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其庸的文壇點將錄

2021-02-18 商務印書館

馮其庸先生

生於1924年,幼年忍飢挨餓,在戰亂中躲過日寇刺刀。

青少年時,在困苦中奮發求學,幸遇名師教誨,打下堅實國學基礎;後接受進步思想,參加學生運動,終於迎來新社會。

而立之年,初入京華,執教中國人民大學。在三年困難時期,雖遭遇人生之劫難,仍堅持秉筆記錄。

一生致力於「紅學」建設,殫精竭慮,碩果纍纍;十赴新疆,三上帕米爾高原,以八十歲高齡穿越羅布泊、樓蘭、龍城、白龍堆、三隴沙入玉門關,終查實玄奘取經東歸之路,填補重大歷史空白。

「馮先生在執教北京以來的歲月,對於文化的廣泛涉獵,又得以與多個領域的文化人有深入的交往。在他的敘述中,學者郭沫若、俞平伯、啟功、姚遷,作家王蒙、金庸,書畫家許麐廬、黃永玉、劉海粟,戲曲藝術家袁世海、陳伯華、周信芳,工藝大師顧景舟、高海庚、周桂珍,以及其在海外因為《紅樓夢》而交往的俄羅斯、美國、歐洲的學者,這些因為不同的機緣而走到一起的文化大家,是一部當代文壇的點將錄,他們交遊的往事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增添了不少重要信息。」

——朱玉麒

「那你幫我問候他」

郭沫若寫給馮其庸的信

郭老是一個做學問的人,很真誠,也很坦率,也很天真,經常寫完一篇文章就告訴我說,我又寫完一篇文章了,明天《光明日報》發表,你幫我看看有什麼意見。有一次,他從德國回來,在飛機上寫了一篇文章,下飛機一到家就給我來了封信,我在飛機上寫成了一篇文章,過幾天《光明日報》就發表了,你看看有什麼意見告訴我。

最讓我感動的是,「文革」開始,我已經挨批鬥了。人大的一些造反派到郭老那裡去,要郭老寫字。那個時候都是無法無天的。郭老一看這些人來了,當然也不好不寫,因為郭老也很危險,那個時候要不是周總理想盡辦法保護,他也會被弄去批鬥的。郭老的兒子就犧牲了,他的女兒在人民大學讀書,叫郭平英。所以郭老就給他們寫了字。因為那些是人民大學的人,他就說,你們認識馮其庸嗎?那個人就說,認識,認識,是我們中文系的,我也是中文系的。郭老就說,那你幫我問候他。他們已經告訴郭老我在挨批鬥了,郭老還叫他問候我。後來那個中文系的人回來告訴我,我很感動。實際上郭老是給我一個安慰,示意我一定要度過這個難關,因為不能多講。所以我心裡一直記著這個事情。


「駭倒白楊,笑倒青藤,

唯有其庸,不駭不笑」

 

劉海粟 

記得有一次劉海粟先生忽然問我,叫人帶給你一幅畫,你收到沒有?我說沒有收到。問他是交給誰的?他說,我哪兒記得住是誰啊,他說他是你的老朋友,我就把畫交給他了。我說,你上當了,沒有聽說過這個事,也沒有人交給我畫。看他的人也多,他確實是從來不設防的心胸,從來不提防人家,更不去想是人家騙他。

海老又畫了一幅葡萄送給我,題了詩句,我記得是「駭倒白楊,笑倒青藤,唯有其庸,不駭不笑」。這幅畫我一直留著。

有一次他說,一定要到我的瓜飯樓來看望我。那個時候我住在張自忠路五層樓上,也就是瓜飯樓。我就跟他說,你不要來,我住在五層樓上,你爬五層樓太累了。他夫人還有旁邊幾個人都說,你不要上去了。他說,我黃山都上去了,還上不了五層樓?一定要去。我覺得快一百歲的人怎麼能讓他爬五層樓,當時也沒有電梯,後來,我們想了一個辦法,就約在恭王府見面,我說我那裡有畫室,你高興要畫畫,在那裡可以隨便就畫,我自己的畫,也掛在恭王府我的辦公室裡,我也不用再找了,你去了就可以看到。後來他就同意了,就約好了在恭王府我的辦公室見面。

