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達人」顏麗璇入選廈門海滄第三批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2020-12-27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2月23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上個月,海滄區第三批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正式公布,其中就有顏麗璇及其傳承保護的戲曲頭飾製作技藝。手工愛好者顏麗璇,憑藉一雙巧手還曾獲「手工達人」「巾幗巧手」等美譽。

顏麗璇的作品常常成為各類展會焦點。(受訪者供圖)

拗造型、貼鑽、串珠……循著一系列精細的步驟,上千件戲曲頭飾在顏麗璇手中誕生。今年48歲的她投入製作戲曲頭飾不到四年的時間,憑藉從小便練就的手工本領和對歌仔戲的熱愛,她的製作技藝日臻純熟,製作的頭飾精巧輕便,受到眾多專業劇團及演員的喜愛並遠銷全國各地。

自學製作技藝

為偶像做頭飾獲贊

顏麗璇住在海滄青礁村,村裡不時有劇團來演出,她打小就喜歡隨外婆去戲臺前看歌仔戲。她不僅愛戲,還對手工藝興趣濃厚,少時曾嘗試自行製作戲曲頭飾。「我仿著圖片做樣式,卻不知該怎麼固定在髮髻上。」顏麗璇告訴記者,年少的自己臉皮薄,只敢偷看演員們化妝,卻不敢請教,便不了了之。

2016年的一場活動重新構建起顏麗璇與歌仔戲的聯結,並再度激發她製作戲曲頭飾的興趣。當時,有一場歌仔戲沙龍在廈門市文化館舉辦,活動邀請到著名歌仔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莊必芳到場指導戲迷唱腔,這是顏麗璇最喜歡的演員,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並藉此機會,結識莊必芳。

在莊必芳的點撥下,她加深對戲曲頭飾的了解,自學掌握製作技藝。2017年,她萌生做頭飾送給莊必芳的想法,於是自行採購材料,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製作出了5套精美頭飾。2017年7月在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的一場演出中,莊必芳及學生唱了一出《寸草春暉》,佩戴的正是顏麗璇製作的頭飾。演出結束後,這些頭飾獲得不少誇讚,自此開啟顏麗璇的戲曲頭飾製作之路,不少劇團和演員都找上門請她製作頭飾。

開展公益教學

傳授戲曲頭飾技藝

在2016年的那場歌仔戲沙龍,顏麗璇還結識了不少戲迷朋友,隨他們一起追戲、唱戲。2018年,她加入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組建的歌仔戲迷會,參加其舉辦的戲迷沙龍,學習唱戲,嘗試登臺表演。當年舉辦的海滄區「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中,她貢獻臺上首秀,與其他戲迷一道女扮男裝,演繹了一出《三鳳求凰》。

追戲、唱戲,這不僅是顏麗璇愛好的延續,更是她對手藝精進的追求。在她看來,深度參與歌仔戲才能讓自己更加了解演員對於頭飾的需求,製作出更加輕便、精美的頭飾。

與顏麗璇交談,只覺得她態度樂觀、舉止大方,若不留心,很難發現她自身因小兒麻痺症而落下的腿部殘疾。這一經歷給予她更多的是向上的勇氣和樂於助人的愛心。她自2007年開始在海滄街道從事殘疾人聯絡員工作,早年她就常常教授殘疾人手工編織等技藝,掌握戲曲頭飾製作的本領後,她在位於阿羅海城市廣場的愛心屋開展公益教學,傳授戲曲頭飾製作技藝。趕上公益活動,她還主動捐出作品用於義賣。

今年,戲曲頭飾製作技藝被列入海滄區第三批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顏麗璇也成為這一項目的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這是殊榮,更是責任。「一門手藝想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離不開人。」顏麗璇告訴記者,家中近日正在整修,她計劃整理出一間工作室,以此為平臺招攬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她將親自教學,讓這門手藝更好地流傳下去。

