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劇的未來還是要靠原創

2020-12-16 央廣網

排練結束,胡芳洲還很興奮。時間已過午夜,地鐵停運,只能用手機點開打車軟體,終點定位南翔。路途遙遠,排練費不抵打車費,這是他過去兩周常面臨的窘境。他滿臉胡茬,咧嘴一笑:「幹這事兒也不是為了賺錢。」

胡芳洲從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半路出家成了音樂劇演員。不到30歲,卻要在音樂劇《南牆計劃》裡演50多歲的曲藝人張忠禮。難的是,他不僅要扮老,還要唱好北京小曲、太平歌詞。

因為相聲演員張雲雷,北京小曲《探清水河》火了。1996年出生的孫浩程萌生把它改編成音樂劇的想法。今年,他第二次把《南牆計劃》劇本投給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從147部徵集作品中脫穎而出。經兩輪遴選、數月打磨,昨天,《南牆計劃》和《兩個人的城》《無法訪問》《你在哪裡?》三部作品,在上劇場面對200個觀眾和業內人士的檢驗。

近年來,國內音樂劇市場快速發展,但仍缺少原創爆款。正在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上海,兩年前推出「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比起引進和版權落地,原創音樂劇生產周期更長、風險更大,但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孵化計劃發起人費元洪認為,中國音樂劇的未來還是要靠原創。

 種一顆種子,等它慢慢發芽

在排練廳,大家喊胡芳洲「老胡」。今年9月上演的原創音樂劇《蛋殼裡的心跳》中,《南牆計劃》中的曲目《這個冬天》提前亮相,「老胡」一開口,獨特的「京韻布魯斯」,曾把觀眾聽哭。

胡芳洲先是演話劇,後來慢慢踏進音樂劇這行。路並不好走。2016年,一場小劇場音樂劇,他曾遭遇臺上5個演員、臺下7個觀眾的尷尬場景,「只能不去看臺下,硬著頭皮繼續撐起情緒演」。

隔壁排練廳,《兩個人的城》劇組的演員徐澤輝比胡芳洲幸運。1997年出生,去年剛從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表演專業畢業,已出演過《帥小夥的蔬果店》《悟空》等多部音樂劇。排完《兩個人的城》,晚上7時,他還得趕往音樂劇《春之覺醒》劇組接著排。

說起這兩年音樂劇真正火起來的原因,徐澤輝覺得繞不開綜藝節目《聲入人心》。2017年他曾和音樂劇演員鄭雲龍一起演過《變身怪醫》,那時因為票房不好還被砍過場次。《聲入人心》播出後,鄭雲龍大火,再跟他演《搖滾年代》,場場爆滿。

據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統計,音樂劇市場的消費數據增速在11項演出類型中排首位:2019年全市專業音樂劇場演出752場,同比增長41.1%;迎來觀眾72萬人次,增長48.4%;劇場票房收入1.4億元。

幾位流量明星,能不能撐起中國音樂劇的未來?孵化計劃導師金培達有些懷疑。「明星劇常有AB組演員,開票後A組明星場次總是光速秒殺,B組無人問津。很顯然觀眾不是為戲來的,這對音樂劇的健康和長遠發展不是單純的好事。國內許多作品都是先有了導演,有了投資,再去組建團隊。但美國百老匯很多作品都是先有了很成熟的詞曲,再慢慢找合適的編劇、導演、投資,這和孵化計劃很像。都說華語原創音樂劇缺一部經典,但經典不能一蹴而就。種一顆種子就等它慢慢發芽,如果真能成經典,擋也擋不住。」

 最好的,是有導師說「不」

半個多月前的第一天排練,孵化計劃導師、導演樊衝就決定給音樂劇《無法訪問》劇組放假三天。排練只有三周,一下砍掉三天,大家有點急。但樊衝心意已決:「文本起承轉合、矛盾衝突沒理順,謀殺案沒做到環環相扣,壓垮主人公的最後一根稻草沒出現,必須改。」

《你在哪裡?》導演胡曉慶也總在提問:這句話為什麼要這麼說?這首歌放在這裡有沒有必要?《你在哪裡?》脫胎於「90後」編劇姚依然外婆患阿爾茲海默症走失的真實故事,胡曉慶覺得很真摯、很現實,但對如何釐清人物關係有新的想法。排練一周後,12首歌曲砍掉2首,情感表達更緊湊。

