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偏矮 專家:長多高4周歲就能看出

2021-01-11 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 孩子總不見長個怎麼辦?怎麼判斷自家孩子是否偏矮?5月是孩子長個黃金期,連日來不少家長領著孩子到市區各大醫院查骨齡。日前溫州市婦幼保健所發布去年溫州5歲以下戶籍兒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在376605名孩子中,生長遲緩的有1288人;而在日常門診中,身高偏矮患者佔到一半以上。市中心醫院統計顯示,去年5000多例門診中,矮小佔了32%。對此,市中心醫院特意邀請了上海專家來溫,解答孩子身高問題。

  五六月是長個黃金期

  3~12歲是治療矮小最佳期

  「不少家長發現孩子矮小或早熟後就很緊張,會帶著孩子四處求醫。而每年五六月份是孩子長個的黃金期,我們特意邀請了上海專家來溫坐診。」鄭靖陽表示,五六月是自然界生物生長、發育、繁殖的效能高潮期,這時兒童體內各器官和細胞的功能十分活躍,體內生長激素分泌增多,生長發育加快。

  「孩子2周歲前靠的主要是營養,和遺傳相關性不大,孩子身高一旦在2周歲內和同齡人落下差距,就意味著以後身高都會有相應落差。比如2周歲差了2釐米,以後這2釐米是跟不上的。」鄭靖陽表示,家長應重視準確給孩子測量身高,以便早期發現問題。通常情況下,在孩子3周歲到青春期之前,每年長高不到5釐米,長期低於同齡孩子半個頭,則可懷疑有生長發育障礙,需要及早到正規醫院就診排查。

  溫州育英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單小鷗告訴記者,進入5月份以來,因為身高問題來就診的孩子很多,家長問的都是同一個問題,「我的孩子還能長高嗎?」

  「80%的患者都到了八九周歲才就診,其實偏晚了。」單小鷗表示,兒童矮小由多方面因素造成,除了遺傳外,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營養不良和疾病、生長激素缺乏等都會影響身高。而介入幹預生長發育的最佳時間應為4周歲,延誤治療會對兒童的最終身高產生影響。

  「國外生長激素缺乏症矮小患者的治療平均年齡為6歲;而國內患者接受矮小治療時間一般比較晚,70%的年齡段在10~13歲。」單主任說,矮小症在臨床上強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孩子年齡越小,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孩子生長的空間及潛力越大,對治療的反應越敏感,藥物促生長效果越好,3~12歲是矮小症治療的黃金時間。一般來說,女孩的骨齡超過14歲,男孩的骨齡超過16歲,這時其骨骺線已接近閉合,基本沒有長高的機會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線閉合情況,越早幹預,患者長高的可能性越大。只要治療及時,孩子一般是可以達到遺傳身高的。

   17歲少年身高僅1.64米

  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夏先生身高1.77米,其妻1.63米。按理說,夫妻倆身高都不矮,可17歲的兒子小夏身高只有1.64米。

  「長輩一直說男孩長得慢正常,只是發育遲而已,我以前也是這樣的。」上周六,夏先生焦急地帶著兒子到市中心醫院看生長發育門診,一進門就問醫生,小夏還能長多少。夏先生說,這幾年孩子身高一直落後於身邊的小夥伴,他一直想帶孩子去看看,但一忙就給耽擱了。

  接診的生長發育門診主任鄭靖陽醫生檢查發現小夏的骨骺線已閉合,最多只能再長高一兩釐米。夏先生很著急,一直追問有什麼辦法可以長高,但因為就診太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不少家長有個誤區,覺得自家孩子不長個、長得不快,是因為晚長、發育期遲,其實不然。」鄭靖陽介紹,早長、晚長不能根據父母發育史來衡量,發育期前的身高更加重要。

