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銜制已到,明年晉升軍銜的還能正常晉升嗎?

2020-12-14 點兵欄

文/南方的北方

自從營以下軍銜制落地之後,單位很多年輕的幹部都感受到了提前晉銜的紅利。

比如說,中尉正連直接晉升到了上尉,上尉副營直接晉升到了少校。

但是,對於像老周這批明年將要調中校的正營來說,卻沒有感受到軍銜制的「友好」。

01

回想前兩年改革,直接卡住的就是自己這批,本來2018年老周就能順調正營的,這還要過段時間才能「爬上」正營的位置,。

雖然說相比不少單位的兄弟們,老周僅僅是卡了兩年半而已,調職路上也算是一帆風順了,可是,現在這正營調完了,以後的路怎麼走?

按照營以下軍銜制的規定:正排對少尉、副連對中尉、正連對上尉、副營對少校、正營對少校,目前已經是中校的正營,也不做降銜處理。

看起來,軍銜制改革是不錯的,軍銜套改也是就高不就低,像營以下的,都能獲得提前晉升的紅利。

但是,最難得就是明年本應該晉升中校的這一批。

怎麼辦?

軍改的時候因著編制縮減,調職路上就不順,卡的就是這批人,現在軍銜一套改,哭的還是這批人。

忽然就想起小品裡的那句話,就不能換隻羊薅羊毛嗎?

之前網傳,關鍵崗位,比如說設有營黨委的合成營主官可以定中校,一些資深的正營職軍官,比如說任職已滿4年的,也可以確定為中校軍銜。

但是,大部分符合這些條件的,基本上也都已經是中校了,而正營中校是不會降銜的。

所以,現在老周就迫切想知道,軍銜制實施之後,軍銜幾年一調?明年晉升軍銜的,還能正常晉升嗎?

02

說到這個軍銜制改革,就不得不聊一聊,為什麼要進行軍銜制改革?

(1)銜職倒掛現象突出

自從1988年,重新實行軍銜制以來,為了能夠保障軍隊幹部的年輕化,在軍銜整體設計方面,出現了一職跨三銜的現象。

比如說,少校可以是副營,也可以是正營,還有可能是副團。

簡單說,現行的軍銜制採取的職務等級編制軍銜,軍銜與職務等級並不是一一對應的,一個職務等級可對應多個軍銜,一個軍銜也可能對應多個職務等級。

軍銜與職務倒掛的現象,就會造成等級體系混亂,對於區別等級,以及處理上下級關係,都是非常不利的。

(2)軍銜弱化,未重點突出指揮軍官主體地位

當前,現役期間的待遇、榮譽均是向職務看齊的,這就導致領導崗位比較受追捧,加上軍銜的弱化,授予對象寬泛而不聚焦,未重點突出作戰部隊和指揮軍官的主體地位。

現行的軍銜制度是相對滯後的,尤其是指揮軍官主體地位不突出,部隊缺乏軍事專業核心能力導向,這對實現「打贏」目標不利,應將軍官的發展重心放到指揮作戰方面。

(3)晉升方面指揮軍官不佔優勢

目前,指揮軍官、專業技術軍官在現役期間的軍銜設置以及稱呼方面的區別不大,而且,在晉升方面,專業技術軍官一般是順調,多數快於指揮軍官。

在退出現役時,選擇計劃安置的,可能部分專業技術軍官會降級安置,但是選擇自主擇業,是沒有降級這一說法,這就導致同一年畢業的專業技術軍官與指揮軍官因著調職快慢,享受的退役金數量不同,專業技術軍官因著調職順暢,會高於指揮軍官。

(4)服役年限過低導致年輕幹部大進大出

現在職務規定是三年一提,軍銜是四年一晉升,很多年輕的幹部因著各種原因,沒有合適的位置調職,而到最高服役年限只能退出現役。

對於部隊來講,正處於黃金期的年輕幹部過早離開,是一種損失。

03

軍銜制改革之後,將會有哪些變化?

(1)重點突出軍銜地位

軍銜制改革之後,將重點突出軍銜地位,解決部隊長期存在的軍銜與職務權利和待遇掛鈎、不匹配等問題,解決軍職受追捧,而軍銜不受重視等現象。

通過構建軍銜為主導的軍官等級制度,將軍官的層級管理逐漸明確到軍銜等級上來,在待遇、退役安置等方面,也將重點突出軍銜的重要性。

(2)實行一崗一銜制度

實行職務或者是崗位編制軍銜,一崗一銜制度,逐層逐級理順軍銜與職務之間的等級對應關係。

並且,可以針對不同職級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不同職級、不同類型的軍官,軍銜晉升政策將調整。

(3)延長服役年限

軍官職業化後,延長服役年限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通過「前慢後快中間穩」的導向,制定每一級別的最長服役年限。