在「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也不都是導師和導演說了算。「90後」「95後」創作者並不習慣聽信權威。《南牆計劃》排練中,孫浩程常和導師劉亮佐商量,聽取意見,但最後怎麼改,還是他自己拍板。

孫浩程6歲開始學京劇,「嗓子好,演出多,拿了不少獎」,被捧慣了。考進上戲後,他迷上小劇場實驗戲劇,當過導演做過編劇。《南牆計劃》之前,他曾憑藉《南唐後主》入圍首屆孵化計劃,面對比自己資深的編劇、導演,常常初生牛犢不怕虎地指指點點。

兩年間,兩部作品的孵化過程,也是孫浩程破土而出的過程。《南唐後主》經過兩年孵化已完成市場對接,投入正式製作。孫浩程說:「這兩年我經歷了從未有過的飛速成長。」和導師、評審、觀眾的溝通,讓他看到自己有許多想法華而不實。

樊衝是第二年擔任孵化計劃導師,電影《驢得水》主題曲《我要你》就出自他手。「我覺得『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最好的地方就是有導師對你說『不』,劇本、音樂創作的每個環節都需要各方檢驗,反覆修改。現在有很多商業團隊,主創誰也不聽誰的,出現問題沒人踩剎車,大家客客氣氣出爛戲。」

「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的初衷是將創作者、業內人、觀眾在同一平臺連接,匯聚行業資源,銜接市場需求,用好的土壤、好的機制孵化作品、培養人才。雖然孵化計劃的創作者都很年輕,但費元洪看中的,就是年輕人心無旁騖、不怕挫折的闖勁兒。

演原創,講我們自己的故事

《無法訪問》的編劇季小嵐、作曲徒有琴都是「90後」。這部作品之所以打動樊衝,因為這是音樂劇門類的稀缺題材。「《無法訪問》帶有謀殺、懸疑元素,是批判現實主義的,直指網絡暴力等社會問題,題材犀利,在風格上又無參照可言,挑戰很大,空間也很大。」

和《無法訪問》一樣,《你在哪裡?》《兩個人的城》也是現實題材,《你在哪裡?》以阿爾茲海默症為切口探討代際關係,《兩個人的城》直接寫疫情。資深編劇趙瀲第一次嘗試音樂劇,寫了一個援鄂護士和一個武漢計程車司機在武漢街頭的相遇。

在胡曉慶看來,「孵化計劃」的可貴之處在於:不拘一格降人才,公開公平,不問出處,只看創作。

一場工作坊排演,吸引了20多位年輕的音樂劇演員參演。原創音樂劇沒有參照版本,演起來更難,而且原創藝術風險高,許多演員不願輕易嘗試。但胡芳洲覺得,還是演原創過癮。「版權戲對表演限制很多,有時候在舞臺上走幾步都有規定。原創不一樣,創作者給你一副骨骼,而演員要靠身體和聲音,把血肉填滿。」

徐澤輝出演的《悟空》,明年將參與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音樂風格是年輕人喜歡的搖滾、嘻哈,更有傳統文化、中國精神的內核。他相信,中國音樂劇的未來還是在原創。「演百老匯音樂劇《吉屋出租》,總覺得有一點文化隔閡,裡面提到的『波西米亞』,可能只是一個符號。可是演《悟空》和《兩個人的城》,是在講我們自己的故事。」