  「他從小長得都比別家孩子高,我們從來不愁他身高,沒想到醫生說他以後不足155釐米。」相比夏先生,這兩天羅女士卻為8周歲身高140釐米的兒子煩惱不已。

  最近幾天,羅女士發現8歲兒子聲音變粗,臉上還長了痘痘,就帶著孩子上醫院檢查。結果醫生檢查發現東東為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外周性性早熟,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最終身高受到影響,估計不足155釐米。而且目前8周歲的東東骨齡已達13周歲。

  據市中心醫院生長發育門診統計,去年5000多門診量中,矮小的就佔了32%。而市婦幼保健所前段時間發布2015年全市5歲以下戶籍兒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數據顯示,在376605名孩子中,生長遲緩的有1288人。

  「儘管數據統計顯示生長遲緩的變少了,但在日常門診中,因生長遲緩就診的佔了大多數。」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治醫師葉炯介紹,每天60多名門診患者中,有三四十名患者身高偏矮。

  孩子長得高不高

  4周歲時就能看出「苗頭」

  「睡覺在助長中非常重要。」鄭靖陽說,雖然孩子身高中大部分因素取決於遺傳基因,但內分泌、營養、運動、睡眠、疾病等都能不同程度地影響身高的增長。學齡前兒童要睡足10小時,青少年要睡足9-10小時。這是因為人體80%的生長激素是在晚上分泌的。而晚上9點至第二天凌晨1點,特別是晚上10點前後,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達到最高,可達到白天的5-7倍。睡得越遲,分泌的生長激素就越少,對孩子的身高越不利。

  除了睡眠,遊泳、跳繩、拉伸等運動,都是醫生推薦的長高「秘訣」。如跳繩要的不是速度而是高度,最好每次能離地10釐米,且要保證數量。同時,醫生提醒家長,充足和調配合理的營養是兒童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要想孩子長高,一定要把握黃金期。孩子飲食要均衡,多吃蛋白質高的食物,如魚、肉、牛奶等。

  此外,醫生提醒家長,孩子長得高不高,4周歲時就能看出「苗頭」。如果4周歲的孩子每年生長速度小於5cm,或者男童低於94.4cm,女童低於93.5cm,就要到醫院進行諮詢。另外,孩子5周歲以後,建議每年測一次骨齡。一般來說,通過改變餵養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在醫生專業的指導下,生長遲緩的孩子經過3個月到半年左右的時間,可追趕上正常身高。

