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中觸動內心的話,讀懂時淚流滿面

2020-12-22 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的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實錄,是家人間性情中的文字,家書貫穿了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傅雷夫婦最後的生命歷程,記錄了傅聰由鋼琴學童成為世界級鋼琴家的學習過程,再現了傅氏兄弟成長的家庭背景。這份兩代人雙向交流的文字實錄,嚴肅而不失親切,深刻而不離日常,以小見大,樂在其中。它不僅反映了親子交流的重要,也有利於孩子更好地理解父輩,增進感情的溝通。現節取部分精華語句與大家共享。

一、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這一個父親寫給孩子的懺悔信,兩個「永遠」表明因為自己的固執己見給孩子造成的這種心靈上的深深傷害,是無法彌補的。這就如同牆上出現的裂縫一樣,無論怎樣努力修復,依然可以看見瑕疵。顯然這是讓我們一個父親勇於坦誠地向孩子承認錯誤的自責、愧疚、以及拳拳的愛子之心。

捫心自問一下,你的父母或是身為父母的我們難道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的嗎?假如我們做錯了,是否如同傅雷一樣肯向孩子承認錯誤呢?可能,我們會想一個小屁孩知道啥?我吃的鹽比你走得路都多,我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你好,都是對的。我相信肯向孩子認錯的父母一定是少之又少,或許傅雷的這種做法可以給你一些與孩子相處的啟示。

二、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儘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指昏庸淺陋的知識分子),不至於惹你厭煩。也希望你不要以為我在高峰的頂尖上所想的,所見到的,比你們的不真實。

這裡是一個努力向上父親從心底發出的聲音,在這裡父親極力地想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圈中,想與孩子保持親密的關係。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思想和做法「不太落伍」 、「不太冬烘」、「惹你厭煩」,他可以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盡力與孩子保持同樣的步調,同時也希望孩子不要嫌棄他提出的一些建議或想法,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

傅雷是一個對己對人、對工作、生活的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人,即使是對待幼小的孩子也十分的嚴格,孩子們在父親面前總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當父親出門的時候,才敢大聲笑鬧,恣情玩樂。他規定孩子應該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試問一下哪個父母是不愛孩子呢?只不過愛的方式不同罷了。所以直到孩子出國留學才吐露自己的心聲。作為父母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孩子長大成人後可以像朋友一般的聊天談心,這是種多麼令人嚮往、又溫暖的相處方式。

三、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對朋友不能如此馬虎,生性並非「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冤枉的,犯不著的。正如一個並不調皮的人耍調皮而結果反吃虧,一個道理。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興你有這種蛻變的過程,但願你將來比我對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對人類有更熱烈的愛,對藝術有更誠摯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會辜負我的期望。

父親通過運用貼切的比喻句形象生動地講述做人的最基本作風:要言行一致,不要口是心非,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要成就事業須經歷一個痛苦蛻變過程,而這種經歷終將是人生一筆的寶貴財富。孔子在《論語》中也說過做人要堅持「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則。一個人要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讚賞,這是為人處世最基本的本質,而那些言行不一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的。在這裡我們深深理解到父親的那份良苦用心的勸說,對孩子的殷切盼望之情。

四、我的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你目前所支配的精力與時間,只能貢獻給你的第一個偶像,還輪不到第二個神明,一個藝術家必須能把自己的感情「升華」,才能於人有益。

父親以一個過來人的親身經驗告訴孩子如何對待感情與事業的關係,永遠要把學問、藝術、真理放在第一位,現階段以學業為主,不要沉迷於兒女情長,要爭取在事業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自由與愛情》告訴我們: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可拋。

事業和愛情的關係猶如魚和熊掌,兩者不可兼得。怎樣處理兩者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相關焦點

