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迷茫一戰,拖延十年,沒人知道目的是什麼

2021-01-19 古今名著探討

人類歷史上曾經湧現出無數令人驚嘆的大帝國,他們南徵北戰所向披靡,卻常常在一個叫做阿富汗的地方折戟沉沙。舊時的亞歷山大在此受到致命一擊,蒙古帝國在此遭受重創,昔日的日不落帝國也這裡與俄國纏鬥,互相之間損兵折將,誰都沒撈到好處,人們將阿富汗稱作「帝國墳場」,然而最讓人們印象深刻的帝國入侵,莫過於發生在1979年的蘇聯出兵阿富汗。

1973年之前阿富汗查希爾王朝的國王是英國留學生,對美蘇兩邊互不得罪,他在任時期阿富汗經歷了歷史上最寬鬆舒服的階段,人們雖然並不是很富裕,然而隨著教育的普及,持續發展下去必然將會崛起,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阿富汗女大學生打網球,穿迷你裙的照片,都是來自於這一時期。(這裡普及一下,世俗化的伊朗和阿富汗雖然有一些照片看起來不錯,卻依然很貧窮,並不像網上說的那麼好---但畢竟人們是有希望的)

然而自作孽不可活,國王兄弟趁國王訪問義大利,發動政變,隨後阿富汗在美蘇的扶持下,更換了多次政權。

1979年,阿富汗內部再次發生政變,二把手阿明幹掉了一把手塔拉基,蘇聯擔心阿明倒向美國,開始出兵阿富汗,並且採用特種作戰,空軍跳傘進入阿富汗總統府,幹掉了阿明。

戰爭爆發之初,全世界大為震驚,二戰之後,雖然蘇聯處於霸權狀態,然而一直以來出兵進攻別國的都是美國,對蘇聯來說還是第一次。蘇聯為什麼要出兵阿富汗,一時之間成為了全世界猜測的中心。阿富汗並沒有什麼財富,而且歷史經驗表明,當地的民族主義意識早已覺醒,更有宗教聚攏人心,地形複雜,易守難攻,蘇聯到底為什麼要去進攻阿富汗?

美國方面第一時間針對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然而戰略家們卻根本看不懂,畢竟損耗太大,收穫又太少。不過本著「不管蘇聯想幹什麼,就算是想去阿富汗祝壽也不能讓他過去」原則,美國開始大規模的向阿富汗調集輕武器,大批CIA特工經過努力摸索,終於聯絡到了阿富汗的多支遊擊隊,這裡面就包括至今仍在和美國上演愛恨情仇的塔利班。

後來美國總統卡特給出了一個答案:蘇聯一旦接管阿富汗,將會距離波斯灣更近,威脅海上石油通道。

事實上,卡特所說的這個理由非常牽強,且不說剛剛發生伊斯蘭革命的伊朗與美國互相敵視,蘇聯根本不需要通過阿富汗也能威脅波斯灣,就算伊朗沒有這事,進入阿富汗後的蘇聯想要把飛彈部署在對美蘇中立的巴基斯坦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已經過去40年了,目前來說,大家普遍接受的說法是----蘇聯出兵阿富汗是高層一時興起,並沒有理由。

阿富汗人磐石一樣的堅強鬥志,宛如當年莫斯科保衛戰時的蘇軍戰士,他們將當時世界上名義上最強大的軍事帝國拖入了困局,10年消耗了蘇聯將近1000億美元,如果在後來困難的時候這1000億美元還在,蘇聯或許不會解體。

1980年第23屆奧運會,原本100多個會員國家數千名運動員已經決定參加奧運會,然而美國、中國、日本、聯邦德國等世界上五分之二的國家表示抵制,最終沒有參加這屆奧運會,有16個人國家的代表團拒絕在莫斯科奧運會上舉起自己國家的國旗,只舉起了奧林匹克旗幟。

這一戰是蘇聯最迷茫的一戰,最初發起這一戰的人物在1982年撒手人寰,也沒有解釋他當時是怎麼想的。蘇聯老百姓不知道阿富汗發生了什麼,蘇聯軍隊在阿富汗的複雜地貌中陷入了絕望,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讓他們除了迷茫還是迷茫。蘇聯人為他們歷史上所有的戰爭感到驕傲,唯獨對阿富汗戰爭感到困惑,蘇軍官兵收到了來自國內的很多信件,與他們過往的榮光時刻不同,這些信都是罵他們的。

1989年2月15日,蘇軍陸續撤出阿富汗,回國後他們不僅受到了百姓的鄙視,連新上任的政府都刻意和他們保持距離。終於在1991年的紅場上,這些士兵們支持一個人舉起了沙俄國旗,終結了蘇聯。