本文轉自:溫州網

相關焦點

  • 孩子到底能長多高,兩歲之前就能預測,看看你家孩子能長多高
    決定生長的因素孩子的身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還是遺傳因素。這個主要決定了孩子生長的潛能,從多個方面影響孩子的身高。究竟自己的孩子能有多高,可以通過相關係數大致預測一下。孩子出生時候的身高和成年時候的身高的相關係數是0.25左右,當孩子兩歲時候的身高和成年時的身高相關係數是0.8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孩子兩歲的時候在同齡的孩子當中算是比較高的,那你就基本可以放心了,成年後也是在身高方面佔優勢的。
  • 鄰居家的孩子今年突然長高了好多?不必羨慕,當心早熟,先高后矮
    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場景,有人在你耳邊說羨慕鄰居家的孩子突然長高了好多,一年的時間就似乎長高了八九釐米?千萬不要羨慕,也不要高興太早,如果還未到青春期的孩子,突飛猛漲,那麼,很有可能是性早熟!相信大家對於性早熟這個詞彙都不陌生,那麼要如何辨別孩子的發育是不是性早熟呢?
  • 男童睡太遲比同齡人矮10釐米 1288溫州娒生長遲緩
    調查——  長慢的少了小胖墩多了  2014年起,我市對兒童生長遲緩和超重、肥胖等營養狀況進行全面調查。  2014年調查顯示,我市兒童生長遲緩率0.47%,超重率1.78%,肥胖率0.9%。而在2015年,這幾項指標分別為0.34%、1.85%和0.93%。
  • 拍拍長|父母個矮,孩子就長不成大個兒?做好這些孩子長得更高!
    「我和他爸身高都不高,孩子今後個子是不是一般都長不高?」「我們倆個子都挺高的,孩子今後個子應該沒什麼需要擔心的吧?」「吃得好、睡得好,孩子怎麼還是長不高?」下面,先看一個案例:孩子照樣長大個兒小高是個99年出生的女孩,父母身高分別是171cm和154cm,兩人都是偏矮的個子,但在2014年時,小高就已經長到171cm,相對於她的遺傳身高158.8cm來說,超過了遺傳身高很多,這種案例並不少見
  • 孩子有這3個特徵暗示「身高矮」,再等幾年也長不高,別期待了!
    不知道各位媽媽是不是像我一樣,看見生活中或者電視上個子高的人不免心生羨慕,那個大長腿啊,要是我家孩子以後能長這麼長的腿就好了。哎,寶媽們還真別光說羨慕,其實自己家孩子的身高信號早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了,家長一定不要錯過這個信號,否則,孩子再等幾年也長不高!
  • 孩子若這三個部位不突出,以後很可能長不高,你家孩子是如此嗎?
    如何來判斷孩子是否能夠長得更高,也是家長們最為注意的,如果你發現孩子身上這三個部位不夠突出的話,那麼家長要更加著重於對孩子的身高培養了,如果你不在意的話,孩子以後可能真的長不高。
  • 孩子健康但身高偏矮,該怎麼辦?
    對於孩子健康身高正常,但偏矮的孩子,也不用特別的焦慮,還有30%的營養、睡眠、運動等後天因素對身高貢獻還是挺大的。但必須提早檢測骨齡,從小開始做好身高管理。有關營養:營養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質的飲食(如牛奶、蛋、魚蝦等),少吃甜食、飲料、油炸食品等。不要過多補充營養,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又會引發性早熟,或者青春期提前,導致骨齡進展加快,對終身高不利。不要補充高蛋白高營養的成人滋補品,如人參、燕窩、海參、三七粉等。
  • 2021年兒童標準身高對照表出爐:你家孩子是高是矮,一看一個準
    俗話說,「有苗不愁長。」但是,大多數家長,總感覺自家娃長得慢、長得矮。究其原因:一是靠主觀猜測,二是對每個年齡段孩子的標準身高不了解。其實,每個孩子的身高,長得有快有慢,只要保證在正常範圍內,都沒有問題。那麼,如何判斷孩子的身高是高,還是矮了?家長可以對照下面《0—18歲標準身高百分位表》,很容易得到答案。
  • 孩子的身高遺傳誰?如果孩子有這4個特徵,以後個頭矮不了
    如果父母本身都是高個子,那麼孩子往往也會是個高個子,但是如果父母雙方有一人個頭比較矮,那麼孩子的身高有可能高也有可能矮。但是如果父母雙方都是矮個子,孩子只能靠後天彌補了。現在的孩子大多個頭比較高,這主要是由於營養跟得上。其實身高有70%是先天因素決定的,而剩下的30%則是由飲食、睡眠、運動等後天因素共同決定。
  • 孩子長不高咋辦?家長別急,鄭爽比關曉彤矮一頭,照樣很美
