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鉤沉:回望夏朝來時路

2021-02-13 央視百家

「夏朝」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其中較為可信的觀點是,「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等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

夏朝是在原始社會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中國中原地區從此出現「國家」的概念,這便是不少歷史學家認為的,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的起始。據《不列顛百科全書》,「夏」意為「中國之人」。

《史記·夏本紀》與《大戴禮記·帝系》稱鯀為顓頊之子,但很多文獻都說鯀是顓頊的玄孫:黃帝次子曰昌意,生顓頊,顓頊之子名鯀,鯀之子曰禹,為夏後啟(即夏啟)父。

夏朝始祖

最早有文獻記載的一位夏氏族成員是鯀。《國語·周語》中說鯀作為夏族首領被封在崇,故稱「崇伯鯀」。

鯀是有崇氏部落首領,有崇氏與在大河北岸太行山東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經驗的部落。當時河水泛濫,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聯盟,鯀被四嶽推選領導治水,歷時九年而最終失敗。《尚書·堯典》記載,堯最初認為鯀方命圮族、毀敗善類而反對鯀領導治水,說明鯀在領導治水時,有不少部落對他不滿。《尚書·洪範》與《國語·魯語》中又提到「鯀障洪水」,說鯀治水的方法主要用土木堵塞以屏障洪水,或許這亦是鯀治水九年失敗的原因之一。鯀治水失敗後,被殛死於東方黃海海濱的羽山。

鯀死後,他的兒子禹受命,聯合共工氏及其他眾多部落,展開治水工作。禹放棄了鯀「堵」的治水方略,改以疏導為主,依據地勢,疏導高地積水,使肥沃的平原減少洪水泛濫的災害。經治理,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為世襲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史記·夏本紀》記載禹治水時「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其刻苦精神得到後世傳頌,治水過程可能也促進了各部落族人的團結。隨後舜又派禹去討伐三苗。禹屢敗三苗,將三苗驅趕到丹江與漢水流域,鞏固了君權。禹在治水與討伐三苗勝利後,夏部族已成為部族聯盟首領。

終結禪讓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內採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與能」,推舉聯盟的共主。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舜把王位禪讓給禹,禹在塗山召集部落會盟。《左傳》記載「執玉帛者萬國」參加了塗山會盟,防風氏首領因遲到而被禹處死。古文獻中記載禹以諸侯部落路途的遠近來分別納貢約多少,可見夏氏族對其周邊部落經濟上的控制。

禹曾推舉東方頗有威望的偃姓首領皋陶為繼承人,以示對傳統禪讓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沒有等及禪讓,比禹早死。禹又命東夷首領伯益為繼承人。

禹死後,益按照部落聯盟的傳統,為禹舉行喪禮,掛孝、守喪三年。三年的喪禮完畢後,益沒有得到權位,而啟在民眾的擁護下,得到了權位。關於這一段歷史的記載,說法不一:古本《竹書紀年》記載「益即位後,啟殺益而奪得君位「;另一說」益繼位後,有些部族並沒有臣服益,而擁護啟,並對益的部族展開戰爭,最後啟勝而奪得權位。之後益率領著東夷聯盟討伐啟。經過幾年的鬥爭後,啟確立了他在部族聯盟中的首領地位「,但其共同觀點是「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從此,禪讓制被世襲制所取代,這標誌著漫長的原始社會被私有制社會所替代。

夏朝文字

原始文字,從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等文化遺存看已經出現,並在逐步發展中。在河南安陽商都殷墟等處發現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中國現已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從殷墟時代上溯到夏初,不過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獻記錄,是無可懷疑的。商朝的文字是成熟的,夏朝的文字也是成熟的,因為歷史上已有夏篆的記載,夏禹書、禹王碑則是夏朝的傳世文字,是夏篆。

提到篆字,自然會想到大篆和小篆,歷史上還有夏篆一說,由於人們未發現夏朝文字,所以一直對夏篆有不同看法,如:『夏篆,傳說中夏代的文字。一般以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始為篆字,此『夏篆』所言之『篆』,泛稱也。從考古實物來看,尚未發現確切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果有,則必較甲骨文更原始一些。古人多有以金文大篆附會夏篆之說,凡此種種,皆依託之偽說。

