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會讓成功更甜嗎?

2020-12-18 中國數字科技館

圖片來源:pexels.com

人人都遭遇過失敗。或是面試告吹,或是考試不及格,亦或是沒被心儀的學校錄取。無論我們是否樂意,失敗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也會被鼓勵說,克服這些困難,苦盡甘來的感覺會更加美妙。但是一項新的研究或許會質疑這一觀點。至少來說,最初的失敗會讓人們下調對成功後獲得積極情緒的期望。

人生充滿了挫折。人們如何應對困難對他們的決定與成就而言非常重要。先前的研究表明積極的心態是關鍵:「如果我能達成這一目標,我會有多快樂?」在最近的研究中,我們想要知道這種期待在面對失敗時會如何改變。人們能夠預知自己的快樂嗎?

「飯還是別人鍋裡的香」這一諺語表明人們會花費許多時間去追求他們無法擁有的東西。營銷團隊通過增大某種產品的購買難度來利用這種心理,以創造稀缺感進而提高其受歡迎程度。根據這種邏輯,獲取難度越大,價值越高。不過這一模型能夠適用於普通人遭遇失敗時的情境嗎?

圖片來源:Pixabay

根據伊索寓言《狐狸與葡萄》,失敗通常會造成直接的負面影響,它會迫使我們放棄先前的計劃。在《狐狸與葡萄》中,狐狸被一串掛在藤上的葡萄所吸引,試圖跳起來夠到那串葡萄。但就算用盡力氣,狐狸也碰不到葡萄,並且很快意識到這串葡萄掛得離地面太高了。最後狐狸改變了主意走開了,覺得葡萄可能是酸的。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最初的失敗會減弱日後成功的吸引力。

所以,是哪種呢,是更香的飯還是酸葡萄?受這些不同概念的啟發,我們的研究人員團隊將每一則故事轉換為可檢測的假設,並且在挪威和美國開展了一系列實驗來研究人們如何應對失敗。

在這項研究中,大約1200名受試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他們在一項認知測試的練習中會受到積極或消極的評價。採用假反饋流程,一半的受試者被告知他們的表現排在後20%,而另一半被告知排在前20%。隨後他們被要求預測如果他們在實際測試中得到高分比如排在前10%時的感受。受試者們按照0到10的評分等級預測自己的愉悅感,表明他們在獲得高分後所感受到的喜悅、感激和自豪程度。這篇論文採用現代方法標準,也包含了一項在大樣本中的預註冊重複實驗,用於確保主要結論是可靠的。

如果飯「總是別人碗裡的香」,那麼與在練習中得到積極反饋的受試者相比,得到消極反饋的受試者會預測未來的成功將帶來更高的幸福感。但是,如果受試者的行為更接近於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他們會表現得更謹慎並且儘量避免失敗。

圖片來源:Pixabay

實驗結果與伊索的故事一致,表明最初的失敗會減小日後成功的吸引力。具體來說,與在練習時得到積極反饋的受試者相比,得到消極反饋的受試者對自己在優異表現下收穫喜悅、感激和自豪感的估計更低。但是,實驗後期在實際測試中獲得高分的初始消極反饋受試者能夠與初始積極反饋受試者感受到同樣的快樂,並且比他們先前預測的要快樂得多。這一結果表明最初的失敗會讓人們低估他們在日後成功時的喜悅。

採用伊索寓言的說法,我們將這一現象稱為「酸葡萄效應」:一種系統性的低估無法實現的目標和回報的價值的傾向。

但問題在於,為什麼失敗會讓我們低估日後成功時的喜悅之情?根據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教授Jon Elster的「適應性偏好」概念,人們並不總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且他們將自己的目標調整為觸手可及的事物。即人的偏好有時是可能性而不是理想性的函數。這一觀點與心理學中的認知失調理論相一致,表明人會想方設法維持對自己積極與穩定的觀點。如果結果與人對自己的想像不同,他們會降低對目標而不是對自身的評價。換句話說,當個人的失敗發生時,維持我們對自身積極態度的一種方法是否認未來成就與情感有關以避免「失調」。

我們的研究結論支持「酸葡萄效應是為了自我保護」這一觀點。得到消極評價的被試者並不僅僅預測在未來得到高分後自身的喜悅情感不高,他們也聲稱他們的認知表現與自己的個人身份以及未來的成功沒有關聯,直到他們在實際測試中獲得令人驚訝的高分。他們得到最終結果後表現出的強烈喜悅之情表明,在內心深處他們覺得自己的測試表現始終具有重要含義。

這些發現或許讓有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背景的讀者感到驚訝,因為在先前研究中得到的經典結論認為人們傾向於高估自己對未來事件的情感反應,即一種被稱為「影響偏見」的現象。但是我們的研究表明酸葡萄效應產生了相反的作用,像是上述規則的例外。作為對失敗的一種防禦性反應,人們可能會在實際中低估在達成期望目標後的喜悅之情。

