣,畢竟質量相同的食物,帶來的飽腹感是不一樣的。大家都知道喝粥餓得快,有些人覺得米飯更容易吃飽,還有些人覺得麵條和饅頭比較扛餓,那麼不同主食的飽腹感到底如何呢?
首先,同樣多的熱量,體積大的一般給人的飽腹感比較強,比如米飯和麵條含有較多的水,讓人吃了胃裡滿滿的,拍一拍就感覺飽了;其次,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含量越高,飽腹感越強,比如麵粉中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含量均高於大米,所以麵條相對來說比米飯更抗餓,而饅頭乾貨也多,也比較扛餓,但是它體積小,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了;最後,血糖反應相對低的,一般也比較扛餓,不過米飯、麵條和饅頭三者的血糖反應差不多,都在81-88左右,饅頭稍微高出那麼一點點。
綜上所述,關心減肥的話,優先選米飯或麵條,選饅頭的話,注意量要減半,小心吃多。
為何日本人吃米飯吃不胖?
日本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國家,很多人發現這和他們習慣吃冷的食物,尤其是冷的飯糰、壽司這些有關,同樣吃的是米飯,為什麼人家就吃不胖呢?
這主要和米飯中澱粉的變化有關,在加熱烹飪的時候,澱粉顆粒會由於吸水膨脹,溶解到水中,變成了糊狀,被我們吃下肚後,澱粉酶就可以自如地分解澱粉分子,直到它們變成葡萄糖分子,然後被人體吸收,提供能量;但如果把米飯放進冰箱,在低溫的條件下(比如冷藏溫度),某些澱粉分子會成為晶體,具有抵抗澱粉酶的作用,在人體內不被消化成葡萄糖,也就不會被人體吸收,不產生熱量。所以吃冷飯確實有助於減肥。
不過,想必吃過冷飯的人都知道,要想下咽,也實在需要些勇氣,所以大家也不必非要把米飯都放進冰箱裡冷藏若干小時後再吃,平時可以學習一些日式和食的烹飪知識,在減肥的同時更要注意各種營養的均衡,這樣才能瘦得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