相關焦點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他到底有什麼目的呢?在很多人看來,希特勒此舉是想和蘇聯同歸於盡,是一種氣急敗壞之下的不理智行為。但實際上,焦土政策的實施,正是希特勒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在德軍抵達之前,蘇聯軍隊將莫斯科近郊的居民全部轉移入城中,所有的房屋都被拆除,就連樹林也被砍了個精光。總而言之,史達林的目的就是要讓德軍在抵達莫斯科城外後,得不到任何可以利用的資源。1941年的冬天,是莫斯科近三十年中最寒冷的一個冬天。當地的平均氣溫低至零下30度。
  • 神秘俄羅斯電臺持續運行47年,沒人知道目的是什麼
    雖然現在人們有很多接收信息的方式,但仍然還有不少人用收音機來聽廣播,甚至還有為此而痴迷的無線電愛好者。 這個奇怪的電臺每天都在發出嗡嗡聲,沒有人知道它的確切位置,也不清楚它的目的。直到1997年,事情出現了轉機。
  • 二戰時蘇聯強得離譜,卻沒打過此歐洲小國,那一戰蘇軍死亡20萬
    二戰時蘇聯強得離譜,卻沒打過此歐洲小國,那一戰蘇軍死亡20萬文/猿飛日月二戰時我們都知道是同盟國最後勝利了,希特勒的德國,以及裕仁天皇的日本通通都戰敗投降,成為了戰敗國,至於另外一個法西斯國家義大利,我們就不要再提了,他是三個法西斯國家中最為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一位
  • 蘇聯史詩戰爭影片《解放》插曲 - 最後一戰
    觀眾看過影片後無不感嘆:所有場景全是實拍,一點特技也沒用,可以說是人類電影史上的奇蹟!      今年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2周年。      42年前,為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30周年,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於1968—1971年,拍攝了這部堪稱前蘇聯電影史上耗資最巨、規模最大、場面最為壯觀的戰爭題材影片——《解放》。
  • 人在迷茫時該做什麼?
    我在白天嬉笑唱歌,夜裡就止不住地難過——我為什麼什麼都做不好?我到底會有怎樣的未來呢?事情的起因是,我們終於分導師了。我們選導師不是通過雙選,而是學院隨機分配。我的導師目前為止沒有給我們上過課,所以一點也不了解。只知道我們導師是偏實踐而非純學術的,這改變了我對學碩的最初認知。
  • 烏克蘭與蘇聯的到底有著什麼深仇大恨,德國攻打蘇聯時拍手稱快?
    在德國攻打蘇聯時,必經烏克蘭,而德國軍隊到達烏克蘭時,烏克蘭做出的反應很是讓人吃驚。德國原本是想一個個的將其他國家全部殲滅,而沒想到到了烏克蘭時,烏克蘭人竟是興高採烈的歡迎德國的到來,更準確的說是很贊同德國攻打蘇聯。
  • 轉業進行時:如果感到人生迷茫,請看到十年後
    海宸決心在地鐵裡碼字更專心些,不再看美女,而讓自己碼成一道風景,吸引美女看海宸,碼到最後都不知道爽字怎麼寫了哈。無論如何,還是要感謝親們的支持,近期團隊又增加了不少新人。歡迎各位新親們,你們的到來,讓海宸明月的2020過得更加精彩。海宸前段時間有個經典名言:理想要談十年後,總結要講五年前。
  • 最近待業在家,迷茫困惑,沒學歷沒技術做什麼工作好?
    7月份裸辭了,然後一直在家裡待著,有些職場迷茫,找不到那種全力以赴的感覺,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知道找什麼樣的工作...現在年輕人這種狀態的不在少數,每一個職場人都希望可以找到自己的職場定位,然後在這個領域一直深挖下去,最終成為這個領域的大牛,但是很多人都很難找到自己的職場定位。正所謂:職場中最可怕的不是要換工作了,而是不知道換什麼樣的工作。
  • 納粹德國和蘇聯崛起史,一戰後歷經大蕭條,他們何以能重新武裝
    經濟好日子過的就好,無數德國人喝著小酒吃著麵包,沒啥人關心所謂的復仇,也沒人鳥希特勒。至於希特勒最終的目的是什麼?看投資人背景,還有個人野心就懂了!雖然同樣籠罩在經濟危機的氛圍中,可是不斷給予希特勒幫助的依舊是華爾街。希特勒之前拿的3200萬美元投資,屬種子輪風投,後續美國金融家們也在資本訴求慫恿下,層層加碼,從投融資到技術轉讓,幫助無處不在!
  • 對越作戰十年只為了教訓越南嗎?一戰為中國贏得40年
    畢竟,當時蘇聯秉承「有限主權論」和「國際專政論」是誰都知道的,要加入蘇聯陣營,就得做好至少要讓渡一部分主權的準備。越南打了多年戰爭,死傷無數,付出巨大代價才把美國趕走,完成統一,願意犧牲這好不容易得來的主權嗎?
  • 一個人很迷茫,不知道做什麼工作,該怎麼辦?
    1.靜下心來,了解自己,當我們迷茫了根本不知道要去做一份什麼工作,才會對我們的人生有所改變時,我們應該先靜下心來,了解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是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 拖延≠懶:怎樣戰勝拖延症?從「原諒自己」開始
