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普#
前幾天的一個話題裡,我說了一句「臍帶血保存估計也會出現類似現象~當時被營銷人員的如花妙語說得心潮澎湃,頭腦一熱就存了,過幾年可能自己都忘掉了」。有位網友很不贊同,說「臍帶血存起來主要是為了以防萬一吧,用不到當然最好,萬一出事了有的用也很好,不是頭腦一熱」。
而另外有一位女性網友提到,她在病房裡頂住了臍帶血保存機構的反覆遊說,結果轉眼之間,她先生就在病房外刷卡付款了。
這大致就是中國「臍帶血保存」的縮影——臍帶血保存機構無孔不入,「為孩子留下生命保險」「萬一需要用,沒保存的話會追悔莫及」等等營銷用於直擊新晉父母們的心靈深處。
在迎接新生命的欣喜、忐忑和手足無措中,理性思考大受抑制,脆弱的思辨能力在強大的營銷話術面前不堪一擊。
首先一個問題:臍帶血有什麼用?
臍帶血是胎盤和臍帶中的血。在嬰兒出生後,收集臍帶血對於嬰兒和產婦都沒有什麼危險。臍帶血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收集起來進行恰當的保存,可以保存很多年。對於一些代謝、免疫以及血液方面的疾病,可以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來解決。
幹細胞移植的時候面臨「配型」的問題,移植自己的幹細胞不存在「配型失敗」的可能,而移植他人的幹細胞,則需要在大量的樣本中大海撈針般尋找「配型成功」的樣本。這,就是鼓吹「保存幹細胞,為孩子留下生命保險」的邏輯依據。
但是,這個「看起來很有道理」的說法迴避了一些關鍵的事實:「造血幹細胞移植」不是一種「萬能療法」。它只是對跟造血機能有關的疾病才有用,而這些疾病的產生,又很可能跟遺傳缺陷有關。也就是說,一個孩子長大後出現了能夠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來治療的疾病,那麼存在遺傳缺陷的可能性也比較大——而那樣的缺陷,在他的臍帶血中同樣存在,所以移植他的那份臍帶血的中的幹細胞,也就不大可能解決問題。這就使得「自己使用自己的臍帶血來救命」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針對這些事實,保存臍帶血的機構又推出了新的說辭:「這是現在科學水平的現實,隨著醫學的發展,或許以後會有更多的疾病能通過臍帶血來治療,或者科學家們能夠修復臍帶血中的遺傳缺陷」.
這種邏輯上的「可能」是無法辯駁的——就像一個人向你借十萬塊錢去沙漠裡挖寶藏,邏輯上完全可能挖到寶藏而還你更多的錢,你是不是願意借給他呢?
目前,醫學機構都是鼓勵大家把臍帶血捐給公共血庫。這麼做的好處是:
首先,捐給公共血庫對於個人是免費的。
其次,捐給公共血庫的臍帶血,真的有可能發揮作用。雖然他人的臍帶血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但只要血庫的樣本量足夠大,也就有很大的機會配型成功——這,就像只要樣本足夠多,也就可能找到能夠配型的肝臟、腎臟等器官來移植一樣。更重要的是,一個能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來治癒的患者,自己的臍帶血很可能存在同樣缺陷而沒有價值,而配型成功的他人的臍帶血,卻能夠解決問題。
現在,世界上有了很多幹細胞移植治療成功的報導。臍帶血保存機構的營銷中,也常常以此來大肆宣傳保存臍帶血的意義。但他們不會告訴大家的是:這些成功移植的案例,多數是自於公共的臍帶血庫,自體臍帶血移植治療主要還是「科研案例」。
當然,為了一個「邏輯上的可能性」去為自己的孩子保存臍帶血,完全是個人的選擇——花的是自己的錢,別人沒有資格說三道四。但是,這種選擇應該建立在充分了解臍帶血保存的真實背景之下,任何人、任何機構,都不應該使用虛假的信息去影響人們的選擇——不管這個選擇是為了牟取私利,為了「科學理性」,還是為了「社會愛心」。
目前,中國臍帶血保存的現實是:公共臍帶血庫在大多數地方不可得,人們想要把臍帶血捐給公共血庫,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商業性的臍帶血保存機構則無孔不入,用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去忽悠年輕的父母們。
在國外,想要把臍帶血捐給公共血庫,自己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需要在護士來詢問的時候籤一張授權書就可以了——如何採集、採集的臍帶血是否合格,都有工作人員主動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