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姿,顧名詞義,一般是指在人像攝影中,攝影師根據生活中不同類型人的習慣性、下意識的動作,通過姿態美的審視觀來要求人物的肢體語言與形體線條的完美呈現。引用到體育運動,「美姿」也是各類體育運動不可忽略的問題。我們欣賞諸如籃球、足球、排球、桌球,以及體操、遊泳等運動項目時,不僅欣賞運動員的技能,同時還一併欣賞其「美姿」,如果那位運動員動作「怪異」,你欣賞時也隨之感到彆扭,不爽。門球運動是文明與高雅、意志與技巧、對抗與趣味、健身與娛樂為一體的群眾性體育項目1。它既有撞球運動之妙,又有高爾夫球之趣,還有棋類運動之精2。國際公認撞球和高爾夫運動被稱之為高貴儒雅的運動項目。由此,門球運動既然有「文明與高雅」、「既有撞球運動之妙,又有高爾夫球之趣」,那麼,門球運動員亦應有「美姿」的瀟灑,「紳士」的風度才是,這樣才能對得起「高貴儒雅」的稱呼。
現實中,由於門球運動員的學習門球途徑不同,拜師學藝的老師(教練)技術水平迥異,或不同時期入道時的門球技法教材不同,致使門球擊球方式與姿勢多樣,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下面,我只對門球運動員的「美姿」談點粗淺看法。
門球運動員同其他體育運動一樣,一旦到賽場上就是名「演員」。300平方米的門球場坪,是「演員」(門球運動員)展示才華、顯示美姿的「舞臺」。除了裁判員在場內執裁外,在這個「舞臺」上,大家最為關注的還是擊球運動員,按輪號,在場內也只能有一名運動員「表演」,其他待輪號的運動員和觀眾只能在場外,場內「表演」的運動員自然是觀者的聚焦對象,運動員的「美姿」便是吸引眼球的部分之一。門球場上,我們不乏看到有的運動員「表演」讓人大跌眼鏡。就擊球姿勢來說:上揚杆——擊球後將球桿向上高高舉起,恨不得舉過頭頂;擰巴杆——擊球瞬間轉動錘頭,或擊球後轉動錘頭;側甩杆——擊球後,或左或右開弓甩杆,對執裁人員有傷害身體的可能。就運動員場外站姿來說,有的即使身體健碩,習慣於將球桿當成拐杖撐身體;有的運動員不把自己當成即將步入「舞臺」的演員和即將投入「戰場」的戰士,卻與隊友或觀眾交頭接耳,身體東倒西歪。就運動員在場內運動來說,有的當擊球後,身體隨著球的運動軌跡而彎腰扭胯,或脖歪身斜,好像此種動作就能糾偏球的運動軌跡似的;有的擊球後不是提起球桿走向下一擊球目標,而是將球錘拖著場坪,或雙手平端球桿擺弄。凡此種種姿勢,與門球運動「高貴儒雅」大相逕庭。誠然,有的說,目前玩門球的人群老年居多,不能對老年人談什麼「美姿」,也不易對老年人的擊球姿勢與表現過於苛求。但我認為,作為娛樂與競技項目來說,特別是在賽場上,運動員的精氣神還是必須要有的。我經常接觸幾位耄耋老門球人,他們在賽場上精氣神不減,風採猶存。作為一名門球運動員,觀眾在欣賞你門球技戰術的同時,你的舉動,你的「美姿」,你的神採,同樣都在觀賞之列。
門球運動競技性較強,有人說了,得分是硬道理,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你再「美姿」,球技不行,得不了分,打不贏,等於白搭。目前門球「貓論」還是大有市場的,持「貓論」觀點的也大有人在。但是,眾多打球好的門球人,其「美姿」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是不爭的事實。賽場上,隊員擊球姿勢優美、動作瀟灑,一般可達到擊球命中率高、閃送到位、閃帶精準、擦薄邊遠襲等出奇的效果,精彩場面和高難技術的展現,能給球友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優秀門球運動員站姿、握杆擊球的動作規範是門球技術水平成熟的標誌和檢驗標準。但凡觀看過優秀門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擊球姿勢和擊球動作後大都感覺漂亮、瀟灑,讓人賞心悅目3。如果我們門球運動員將球技煉精,用「美姿」添翼,使技能與「美姿」有機協調,勢必「給球友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參考資料:
1.納日黎歌《閒話門球》
2.高永祥《門球技戰術彙編》
3.高永祥《擊球姿勢與握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