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之美】《詩經·邶風·谷風》

2021-02-18 老劉學記

【詩詞原文】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採葑採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昏,不我屑矣。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後!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遊之。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既阻我德,賈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於毒。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昏,以我御窮。有洸有潰,既詒我肄。不念昔者,伊餘來塈。

山谷來風迅又猛,陰雲密布大雨傾。夫妻共勉結同心,不該動怒不相容。採摘蘿蔔和蔓青,難道要葉不要根?往日良言休拋棄:到死與你不離分。

邁步出門慢騰騰,腳兒移動心不忍。不求送遠求送近,哪知僅送到房門。誰說苦菜味最苦,在我看來甜如薺。你們新婚多快樂,親兄親妹不能比。

渭水入涇涇水渾,涇水雖渾河底清。你們新婚多快樂,不知憐惜我心痛。不要到我魚壩來,不要再把魚簍開。既然現在不容我,以後事兒誰來睬。

好比過河河水深,過河就用筏和船。又如河水清且淺,我就遊泳到對岸。家中有這沒有那,為你盡心來備辦。左鄰右舍有災難,奔走救助不遲延。

你不愛我到也罷,不該把我當仇家。我的好心你不睬,就像貨物沒人買。從前害怕家貧窮,患難與共苦經營。如今家境有好轉,嫌你厭我如毒蟲。

備好乾菜和醃菜,貯存起來好過冬。你們新婚多快樂,拿我積蓄來擋窮。粗聲惡氣欺負我,粗活重活我擔承。當初情意全不念,往日恩愛一場空。

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谷風:東風,生長之風。一說來自大谷的風,為盛怒之風。以陰以雨:為陰為雨,以滋潤百物,以喻夫婦應該和美。一說沒有晴和之意,喻其夫暴怒不止。無以下體:意指要葉不要根,比喻戀新人而棄舊人。以,用。下體,指根。旨蓄:蓄以過冬的美味乾菜和醃菜。旨,甘美。蓄,聚集。有洸(guāng)有潰(kuì):即「洸洸潰潰」,水流湍急的樣子,此處借喻人動怒。

作為一個社會問題,丈夫因境遇變化或用情不專而遺棄結髮之妻,在《詩經》這部漢族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中已多有反映,《衛風·氓》是一篇,《邶風·谷風》又是一篇。同樣是用棄婦的口吻陳述被棄的痛苦,與《衛風·氓》相比,《邶風·谷風》中的女子在性格上不如前者決絕果斷,因此在回憶往事和述說情懷時怨而不怒,並沒有對負心漢進行直接的譴責,然而在藝術風格上,則更能體現被孔子稱道的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

從全詩的敘說來看,這位女子的丈夫原來也是貧窮的農民,只是由於婚後兩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輕妻子的辛勞操持,才使日子慢慢好過了起來。但是這種生活狀況的改善,反倒成了丈夫遺棄她的原因。這個負心漢不但不顧念患難中的糟糠之妻,相反卻喜新厭舊,把她當作仇人,有意尋隙找岔,動輒拳腳相加,最後終於在迎親再婚之日,將她趕出了家門。詩中的棄婦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如泣如訴地傾吐了心中的滿腔冤屈。

這首詩在抒情方面最可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首先是選取了最能令人心碎的時刻,使用對比的手法,凸現了丈夫的無情和自己被棄的悽涼。這個時刻就是新人進門和舊人離家,對於一個用情專一、為美好生活獻出了一切的女子來說,沒有比這一刻更讓人哀怨欲絕的了。詩由此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反映這一出人生悲劇的最佳契機,從而為整首詩的抒情展開提供了基礎。而一方面「宴爾新昏,如兄如弟」的熱鬧和親密,另一方面「不遠伊邇,薄送我畿」的絕情和冷淡,形成了一種高度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被棄之人的無比愁苦,那種典型的哀怨氣氛被渲染得十分濃烈。

其次是借用生動的比喻言事表情,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全詩共分六章,每章都有含蓄不盡的妙喻。如第一章入手便以大風和陰雨,來表現丈夫的經常無故發怒;以採來蔓菁蘿蔔的根莖被棄,來暗示他丟了根本,視寶為廢。這主要用於言事。第二章則轉用食荼如薺、以苦為甜,來反襯人物在見了丈夫新婚時內心的苦澀程度,遠在荼菜的苦味之上。這又是主要用於表情。另如第三章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是用涇水因渭水流入表面變濁、其底仍清,來比喻自己儘管被丈夫指責卻依然不改初衷的清白;第四章以河深舟渡、水淺泳渡,喻寫以往生活不論有何困難,都能想方設法予以解決;第五章用「賈用不售」比丈夫的嫌棄、「比予於毒」喻對己的憎惡;第六章又把自己往日的辛勞比作御冬的「旨蓄」,將丈夫的虐待喻為湍急咆哮的水流。這些比喻取喻淺近,無不切合被喻情事的特徵,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性和表現力。