(記者 王曉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羅頌平林國華入選廣東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6月11日,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暨「廣州非遺購物節」啟動儀式在廣州圖書館舉辦。啟動儀式上,主辦方為廣州市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頒發了證書。
  • 越秀區公示第七批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麗霞)近期,越秀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公示了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其中包括廣式燒賣製作技藝、廣式腸粉(布拉腸製作技藝)、相聲(粵語相聲)、廣府傳統婚禮習俗、熊氏少林大易筋經5個項目。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表示,下一步會進行非遺項目傳承人的申報工作,並繼續推動非遺項目進校園、進社區,讓優秀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
  • 安陽市文峰區第四批區級非遺項目名錄公布
    7月21日,安陽市文峰區政府公布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此次入選項目涵蓋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三大類共計10項,同時公布了9名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 惠陽李偉堅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其中,惠州有3人入選,惠陽黃金酥丸製作工藝傳承人李偉堅榜上有名。李偉堅說,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自己有責任把惠陽這一特色客家美食品牌進一步擦亮。
  • 3名臺胞上榜 廈門公布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6名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陳 冬 張覺尹)昨日是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又一次成為熱詞。  近日,廈門市文旅局公布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6名,至此,廈門共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77名,其中,國家級13名、省級51名、市級113名。
  • 佛山詠春榜上有名,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
    12月21日,記者從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獲悉,文化和旅遊部將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向社會公示。記者了解到,全省共有17項非遺榜上有名,這其中包括佛山詠春拳。據悉,經過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委員會審議後,評審委員會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此次名單的公示日期為20個工作日,從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結束。
  • 廣東最新一批省級非遺傳承人名單公布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圖/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4月10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該名單分十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共108名非遺傳承人入選。至此,廣東省級非遺傳承人數量已達837名。該份名單的十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 關於蚌山區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的公示
    為了有效保護和傳承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蚌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蚌山區開展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確定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 東莞中堂鎮馮沛朝憑龍舟製作技藝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傳承人
    今天下午,記者由東莞市中堂鎮了解到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於日前公布,東莞市共有5人入選,其中東莞市中堂鎮的馮沛朝憑藉龍舟製作技藝入選。而該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馮沛朝師傅,出生於中堂鎮東向村造船世家,今年63歲,自小就跟著父親做船,從小就耳濡目染,其父親馮懷女是中國國家級龍舟製作技藝傳承人,得授於父親精湛的龍舟製作技藝,馮沛朝師傅製作的龍舟令人嘖嘖稱讚。
  • 阿拉善盟3個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推薦名單
    阿盟自治區級非遺項目馬鬃繞線堆繡唐卡傳承人格日勒給遊客講解馬鬃繞線堆繡唐卡製作過程。記者從阿拉善盟文旅廣電局了解到,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官網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阿盟蒙古族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蒙古族民歌(和碩特民歌)、蒙古族薩吾爾登3個項目入選,其中蒙古族唐卡為新入選項目,另外兩個為入圍擴展項目,這標誌著我盟國家級非遺項目由過去的6項增至9項。
  • 景寧畲族彩帶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景寧畲族彩帶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1-01-06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廈門同安區12個項目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單位,祥平街道佔3個
    ■錫雕傳承人鄭天泗、莊亞新夫婦。 臺海網11月27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公布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同安區共有12個項目入選,祥平街道轄區的錫雕、薄餅製作技藝、大籠甜粿傳統製作技藝榜上有名,數量在同安區各鎮(街)中排名第一。
  • 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人候選名單公布,河南4人入選!
    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已確定100名候選人名單。活動組委會和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根據推選標準共同評議後,確定了100名候選人名單。100名候選人中有傳承人75人,策展人、企業家、藝術家9人,管理者8人,研究者、媒體人、傳播者、教育者8人。在此基礎上,下一步將推選出30位提名候選人及10位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並於明年年初舉辦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揭曉活動。
  • 廣圖展映「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優秀紀錄片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17日,正值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期間,「年華易老,技·憶永存——第三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選映」活動在廣州圖書館舉辦本次活動從前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共95個優秀項目中,選出了三部來播映,這三部各具特色的反映非遺傳承人技藝特色與人生故事的紀錄片是「文琰森——獅舞(松崗七星獅舞)」「季克良——茅臺酒釀製技藝」「劉永安——木偶戲(邵陽布袋戲)」。展映後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負責人田苗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交流。觀眾積極參與討論,反響熱烈。
  • 錦州4個非遺項目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12月1日,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市申報的錦州鍛銅浮雕畫、凌海瞞鼓製作技藝、北鎮豬蹄製作技藝和白家清真菜烹烤技藝等4個項目成功入選,其中傳統美術類1項,傳統技藝類3項。
  • 非遺「全家福」亮相 順德舉辦非遺文化主題活動
    據了解,目前,順德共有59項區級及以上非遺項目,其中,國家級非遺文化項目有4項,分別是龍舟說唱、人龍舞、香雲紗染整技藝以及八音鑼鼓。順德非遺文化主題活動分為8大區域,分別是主舞臺區、展覽區、展播區、非遺美食區、靜態展示區、活態展演區、非遺互動體驗區、總服務區。市民遊人在這裡可"一站式"感受順德非遺文化魅力,也可在動手體驗非遺製作,還可以試吃非遺美食,內容豐富,精彩紛呈。
  • 巢湖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家蓮被聘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前,巢湖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家蓮,收到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聘書:聘請李家蓮同志任中國非遺保護中心研究員。李家蓮老師是巢湖市老科協文宣分會會員,原巢湖學院附屬中學音樂高級教師。2018年12月,被巢湖學院藝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11年被認定為巢湖民歌省級傳承人;2018年5月,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李家蓮老師,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演唱巢湖民歌,是當代巢湖民歌的優秀傳承人,傳承譜系清晰。在演唱上她保持了民歌的原生性,地方風格濃鬱。
  • 為家鄉點讚|渭南碗碗腔等陝西13個項目擬入選第五批非遺項目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進行公示,共有337項入選(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其中包括13項陝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西安市第六批37個非遺項目獲授牌
    西部網訊(記者凌旎)今天(11月28日),「非遺同行全運匠心共築長安」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授牌發布活動在西安舉行。活動為7大類37個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授牌,項目涵蓋了傳統音樂、傳統戲曲、傳統醫藥、民俗等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