夏朝文字是否存在,是否沒有流傳下來,一直有爭議:由於一些歷史學家、文人如胡適、顧頡剛等否認夏朝的存在,郭沫若附和質疑,引起了學術界的爭論——夏朝不存在,夏朝文字也就不存在了。另外考古工作滯後,還未挖出夏朝文物,也未挖出夏朝文字,所以在一些人眼裡,夏朝和夏朝文字,僅僅是神話傳說而已。

CCTV10《百家講壇》

每天中午11:50播出

相關焦點

  • 警察節〡回望來時路 致敬過來人
    警察節〡回望來時路 致敬過來人 2021-01-0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夏朝歷史簡介
    但到禹死後,原定的繼承人益被禹之子啟所殺(一說益自願讓位於啟),從此由部落首領推選聯盟首領的原始社會傳統,轉變為一姓世襲、父兄死後由子弟繼承的君主制國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根據文獻記載,夏朝約起於公元前21世紀,經400餘年,至公元前16世紀滅於商。
  • 夏朝沒有文字,那麼夏朝歷史是怎麼傳下來的?
    我們知道是從周朝開始有了確定的歷史紀年(公元前841年),而商朝歷史則有大量甲骨文作為考古材料和文化史料來支持和印證。但是夏朝呢?我們也知道夏朝有不少歷史流傳於後世,但是目前考古並沒有發現夏朝出現文字的直接證據,這樣就存在一個問題:夏朝的這些歷史究竟是怎麼傳下來的呢?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國內和國際史學界一向是有爭議的。
  • 如果這是夏朝:史料中的夏朝有著什麼樣的歷史?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歷史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它有明確的文字記載,卻沒有準確的考古資料可以證明夏朝是否存在過。
  • 【朝代歷史-夏朝皇帝】姒皋
    夏朝,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
  • 歷史說黃河第一期:夏朝與黃河
    歷史與黃河 黃河,文明起源地,中華母親河。 她猶如一條巨龍盤旋在中國大地上,見證著中華文明的發展。 在她身上有太多的讚歌,讓我們換個角度來了解這條被賦予了太多文化和精神上的象徵含義的中國第二長河。 xiachao 夏朝與黃河 夏朝(約前2070~前1600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 夏朝歷史故事桀和妹喜
    當然,王朝的覆滅有很多的因素,這些美女的加入,只是人們對歷史記憶的加深。 妺喜,又作末喜,末嬉;有施氏,名妺,姓嬉;夏朝第十七位君主履癸的王妃。有詩稱讚妺喜的美麗:「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妝霓彩衣,嫋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
  • 夏朝是否存在?這個細節或許可以提供佐證,展現歷史真相
    而虞朝派則認為,古書上說"虞夏商周",說明夏朝之前還有一個虞朝,因此認為虞朝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其實客觀上來說,商朝派的主張,雖然讓很多人感到失落,但卻畢竟建立在一定的理性基礎上,主張一切講證據,而虞朝派其實是不學無術的體現。之所以將夏朝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原因有兩點。
  • 夏朝皇帝列表_夏朝皇帝
    他在位時社會經濟有所發展。芒在位18年芒,槐的兒子。他在位時,開始了延續數千年的沉祭(即將祭物沉入黃河企求河神的庇護)。洩在位21年洩,芒的兒子,他在位時,正式賜封九夷各部諸侯爵位。不降在位59年不降,洩的兒子。在位59年後,讓位與其弟扃。扃在位21年扃,不降的弟弟。廑在位21年廑,扃的兒子。他在位時,夏國開始衰落。孔甲在位31年孔甲,不降的兒子。
  • 回望初心來時路 昂首邁步新徵程 白蓮池社區開展黨建沙畫創作活
    5月14日,白蓮池社區聯合玉成志願服務與研究中心(玉成書院)開展「回望初心來時路 昂首邁步新徵程」黨建沙畫創作活動。此次活動共計30餘名社區黨員及居民骨幹參加。活動中,蘆大老師用手中的金沙將白蓮池幾十年來的發展變遷呈現出來。細沙所繪成的一條條街道仿佛勾起了現場居民對於過去的回憶,居民們都聚精會神的看著,生怕漏過了任何一個片段。隨後,大家使用桌上的沙畫器具和蘆大老師所傳授的方法,一起製作屬於自己的沙畫,並將成果與周圍人進行分享。現場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 深度揭秘夏朝是否真的存在,夏朝之前是什麼朝代?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但是對於夏朝之前卻沒有記載。對於這段歷史史記上也沒有記載,人們稱之為遠古時期。