最後,作品的一唱三嘆、反覆吟誦,也是表現棄婦煩亂心緒和一片痴情的一大特色。從首章的「黽勉同心,不宜有怒」、「德音莫違,及爾同死」,到二章的「行道遲遲,中心有違」,從三章的「毋逝我粱,毋發我笱」,到四、五章的前後對比,再到六章的「不念昔者,伊餘來塈」,在反覆的述寫和表白中,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棄婦沉溺於往事舊情而無法自拔的複雜心理。順著這一感情脈絡的延伸展開,循環往復,人們更能接近和觸摸這個古代女子的善良和多情的心,更能感受到被棄帶給她的精神創痛。至於作品在二、三、六章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宴爾新昏」這樣的句子,又在斷續錯雜的回憶和抒情中,突出和強調了丈夫背信棄義對她產生的強烈刺激,她無法忍受眼前出現的這一現實,更不能以平常之心來接受這一現實,所以反覆詠之,以示銘心刻骨,難以忽忘。

由此可見,這首詩在抒寫棄婦哀怨方面是很有特色的。它的出現,表明古代婦女在愛情和婚姻生活中,很早就處在弱者的地位,充當著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的犧牲品,她們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儘管作品沒有直接對負情男子作明確的譴責,但最初的信誓旦旦和最終的棄如脫靴,仍為此作了有力的點示,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

這首詩是遭到丈夫遺棄的女子寫的訴苦詩。從朱熹的《詩集傳》、方玉潤的《詩經原始》,到今人高亨的《詩經今注》和程俊英的《詩經譯註》等均取此說。陳子展《詩經直解》說:「《邶風·谷風》,棄婦之詞。或疑《小雅·谷風》亦為棄婦之詞。母題同,內容往往同,此歌謠常例。」