    高地清風,拖延症諮詢師,「下一代時間管理」教練總是拖到Deadline的前一個晚上,才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做;花了大把時間制定計劃,卻絲毫沒有約束力;日子一天天拖過去有的拖延症患者,確實看起來什麼都沒做,但是內心經歷了巨大的糾結衝突,在行動之前已經筋疲力竭。但也有的拖延症患者在外人看來反而是個工作狂,只是最重要的事情一直被往後拖。拖延症的成因有很多種,皮爾斯·斯蒂爾教授總結了其中與拖延最有關的4個因素,即:信心不足、動力缺失、衝動分心和回報遙遠。
  • 與朱可夫齊名的蘇聯將軍,晉升僅半年就被槍決,一戰葬送數十萬人
    蘇聯和德國從1941年到1945年,在廣闊東歐平原上展開了殊死搏殺。而這場戰爭的開始,正是源自於納粹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在後世很多史料中,人們都將「巴巴羅薩」計劃當成二戰閃電戰的經典案例,但隨著很多機密檔案的揭秘,真相最終水落石出,所謂閃電戰經典案例不過是水貨而已。因為在當時蘇聯已經從很多渠道得知德國要發動閃電戰。
  • 當初蘇聯為何自願劃給哈薩克斯坦大片領土?這麼做原因是什麼?
    眾所周知,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它的前身蘇聯,最鼎盛的時期則是由15個成員國組成的,面積大的驚人,蘇聯人把土地的問題是非常看重的。面對領土事宜,從來都是只進不出。有趣的是,那時在對待哈薩克斯坦的問題上,蘇聯卻一反常態,自願將大片土地劃分給了自己這位「小兄弟」。
  • 《學習之道》:拖延小惡魔,我可真沒撤
    我讀了很多戒掉拖延的書和文章,因為拖延這個毛病一直困擾著我,直到昨天也一樣。這樣的情況以至於我始終覺得我是一個意志力薄弱的人,是一個無藥可救的人。直到今天,我都不能說我百分之百地改掉了拖延,我只能說情況確確實實有好轉,而且當我僅僅是克服掉些許不多的拖延以後,自信心和執行力就油然的生根發芽,這是我切實的體會。不賣關子直接進入正題。要想克服拖延,得知道人為啥會拖延呢?
  • 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對未來迷茫怎麼辦?
    當我們剛畢業,或者之前的工作是基礎性不需要專業特長的工作,再找工作時,可能會發現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對未來感到了一些迷茫,這時怎麼辦呢?我們先說說什麼是對自己合適的工作,然後再分析怎麼找。一般來說,能發揮自身優勢工作的,是對自己最適合的。那有的人會說,我沒優勢啊,或者我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怎麼辦呢?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幾十萬,為何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2、十年一遇的極寒 德國士兵千裡遠徵,勢必戰線拉得太長,加上蘇聯國土面積廣闊,原本三個月打下蘇聯的計劃自然沒能如期完成。但是德軍絲毫沒有撤退的意識,依然逐步進攻,所以僵持到了冬天,而那一年的冬天又是十年一遇的極寒。 這讓原本就沒有準備禦寒冬裝的德國士兵更加舉步維艱。雖然後勤及時補上了冬裝禦寒,但是戰線太長,運輸路徑也曲折混亂,導致前線的士兵沒能穿上冬裝。試想在零下幾十度的野外作戰,德軍士兵只穿一件輕薄的作戰服,那麼被凍死也是無奈。
  • 在家辦公呈現了一個扎人的真相:一如既往地懶著,一如既往的拖延
    一、我們在家辦公為什麼會拖延和懶散?1、缺乏明確的目標。拖延的原因大多是我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太過迷茫,如果我們看不到未來工作中清晰的目標,又怎麼會有動力呢?如果我們對將要達到的目標和為何這樣做有個清晰的構思,那麼就有足夠的動力去努力並完成任務。
  • 為什麼說攻佔蘇聯是德國的最後目標?歷史根本不允許有這樣的目標
    一戰期間,德國人在軍事上一直勝利,而之所以最終失敗,是因為財力和物資支撐不住。這個原因,德國政府知道,但德國老百姓卻不知道。所以,德國人的普遍心態就是不服,從上到下、憋著勁要收拾英法。所以,無論是德國老百姓還是希特勒,普遍心態就是不服和不滿。一戰打輸了,不服;一戰的戰後安排,不滿。所以,德國人就要找一個發洩對象。
  • 抗美援朝中蘇聯擔任著什麼角色?起初不太光彩,最終貢獻很大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的第一戰,也是我國的「立國之戰」,因為對陣著世界第一的美國,其中兇險自不必多說。你知道這場戰爭究竟為何而來,又是為什麼被稱為「立國之戰」嗎?抗美援朝是爆發於1950年的戰爭,但是真要追溯根源,恐怕要從二戰末期的雅爾達會議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