酸葡萄效應表明我們告訴自己的人生目標也許受到我們觸手可及之物的局限。通常來說在能夠實現之前,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想要什麼或者我們想要多少。其他團隊的相關研究發現在約會場景與政治領域中也有類似的效應,說明我們當下的偏好由達成目標的可能性塑造。如果你認為自己幾乎不可能對世界施加積極影響或者找到理想的工作,那麼你可能會低估上述事件真正發生後所帶來的積極情緒。因此,這一預期偏見可能會讓人們無法全力以赴。

如果能夠幫助人們把自己的注意力從不可能的目標轉移到更好以及更可實現的目標上,與個人目標脫節也可以成為一種可用的策略。正如經濟學家所說的,「機會成本」或者替代可能性也應該被納入考慮範圍。不過,如果酸葡萄效應發生得太早並且人們對失敗變得恐懼,他們就會錯失良機去再次嘗試或者實現曾經遙不可及而如今觸手可及的成功。

作者:Hallgeir Sjstad

翻譯:常灝傑;

審校:曾小歡

引進來源:科學美國人

引進連結: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does-failure-make-victory-seem-sweeter/

相關焦點

  • 失敗是成功之母是對是錯?這樣看待失敗,你會更加成功
    特別是人到了中年以後,一味地相信與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失敗不僅僅會影響你的心態,更會讓你愈發的自卑,學會轉變對待失敗的態度,你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01拿社會現實來說,在失敗之後屢敗屢戰的人有嗎?
  • 失敗從來不是成功之母,失敗只會帶來失敗
    我們又怎樣才能從未知走向成功? 在北師大心理學教授、《最強大腦》科學總顧問劉嘉看來,我們雖是時代的產物,但我們同時也是時代的營造者和舞伴。在未知中,我們仍能通過感受和準確響應,找到突圍辦法。 劉嘉還認為,失敗從來不是成功之母,失敗只會帶來失敗,連續的失敗只會導致連續的失敗。
  • 候補購票不成功怎麼辦 候補購票失敗會全額退款嗎
    春運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把買票當做重中之重的,雖然現在鐵路官方推出了候補購票,那麼候補購票要是不成功怎麼辦呢,候補購票不成功退錢嗎,相信這是很多人的疑問,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候補購票不成功怎麼辦  其實候補購票的意思就是說先將你排在系統的列表裡,然後一旦有人退票或者是出了新票的時候就按照排列的用戶順序來  為你搶票。如果實在是候補買不到票,那就要考慮到換一種交通工具,比如飛機,比如汽車,或者化整為零,分段解決回家的車票問題。方法很多,多想想總歸解決的。
  • 勇敢面對失敗,成功在等著你
    人人都在追求成功,可是成功有時顯得遙不可及,因此我們需要不斷激勵自己,向著甚至我們都有些迷惑的目標前進。如果你是企業老闆,不僅要說服自己,還要激勵一大幫同樣迷惑的員工。我問他:「你當初創業時,仔細考察過這個市場嗎?你覺得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他回答道:「我簡單地考察過,覺得隨著中國人教育觀念的提升,對兒童聲樂素質的培養早晚會提上日程,因此我就提前做。」「可是如果市場還沒有成熟,你先做了,可能會失敗。」
  • 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經驗哪個重要?
    如果你是一個上進的人,那你一定會經歷很多失敗,你也會經歷幾次成功,總體來說你經歷的失敗會遠遠多於成功。 成功當然是好的,失敗誰也不喜歡。人們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是對的,但「成功」又何嘗不是成功之母呢? 你還記得那些你玩過的遊戲嗎?
  • 失敗是成功之母?與其讓孩子學會失敗,不如教會他們如何成功
    但是失敗多了,就會成為孩子為自己開脫藉口。 當孩子小的時候,你可以用這句話去告訴孩子,失敗不要灰心,正確下一次成功,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這句話效果越來越差,甚至有些孩子會認為,這次考試沒考好沒有事,下次考好就可以了,但最後沒有一次是考好的。
  • 不怕失敗,才會離成功更近
    一提到「失敗」兩個字,我們大多數人腦海裡、會首先閃現出的,是小時候經常聽到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的一句名言警句:「失敗是成功之母」。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和改進的電燈,對世界都產生了極大影響。但是在發明創造的道路上,不僅不是一帆風順, 更是困難重重。愛迪生最後取得的成功、和之前成千上萬次的失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如何渴望成功避免失敗定律
    說到成功,有的網友可能會說,成功不就勝利的一種特性嗎?有什麼好談的,的卻如此。成功可以這樣定義,但是一個成功的背後,又藏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呢!成功學我想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成功,也沒有人無緣無故的失敗。
  • 什麼是成功和失敗
    成功是指達到預期的目標;失敗是指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這裡有三因素:達到、預期、目標。達到目標的意思顯而易見,需要強調的是"預期"這個因素。比如一位有志於藝術的人,由於某種原因,他不得不繼承父業經營商業,結果獲得成功,成為富翁。一般人會以為他成功了。