    弟弟小學畢業時才163cm,在他們班不算高,但也不算矮。但上了中學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長個,這可急壞了大姨和姨夫,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一年長一頭,別提心裡有多難受,怕弟弟以後不長了,趕緊去找大夫看,但大夫說這是正常現象。
  • 能長大高個的孩子,多半這三個部位比較長,父母最好要上心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是個大高個,但是孩子的身高有70%是由父母的遺傳基因所決定的,剩下的30%才與後天的發育有關。但是家長們還是非常注重孩子後天營養的補充,孩子的一日三餐儘量合理搭配,讓孩子補充到充足的營養,希望將來能夠長個大高個。
  • 1米55,浙江14歲男孩再也長不高!媽媽追悔莫及,醫生:有些老話信不得
    一位母親遲來的悔悟……張同學(化名)今年14周歲,身高153.1cm,一直穩坐教室前三排。近日,媽媽帶他來市一醫院兒科徐芳的診室。媽媽有些焦慮:「醫生,我兒子去年長得還挺快,今年突然怎麼就不長個了!」徐芳了解到,張同學的遺傳身高為165cm,於是為他做了骨齡檢查,顯示其骨骺線基本閉合,剩下的生長潛能不到2cm!
  • 別再以為孩子只是「晚長」
    無獨有偶,杭師大附屬醫院醫學影像科骨齡專家門診也來了一位差不多年紀的中學生小峰(化名)。因為在班級男生中身高偏矮,他感到有些自卑,便主動要求爸爸掛號到醫院來檢查骨齡。幸運的是,在拍攝骨齡片後,接診的丁建平主任通過閱片診斷及專業軟體預測,給了小峰一絲希望:骨骺線還未完全閉合,未來身高還有小幅上升空間。
  • 別再以為孩子只是「晚長個」…
    生活中常說的「晚長」,在醫學上是指青春期發育延遲。 這些孩子青春期前身高正常或略偏矮,只是青春期較其他同齡人要延遲,才會顯得身材相對矮小。但即便父母有「晚長史」,也不代表孩子一定會晩發育。 「沒有什麼檢查能夠準確預測孩子是不是會晚發育,只有臨床觀察,女孩超過12歲或男孩超過14歲才開始發育,才能回顧性診斷為晩發育。」
  • 孩子長大是不是「大高個」,先看看這3個部位長短,可以判斷出來
    可能先天因為父母的遺傳,自己的身高並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可能因為後天的飲食習慣等等,營養不足讓自己長不高,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身高。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高個子,想知道孩子未來的身高,可以通過身體的三個部位長短來判斷。
  • 有些孩子不是長不高,而是晚發育,晚發育的男孩有這4大特徵
    不少孩子受不了這麼大的打擊,感到很失望,這時候家長都會勸孩子說,「有早長晚長的,別著急」。事實上,有些孩子並不是真的長不高,而是相較於其他人晚長,更確切地說是晚發育,男孩子如果有這4個特徵,家長不必太擔心。案例:同學上大學後瘋長,身高逆襲!
  • 想預測孩子以後能長多高?盤點4種計算方法,提前估算孩子身高
    最後她的結婚對象果然是一個180的男生,不過也有點黑,但是同學說:「沒關係,我不介意孩子長得像我倆黑,只要別想我一樣矮就行。」很多父母擔心,自己或者另一半身高不夠高,將來孩子會不會也比較矮,甚至還會因為這樣的擔心影響自己的擇偶標準,生怕影響下一代。
  • 12歲女孩身高2.2米,「1至18歲」身高參照表,你家孩子是高是矮?
    所以孩子的身高,也成為了家長們的一個執念,在孩子開始長個兒的時候,家裡人往往會給孩子做各種對長個子有利的食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平均身高也有所提升,可即使如此,也總有些孩子因著基因或其他優勢,個子竄得比同齡人快得多!
  • 1米55,杭州這個14歲男孩再也長不高了!媽媽追悔莫及,醫生:有些老話...
    但家裡老人反對,都說男孩子發育晚,到十七八歲還能『竄個子』,所以孩子從小個矮也沒重視,哪裡想到現在發育都結束了,這下孩子一輩子都要怨我們做父母的呀!」張同學也一直追問,希望醫生想想辦法,為他治療。但徐芳感到萬分惋惜,也無能為力:一旦骨骺線閉合,人體就不會再長高了。無獨有偶,杭師大附屬醫院醫學影像科骨齡專家門診,也來了一位差不多年紀的中學生小峰(化名)。
  • 娘矮矮一窩?孩子長不高到底怪誰,突破長高魔咒的四大條件要知曉
    在現在這個社會,出於對下一代的優良基因考慮,人們常常會選擇一些身高相對來說中等偏上的人作為自己的擇偶標準。並且擁有良好的身材和體型在未來的工作、生活當中都會有一些明顯的優勢。因此,現在的家長們都十分注重孩子的營養搭配,希望孩子長得高高壯壯。這也就導致父母很容易聽信一些關於身高方面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