相關焦點

  • 馬欄山中國原創音樂劇基地正式落成
    中國音樂劇協會會長、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國家一級導演,馬欄山中國原創音樂劇基地發起人鍾浩、中國音樂劇協會秘書長李澤林、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楊馳、中國戲劇文學學會秘書長孫曉燕、中國歌劇舞劇院劇目部主任趙海風、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管委會主任鄒犇淼、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管委會副主任黃燕、馬欄山視頻文創園招商局局長胡斌、著名劇作家、南國新社藝術總監,馬欄山中國原創音樂劇地發起人徐瑛及多位湘籍藝術家歡聚一堂,共慶落成揭牌儀式
  • 流量效應之外,原創音樂劇何時才能出現「爆款」?
    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坦言,這一現象在當下中國音樂劇第一重鎮上海尤為典型。「中國音樂劇市場引進劇目佔大頭,這在其他國家是少見的,歐美是原創自製為主,日韓也有一大部分是把購買版權再本土化。但中國觀眾尤其是上海觀眾格外青睞國外引進劇目,當國際音樂劇在這裡獲得更多的市場和場次時,也給了本土原創更大的壓力。
  • 華語原創音樂劇的未來,在這裡
    時至年底,中國劇場慢慢從疫情中恢復,然而與過往相比仍然有一個最大的改變——我們可能在挺長一段時間內,看不到來自海外的演出了。 從某種角度說,這反倒是堅持創作的戲劇人們的好時機。「原創」的重要性被放在了一個新的高度之上,而它的確可以說的上是「未來」唯一的答案。
  • 中國原創音樂劇小柯專場講座舉辦 拉開音樂劇《想把我唱給您聽...
    中國山東網11月19日訊 (記者 楊廣科 通訊員 梁之磊) 11月19日下午,中國原創音樂劇小柯專場講座在青島市即墨古城學宮舉辦,拉開了小柯音樂劇《想把我唱給您聽》在即墨巡演的序幕。講座中,小柯結合自身創作經歷和小柯劇場創立情況,就中國原創音樂劇發展現狀、中國音樂教育、歌曲演唱技巧等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與觀眾進行了互動交流,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音樂劇,感受到音樂劇的獨特魅力。小柯音樂劇是由小柯創建的一種全新的音樂劇品牌。
  • 匯聚知名藝術家,馬欄山中國原創音樂劇基地掛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11日訊(記者 龍文泱)今天,馬欄山中國原創音樂劇基地在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掛牌成立。基地創始人、湘籍國家一級編劇徐瑛透露,基地已匯聚了眾多「國」字號音樂劇相關協會的創作基地,以及譚盾、劉嶽等湘籍藝術家的工作室,將在音樂劇創作、人才培養等方面推動湖南音樂劇發展。 據徐瑛介紹,該基地由譚盾、李谷一、吳碧霞、張也、雷佳、王麗達等湘籍藝術家聯合發起,湖南南國新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國音樂劇協會共同創建。
  • 有「雄心」更有「匠心」,中國原創音樂劇未來可期
    作為上海國際音樂劇節「一季展演」板塊,「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季」即將在明年步入第十個年頭。面對越來越繁榮的中國音樂劇市場,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表示:「我們都認為,音樂劇的事業不要著急,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往前走。也許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還會有大學生音樂劇節,中學生音樂劇節……」的確,匠心和雄心,中國音樂劇人都有。
  • 引進劇空窗壓力下,原創音樂劇迎來上升機會
    但中國市場對音樂劇的選擇幾乎形成了一種刻板印象,仿佛音樂劇就應該是百老匯式、倫敦西區式經典劇目的形態和樣貌。事實上,中國作曲家也有很多優質作品,這些原創唱段動人,也更接近東方審美,只是目前還沒有機會被更多觀眾看到。在胡芳洲看來,其實中國觀眾是喜歡程式化的表演的,湯顯祖的《牡丹亭》就是很棒的故事。
  • 阿雲嘎、安悅溪主演 這部原創音樂劇為何這麼火?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 上官雲)最近,熱門原創音樂劇《在遠方》頗受關注。它聚焦快遞行業20餘年發展變遷,故事情節引人入勝。  13日下午,原創音樂劇《在遠方》在北京舉行首輪演出發布會。在這場發布會上,主創嘉賓與主演分享了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曝光了三首劇中金曲,並接受了媒體採訪。
  • 如何孵好中國音樂劇這隻「蛋」
    主演之一、影視明星出身的韓雪認為,明星可能是吸引觀眾進入劇場的一大因素,但一定要靠整體製作水平的提升,從劇本、音樂、舞美到演員,都不能有短板,中國音樂劇才能走得更遠。「音樂劇只把票房寄托在明星效應上,太危險了。」她說。  來自豆瓣上的評價,佐證了這個觀點。
