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孩子總不見長個怎麼辦?怎麼判斷自家孩子是否偏矮?5月是孩子長個黃金期,連日來不少家長領著孩子到市區各大醫院查骨齡。日前溫州市婦幼保健所發布去年溫州5歲以下戶籍兒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在376605名孩子中,生長遲緩的有1288人;而在日常門診中,身高偏矮患者佔到一半以上。市中心醫院統計顯示,去年5000多例門診中,矮小佔了32%。對此,市中心醫院特意邀請了上海專家來溫,解答孩子身高問題。
五六月是長個黃金期
3~12歲是治療矮小最佳期
「不少家長發現孩子矮小或早熟後就很緊張,會帶著孩子四處求醫。而每年五六月份是孩子長個的黃金期,我們特意邀請了上海專家來溫坐診。」鄭靖陽表示,五六月是自然界生物生長、發育、繁殖的效能高潮期,這時兒童體內各器官和細胞的功能十分活躍,體內生長激素分泌增多,生長發育加快。
「孩子2周歲前靠的主要是營養,和遺傳相關性不大,孩子身高一旦在2周歲內和同齡人落下差距,就意味著以後身高都會有相應落差。比如2周歲差了2釐米,以後這2釐米是跟不上的。」鄭靖陽表示,家長應重視準確給孩子測量身高,以便早期發現問題。通常情況下,在孩子3周歲到青春期之前,每年長高不到5釐米,長期低於同齡孩子半個頭,則可懷疑有生長發育障礙,需要及早到正規醫院就診排查。
溫州育英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單小鷗告訴記者,進入5月份以來,因為身高問題來就診的孩子很多,家長問的都是同一個問題,「我的孩子還能長高嗎?」
「80%的患者都到了八九周歲才就診,其實偏晚了。」單小鷗表示,兒童矮小由多方面因素造成,除了遺傳外,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營養不良和疾病、生長激素缺乏等都會影響身高。而介入幹預生長發育的最佳時間應為4周歲,延誤治療會對兒童的最終身高產生影響。
「國外生長激素缺乏症矮小患者的治療平均年齡為6歲;而國內患者接受矮小治療時間一般比較晚,70%的年齡段在10~13歲。」單主任說,矮小症在臨床上強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孩子年齡越小,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孩子生長的空間及潛力越大,對治療的反應越敏感,藥物促生長效果越好,3~12歲是矮小症治療的黃金時間。一般來說,女孩的骨齡超過14歲,男孩的骨齡超過16歲,這時其骨骺線已接近閉合,基本沒有長高的機會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線閉合情況,越早幹預,患者長高的可能性越大。只要治療及時,孩子一般是可以達到遺傳身高的。
17歲少年身高僅1.64米
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夏先生身高1.77米,其妻1.63米。按理說,夫妻倆身高都不矮,可17歲的兒子小夏身高只有1.64米。
「長輩一直說男孩長得慢正常,只是發育遲而已,我以前也是這樣的。」上周六,夏先生焦急地帶著兒子到市中心醫院看生長發育門診,一進門就問醫生,小夏還能長多少。夏先生說,這幾年孩子身高一直落後於身邊的小夥伴,他一直想帶孩子去看看,但一忙就給耽擱了。
接診的生長發育門診主任鄭靖陽醫生檢查發現小夏的骨骺線已閉合,最多只能再長高一兩釐米。夏先生很著急,一直追問有什麼辦法可以長高,但因為就診太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不少家長有個誤區,覺得自家孩子不長個、長得不快,是因為晚長、發育期遲,其實不然。」鄭靖陽介紹,早長、晚長不能根據父母發育史來衡量,發育期前的身高更加重要。
「他從小長得都比別家孩子高,我們從來不愁他身高,沒想到醫生說他以後不足155釐米。」相比夏先生,這兩天羅女士卻為8周歲身高140釐米的兒子煩惱不已。
最近幾天,羅女士發現8歲兒子聲音變粗,臉上還長了痘痘,就帶著孩子上醫院檢查。結果醫生檢查發現東東為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外周性性早熟,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最終身高受到影響,估計不足155釐米。而且目前8周歲的東東骨齡已達13周歲。
據市中心醫院生長發育門診統計,去年5000多門診量中,矮小的就佔了32%。而市婦幼保健所前段時間發布2015年全市5歲以下戶籍兒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數據顯示,在376605名孩子中,生長遲緩的有1288人。
「儘管數據統計顯示生長遲緩的變少了,但在日常門診中,因生長遲緩就診的佔了大多數。」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治醫師葉炯介紹,每天60多名門診患者中,有三四十名患者身高偏矮。
孩子長得高不高
4周歲時就能看出「苗頭」
「睡覺在助長中非常重要。」鄭靖陽說,雖然孩子身高中大部分因素取決於遺傳基因,但內分泌、營養、運動、睡眠、疾病等都能不同程度地影響身高的增長。學齡前兒童要睡足10小時,青少年要睡足9-10小時。這是因為人體80%的生長激素是在晚上分泌的。而晚上9點至第二天凌晨1點,特別是晚上10點前後,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達到最高,可達到白天的5-7倍。睡得越遲,分泌的生長激素就越少,對孩子的身高越不利。
除了睡眠,遊泳、跳繩、拉伸等運動,都是醫生推薦的長高「秘訣」。如跳繩要的不是速度而是高度,最好每次能離地10釐米,且要保證數量。同時,醫生提醒家長,充足和調配合理的營養是兒童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要想孩子長高,一定要把握黃金期。孩子飲食要均衡,多吃蛋白質高的食物,如魚、肉、牛奶等。
此外,醫生提醒家長,孩子長得高不高,4周歲時就能看出「苗頭」。如果4周歲的孩子每年生長速度小於5cm,或者男童低於94.4cm,女童低於93.5cm,就要到醫院進行諮詢。另外,孩子5周歲以後,建議每年測一次骨齡。一般來說,通過改變餵養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在醫生專業的指導下,生長遲緩的孩子經過3個月到半年左右的時間,可追趕上正常身高。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