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黑白到彩色電影,從詹姆斯·卡梅隆的3D到近年來李安一直是死磕的高幀率,電影的發展伴隨著技術的創新。
當陳思誠宣傳管虎的《八佰》和他自己的《唐探3》時,他總是說這部電影是由IMAX相機拍攝的,我們必須去電影院看最大限度去體驗電影的震撼。
當然,我們現在可以說,這些電影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宣傳電影,而是為了宣傳電影。
這不是真的,我回到電影院工作後看的第一部電影是我錯過的《星際穿越》,當我在小屏幕上看到他時,我確實有兩種感覺。
近年來,卻出現了幾部只適合在電腦上觀看的電影,《網絡迷蹤》就是其中之一。這部電影一直在電腦屏幕上放映,我叫他「錄屏電影」。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的電影完全是投機取巧或者資金不足,但是看完電影後,我可以負責任到說一句,這真的不是真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甚至以為電腦的新聞彈出窗口出來了。是的,代入感那麼強嗎。
影片以一位父親在電腦屏幕上觀看家庭錄像開始,他解釋說,他的母親去世了,他和女兒相互依賴。故事的轉折點是父親發現女兒失蹤,通過女兒的社交網絡尋找線索,在屏幕上與警方合作,還混入電視廣播畫面,經過大量調查,真相卻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雖然整部電影以「錄屏」形式放映,但敘事節奏卻是有序的,這是一個合格的類型片。即使因為這個「錄屏」演示,整個故事看起來更像是發生了。「偽紀錄片」的這個操作有點像《鬼影實錄》。
一開始,我認為一部電影是為了讓每個人沉浸式感受到網際網路的危險,當我看到中間部分時,我發現他的核心是美國人家族,忘不了去了那裡。
因為妻子的死,父親和女兒都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父親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他自然地讓女兒學鋼琴,因為他生前妻子很喜歡鋼琴,他沒有意識到女兒根本不喜歡鋼琴。
直到女兒失蹤,他才通過女兒的社交網絡發現女兒其實很孤獨,他也是沒什麼在學校的朋友,作為唯一一個能聽的父親,他只關心她的期末成績和鋼琴課是否準時。
女兒失蹤的根本原因以及之後的一切都是由於父親的「缺席」。
關於劇情,只能說這麼多,因為筆者開這個號碼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去電影院,在電影裡我們不能介入生活。
「錄屏電影」的誕生是網際網路發展的產物,在電影技術領域,卻在某種意義上呈現了一種復古,但並不影響電影的優秀。在這個人人都能創造的時代,這個一部電影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講故事的可能性,但前提是永遠都是,故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