  • 【青蓮劍歌】讀《傅雷家書》有感
    作者:楊偉(鹽城市射陽縣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副書記) 初讀《傅雷家書》,很是為傅雷與傅聰那種亦父子亦師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動。家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勸慰和鼓勵;二是傅雷與兒子互相探討藝術真諦和自我修養;三是傅雷作為精神導師,對兒子進行為人處世、德行素養的指導。
  • 《傅雷家書》——傅雷
    傅雷一生嫉惡如仇,其翻譯作品也是多以揭露社會弊病、描述人物奮鬥抗爭為主,比如《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約翰·克裡斯朵夫》等。傅雷對其子家教極嚴,而又父愛至深,其家書後由傅敏整理成《傅雷家書》,至今影響深遠、廣為流傳。傅雷有兩子傅聰、傅敏,傅聰為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鋼琴家,傅敏為英語教師。
  • 科學網—新版《傅雷家書》及《傅雷翻譯研究》出版
    《傅雷家書》自1981年出版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文化反思,此次新版與舊版《傅雷家書》不同,遴選更側重「人倫日用」,突出傅雷「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做人準則,少了文化藝術的長篇論述,多了日常生活的短小故事。時間涵蓋1954年至1966年,以傅聰的留學打拼經歷、情感婚姻之路為經緯線,以親切風格展現傅家父子間在求學、處世、音樂、文學等方面的交流。
  • 《傅雷家書》親情背後的感悟:做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
    傅雷:可憐我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傅雷的這段發自內心的吶喊是說給兒子傅聰的,也是說給他自己的。
  • 《傅雷家書》:先做人,後成「家」,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教育經
    1.初讀《傅雷家書》初讀《傅雷家書》的時候,我才只有12歲,剛上初一,對未來懵懵懂懂。《傅雷家書》中,收集著傅雷給兒子傅聰的許多書信,從1954年到1966年,這些信件,讀來讓人覺得親切又溫暖。就像傅雷在家書中說道: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等到過得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因為知道自己終有一天將要離開這個世界,所以,為人父母,就拼命想要把自己能夠給予的一切奉獻給孩子,不僅僅是物質的,還有精神的。人生的關過不完,所以,年輕的時候,常常覺得日子不好過,因為總是對現狀不滿,就總得想著辦法去改變。等日子終於舒服了,也就老了。
  • 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很多的中國人認識了翻譯家傅雷
    晚年的傅聰回憶說:「我很少再看《傅雷家書》,因為一看就淚如雨下,無法繼續工作。」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無數的中國人認識了著名翻譯家傅雷,以及「鋼琴詩人」傅聰,看到了傅雷對兒子苦心孤詣的教誨。1954年,傅聰出國之前,傅雷對他叮囑了一句話:「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縱覽整部《傅雷家書》,可以看出,傅雷十分注重對孩子人格的培養,他認為,無論做什麼,做人都應該擺在第一位。
  • 好書分享——《傅雷家書》
    一、《傅雷家書》內容概括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其長子傅聰是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本書是傅雷夫婦在長子傅聰留學波蘭期間書寫的家信,雖不是為發表而作,但都是發自內心的性情文字,全面地展示了傅雷夫婦與傅聰的精神交流,再現了傅聰成長的家教背景,展現了傅雷家風。這些家信大多是傅雷夫婦在傅聰當學生時所寫,既有對文化藝術的探討,又有思想上的交流,還有生活瑣事的「嘮叨」,厚重不失輕鬆,深刻不離日常,自1981年問世以來,對人們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微言普法】《傅雷家書》侵害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第二,被控侵權圖書使用《傅雷家書》作為書名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本案中「傅雷家書」能否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受到保護,應當從兩個構成要件進行判斷,一是該商品名稱是否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二是該商品名稱是否具有區別商品來源的顯著特性,即特有性。二審判決認定「傅雷家書」作為圖書名稱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但其不具有區分商品來源的顯著特性。
  • 讀傅雷家書有感:愛在字裡行間
    剛接觸到傅雷家書,並沒有感受到父愛,而是有種父親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感。但是,看到後面,傅雷與夫人認真耐心,幫助兒子解決音樂學習過程中,文字傳遞出了其中微妙的情感變化。「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父母用體貼入微的話語,用自己的經歷幫助遠在美國的傅聰擺脫困境。即使是傅雷平時教育子女極為嚴厲,但對兒子愛的表達上,仍是直抒胸臆,毫不掩飾!
