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生,歸根結底只有兩條路:「上坡路和下坡路」。
走上坡路要昂首闊步,走下坡路要謹小慎微。
人生,無論是走上坡路,還是走下坡路,都是我們必經之路。
1
半夜刷朋友圈,看見朋友小希發了段對工作深度感悟的文字,讓我很是驚訝。
不得不說,她現在變了許多。
之前的她,每天只想著吃肉、喝酒、唱歌、打麻將,一圈一圈約朋友。
工作上注意力渙散,生活上,人也越來越懶,越來越矯情,一丁點小事就開始各種抱怨。
可自從她被家裡安排進了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後,居然開始改變自己了。
才剛進去工作兩個月,我看她外出辦事的嫻熟樣子,一反常態,顯得非常利落。
便由衷地對她說:「你現在做事靠譜多了,真的。」
她笑著說,「自從我進到這個公司以後,我才發現厲害的人實在太多了。
如果我一層不變,毫無進步的話,那便會分分鐘被人取代。
所以我每天從早忙到晚,因為我需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如今的自己感到很充實,因為每天除了認真工作,還要不斷學習工作領域中的各項技能。
仿佛每天在爬坡一樣,累到不行。
可即便這一路流汗,腳也發酸,也能得到實處的快樂。
因為,我現在很有成就感,以前工作上不懂的都搞懂了,不會的也都學會了。
生活上,內心的底氣也比從前多了幾分。」
加繆曾說:人在走上坡路難免苦累,也許未必能取得預期的成就。
但別的不說,這個咬牙前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人真真切切成長的過程。
因為上坡路永遠是最費勁的、最讓人崩潰的,但它能讓你到達更高的海拔。
畢竟,「所有千夫所指的困難,都是為了淘汰掉懦夫,僅此而已」。
2
這讓我想起一位親戚,他人到中年,事業也開始不順心。
於是,他開始想盡各種辦法。
幾個月前,他突然開始做運動。
目的就是為了練好體能,能跟他的一個大客戶一起去西藏戶外活動,拿下這個大單。
冬季進藏,他也是頭一回。
他有點擔心自己會有高原反應,見他有點為難,那位客戶還開玩笑說他:
「你是半個身體埋進土裡的人了,何必要為難自己呢。」
但他拒絕承認自己已經年老,不服氣的非要前進。
剛到拉薩時,他沒什麼反應。
可當他去爬布達拉宮的時,加上那天降溫,天氣有點冷。
他向上攀爬的時候,竟然感覺有些心慌氣短,喘不上氣。
客戶問他,你都有點高原反應了,還非要爬上去?為什麼一定要這麼折磨自己?
他內心的不甘和逞強正在冒頭,說:怕什麼,曾經的我,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可可西裡都沒問題。
布達拉宮海拔才多高,堅持一下就上去了。
客戶又對他說:「別大意,你的身體已經有反應了,它在發出警告。
何況年輕的時候,跟現在的狀態是不能比的呢。
聽身體的,如果它還是很難受,馬上下山去。你得允許自己走下坡路。」
站在半山腰的他,抬頭看看曲折蜿蜒、高聳入雲的布達拉宮山頂,再看看山下面,內心開始糾結。
一直以來,他都希望能把所有事情做到最好,逼著自己不停前進,從不肯輕易放過自己。
當他看到別人都完成了任務,他是又羨慕又嫉妒,又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心裡很失落很焦慮。
可在繼續攀登的過程中,他慢慢的感覺自己越來越力不從心,身體開始有些吃不消,差點暈厥。
被客戶送下山的那一刻,他才開始明白:
沒有人可以一直走上坡路的,除非他(她)是神。
的確如此,記得張國榮在《阿飛正傳》有一段著名的臺詞:
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
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
生活中,很多人都像那隻鳥,永遠在不停地飛翔,不知何時自己才可以停下來。
可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飛翔,也總有一種時候會讓我們停下來。
也許是生病的時候;也許是遭遇挫敗的時候。
這時,你不妨安心停下來,向後退一退,去覺察反省,去休養生息,以此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時候。
我們可以走上坡路,也可以走下坡路。
把人生下坡路走好,方見一個人的胸襟、氣度與格局。
3
這世上,沒有人永遠雄居山頂的,有上山就有下山,有高升就有退讓,有上坡就有下坡。
爬坡時,要有下坡時的心境;下坡時,要有上坡時的心態。
漫漫一生,我們既要走得了坡路,也要走得了下坡路。
只有這樣,才能時時擁有快樂的心境和樂觀的心態,人生之路才能真正的順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