  • 「阿提斯戲劇」原創音樂劇《Panda》開票
    由北華語戲劇文化最高獎獲得者趙瑞寧導演兼編劇的原創音樂劇
  • 就算有了更多鄭雲龍阿雲嘎,中國原創音樂劇離爆款還有多遠?
    近年來,國內音樂劇市場快速發展,但仍然缺少原創「爆款」。正在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上海,兩年前誕生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比起引進和版權落地,原創音樂劇生產周期更長、風險更大,但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孵化計劃發起人費元洪認為,中國音樂劇的未來還是要靠原創。
  • "阿提斯戲劇"原創音樂劇 《Panda》連演五場
    "阿提斯戲劇"原創音樂劇 《Panda》連演五場   由北京阿提斯戲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華語戲劇文化最高獎(全國戲劇文化獎11項大獎)獲得者趙瑞寧導演兼編劇的原創音樂劇《Panda》終於定檔2014年8月13日-8月17日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首輪連演五場。
  • 2020年原創音樂劇《我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首輪演出完美收官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原創音樂劇《我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西安場演出已於12月13日在陝西大劇院歌劇廳完美落幕。舞臺表演往往會給人帶來許多情緒及劇情的延伸想像,而對於這部帶有科幻色彩、時間空間交錯的原創音樂劇來說,這樣的想像空間無疑會更加巨大,而優秀的劇本創作給這樣的想像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 感動又美好 「丫丫趴」原創音樂劇《賣火柴的小女孩》上演
    外百老匯場場爆滿: 本劇由著名原創音樂劇品牌"丫丫趴"(YaYa Youth Theater)紐約團隊和中國團隊前後歷時五年、投資千萬打造
  • 原創音樂劇《西廂》首演,觀眾掌聲笑聲連連
    「莫讓風流誤佳期,只願有情成眷屬」,《西廂記》是中國文學和戲劇歷史上的名作。11月1日晚,中國原創音樂劇《西廂》在天橋藝術中心首演,演員劉巖和徐瑤重新演繹了張生和崔鶯鶯充滿魅力的愛情故事。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流傳多年,兼具西方的熱烈與東方的含蓄。
  • 《聲入人心》第二季了,美聲、音樂劇出圈了嗎?
    彼時蔡程昱剛上大二,對未來的迷惘籠罩著這個年輕的男孩。他高二才接觸聲樂,考上大學後逐漸了解歌劇界的從業行情——我國接受美聲教育的學子有12萬人,但真正能站在金字塔塔尖的寥寥無幾。「那時我就在想,未來是否只能繼續考研、考博?還是出去多尋找一些表演機會?」
  • 兩岸原創音樂劇在臺競技激蕩藝術火花
    兩岸7所高校的青年學子帶來8部原創音樂劇同臺競技,激蕩出藝術火花。其中,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媽媽再愛我一次》獲得團體獎項——最佳整體呈現獎。這8部原創音樂劇分別來自北京舞蹈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以及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立大學、臺東大學、臺灣藝術大學、崇右技術學院。
  • 中國音樂劇教父李盾攜新作來到江海,他說……
    現在世界的中心在向亞洲向中國傾斜,全世界都在關注東方關注中國,我要用音樂劇這種全世界都能看懂的藝術形式,把中國故事推到世界中心去講,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我相信有生之年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有規劃了。記者:您認為中國音樂劇未來怎麼會發展?你為什麼一直堅持做原創音樂劇?李盾:我現在同時在做教育,今年第5年了。
  • 鄒城原創禮樂文化音樂劇《禮門義路》成功首演
    人民網濟南8月12日電 8月9日晚,濟寧大劇院內弦歌嫋嫋、餘音繞梁,不時傳來陣陣掌聲,由鄒魯禮樂團原創的禮樂文化音樂劇《禮門義路》正式首演取得圓滿成功,也拉開了該劇全國巡演的序幕。 「孟子思想源於鄒城,但更屬於中國和世界。在文化傳播日益娛樂化的今天,如何以一種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更多人知道、了解孟子思想和禮樂文化,這是我們創作這部音樂劇的初衷。」山東鄒魯禮樂團團長、該劇編劇米懷志說。
  • 金昌原創音樂劇《焉支花開》強勢來襲,帶你重回...
    金昌原創音樂劇《焉支花開》強勢來襲,帶你重回戰火青春~ 2020-12-12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