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com
人人都遭遇過失敗。或是面試告吹,或是考試不及格,亦或是沒被心儀的學校錄取。無論我們是否樂意,失敗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也會被鼓勵說,克服這些困難,苦盡甘來的感覺會更加美妙。但是一項新的研究或許會質疑這一觀點。至少來說,最初的失敗會讓人們下調對成功後獲得積極情緒的期望。
人生充滿了挫折。人們如何應對困難對他們的決定與成就而言非常重要。先前的研究表明積極的心態是關鍵:「如果我能達成這一目標,我會有多快樂?」在最近的研究中,我們想要知道這種期待在面對失敗時會如何改變。人們能夠預知自己的快樂嗎?
「飯還是別人鍋裡的香」這一諺語表明人們會花費許多時間去追求他們無法擁有的東西。營銷團隊通過增大某種產品的購買難度來利用這種心理,以創造稀缺感進而提高其受歡迎程度。根據這種邏輯,獲取難度越大,價值越高。不過這一模型能夠適用於普通人遭遇失敗時的情境嗎?
圖片來源:Pixabay
根據伊索寓言《狐狸與葡萄》,失敗通常會造成直接的負面影響,它會迫使我們放棄先前的計劃。在《狐狸與葡萄》中,狐狸被一串掛在藤上的葡萄所吸引,試圖跳起來夠到那串葡萄。但就算用盡力氣,狐狸也碰不到葡萄,並且很快意識到這串葡萄掛得離地面太高了。最後狐狸改變了主意走開了,覺得葡萄可能是酸的。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最初的失敗會減弱日後成功的吸引力。
所以,是哪種呢,是更香的飯還是酸葡萄?受這些不同概念的啟發,我們的研究人員團隊將每一則故事轉換為可檢測的假設,並且在挪威和美國開展了一系列實驗來研究人們如何應對失敗。
在這項研究中,大約1200名受試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他們在一項認知測試的練習中會受到積極或消極的評價。採用假反饋流程,一半的受試者被告知他們的表現排在後20%,而另一半被告知排在前20%。隨後他們被要求預測如果他們在實際測試中得到高分比如排在前10%時的感受。受試者們按照0到10的評分等級預測自己的愉悅感,表明他們在獲得高分後所感受到的喜悅、感激和自豪程度。這篇論文採用現代方法標準,也包含了一項在大樣本中的預註冊重複實驗,用於確保主要結論是可靠的。
如果飯「總是別人碗裡的香」,那麼與在練習中得到積極反饋的受試者相比,得到消極反饋的受試者會預測未來的成功將帶來更高的幸福感。但是,如果受試者的行為更接近於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他們會表現得更謹慎並且儘量避免失敗。
圖片來源:Pixabay
實驗結果與伊索的故事一致,表明最初的失敗會減小日後成功的吸引力。具體來說,與在練習時得到積極反饋的受試者相比,得到消極反饋的受試者對自己在優異表現下收穫喜悅、感激和自豪感的估計更低。但是,實驗後期在實際測試中獲得高分的初始消極反饋受試者能夠與初始積極反饋受試者感受到同樣的快樂,並且比他們先前預測的要快樂得多。這一結果表明最初的失敗會讓人們低估他們在日後成功時的喜悅。
採用伊索寓言的說法,我們將這一現象稱為「酸葡萄效應」:一種系統性的低估無法實現的目標和回報的價值的傾向。
但問題在於,為什麼失敗會讓我們低估日後成功時的喜悅之情?根據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教授Jon Elster的「適應性偏好」概念,人們並不總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且他們將自己的目標調整為觸手可及的事物。即人的偏好有時是可能性而不是理想性的函數。這一觀點與心理學中的認知失調理論相一致,表明人會想方設法維持對自己積極與穩定的觀點。如果結果與人對自己的想像不同,他們會降低對目標而不是對自身的評價。換句話說,當個人的失敗發生時,維持我們對自身積極態度的一種方法是否認未來成就與情感有關以避免「失調」。
我們的研究結論支持「酸葡萄效應是為了自我保護」這一觀點。得到消極評價的被試者並不僅僅預測在未來得到高分後自身的喜悅情感不高,他們也聲稱他們的認知表現與自己的個人身份以及未來的成功沒有關聯,直到他們在實際測試中獲得令人驚訝的高分。他們得到最終結果後表現出的強烈喜悅之情表明,在內心深處他們覺得自己的測試表現始終具有重要含義。
這些發現或許讓有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背景的讀者感到驚訝,因為在先前研究中得到的經典結論認為人們傾向於高估自己對未來事件的情感反應,即一種被稱為「影響偏見」的現象。但是我們的研究表明酸葡萄效應產生了相反的作用,像是上述規則的例外。作為對失敗的一種防禦性反應,人們可能會在實際中低估在達成期望目標後的喜悅之情。
酸葡萄效應表明我們告訴自己的人生目標也許受到我們觸手可及之物的局限。通常來說在能夠實現之前,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想要什麼或者我們想要多少。其他團隊的相關研究發現在約會場景與政治領域中也有類似的效應,說明我們當下的偏好由達成目標的可能性塑造。如果你認為自己幾乎不可能對世界施加積極影響或者找到理想的工作,那麼你可能會低估上述事件真正發生後所帶來的積極情緒。因此,這一預期偏見可能會讓人們無法全力以赴。
如果能夠幫助人們把自己的注意力從不可能的目標轉移到更好以及更可實現的目標上,與個人目標脫節也可以成為一種可用的策略。正如經濟學家所說的,「機會成本」或者替代可能性也應該被納入考慮範圍。不過,如果酸葡萄效應發生得太早並且人們對失敗變得恐懼,他們就會錯失良機去再次嘗試或者實現曾經遙不可及而如今觸手可及的成功。
作者:Hallgeir Sjstad
翻譯:常灝傑;
審校:曾小歡
引進來源:科學美國人
引進連結: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does-failure-make-victory-seem-swe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