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觀察丨孫嘉:從實驗走向社會——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實驗藝術展縱覽

2021-01-08 中國美術家協會

內容摘要: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實驗藝術作品展注重用實驗視角捕捉當代問題,許多作品不論從視覺形態還是主題內容都有強烈的時代特徵,對傳統材料和工藝進行現代轉換,並對傳統文化進行釋讀和運用,同時利用實驗藝術手法進行主題性創作。另外,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巨大的展場空間也為作品與觀眾的互動提供了條件。

關鍵詞:全國美展 實驗藝術

2019年10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實驗藝術作品展」在河北廊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開幕。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實驗藝術首次作為獨立展區,初步反映了中國實驗藝術的創作生態。時隔5年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共收到全國投稿八百餘件,經過嚴格規範評審,共計114件作品進入複評,最後遴選出81件入選作品,其中進京(展覽)作品5件。整體來看,本屆實驗藝術展的展品類型包括裝置、雕塑、繪畫、攝影、影像、科技藝術等,題材涵蓋範圍廣泛,關注社會現實,並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掘,表明實驗藝術創作在中國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也為觀眾走近和了解實驗藝術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一、作品特點——當代、傳統與主題性創作

本屆展覽作品的特點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用實驗視角捕捉當代問題;二是對傳統文化的釋讀和運用;三是出現了一些利用實驗藝術手法進行主題性創作的作品。

首先,展覽作品面向當代的社會現實,傳遞正向能量。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在參加實驗藝術展區複評工作時指出,本屆實驗藝術展區「更加注重在主題立意上與社會生活現實產生關聯。在許多作品中能夠看到藝術家關切現實、關注生活,在自己的體驗和藝術感受中,思考社會發展的共性問題,例如環境保護、家園建設、自然生態修復,以及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現狀等等」。事實上,氣象萬千、發展迅疾的中國當代社會為實驗藝術提供了特殊的、極佳的內容和靈感,使得中國實驗藝術創作逐步探索出自己的特色,正如《中國美術報》殷鑠所指出的:「當今中國的實驗藝術家已經完全融入了全球主流當代藝術的潮流,而不再限於對某些西方藝術風格和樣式的模仿。」〔1〕

實驗藝術由於它本身的先鋒性,勢必要提出問題並呈現問題,但這些問題的提出是正向的、建設性的,而非消極的、拆解的,不是為宣洩情緒或製造紛亂,而是敢於也便於用多元、直觀的方式揭示社會問題,力圖引起社會各界的注意,從而尋求可行的解題路徑。正如《中國文化報》施曉琴所指出的,實驗藝術的實質是「以有價值的主題表達作為前提,尋找最契合的材質與技術媒介語言進行表現……其實驗性就在於打通藝術的門類界限,突破既有的藝術框架,對慣性的藝術觀念、理論進行反思、改寫,不斷延伸藝術所涉及的領域等」。〔2〕

這當中,有許多作品關注人與自然環境和萬物如何和諧相處的議題,如劉行的《動物車間》、黃君源的《螽斯羽》、馮遠的《哀鴻道——候鳥南飛之殤》等。周子書的《聽海》既有對自然環境的關注,也有對鄉村的關懷。阿克切坎勒村是新疆墨玉縣一個沙漠邊的偏僻小村莊,3億年前這裡原本是海洋,如今這裡網絡信號差,與外界缺少聯繫,但這裡有一個全村人都能聽到的廣播站,作者周子書利用廣播播放了在青海海邊錄製的大海的聲音,與當地人一起暢想外面的世界。解勇的《語言暴力》的靈感來自那些因兒時遭受語言暴力傷害而釀成日後犯罪的真實案例,藝術家將一些負面、消極的語言的筆畫拆解、拼裝成「兇器」,將語言暴力的傷害以直擊人心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將「豬腦子」「丟人」「廢物」「怎麼不去死」分別拼裝成槍、斧子、刀。作品同時加入了互動環節,邀請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由「暴力語言」到「暴力武器」的轉換體驗。

解勇(遼寧) 語言暴力(局部) 實驗藝術 55×40×30釐米 2015

從展覽展出作品情況來看,實驗藝術展區對於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作品有著一定的偏愛,比如對傳統文化和工藝的現代轉化方面:王雷的《文錦中華》將一年來搜集的《北京晚報》編織成一幅織錦;張光帥、李楊的《問道》依據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的經典圖像進行數位化創作;蔣海燕的《鏡》運用了《千裡江山圖》符號,以五彩流蘇線纏繞竹籤,形成山的形狀,流蘇線順著竹籤墜在地上,恍若千裡江山的倒影;遠宏、孫磊的《瓷語》則同時探討了文化形象的建構、傳播問題,「瓷語」翻譯成英文有「中國說」的意思,追問中國文化訴說什麼、如何訴說、向誰訴說等問題。

