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爾喀是尼泊爾的一個部落,位於首都加德滿都西北。起源於十四世紀的北印度月亮族契託爾王朝,廓爾喀即是牛的保護者,他們信仰印度教。逃避德裡蘇丹國的入侵的一支剎帝利前往尼泊爾中西部與當地的馬嘉人與古隆人通婚,形成廓爾喀人。
廓爾喀人曾於清乾隆年間兩度入侵西藏(因與西藏鹽稅銀錢與紅教活佛沙瑪爾巴唆使),意圖搶掠遍布各地的喇嘛廟中的財富,第一次被滿清駐當地軍隊將領(巴忠)與噶倫丹津班珠爾議和後撤回(每年300個銀元寶,重32兩),然而第二年又以更大規模入侵,幾乎沒有遭遇當地藏兵或者滿清駐軍的抵抗,得以大肆搶掠,後被乾隆皇帝命清朝大將福康安同參贊大臣海蘭察率領清兵支援當地藏兵擊退,趕回喜馬拉雅山南麓,甚至還反攻到廓爾喀首都陽布(加德滿都)外二十公裡的熱鎖橋,從而迫使廓爾喀向清朝五年朝貢一次。這一從屬關係很穩定,一直持續到1908年尼泊爾徹底為英國控制,英國禁止廓爾喀向清朝朝貢,廓爾喀因此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藩屬國。
平定廓爾喀戰圖冊之廓爾喀使臣至京
當英國殖民者小股部隊入侵廓爾喀,被廓爾喀人打敗後,廓爾喀人將繳獲的英軍軍備上繳北京,向清廷請功。但由於語言不同,對於英國這一名稱兩國翻譯的名稱不同,廓爾喀人上報時,清廷以為只不過是南部邊陲的一個本國不知道的小國,只是嘉獎幾句,未予重視。
他們在19世紀60年代又與西藏開戰,西藏戰敗,籤訂《尼泊爾西藏條約》。尼泊爾人在西藏駐官,有治外法權,西藏每年交一萬盧比貢金給尼泊爾。近代廓爾喀人英勇善戰的形象,主要來自英軍的廓爾喀部隊。這支部隊在十九世紀初被英國徵召加入駐印度英軍,之後逐漸演化為英軍的一支常備部隊。他們在二次大戰及福克蘭群島戰爭等二十世紀的戰役中都有表現。
至今,英軍仍留有一個總數約3700人的廓爾喀傭兵旅,獲選加入此部隊的廓爾喀戰士將分別至英國、新加坡和汶萊等地派駐。英國王儲哈利王子參軍期間也曾接受廓爾喀部隊的訓練。印度也有廓爾喀軍、中印戰爭、印巴戰爭也與他們有關。廓爾喀戰士引以為傲的特有武器為廓爾喀彎刀。此種號稱世界十大名刀之一的彎刀鋒利異常,也是廓爾喀戰士的殺敵利器。他們因為有山嶽民族的尚武習慣,因此他們最擅長山地戰與遊擊隊形式的戰鬥,在911後的阿富汗戰爭中,英國曾派出廓爾喀部隊進行地面作戰。
戰時表現
2009年,,英國哈裡王子因行蹤被媒體曝光,不得不提前從阿富汗前線回國。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待在英勇善戰的廓爾喀兵中間感到很安全,因為這些廓爾喀兵佩有鋒利的廓爾喀軍刀,當彈藥用盡時,會揮動廓爾喀軍刀攻擊。讓哈裡王子大加讚賞的廓爾喀兵,其實就是英軍派往阿富汗的廓爾喀部隊——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最令人生畏的僱傭軍隊。
在阿富汗戰場,廓爾喀兵的保護讓哈裡王子(中間坐者)感到很安全,他們間的關係很融洽。
英軍精銳
英軍精銳王室看重廓爾喀兵是英國從位於喜馬拉雅山西部的尼泊爾招募的僱傭兵。1814年,尼泊爾王國的廓爾喀戰士奇襲了英控克什米爾,英國人以3萬人對付尼泊爾1.2萬人,經過兩年奮戰才實現和平。這一戰,英國人雖然贏得了勝利,但廓爾喀兵寧死不屈的勇猛精神卻給英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戰後,英國與尼泊爾籤訂條約,開始招募廓爾喀兵。
1815年,英軍編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爾喀兵組成的戰鬥營,在此後發生的所有與英國有關的衝突中,都有廓爾喀兵參戰的身影。廓爾喀兵無限忠誠地為英國效勞,他們毫不留情地鎮壓反對英國殖民者的亞洲同胞,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在1982年的英阿衝突中曾遠徵福克蘭群島,至今仍戰鬥在阿富汗、伊拉克戰場上。在過去的200年中,廓爾喀兵的足跡踏遍阿富汗、巴勒斯坦、埃及、北非、朝鮮和伊拉克等地。另外,他們還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曾在科索沃和東帝汶等地服役。
1997年香港回歸前,廓爾喀兵也曾長期駐紮香港,號稱是駐港英軍的「拳頭部隊」。據報導,這支平均身高只有1.60米的廓爾喀部隊深得英王室的厚愛,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查爾斯王儲不但定期看望他們,還經常參加他們的閱兵式和紀念活動。所有的廓爾喀戰鬥營都以英國各君主的名字命名。英軍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廓爾喀營,還有一根引以為豪的兩米長銅製「女王杖」。這是1863年英國女王授予該營的,以代替戰鬥英雄獎章。 目前,英軍有4個廓爾喀兵步兵團,大概3700人。廓爾喀步兵團中只有極少數英國軍官,其餘大多數都是廓爾喀軍官。