  • 歷史上后羿射的根本不是太陽,走進夏朝,探秘神話與歷史的距離
    位於河南禹州幾千公裡以外的四川省汶川縣,幾千年來當地的羌族百姓將大禹視為自己的祖先,矗立於岷山之畔的大禹銅像,懸膽方口,頭戴四面斜坡平天冠,束髪帶依稀可見。啟之後,夏朝經歷了一段極其動蕩的年代,後來,一個來自東方的神秘部落東夷將夏朝的統治權從太康手中奪走,這正是有名的歷史事件太康失國。關於這位東夷部落的首領,歷史文獻中對他的記載少之又少,但在神話傳說當中,他卻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就是射日英雄后羿。
  • 夏朝17位國君的歷史功績與過失
    夏朝作為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享國約470年,歷經17位帝王,大多數人只知道大禹、啟、夏桀,這17位夏朝國君還有誰?哪些是明君?哪些是昏君?
  • 比夏朝還神秘的朝代,若被證實存在,中國歷史絕不止五千年
    自從秦始皇創立秦朝以來,我國就進入了封建時期,而且這個時期還一直存在了兩千多年,中間一共到清朝結束經歷了23個朝代,在這些朝代的更迭和建立當中又經歷了多少亂世,經歷了多少戰爭,不過除了對封建時期的朝代了解之外,你要知道我們國家是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的,那麼最早的朝代就是夏朝商朝,這是我們所熟知的。
  • 夏朝皇帝列表
    他在位時,各方諸侯已經不來朝賀了,夏國進一步衰落。 桀 在位52年 桀,發的兒子。是歷史上有名的殘暴之君。窮奢極欲,暴虐嗜殺,終於被商湯所滅,結束了長達近500年的夏。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王朝。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並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讓於他,是夏王朝的開端。
  • 重大發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不是夏朝!是有千年歷史的虞朝!
    我們學習歷史,都背誦過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半、春秋和戰國……幾乎,所有的人潛意識裡,對中國第一個朝代的認識就是夏朝,實際上只這樣的嗎?夏朝之前還有朝代存在嗎?中華曾經有一個虞朝《學術月刊》曾經刊登一篇文章<夏商周之前還有個虞朝>,說的就是史學家們對中國夏朝之前是否還有朝代的觀點。關於這個觀點,史學家們意見不一,而持還有朝代觀點的史學家稱:在夏朝前,中華還有一個朝代,那就是虞朝。
  • 夏朝——華夏文明的開端
    >今天咱們簡單了解一下關於夏朝的疆域、政治、軍事、文化四個方面,夏朝作為我國有文字記載歷史的第一個朝代,對夏朝有一個大概的認識還是很有必要的。夏朝的疆域;夏朝到底有多大呢?很多人可能通過上學時的歷史書也了解過,今天咱們就再溫故一下。
  • 不僅夏朝文字存在,而且古希臘文和拉丁文都來自夏朝石刻文
    杜鋼建:夏朝石刻文對拉丁文的影響我在「甘桑石刻文對腓尼基文和古希臘文的影響」的文章(大同思想網發表時編輯將題目改為「杜鋼建教授稱:西方的文字來自中國,西方的神也來自中國夏朝石刻文對古希臘文字母的影響也就是對拉丁文字母的影響。如果讀者對夏朝石刻文與拉丁文字母的具體聯繫感興趣的話,可以閱讀我撰寫的「甘桑石刻文對腓尼基文和古希臘文的影響」的文章(大同思想網發表時編輯將題目改為「杜鋼建教授稱:西方的文字來自中國,西方的神也來自中國」)。這裡,僅對羅馬皇帝克勞狄發明的三個所謂拉丁字母進行分析。
  • 堯舜禹之後,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建立發展到滅亡過程
    中華歷史五千年,中華文化綿綿不絕,源源不斷,生生不息,讓我們追溯到夏朝時期,看看中國史上第一個王朝的開創與傳承。 史傳上古時期,黃河流域先後出現的三位德才兼備的部落聯盟首領。先是堯德高望重,以天下為己任,率領百姓治理水患,發展生產,更是受到高度的讚揚。
  • 歷史不需要外國人承認!西方人為何死活不認中國夏朝的歷史
    目前博弈的關鍵點是「夏朝」,西方一直指責我們的夏朝是神話傳說,所以不承認。20世紀30年代以前,西方一直只承認周朝,直到上世紀安陽殷墟的發現,出土了大量殷商時期的青銅禮器和甲骨文,鐵證如山,西方社會才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認可我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600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