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是近年來藝術創作中比較常見的手段,利用實驗藝術進行這樣的嘗試,有媒介手法比較新穎、多元的優勢。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在複評現場談道:「過去傳統藝術是以手工和人文為主體來表達,現在能夠通過科學和工業模式來表現人文和歷史,使得我們的藝術跟科學技術相結合,充滿時代感。」

不過,在展覽中我們也注意到,許多作品原本很難看出與傳統文化的聯繫,解釋起來稍顯牽強附會,仿佛生怕失去傳統文化底蘊的加持。同時,展覽中如果出現太多對傳統文化進行再創造的作品,恐怕也會走向面貌重複的弊端。

本屆實驗藝術展區作品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用實驗藝術的方式來完成主題性創作,或者說是力爭用更新穎的方式喚起人們對經典主題的記憶,如陳卓的《新長徵組歌之過雪山草地》、王黎明的《飛奪瀘定橋》等。《新長徵組歌之過雪山草地》是包含影像與聲音的空間體驗作品,由三聯屏、24個單聲道音源組成。作品影像是2016年夏季在紅軍長徵途徑地區,經六千多公裡實地拍攝的延時素材。二十多條音軌則由四十多名志願者人聲清唱,其中既有對長徵組歌很熟悉的20世紀40年代出生的歷史見證者,也有對此有些陌生的「90後」「00後」,但在演唱過程中,相信他們也會對這段歷史有更多感觸。

值得注意的是,展覽中確實存在部分作品還比較粗糙的情況,仿佛只是沾了主題性的光,為了能夠被主流展覽和主流空間所接受,而有意選擇一些容易入選的題材。

二、傳遞信息應更加清晰、準確

藝術作品的意義不僅在於藝術家的意圖和作品本身,更在於大眾對它的接受和接下來的傳播環節。實驗藝術所傳遞的信息往往有些難懂,儘管信息量也不小,身處作品前的觀者常常一臉茫然。一方面是因為有些作品所傳達的信息過於抽象,甚至流於玩弄觀念、概念;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部分創作者在將想法轉化為具體作品時,出現了一些兩相不匹配的情況。我們自然不是要求實驗藝術作品達到極高的科技水平,但展覽中有的作品過於低科技,製作流於粗率,無法匹配展品介紹中所體現的設想。通常情況下,作品的展籤介紹負載著解釋作者初衷的使命,然而在實驗藝術展中,介紹文字的神乎其神卻常常令觀者更加一頭霧水。由此引發了對實驗藝術甚至是藝術本質的拷問。實驗藝術創作者的想像是馳騁的,其主題常常大到宇宙的浩渺,但仍需考慮現實的媒材能否傳遞如此廣闊的信息、傳遞的效果如何,以及如何以更加落地、具體的方式呈現一些宏大且抽象的觀念。

陳卓(北京) 新長徵組歌之過雪山草地(局部) 實驗藝術 尺寸可變 2016

三、展示空間的進步

本次實驗藝術展區的作品數量較上屆有所增多,材料、形式也更加豐富多樣,這對陳設空間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展覽的部分作品曾在中央美術學院2019年畢業展上出現過,但當時受到場地局限,許多大型互動裝置無法得以施展。而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展場空間巨大,是目前少數能承載如此體量實驗藝術作品的展覽館,同時也為作品互動環節的實現提供了可能,營造良好的感受和體驗情境,由此實現從優良的展陳物理空間到文化空間的轉向。正如中國美協實驗藝委會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譚平在作品複評現場所指出的:「很多藝術家運用各種各樣的媒介來表達自身的觀念和想法,同時展示空間面積之大,能夠使作者通過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呈現作品。」

本次展覽超越了實驗藝術是否應該進入體制和全國美展的爭論,沿著上屆展區奠定的基調,將學院教學和學科意義上的實驗藝術進一步納入全國美展體系。通過本次展覽我們可以看到,實驗藝術在堅定地探索自己的道路,找尋反映中國現實問題的藝術表達。通過挖掘傳統文化、拓寬藝術語言、審視當下社會問題,本屆實驗藝術展區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同時也讓我們看到美展中的實驗藝術在未來行動和延伸的更多可能。對實驗藝術的吸納、展出,不僅僅是實驗藝術創作在邏輯上的起點,更是其在現實意義上走向社會的目的。願在有國家層面助力的情況下,實驗藝術能走得越來越好。