恰好那一天,李鵬請他吃飯。我事先都不知道。海老先告訴李鵬,我不去了,我已經跟馮先生約好,我要到馮先生辦公室去看望馮先生。後來別人告訴海老,說菜都給你定好了,宴席都準備好了,怎麼能不去呢?後來他夫人也勸他,總理宴請你,你不能不去啊。他說,我也不能不到馮先生那裡去,跟他約定好的,我怎麼能不履行自己的諾言呢?而且我也非常想去看看馮先生的畫和他的辦公室,你把宴會推遲兩個小時,讓我先到恭王府見了馮先生我再去。這個我都不知道。


「這完全是白石老人的畫風嘛」

 左起:馮其庸、黃永玉、許麐廬、黃苗子 

許麐廬先生一直是鼓勵我畫畫的。許麐廬先生住得離火車站很近,還有黃永玉也住在那兒,就在許麐廬先生附近,所以我禮拜天有時候去看望他們。

許先生特別熱情,總是要留著我吃飯,要我在他家畫畫,看我畫,然後再指點我,我現在有一幅畫就是在他那裡畫的。記得有一次我去看望他,剛好有幾個畫家朋友也去,大家的興致來了,每人在他的畫桌上,拿起他的筆,鋪起他的紙,就畫了。我自己覺得我不是畫家,我就沒有動,許先生就說,你也畫,被他一說,我也就畫了,畫了幾根藤子底下兩個大葫蘆。畫完以後,許先生很稱讚,他說這完全是白石老人的畫風嘛,他就在葫蘆上給我加了一個螞蚱。這張畫我一直保留到現在。

我跟許麐廬先生的交往一直沒有間斷,他兒子給他蓋了一個很大的別墅,接我到他那裡去,老先生很高興,說我們再合作吧,就一起合作了一張大畫。那個時候身體還很好,送我出來的時候還送到大門口,沒有想到,我們合作這張畫以後,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年齡也高了,已經是九十好幾了。


「你簡直就是我小說裡的人物」

馮其庸(左)與金庸(右)

查錚弘從六合到了杭州,見到金庸以後,查錚弘把前前後後的經歷,都給他弟弟講了,囑咐金庸,你一定要幫我謝謝馮其庸先生,我們家要不是馮其庸先生,就完全是沒有了,多虧他救了我們全家。

金庸當時就給我寫了一封信,說他知道了他哥哥情況,向我表示感謝。後來金庸回到香港以後,又寄來了500元錢。我拿到這500元錢,我覺得我怎麼能要人家的錢。我幫助他哥哥是出於一種道義,不是為了錢,而且馮勵青先生為他犧牲了,這不是錢能夠表達的。所以我也沒有告訴查錚弘,我就把這500元錢給他寄過去了。我說,你弟弟寄來500元錢讓我轉給你,你收著吧。查錚弘也不知道這錢是金庸給我的,以為是他弟弟金庸讓我寄給他的,他就接受了。

從這個時候開始,我跟金庸開始通信了,他很感謝我,覺得我那麼仗義。有一次他說,你簡直就是我小說裡的人物。剛好是1981年9月份,我去美國講學,經過香港。金庸知道我去香港了,高興得很,可能就是那次第一次見面的。當時他在香港名氣已經非常大了,非常隆重地接待我,也向我道謝,我好像記得他送給我一部他寫的小說。

我在史丹福大學講學的時候,史丹福大學的圖書館有金庸的小說,史丹福大學有一大批人都是金庸迷,都喜歡金庸的小說。我講課之餘,有空就看他的武俠小說,結果越看越著迷了,確實寫得好。我高興得不得了,在美國的半年時間,有時候通宵讀他的小說。因此跟金庸更加有聯繫了,我們通信不少。

(節選自《風雨平生:馮其庸口述自傳》)