職務不再是三年一調,軍銜也將結束都四年一晉升的制度,通過延長服役年限,切實保障年輕軍官的切身利益,從而保證部隊的戰鬥力。

(4)福利待遇將與軍銜掛鈎

軍銜制之後,軍銜將替代職務,成為反映軍人能力、身份、等級的標識。

當前現役軍人的福利待遇,都是與職務等級掛鈎的,在軍銜制之後,將突出軍銜為主導地位,所以,相應的福利待遇將會與軍銜掛鈎。

04

當前營以下的軍銜制已經落地,職銜對應、軍銜套改對象範圍這些都已經明確,大家就單純的想知道軍銜晉升以及軍銜級別算起的時間。

要知道,軍官職業化的核心就是「銜本位」,軍銜制的晉升直接影響到職業化軍官的發展。

但是,目前來看,跟軍官職業化相配套的分類管理、任職資格、選拔培訓、晉升退役等諸多管理內容都還未落地。

目前只能根據「延長服役年限」進行推斷,軍銜肯定不會再是四年一調,尤其是營以下,每一級的服役年限都會延長,確保通過「前慢」做好前期的「蹲苗」。

而少校是是職業化軍官的起點,可能服役年限也會相應延長。

若是如此,明年理應晉升中校的正營,或將不會如期晉升。

不過,因著各個單位具體情況不一樣,可能不同單位之間也會有所差距,這也只是根據「職業化後將延長服役年限」所進行的個人判斷,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的將軍都有誰,當時他們的年紀有多大?
    1955年新中國舉行首次授銜儀式,從此解放軍有了自己的軍銜,當時上將軍銜是排在元帥和大將之後,不過第隨後因為種種原因,軍銜一度在解放軍中被取消。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使得我軍更好的發展,在1988年,解放軍再一次實行軍銜制。
  • 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12集團軍政委都有誰?什麼軍銜?誰任期長?
    1988年恢復軍銜制,標誌著我軍現代化建設開始了新紀元。那麼,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12集團軍政委都有誰?什麼軍銜?誰任期長?溫宗仁 上將軍銜溫宗仁是安徽巢湖人,生於1940年10月。1985年百萬大裁軍前夕,溫宗仁就已經是12軍政治部主任,於1983年9月進入軍事學院高級指揮班深造。
  • 1996年有幾位將軍晉升上將,他們是什麼職務,誰最年輕?
    1955年,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這代表著我國的軍隊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可由於種種原因,十年後,我國取消了軍銜制。直到20世紀80年代,邊境作戰爆發,我軍因沒有軍銜制,出現了指揮系統散亂,部隊容易暴露等問題。為此,我國決定於1988年恢復軍銜制。
  • 美軍士兵軍銜與晉升制度
    相比之下,美軍的士兵和士官軍銜和晉升制度就複雜得多。這也是由不同的建軍思想和歷史經驗決定的。 美國陸軍士兵和軍士共有9級軍銜,從E-1到E-9,E是Enlisted的縮寫,譯為募兵。
  • 1988年恢復軍銜制,七大軍區政委,分別是誰?授予什麼軍銜?
    1988年恢復軍銜制,七大軍區政委,分別是誰?授予什麼軍銜?1988年恢復軍銜制,時任北京軍區政委劉振華被授予陸軍上將軍銜。劉振華上將已於2018年7月逝世,享年97歲。次年9月,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宋清渭擔任濟南軍區政委長達7年,於1994年5月晉升陸軍上將軍銜。同年11月,宋清渭退出現役。宋清渭是一員「儒將」,他出版了晚晴文思集》、《學吟集》等作品。
  • 一年晉升2批上將...
    今年建軍節前夕,火箭軍政治委員徐忠波晉升上將軍銜。一年2批上將晉銜,既有先例,也有不尋常之處。上觀新聞注意到,自1988年解放軍恢復軍銜制以來,僅有6次是一年2批舉行上將晉銜儀式,而前4次均是為晉升為中央軍委委員的中將軍官單獨舉行晉升上將儀式。還有兩次就是2019年和2020年:去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軍委晉升了兩批共17名上將;今年又晉升兩批共5名上將。
  • 大校軍銜晉升少將軍銜,需要符合什麼條件?
    然而,在我國現行軍銜體系中,大部分軍人的「將軍夢」止步於大校軍銜。不可否認的是,大校軍銜晉升少將軍銜是一個坎兒。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國的軍官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士兵提幹,另一種是軍校培養。無論是士兵提幹,還是軍校培養,在大校軍銜之前都是按部就班的晉升。
  • 大校軍銜在部隊中常見嗎?屬於什麼級別?
    此條例中規定,設置大校軍銜。至此,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多了一個新的軍銜——大校軍銜。大校是校官軍銜中的最高一級,不過多數國家都沒有設置大校軍銜。比如美國,我國的大校軍銜就相當於其準將。當年,設置大校軍銜是結合我軍的實際情況,因為當時我軍的基數很大,加上有不少資歷頗深的革命前輩。因此,我國借鑑了朝鮮的軍銜制,設置了大校軍銜。
  • 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七大軍區政委分別是誰,是什麼軍銜?
    1985年,面對我軍日益「臃腫」的問題,我國上級決定進行百萬大裁軍,除了對軍隊進行「消腫」之外,也順利將我國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社會主義建設上。百萬大裁軍過後,原本的十一大軍區被裁撤合併為七大軍區。1987年,我國恢復軍銜制之前,劉振華將軍已經擔任了北京軍區的政委,並在恢復軍銜制後,被授予上將軍銜。南京軍區、傅奎清、中將軍銜傅奎清出生於1920年,湖北英山人,傅奎清自1939年進入新四軍後,便開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軍旅生涯。
  • 陸軍舉行晉升少將軍銜儀式
    本文轉自【人民陸軍】;撰文丨虎琳雅、李曉婧 攝影丨王哨 12月17日上午,陸軍在北京舉行晉升少將軍銜儀式。這次晉升少將軍銜的11名軍官是:魏海鵬、陳祖華、曾祥明、高峰、曹和先、皇甫海濤、庫爾班·艾克木、劉琳、王楊、王升琪、趙巨峰。 劉雷代表陸軍黨委機關,向晉升少將軍銜的11名軍官表示熱烈祝賀,強調指出,晉升將官軍銜,不僅僅是黨和人民給予的最高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 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晉升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