  • 傅聰:我非常不贊成很多父母把《傅雷家書》當作聖經來讀
    今天,恰逢傅雷先生112周年誕辰,為紀念,為緬懷,更為重新認知《傅雷家書》,本文把由傅雷次子傅敏整理出版,已成為國際知名鋼琴家的傅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過有關家書、父親的對話內容摘編出來,作一導讀。對於傅雷先生的家教背景、理想信念乃至真正的價值觀、政治立場,歷來眾說紛紜,而今能為其代言的,或許是墓志銘上那行字: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 看傅雷家書的小感慨,丟掉偽裝,顯露真情,愛子之心,天下共之
    我這樣的閒人,為充實自己的生活,翻看了《傅雷家書》,想看看那些文化名流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同時也算從別人那裡尋找經驗。從《傅雷家書》中的篇章裡,你可以看出,傅雷先生保持著對學術的忠誠,把自己人格尊嚴視為生命,保留著傳統士大夫的精神。
  • 紀念|曹可凡憶傅聰:「我離開《傅雷家書》已經很久了……」
    說起張愛玲,不由地想起傅雷先生早年對這位傳奇女子的忠告:「技巧對張女士是最危險的誘惑。無論哪一部門的藝術家,等到技巧成熟過度成了格式,就不免重複自己。在下意識中,技能像旁的本能一樣時時騷動著,要求一顯身手的機會,不問主人胸中有沒有東西需要它表現,結果變成了文字遊戲。」
  • 看了10遍《傅雷家書》,我總結出18條教育的鐵律
    作者:洞見Echo《傅雷家書》堪稱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家書之一,其中百封家書,記錄了傅雷傅聰的父子情誼,也道破了教育的真相。金庸曾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 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是他成長史
    對熱愛古典音樂或者熟讀《傅雷家書》的國人來說,這個消息來得太過突然。此前傅聰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聰與妻子卓一龍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剛剛聽說老人家的情況不算危殆,還沒上呼吸機,就傳來他去世的噩耗,令人錯愕唏噓。因課本裡耳熟能詳的《傅雷家書》,中國讀者都極為熟悉傅雷一家。
  • 諄諄教導,殷殷期望,《傅雷家書》何止一個「情」字了得?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寫給長子傅聰的家信精選,涵蓋了傅聰留學國外的十數年和整個青年時代。在這些書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舐犢情深,一個長輩對晚輩的諄諄教導,一個大家對藝術的深刻見解……《傅雷家書》內容圍繞著家庭教育展開,用來教導傅聰的言行舉止,細膩的筆觸傳達了濃濃的父子情誼,字裡行間體現了作者開闊的眼界、廣博的學問和深厚的藝術修養,同時也展示了具有現代精神的中國傳統書香門第知識分子的人生準則和精神世界。
  • 紀念傅聰丨重讀《傅雷家書》:我愛你們 也因為愛你們而更愛我的祖國
    在世人讚譽傅聰的音樂才華時,作為一個父親,傅雷看到的,不只是一位鋼琴家,更是自己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孩子。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在傅聰離家留學波蘭後,傅雷先生開始了與兒子長達數年的書信往來。熟悉傅雷的朋友都知道,他對傅聰的教育方式極為嚴厲,有時甚至到了苛責的地步,父子之間衝突時發。傅聰遠赴異國後,距離和思念衝淡了父子間的隔閡,而分別的歲月更沉澱出血脈親情的聯結。
  • 傅雷是一個純粹的愛國者,兒子傅聰叛逃英國給了他致命一擊
    還張嘴閉嘴傅雷家書傅雷家書,你特麼讀過《傅雷家書》麼?       可笑,中國公知文人動不動就提傅雷家書,但凡看一點《傅雷家書》,就不難明白傅雷先生的赤子之心,不難明白傅雷先生是一個純粹的愛國者,不難明白傅雷先生對那個年代全身心的擁護與熱愛,不難明白傅雷先生在傅聰身上寄予了多麼大的厚望,也就不難明白,當得知傅聰叛逃英國後,對傅雷的打擊有多麼沉重。
  • 《傅雷家書》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先做優秀的父母
    《傅雷家書》聞名遐邇幾十載經久不衰,是一部教育子女的上好佳作,此書一度成為眾多家長的追捧,奉為圭臬。《傅雷家書》中世界聞名的鋼琴家傅聰,2020年12月28日,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去世,享年86歲。曾經,傅聰的父親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及妻子,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蒙冤,遭遇迫害飲恨離世,令人不勝唏噓。
  • 傅雷:孤寂良心
    黃苗子在一篇回憶傅雷的文章中,曾寫到傅雷對別人說他「頑固」的態度——「頑固至少是classic的,它比隨波逐流好!」1961年6月26日給傅聰的家書中,傅雷寫道:「老好人往往太遷就不幸真理和藝術需要高度的原則性和永不妥協的良心。
  • 《傅雷家書》作者的另一面,家暴妻兒,三番五次出軌卻能獲得原諒
    文/歷史漲知識提起《傅雷家書》的作者傅雷,給人的印象大多都是:民國大才子、大翻譯家,不僅在繪畫、音樂、翻譯等多方面頗有造詣,還是一位堅毅有擔當絕不輕易向惡勢力低頭的人。但卻很少有人了解傅雷的另一面,其實他不僅性格暴躁,在結婚後還一度出軌,甚至家暴自己的親生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