猜你喜歡: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

選購您心儀的圖書

相關焦點

  • 馮其庸口述自傳:為存留一些歷史記憶(圖)
    中新社北京1月26日電 題:馮其庸口述自傳:為存留一些歷史記憶  中新社記者 應妮  2017年1月17日,紅學家馮其庸的口述訪談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的「中國記憶項目」上線;5天後,這位93歲的老者駕鶴西去。  在馮其庸生命的最後幾年,因為身體原因,他很少出來參加會議和做講座,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口述自傳上。
  • 「周口歷史人物點將錄」名家百幅書法對聯展在鹿邑開幕
    據悉,此次由文化中國網、李逸野藝術館策劃主辦,鹿邑天地人筆業、河南派普文化傳媒公司承辦的「周口歷史人物點將錄——郭亞東、王東百幅書法對聯展」首站選在老子故裡,為期兩天,接下來將在周口各地巡展,喜歡書法與周口本土文化的朋友免費觀展。
  • 文壇宗主歐陽修
    文壇宗主領風騷 歐陽修作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傑出領袖,領導了詩文革新運動,在文壇上獨領風騷,開創了一代文風,為宋代文壇帶來了一股欣欣向榮的風氣,奠定了其文壇巨擘的地位。 1.在文學主張上提出「文道並重」。北宋詩文革新是繼唐代古文運動後而掀起的一場文學改革運動。
  • 湘月詩社《點將錄》(下):格律詩詞微刊總第14期
    湘月詩社《點將錄》橫空出世,特別遴選活躍於本社格律詩詞微刊的數十名作者,遂以《水滸傳》中三十六天罡星為序,外加託塔天王、孫二娘、顧大嫂、扈三娘、瓊英、李師師、玉嬌枝、金翠蓮8員,合為44人,統一進行作品輯錄點評,排名不分先後,純為詩詞娛樂,博君一笑!
  • 日本文壇新生代閃耀【2】
    原標題:日本文壇新生代閃耀 ◎橫山悠太 1981年出生於岡山縣,畢業於岡山城東高中,曾是一名日語教師,現在是一名留學生。橫山是日本文壇新秀,剛於今年五月憑藉作品《我變貓》捧得第57屆群像新人獎。從書名看來,頗有夏目漱石的《我是貓》的味道。
  • 邵陽松坡講文壇開講,張千山首話家國情思:中秋佳節與中華孝道!
    邵陽松坡講文壇開講,張千山首話家國情思:中秋佳節與中華孝道!2020.09.26,上午,由邵陽市文旅廣體局主辦、松坡圖書館承辦的松坡講文壇在市松坡圖書館首次開講。邵陽市社科聯主席張千山應邀作了《家國情思:中秋佳節與中華孝道》專題講座。
  • 渭南文壇|一場疫情,拉近了人心 作者/楊俊武 主播/安然
    《渭南文壇》特約作者。主播簡介安然:喜文好誦。以真誠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用聲音傳遞美好和安暖。素心若雪,歲月從容。《渭南文壇》特約主播。平臺主編:閔盼龍發布渠道: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等投稿郵箱:wndu520@163.com●閔盼龍:我與《渭南文壇》的那些事兒●聽書 | 感激兒時的磨礪●聽書 | 詩要寫生活
  • 文壇見聞錄:施蟄存風塵僕僕:戈予/1945
    文壇見聞錄:施蟄存風塵僕僕 戈予 | 《大上海報》1945.4 他原為禮拜六派的作者,因能銳意改進,得獲文壇佳譽,其作風清新婉約,詞藻洵麗,心裡描寫最多微妙之處,擁有廣大讀者。如娟子姑娘即為確例。良友版的那冊《善女人行品》,不啻是一架現代女性的解剖鏡了,而其後期作品,不知何故遠遊於前,或者是現代雜誌所倡導的第三種人文學的自由氣息太重了。
  • 帶來幸福的物語《夢100》文壇之國新活動!
    文壇之國最近蠢蠢欲動,似乎想搞個大事件?平時就知道埋書堆,寫文趕稿的王子們居然都來參加派對了,莫非是想和公主殿下來場戀愛小說般的唯美邂逅?(。-`ω′-)  文壇戀物語『帶來幸福的物語』今日開啟!  5月10日8:00將開啟『帶來幸福的物語』扭蛋,3位王子將與大家見面且獲得概率UP。
  • 作家葉永烈去世 他曾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
    作家葉永烈去世 他曾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時間:2020-05-17 17: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作家葉永烈去世 他曾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 作家葉永烈15日在滬病逝,享年80歲。