為錢賣命
為錢賣命特別能忍,充滿神秘色彩的廓爾喀兵,向來以紀律嚴明和英勇善戰聞名於世,而且對僱主非常忠誠。由於廓爾喀兵大多為生活所迫,世代以當兵為業,他們毫不掩飾地說:「當兵就是為了錢,沒有其他目的。」為保住飯碗,他們一般都能逆來順受,盲目服從,認為「食君之祿,分君之憂」,理所當然。
19世紀初,在鎮壓印度獨立運動時,廓爾喀兵毫不猶豫地對印軍下手,在1919年阿姆利慘案中,他們用機槍向和平示威人群掃射長達一個小時。廓爾喀兵無論走到哪裡,都深受英軍歡迎,因為他們不僅完成任務出色,且總能在戰場上照顧英國士兵,甚至不乏為其挺身擋子彈的事例。
廓爾喀兵的紀律性和耐力超強。據說,如果沒有命令,即使一天不吃飯,命令他坐著,他也不會離開。在戰場上,無論負多嚴重的傷,他們總能忍住痛苦,有時甚至疼痛得直掉眼淚,嘴裡還在念叨「不能喊,不能叫苦,我是廓爾喀人。」有報導認為,廓爾喀人的民族性格,特別適合打仗。據說,廓爾喀人平時沉默寡言,一旦發起脾氣,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與其懦弱地活著,不如就此死去。」這是廓爾喀人的生存信條。在二戰的一次戰鬥中,廓爾喀兵星夜潛入日軍陣營,最後只留下一個日軍活口,讓與日軍同一陣線的其他國家聞風喪膽。迄今,共有26名廓爾喀人因作戰英勇頑強,榮獲了英國最高獎賞——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技術過硬
尼泊爾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尼泊爾人均年收入僅為240美元,而廓爾喀兵的年薪卻有8500美元。不過,廓爾喀兵的人選卻要經過百裡挑一的選拔。首先要經過「山選」。由67名英軍退伍軍人組成的徵兵代理人,分別去尼泊爾鄉下尋找合適的士兵。只有被他們選中的青年,才有機會進入下一階段的選拔,即山選。在這一輪篩選中,身體和智力的測試將更加全面,整個過程長達8小時。
其中一項內容是,應徵青年脫得只剩下內褲,背負25公斤的沙子,在48分鐘內完成5公裡登山跑。參加「山選」的6000多名男青年中,只有789人能參加為期一周的最後測試。最後測試在尼泊爾西部城市博克拉的英國廓爾喀士兵招募中心舉行,最終確定230人加入英國軍隊。 除豐厚的薪水外,廊爾喀兵每兩年有一次探親機會。每次回去,他們都受到王子般的尊敬,是備受歡迎的求親對象。
服裝裝備
廓爾喀兵加入英軍後,穿著標準的英國陸軍制服。戰鬥裝備是DPM迷彩戰鬥服,閱兵時服裝在溫帶地區是深綠色,熱帶地區是白色,但士兵皆配有黑色漆皮腰帶,軍官則佩戴十字型腰帶。閱兵時,士兵則戴著黑色無邊帽或廓爾喀軟帽,穿其他制服時則戴綠色貝雷帽。廓爾喀兵身上最顯眼的「裝備」,要屬聞名於世的廓爾喀彎刀了。這種軍刀不僅是尼泊爾的國刀,也是廓爾喀士兵的榮譽象徵。英軍廓爾喀兵團也因此被譽為「彎刀勇士」。廓爾喀彎刀像狗的後腿形狀,刀背既厚且鈍,但刀鋒卻異常銳利。這種充滿神奇色彩的軍刀,雖不能當作擲刀使用,但在肉搏戰中卻非常有用,是廓爾喀人最喜歡的近距離作戰武器。
全球最兇悍的5個僱傭兵集團之尼泊爾廓爾喀僱傭兵
1947年印度獨立時,根據英印尼三方《加德滿都協定》,印度瓜分了80%的廓爾喀部隊,規模達到18個聯隊(相當於步兵營),成為印軍最著名的部隊,印軍習慣把他們稱為"託馬"。據稱,廓爾喀人是反應遲鈍、感情冷漠的民族,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使他們成為傑出的士兵,他們在激烈的戰鬥中仍能泰然處之,極為冷靜。雖然廓爾喀人不具有錫克人的那種熱忱,但其脾性中蘊藏著一種不屈不撓的韌性,每當感受到生活中的真正樂趣,廓爾喀人便感到由衷的高興。與眾不同的是,當對生活感到厭倦時,他們沒有那種牢騷滿腹、吹毛求疵的惡習。當受到挫折或面對艱苦時,他們又若無其事,談笑如常。
阿富汗戰場上1人單挑30個塔利班的廓爾喀士兵
廓爾喀彎刀:全球最著名的12把軍刀之一
廓爾喀彎刀本名叫「庫克銳」,原本是尼泊爾山民手中的生產工具,人們之所以將其叫做「廓爾喀彎刀」,是因為它是尼泊爾的廓爾喀士兵隨身必備的武器。
對於軍事愛好者來說,提起廓爾喀彎刀,幾乎無人不知,它可是世界著名的十二軍刀之一。廓爾喀彎刀造型與眾不同,全長45至50釐米,刃厚近1釐米,刀身前寬後窄,刀頭向下彎曲,整體呈圓弧形,刀柄為魚尾形狀,整個看起來很像一條狗腿。
而美國最近生產的一種俗稱「狗腿」的特種兵用刀,據說其靈感就來自這種刀。廓爾喀彎刀頭重腳輕,背厚刃薄,劈砍時力量集中在刀刃的前部,因而既有刀的快捷,又有斧子的厚重,很適合肉搏砍殺和在叢林中開路。據說,一個尼泊爾成年男子可以用其一刀將牛頭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