  • 吸取失敗教訓比學習成功經驗更重要
    吳問/攝「你們是做美容美髮的嗎?」成都紅色剪刀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萬昆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們的第一款產品是藏漢雙語電子病歷。」楊萬昆在11月21日下午舉辦的「2018年廣發證券大學生微創業行動成果發布會暨大學生微創業論壇」上,說起自己的創業初衷,在學校做科研項目時,他發現傳統軟體在藏區並不適用,所以聯合計算機等各個學院的同學設計了全新的管理軟體。
  • 查理·芒格:人生的成功有規律可循,遠離失敗就能離成功更近
    查理·芒格在一次對大學生的演講中說:我不知道怎樣成功,但卻知道怎樣做能讓你失敗,這是一次非常著名也非常成功的一次演講。查理·芒格告訴我們:人生有很多紅線是不能觸碰的,觸碰了不僅不能成功,還會失敗,更有可能的是還會有生命之虞。
  • 不要懼怕失敗,因為失敗是通往成功的鋪路石
    #成功離你有多遠#失敗絕不會是致命的,除非你認輸。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失敗中垂頭喪氣。每一個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是經歷了一個個失敗而走向成功的。因此,要想成功,就不應該懼怕失敗,因為失敗是通往成功的鋪路石。01 失敗面前永不認輸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一生中有記載的發明就有1328種,這是多麼驚人的成就啊!
  • 重新認識」成功」和」失敗」
    許多孩子感覺家長的認可不僅有賴於他們表現乖巧,還有賴於他們是否成功,因此我們需要考慮我們的家庭當中是否已經存在這樣的動力結構.我們需要用局外人的目光去觀察,觀察我們如何對孩子談論每樣事情都必須做好的重要性,觀察我們如何對孩子的成功和失敗做出反應,觀察他們如何對我們的反應產生反應.在某些情況下,不妨直接了當地問孩子:"你有時會感覺好像你只有得到高分(或在體育運動中表現良好
  • 失敗是成功的「必要先決條件」
    不過,並非每一次失敗都能帶來成功。研究顯示,大浪淘沙,最終贏得勝利,淘汰失敗所依靠的,並非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去年10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篇論文有一個更有趣的發現,即,最終成功的人和最終失敗的人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完成其目標的次數大致相同。 事實證明,只有從以前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才會奏效。
  • 不要拿失敗和成功定義自己的人生
    一時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和圍觀,僅僅三個小時,支付交易金額超過1.1億元,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達到 4892.2 萬人,羅永浩帳號漲粉 215 萬……雖然他的直播生涯成敗未卜,但他的失敗讓他離成功更近一步,一次次失敗,卻愈挫愈勇。成為人的意義在於能勇於承認錯誤、迷茫,意識到錯誤,或許是成功的第一步,屢敗才始勝。
  • 成功的人只會想著把不可能如何變成可能。失敗的人只會想著不可能
    往往很多成功的人,看似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就在想可能性,幫他變成可行可能實現的方法。古代的時候,你能想像到不用馬匹可以在路上快速奔跑嗎?你能想像到衛星可以上天嗎?輪船可以漂洋過海嗎?人可以在天上飛嗎?千裡通話嗎?
  • 面對失敗的態度,將決定你是否能成功
    更可怕的是抱怨完之後一振不撅,認為自己不合適,放棄自己,認為自己不可能成功。其實肯邁出成功的那一步,就已經比很多人都要優秀都要勇敢了,為什麼要懷疑自己?抱怨就是失敗後最不該有的態度之一,此時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才是重中之重,這一次的失敗經驗可以讓你下次不再倒在同樣的地方,這是很好的收穫,為什麼要抱怨?
  • 狐狸的收穫——失敗並非總是成功之母
    失敗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其實失敗也是一種幸運,關鍵在於你能否及時總結教訓,提高自己,把失敗當做下一次成功的敲門磚。 狐狸聰聰的肚子餓了,它東張西望地尋找獵物,突然發現一隻粗心大意的兔子正在離它不遠的地方吃草。
  • 想知道一個人會不會成功!就去看他怎樣面對失敗
    但還有一點就是這類孩子在面對失敗,或者做事做不成功,或者遊戲輸了的時候,你都會明顯地發現,他們不會去承認失敗,不願意接受自己輸了的事實,並且很快對此事失去興趣和耐心,更有甚者大哭大鬧強行說自己贏了!哈哈,我們總是教孩子怎樣去成功,反而讓他認為生活中只有成功。
  • 莫穗幫|如果害怕失敗,就永遠不可能成功
    給你講述最瘋狂的成長故事 國際一班 莫穗幫 絕大多數人聽到失敗這個詞之後都會感到不安,為什麼?因為我們害怕失敗,也因為失敗代表著之前努力的白費,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失敗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害怕失敗有什麼樣的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