    1955年,我軍實行了軍銜制,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尉官,一共授予了六十多萬名將軍。這其中就數尉官和校官的人數最多,校官是3.2萬多人,尉官是49.8萬多人。而在校官裡面開國大校有1266人,在這裡面有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來都晉升為了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他們都是誰?
  • 1993年有幾位將軍晉升上將,他們擔任什麼職務,誰最年輕?
    1988年,裁軍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我國恢復了已經廢除十年的軍銜制。此次軍銜制的恢復,取消了元帥、大將等軍銜,增添了一些上將,並對多位將軍重新進行了授銜。之後的幾年裡,我國陸續舉辦了晉升儀式。那麼,1993年共有幾位將軍晉升上將,他們擔任了什麼職務,誰最年輕?
  • 國防大學舉行晉升少將軍銜儀式,2人晉升少將
    據微信公眾號「國防大學」12月17日消息,12月16日上午,國防大學舉行宣布中央軍委命令大會暨晉升少將軍銜儀式。上午10時30分,會議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始。大學吳傑明政委為晉銜將官頒發命令狀,肖天亮副校長宣讀了中央軍委命令和通知,謝維寬副校長主持會議。大學在京黨委常委,大學機關、駐京學院幹部代表,晉銜將官及家屬參加。
  • 美國陸軍士兵和士官軍銜與晉升制度
    相比之下,美軍的士兵和士官軍銜和晉升制度就複雜多了。這是由不同的建軍思想決定的。 列兵沒有軍銜標誌。 談到軍人晉升,就必須知道兩個年限:服役年限(TIS,Time in Service)和在當前級別的年數(TIG,Time in Grade)。兩者對晉升同樣重要。 6個月的基本軍訓完成後,列兵就自動晉升為二等兵(Private Second Class,E-2)了。表現突出的話,可以4個月就晉升倒E-2。
  • 1955年,中國推行了軍銜制,毛主席為何堅決不要大元帥?
    1955年,解放軍部隊開始施行軍銜制,出現了十大元帥十大將的說法。此外,還有57位上將,以及其他各個等級的軍官。或許大家不知道,在推行軍銜制之前,很多人都建議授予毛主席大元帥軍銜,並且設計好了大元帥服。
  • 幹到一級軍士長要多少年?帶你讀懂士兵軍銜及晉升年限
    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士兵軍銜制度,今天發文予以闡述。 根據2011年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
  • 此縱隊的兩任司令員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
    這個縱隊的前兩任司令員都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的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您知道嗎?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的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合編組建成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全縱隊3.6萬餘人。萬毅後來被授開國中將,首任政委劉興元也是開國中將。1948年11月,我軍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第五縱隊改稱解放軍第42軍,萬毅仍任軍長。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 習近平頒發命令狀並向晉銜的軍官...
    △7月29日,中央軍委晉升上將軍銜儀式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升上將軍銜的火箭軍政治委員徐忠波同志頒發命令狀。中央軍委晉升上將軍銜儀式29日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升上將軍銜的火箭軍政治委員徐忠波同志頒發命令狀。下午4時30分許,晉銜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始。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宣讀了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籤署的晉升上將軍銜命令。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主持晉銜儀式。晉升上將軍銜的徐忠波軍容嚴整、精神抖擻來到主席臺前。習近平向他頒發命令狀,表示祝賀。
  • 延長服役年限後會降銜嗎?兵役法這次會審議通過嗎?
    那麼,正如這位兄弟擔心的,延長服役年限後,士官的軍銜會降嗎?比如,小明今年剛轉的上士,在服役年限之後,他的軍齡屬於新的中士的軍齡範圍之內,那他會不會由上士退回中士?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翻過去看看我們之前的一篇文章《崗貼、軍銜和工資中的「就高不就低」》在剛才的文章中我們講到軍官軍銜制的一些政策。那就是軍銜制套改「就高不就低」。
  • 中央軍委舉行晉升上將軍銜警銜儀式 習近平頒發命令狀並向晉銜的...
    中央軍委晉升上將軍銜警銜儀式18日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升上將軍銜警銜的軍官警官頒發命令狀。下午5時15分許,晉銜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始。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宣讀了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籤署的晉升上將軍銜警銜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