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以河(湖)長制為重要抓手,擦亮貴州生態文明「金字招牌」,對貴州發展意義重大。自2017年底,我省率先全面建立河長制以來,在全國率先建立起從省到村的五級河長制,首創從省到鄉四級「雙總河長」,獨創省級領導人人當河長。截至目前,全省4697條河流、2407座水庫、17150座山塘共設河長22755名。
黔西南州河長制總作戰指揮圖。管雲 攝
通過全面推行五級河長制,2019年,全省納入國家「水十條」考核共55個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為96.4%,劣V類水體基本消除。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的轉變,也讓清流漫淌帶給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五級接力」:巡河護河擔當有為張美明是銅仁市萬山區高樓坪鄉龍溪河大樹林河段的河長,今年6月汛期來臨,張美明常到河岸檢查河道的水位情況。「作為河長,我必須對河流負責。」張美明說,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巡河、清理河道上的垃圾漂浮物及排汙口,並將河道情況及時匯報給上級河長。通過層層壓實責任,由萬山區區委書記、區長擔任總河長的雙河長制,以及通過公開各級河長名單並接受群眾監督的模式,讓萬山區河湖管制常態化,每級河長的努力,換來了今天水清岸美的龍溪河。
實施黑臭水體整治後的德溪公園倒天河河段(白甫河上遊段)。貴州省水利廳供圖
如今在貴州,有不少像龍溪河這樣的河湖,其水質與周邊生態,通過河長制的推行「失而復得」。在畢節市白甫河,由於利用與保護失衡,汙水直排、岸線亂佔亂用、河道生態流量不足等問題,讓河流部分河段水質長期保持在劣V類左右,甚至有河道出現黑臭水體,成為群眾眼中的「臭水河」。2017年,畢節市以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為抓手,分級分段設立了黨政河長,白甫河市級河長由市委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共同擔任,副河長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擔任,此外設置了5名縣級河長、29名鄉級河長和85名村級河長。以河長制為抓手,統籌推進白甫河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系統治理。數據顯示,2019年,畢節市、縣兩級河長累計巡河863次,累計召開總河長會議17次,累計整改河湖「四亂」問題139處,整改銷號水利部暗訪發現問題22處……2019年畢節市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國控、省控斷面地表水優良比例100%。
從「有名」到「有實」,巡河的腳步、整改的態度,讓畢節境內越來越多的河流像白甫河一樣,逐步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一河一策」:治理升級水清岸美盛夏時節,走在甕安河岸邊,婆娑的柳枝掩映著清澈的河水,讓來到河邊遊玩的人們心情舒暢。
治理後的甕安河蘆花段。貴州省水利廳供圖
而在此前,由於對境內礦產資源粗放式開採,導致烏江甕安河段總磷超標問題嚴重,河水受到汙染,水體生態遭到破壞。翁安河水汙染問題體現在河裡,根子卻在岸上。為治癒「頑疾」,甕安縣高位推動河長制落地,按照「一河一規劃、一河一景觀、一河一特色、一河一文化」的思路,讓翁安河重現生機。在黨政領導率先作為、職能部門協調聯動的基礎上,甕安以工程措施組合出擊,系統施治總磷超標。針對甕安河上遊磷礦密集區,實施礦山總磷汙染綜合治理工程;針對甕安河中遊人口密集區,實施城市汙水處理擴能提標工程及城市生態溼地工程;針對甕安河下遊重點涉磷企業,實施工業汙水治理工程,同時,實施流域河道綜合治理,提升河道生態環境。2018年6月以來,甕安縣河(杜仲河斷面)總磷濃度下降到0.17mg/L以下,甕安河天文出境斷面水質,從原來長期劣五類改善為2018年6月份以來的三類水質,現已連續取得月均值達標,水體總磷含量平均為0.13mg/L。不僅如此,今天的甕安河還實現了防洪減災、水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相協調的目標,得到了百姓點讚。「共管共治」:多方協作人水和諧「剛實行河長制時,我回到家鄉就聽到有人調侃說,『河長制是什麼意思?一條河有一個河長,聽上去像過家家一樣。』」7月2日,黔西南州興義市水務局綜合股工作人員蔣娟告訴記者,三年來,作為一個威舍人,她見證了家鄉百姓對河長制態度的轉變。興義市威舍鎮位於滇黔交界處,西以黃泥河為界,同雲南省富源縣黃泥河鎮隔河相望。發源於盤州市樂民鎮的黃泥河支流小黃泥河自威舍鎮阿依村進入興義境內,在烏沙岔江注入黃泥河幹流。1992年之前,因發源地地質問題,黃泥河水長年夾雜黃泥穿寨流淌,河面如一條黃色的飄帶蜿蜒於村野山壑之間。
今天的興義市威舍鎮黃泥河河段。興義市水務局供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廠礦企業落戶威舍,工業汙水直排、生活垃圾、汙水、農業面源及流域內芭蕉芋作坊汙水等對黃泥河水質水體汙染日益嚴重,威舍鎮成為貴州境內黃泥河汙染源的集中地,保護黃泥河、改善水生態刻不容緩。此時,兩省三地如何共管一河成為重要命題。在黔西南州首倡下,雲南省曲靖市、貴州省六盤水市、黔西南州聯合建立「兩省三地」黃泥河環境保護協同監督工作機制,對跨行政區域的界河明確管理責任,協調上下遊、左右岸實行聯防聯控,形成齊抓共管、共同推進的新態勢。經過共同努力,黃泥河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質由汙變清,整體形勢趨於良好。特別是一些典型河段,在地方政府的重拳組合全力整治之下,汙染防治工作成效明顯。如今,威舍境內界河基本實現水清岸綠,全年水質達《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蔣娟說,如今走在威舍大街小巷,提及河長制工作,大家都對河長制工作有了由衷的感嘆,很多人說:「河長制工作實施得太好了,眼看著黃泥河水真是越變越清了!」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管雲
編輯 趙飛羽
編審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