注釋:

〔1〕殷鑠《通向創新的手段——記第13屆全國美展實驗藝術展》,《中國美術報》2019年10月14日。

〔2〕施曉琴《實驗不止 未來可期》,《中國文化報》2019年10月20日。

孫嘉 本刊特約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

(本文原載《美術觀察》2020年第1期)

相關焦點

  • 美術觀察丨緱夢媛:本體語言積累與公共性期待——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內容摘要:全國美展版畫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版畫界近幾年創作的實際狀況,而且,其呈現的特點很多是版畫在全國美展這個線索中的老問題。觀察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版畫展,它仍持續地進行著本體語言的探索和積累,但也不斷受到類似「新興木刻」這樣的經典形式的參照性挑戰,面臨著是否具備足夠公共性功能的質問。
  • 美術觀察丨緱夢媛:關注時代平凡的瞬間——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水彩...
    內容摘要: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水彩·粉畫展在前幾屆的基礎上有了更為成熟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大敘事和大體量、表達能力的增強以及對日常平凡題材的關注這些方面。同樣是表現時代,大主題或小平凡,不同畫種各有所擅,相比之下,本屆水彩·粉畫作品所呈現的對時代平凡題材的關注或許是其本體語言最為擅長的方面,也是最為可貴的特質。
  • ...金色湘江》壁畫捧回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湖南省優秀美術作品銀獎
    紅網時刻11月27日訊(通訊員 孫友平)11月26日,邵陽學院黨委書記鄧黨雄創作的《金色湘江》壁畫捧回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湖南省優秀美術作品銀獎。這是該作品在參加全國第十三屆美展後,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南省美術家協會聯合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迎接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湖南省優秀美術作品」的評審結果。
  • ...屆雲南省青年版畫家提名展暨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雲南版畫入選作品...
    協辦:保山市文聯保山市美術家協會和韻文化公司高黎貢之心前言展開騰飛的翅膀 第二屆雲南省青年版畫家提名展與第十二屆雲南省版畫創作研討會如約而至本屆獲得提名的十九位版畫家是近年來在全國展事中頻頻入選甚至獲獎的青年版畫翹楚。他們的作品是新時期雲南版畫創作現狀的代表、濃縮與精華,亦是雲南版畫藝術的希望和未來。 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版畫創作隊伍的構成已然改變為以高校美術專業師生為主體,這是與經濟發展趨勢相適應的變化。
  •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湖南...
    華聲在線6月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 劉瀚璐)今天上午,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湖南省文聯、湖南省美協、湖南美術館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湖南)巡展開幕式在湖南美術館舉行。
  • 2019年全國美展雙展落戶廣州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陳惠婷):「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展區申辦工作會日前在北京召開,廣州喜報頻傳。記者12月26日獲悉,「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綜合畫種、動漫展區和港澳臺、海外華人展區明年將雙雙落戶廣州。
  • 2019重慶文體年終盤點②|拿下中國美術最高獎,承辦全國美展,平均...
    12月20日北京,《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進京作品展》頒獎儀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來自重慶的藝術家收穫了1金2銅的好成績;兩天後的重慶,5個不同的展覽在川美美術館、市文聯美術館等場館幾乎同時開展……這就好像是2019年重慶美術的一個縮影——重慶的藝術家獲得了中國美術的國家級最高獎,重慶的觀眾們在家門口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精彩展覽。
  • 【書畫苑】洹上煙霞——安陽市入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書畫家精品展
    ,宣傳部部長王樸、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文聯主席兼黨組書記鄭象徵等領導和各界嘉賓10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
  • 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博士生——周莉作品賞析
    陶藝作品在國內外展覽和比賽中取得佳績,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第十四屆浙江省美展銅獎,第十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展金獎等。2019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進京作品第十四屆浙江省美術作品展(銅獎)中國美術報網百傑優秀青年藝術家2018 第十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展(金獎)