相關焦點

  • 詩經·邶風·終風
    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終風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願言則嚏。曀曀其陰,虺虺其雷。寤言不寐,願言則懷。 (本文由」無遠弗屆「供稿)《終風》出自《詩經·邶風》。邶是武王分封給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後因管蔡之亂劃入衛國。邶風應當是流行於邶地的民間歌謠,其中較為人熟知的有送別之作《燕燕》、抒發小吏困頓之情的《北門》以及描繪男女密會的《靜女》。 一直以來,《終風》被認為是一首棄婦詩,描繪的是被男子褻玩後拋棄的女子的心理活動。古代的經學家甚至上綱上線,例如《毛詩序》就認為「終風,衛莊姜傷己也。
  • 注音讀書筆記35:《詩經·邶風·谷風》
    邶風·谷風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mǐn勉同心,不宜有怒。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典籍《詩經·國風·邶風·凱風》
    詩經·國風·邶風·凱風 【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 《詩經》名句精選大全,果斷收藏!
    《詩經·邶風·柏舟》07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08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詩經·邶風·綠衣》09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10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詩經·邶風·凱風》11 胡為乎泥中!《詩經·邶風·式微》12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詩經·邶風·北門》13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經·邶風·靜女》14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 具有爭議的詩詞——《詩經·國風·邶風·柏舟》
    《詩經·國風·邶風·柏舟》是一首古今都較有爭議的詩詞,爭論的焦點主要是這首詩的作者——是男還是女。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我心匪鑑,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訴,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 女孩詩經起名:有文採典故的女孩名字大全!
    3、如風:出自《詩經·蕩之什·烝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4、惠然:出自《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5、舜華:出自《詩經·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6、霏霏:出自《詩經·鹿鳴之什·採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7、純熙:出自《詩經·周頌·酌》「時純熙矣,是用大介。」8、靜言:出自《詩經·邶風·柏舟》中「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 馬瑾:詩經·邶風·柏舟——千年不變的相思 │ 品讀詩經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公子季札聽了魯國的樂隊歌唱了「邶、鄘、衛」以後,評論時便將此三詩統稱之為「邶風」。可見他是把「邶鄘衛」作為一個整體,以區別於其他國風。《詩經·邶風·柏舟》以「隱憂」為詩眼、主線,逐層深入地抒寫作者的愛國憂己之情,傾訴個人受群小傾陷,而主上不明,無法施展抱負的憂憤。
  • 《詩經》名句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國風·衛風·碩人》  譯: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微微一笑酒窩妙,美目顧盼眼波俏。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詩經·邶風·終風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終風詩經·國風·邶風·終風原文終風[1]且暴[2],顧[3]我則笑。終風朗讀終風注釋及注音[1]終風:狂風,暴風,一說終日颳風,一說西風。[2]暴:急驟,猛烈。[3]顧:觀看,瞧。[4]謔〔xuè〕浪笑敖:形容戲謔笑鬧。謔,戲謔。浪,放縱。敖,喧譁,叫喊,一說遊玩。
  • 《詩經·國風·邶風·二子乘舟》》
    《國風·邶風·二子乘舟》一千年前的桃花潭邊,李白即將乘船遠行,這時岸上響起了汪倫為他送行的歌聲
  • 「靚女」是時尚新詞,但古代早已有之:《詩經·邶風·靜女》新解
    其實,這個詞古已有之,在距今約3000年前的《詩經》中已經有「靚女」出現:「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經·邶風·靜女》)這首詩寫的是姑娘小夥的一次約會。詩中寫「靜女」很愛小夥子,並主動提出約會還送禮物。
  • 【品讀詩經】詩經名句賞析
    《詩經·小雅·鹿鳴》 譯:野鹿呦呦叫著呼喚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許多好的賓客,鼓瑟吹笙邀請他。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國風·衛風·碩人》 譯: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
  • 《詩經.邶風.北風》
    雱,音乓;形容大雪紛飛之貌。《玉篇》:「雱,雪盛貌。」這兩句的大意是:冬天,北風吹徹透骨涼,雨雪紛飛天地茫。2.惠而好我,攜手同行:惠,有仁德之人[2]。好,相交好友[3]。這兩句大意:我跟幾位有仁德且平時交好的朋友攜手同行。3.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虛邪,虛徐;「邪」字音義通「徐」。這是個固定詞組,指從容不迫、舒緩地行走。
  • 【語文大師】式微——《詩經.邶風》
    比起唐詩、宋詞,《詩經》中的詩歌寫作年代要遙遠得多。當時,朝廷搜集了民間大量反映生活疾苦的作品,收錄在《詩經》中,演唱給周天子聽,這些詩歌被作為施政的參考。胡,何,為什麼。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
  • 《詩經·國風·邶風·燕燕》
    每當我們試圖學習古人,用詩歌釋放自己,就能看到漫漫歷史長河的源頭,《詩經》正綻放著純真熱忱的光輝。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叫做《燕燕》,清初詩人王士禛評價它為「萬古送別之祖」(《帶經堂詩話》)。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自天邊而來的飛燕,為中國古代詩歌銜來了怎樣的吉光片羽。
  • 詩經取名—女孩篇
    苾芬:語出《谷風之什·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飲食」。苾芬:芬芳。3.朝雨:語出《鄘風·蝃蝀》:「朝隮於西,崇朝其雨」。指早晨的雨。唐時王維有詩曰:「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巧倩:語出《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5.煒彤:語出《邶風·靜女》:「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彤:紅色。煒:光彩。6.
  • 詩經中的婚戀詩
    詩經中的婚戀詩佔據了很大的比重,內容十分豐富,考點也十分多。這些婚戀詩主要集中在《國風》,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種。 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譯: 仲子哥啊你聽我說, 別翻越我家門戶,別折了我種的杞樹。 哪是捨不得杞樹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 仲子哥實在讓我牽掛,但父母的話也讓我害怕。
  • 詩經名物圖解
    深則厲,淺則揭。有彌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須我友。——《邶風·匏有苦葉》薺菜楚塵文化彼汾沮洳,言採其莫。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彼汾一方,言採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彼汾一曲,言採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 先秦民歌 | 詩經國風之美
    季札是春秋風雲人物,這位至誠至德之人精通音律,是卓越的政治家與外交家,與孔子並稱「南季北孔」,其讓國、觀樂、掛劍等故事都傳頌至今。《季札觀樂》是一篇精妙大文章,只有君子公卿們才會把民歌與江山社稷、國計民生這樣了不起的大事聯繫起來,才會恭敬嚴肅地加以看待。所謂風從民間來,聞其聲而知其風,壯闊活潑的風景裡,四面八方的民風成就了《詩經》之美。
  • 詩經·邶風·式微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式微詩經·國風·邶風·式微原文式微[1]式微,胡[2]不歸?式微賞析《式微》一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黎侯寓於衛,其臣勸以歸也」,劉向《列女傳》則認為是衛侯之女嫁黎國莊公,卻不為其所納,有人勸以歸,她不肯接受,作此詩以明志。所說之事雖然不同,但都認為這是一首「勸歸」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