  • 渭南文壇|初冬(詩歌)作者/純子 主播/櫻桃
    《渭南文壇》特約作者。【主播簡介】櫻桃,外貿公司職員,《東明播誦》培訓班學員,業餘喜歡朗誦,喜歡讀書,追求簡單的幸福。《渭南文壇》特約主播。【主編簡介】閔盼龍,中共黨員,從事媒體行業9年。
  • 文壇前浪出新作 「直播賣書」成熱詞
    原標題:文壇前浪出新作,「直播賣書」成熱詞   他們是成名已久的老作家,在文壇的
  • 「文壇痞子」王朔心目中的巨星,阿城是不一樣的人間煙火
    但在中國文壇卻沒有不知道這個名字,他有頗多人們給予他的稱號,即便是在當今非常出名的作家也從不避諱自己對他的崇拜,這其中就包括陳丹青、莫言、王朔等人,王朔曾直言說鍾阿城就是自己所要一直追隨的「明星」。只不過與諸多盛讚賦予他的榮譽不同,鍾阿城為人十分低調,他淡然地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誇獎,亦從未想過藉此讓自己「爆火」。
  • 盤點文壇12偵探小說家及其佳作
    統觀文壇,還有很多重量級的推理小說家或鼻祖人物,本版重新把國際主流的偵探小說家及其佳作做了一個集結,這裡只取其主要,捨棄枝節,掛一漏萬,在所難免。1.[英]約瑟夫?鐵伊《時間的女兒》――文學史上最經典的歷史推理小說偵探小說黃金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與阿加莎?
  • 鴛夢蝶影|民國文壇「鴛鴦蝴蝶派」小說的是是與非非
    民國文壇上,承先啟後與革故鼎新兩股潮流風生水起,前者以鴛鴦蝴蝶派為代表,後者以新文學為標杆,成為民國文壇上涇渭分明的兩大流派。但在文學史的正統書寫與表述中,民國文壇這一「潮平兩岸闊」的現象,鴛鴦蝴蝶派一直作為一股逆流被摒棄在近現代文學史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裡,只剩下「風正一帆懸」的單維敘事。
  • 從《清平樂》說起——淺談文壇盟主歐陽修,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最近《清平樂》熱播,不管劇情多麼火熱,而我關注的只有歐陽修,終於,到第四集,歐陽修出場了,但,一代文壇領袖的出場顯得不是那麼光鮮亮麗,一開局就落榜, 有點尷尬了。但這並不影響他在以後的時間裡成為一代文壇領袖。今天我們不討論劇情,而是帶大家看一下文壇盟主歐陽修,如何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 在蘇軾、王安石等名人輩出的年代裡,歐陽修為何能成為文壇領袖?
    提起宋朝蘇軾、王安石、晏殊、柳永等生活的那個年代,名人輩出,群英薈萃,但其中執文壇牛耳者,當數歐陽修。那麼,歐陽修憑什麼能在當時被尊為文壇領袖呢?可以說,歐陽修這個文壇宗主是非常稱職的,慧眼識才,即使這些聲名卓著的名士在布衣之時,也能得到歐陽修的青睞。從這些人物可以看到,他們可是撐起了宋朝的一個時代。如果從時間來說,歐陽修要比這些歷史名人早半個時期,屬於兩代人的交替,前輩提攜後輩。
  • 少年神童,兩朝元老,文壇祖師爺
    晏殊不僅是少年神童,三朝元老,而且後來還成了北宋文壇祖師爺級別的人物,簡直可以用開掛的人生來形容他。01 少年神童和大多數人不一樣,晏殊的精彩人生從他一出世就開始了。03 文壇祖師爺除卻是政治家和文官,其實晏殊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他詞人的身份,而且晏殊作為文人,地位之高,在論資排輩的北宋文壇中,他簡直算得上是文壇祖師爺級別的人物。晏殊因為自己少能屬文,因此非常願意賞識提攜有才學的後輩。
  • 漫步文壇 小仲馬與茶花女
    漫步文壇 小仲馬與茶花女 編輯/何畏 首先我們看一看《茶花女》的故事梗慨是 人們都叫她茶花女,因為她喜歡用茶花來裝飾自己。其實她的名字叫瑪格麗特。
  • 王朔「炮轟」遍文壇,為何在王蒙面前不敢造次?網友:王蒙真有才
    當今文壇,能被人提起的寥寥無幾,餘秋雨、餘華、韓寒、賈平凹、金庸、王蒙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但文壇中的「怪才」,不得不提起,他就是「最強王者」王朔,以上文壇大家都在王朔「毒舌」下走了一遭,除了對王蒙正面的評價外,其他人無一例外地被「噴」,王朔到底為何「炮轟」文壇,卻又唯獨不敢在王蒙面前造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