  • 「藝」起看導師風採——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人物畫方向
    >2014年,代表作品《立秋之十》等3件發表於《美術觀察》(2014年第1期,CN11-3665J)。;1990年,作品入選「第二屆全國體育美展」,獲廣東省體育美展優秀獎;1995年,作品入選「中韓交流展」;1997年,作品入選「全國中國人物畫展覽」;1999年,作品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當代中國水墨畫展」;
  • 第13屆CSBA全國高中男子籃球錦標賽在深圳第二實驗學校開幕
    開幕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  央廣網深圳7月26日消息(記者於鑫淼) 7月25日,第13屆CSBA全國高中男子籃球錦標賽在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隆重開幕。 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競賽部副主任胡京敏、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範坤、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籃球分會副主席、首都師大附屬實驗學校校長王松、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籃球分會秘書長趙明志、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籃球分會競賽委員會主任董邕寧、廣東省學生體育藝術聯合會主席郭鼎文、廣東省學生體育藝術聯合會秘書長林子平、深圳市教育局德體衛處長鍾子榮、深圳市教育局前工委辦書記陳賢德、第十三屆CSBA全國中學生籃球錦標賽高中男子組組委會主任
  • 衡水市6件少兒美術作品入選第二屆全國少兒美展
    我市6件少兒美術作品入選第二屆全國少兒美展 本報訊 (記者 王秀)近日,第二屆全國少兒美術作品展在北京開展。來自全國28個省區市的813件優秀作品入選展覽,其中包括我市6名少兒的美術作品。 全國少兒美術作品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發起,自2019年始,每年面向全國範圍內的少兒美術愛好者和藝術教育機構公開徵集,旨在鼓勵兒童與生俱來的藝術創造力,提升少年兒童的審美能力,推動中國少兒美育工作積極、向上發展。第二屆全國少兒美術作品展以「幸福的家」為主題,自2020年6月啟動作品徵集工作,收集有效作品超14萬件。
  • 佛山市超盈實驗中學、佛山市美術實驗中學開放周紀實
    上月底,超盈實驗中學舉辦校園開放周活動,不少家長到校參觀,讚譽不斷。這所歷史並不悠久的學校究竟有什麼「招數」,讓社會各界如此認可?筆者深入學校了解情況,為大家一一揭秘。 超盈實驗中學電視臺是同學們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展示自我的舞臺,誰能想到這個僅僅創辦兩年的校園電視臺已經榮獲「全國優秀百佳校園電視臺」稱號!
  • 中英文實驗學校舉辦第十三屆陽光體育節
    19日,河源中英文實驗學校第十三屆陽光體育節落下帷幕。該體育節以「少年志 民族情 中國心」為主題,為期3天,全校師生和部分家長參加。開幕式上,四至六年級的同學們以班級為單位組成一個個方陣。
  • 13屆全國美展,這件優秀獎國畫作品,根本不是國畫
    在全國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上,張靜的國畫作品《中國速度》入展,並被選為進京展出作品。按照慣例,能夠進京展出,就屬於優秀獎作品。張靜13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中國速度》01在全國美展上走過一圈,帶有傳統意蘊的中國畫已經很難見到,最多的是精細的工筆畫與中西融合下的毛筆畫。
  • 匯聚青年人才,助力佛山美術:第一屆佛山市藝術創作院·佛山畫院院聘畫家作品展即將開幕
    作品入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 周年——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根據對這二十二位藝術家作品的不完全閱讀,本文將試圖從最寬泛的層面上勾勒出對他們作品和創作情況的整體印象。請讀者不必苛責這種勾勒的嚴謹性和全面性,而只需作為一個引發關注和討論的導引即可。
  • 新林區社會各界收聽收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直播盛況
    大家一致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為今後工作指明了方向,將認真領會會議精神,涉及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幹部群眾表示,為全面建設美麗新林做出更大的貢獻。新林區人大幹部收聽收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式。
  • 『雕塑頭條』楊北辰丨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
    ,也牽動著全國雕塑藝術家的心。2019教師作品年展」(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重慶)2019.9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港澳臺海外華人邀請作品展」(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2019.7 「森態–亞太木質藝術交流展」(三義木雕博物館/臺灣)2019.3 「奇麗之美–臺灣精微寫實藝術大展」(奇美博物館/臺南)2018.12 「聚」象–當代具象雕塑展(金山意庫/重慶)
  • 「二徐論戰」——1929年全國美展視野下的藝術批評及新舊爭鳴!
    本文將首先討論「二徐論戰」中,作為藝術家的徐悲鴻和作為批評家的徐志摩,在藝術批評理念和現代性追求上的異同;同時,考察藝術批評如何藉助全國美展這一平臺,通過論戰的形式吸引眼球,達到另類的現代性知識生產,向藝術界以外的社會人士傳達於當時而言更加新穎的藝術理念。在《美展》發表藝術批評或評論文章的人士眾多,立場也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