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百家號》裡的[三農領域]創作者,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生活環境、風土人情、民間民俗、種植養殖、中草藥學無不熟悉,也只有生活在農村的環境才能領略農村的環境風貌,即所謂趨於自然而歸於自然的親身感受,才會創作出樸實、歸真、近於自然的作品。
三農創作者的無耐
枯橾、無味、無助、文學功底淺的三農創作者,無法創作出高水平的三農作品,只有廖廖數語而帶自卑的文章,生活上的壓力和工作上的緊張及包攬無數的重擔一直壓著你喘不過氣來,只有默默忍受著生活上的重擔,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夜晚才搞創作的苦衷,唉!三農創作者真的不易啊!
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需要照顧,有時候顧此而失彼,兩頭都忙不過來而彼於奔命,農忙時節更是如此,嘗盡人間酸甜苦辣鹹,可謂五味俱全。惜糧如金,惜命如水,從不把健康放在首位,窮全身之力拼命工作。
可想而知,[三農領域]的創作者們絕對創作不了高水平的三農作品來。
三農創作者的長處
三農創作者帖近大自然的山水田園氣息,開眼即見,閉眼則夢到,無時無刻與三農打交道,身邊的事誰能與之熟悉,放牧、打柴、犁田、耙地、播種、收割、種果、打藥、餵家禽、餵家畜等等等等,無不親自做,親自操作完成。所以創作出來的三農作品具有真實性、可讀性、樸實歸真的純三農作品,絕無滲雜,此得益於純真的農村環境所賦予的題材。
還有,生活在農村的三農創作者,對自己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田一地了如指掌,即使環境改變了,也憑自己的記憶如數供出,這塊田地原是某某人的所有權,這遍山林原是某某人的看管。總之,三農創作者的題材非常多,可謂無處不有,應有盡有的題材無窮無盡,物物是一題材。
三農創作者的職業
三農創作者身臨農村、農業的各個方面,本身又是純粹的農民職業,所掌握的農業知識有限,只在小範圍內接受傳統農業的技術和一些掌握農業技術的人傳授,並沒有擠身於職業學院開設的農業技術所設的農業專業,掌握的理論少之又少,談不上農業科班出身,只知道農業的操作技能,並沒有理論指導,寫一本關於農業的書很難做到。可是,科班出身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操作農業的技能他們就沒法做到,光靠這些書本的理論是行不通的,必須用理論來指導實踐,也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所以,農業職業的形成,必須通過系統的農業知識學習,並熟練地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才能稱得上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這才是真正的專業農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