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的驚蟄,我建了「72物候元氣生活」,發了第一篇小稿,開始關注物候變遷。
一年24節氣,一個節氣有三個物候,什麼時候「桃始華」、什麼時候「雁北鄉」,自然萬物的變遷5日一換。
時間會帶給我們很多新鮮玩意兒。
「一月霞初、飲柏葉酒。二月花朝、沐浴鮮枸杞葉湯。三月鶯時、食雞子薺菜。四月得鳥羽、宜喝桑椹酒。」
這是《本草國曆》中關於時間帶來的新鮮玩意的記載,你看,開始關注自然變化之後,時間流逝一點不可怕。
我經常會在看到某些花的時候想起現在是什麼時候了,比如驚蟄的桃始華,桃花一年只開這麼一次,你在桃花裡能聞到春天驚蟄的衝勁兒。
還有夏天傍晚開放的紫茉莉,北方也叫洗澡花,因為它只在傍晚開放,這時候小孩子要被爸媽拎去洗澡了;一年24番花信風,始梅花,終楝花,每一個花開都代表了時間。
我國古代以每五日為一候,每個物候都有代表性的自然現象出現。
這不馬上小寒了,天寒地凍的,自然界卻開始「一陽生發」,一片生機。
大雁感知陽氣,動身向北;喜鵲築巢,稚鳥鳴唱。
植物界的花信風,在沉寂半年之後,從小寒開始又吹了起來。
一候梅香綻。二候山茶灼。三候水仙負冰。
花一開,鳥兒嘰嘰喳喳一叫,你就知道春天不遠了。
元氣是跟隨自然所必然會獲得的一種能量。
比如何時立春、何時冬至,很多人的身體是有感知和反應的,他們不需要看日曆,身體的反應就會告訴他們,哦,立春了,今天的風雖然也是和昨天一樣寒冷,但風裡的氣息已經不一樣了,這種感知能力我們很多人已經喪失了。
2020年無疑是個坎兒,它凜冽、寒冷、肅殺,但2020年的節令物候,還是始終如一,千年不變地輪轉著。
幸運的你我,有看到、感知到它們嗎?
一起來回望一下,這一年度過、或錯過的每一個節氣、物候~
水獺捕到魚後像祭祀一樣排列在岸邊,然後才食用。
天氣漸暖,候鳥北歸。
大雁動身從客居的南方飛回到北方。
陰陽交泰,萬物生長。
草木開始新一年的萌芽,
接下來,新綠將現。
驚蟄
一聲驚雷,天地間陽氣大動,喚醒冬眠動物。
春逐漸暖起來,桃花也要開了。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倉庚就是黃鸝鳥,也叫黃鶯,
此時可聞新葉間歌聲入耳,鳥鳴婉轉。
鷹每年二三月在巢裡繁殖,天空不見了蹤影。
只有斑鳩或布穀飛出來,古人以為是鷹變成了鳩,故作此候,意喻萬物從新開始。
春分
天地之氣終於轉正了,春分後一切皆寧。
元鳥是燕子。燕子是春分來,秋分去的候鳥。
燕子飛到家的屋簷下築巢,有吉祥之兆。
雷是春天陽氣生發的聲音。
古人認為陽先行,陰始動,以雷為陽之氣,以電為陰之質。
雨露紛紛時,開始見到閃電。
清明
全年最清淨明潔的15天。
桐樹開花了,樸素的香味瀰漫,漫山遍野。
陰氣絕,陽氣漸盛。田鼠為至陰之物,紛紛躲回洞穴避暑,
取而代之的是喜愛陽光的至陽之物鵪鳥,紛紛出來活動。
清明時節多雨又空氣明淨,故而彩虹常見。
穀雨
宜通全身不暢之氣。
春暮了,豐沛的雨水帶來浮萍,隨水漂浮而生。
布穀鳥新換了羽毛,紛紛飛出來鳴叫「布穀,布穀」,提醒農人不要忘了農事。
一切勞作,都應如鳴鳩遇見四月天的雲淡風輕。
這時戴勝鳥要築巢繁殖了,飛到桑樹、麻樹之間開始忙碌起來。
這是春季最後一個物候。
立夏
萬物進入旺盛生長期。
晝伏夜出的螻蟈,也感應到了微弱的陰氣,鳴叫起來。
雨水多,陰氣始生,蚯蚓是接下來的主角。
蚯蚓代表著潮溼、新鮮、最有養分的泥土,生長的旺季。
王瓜是一種藥用爬藤植物,在此時快速生長,六七月便會結出紅色的果實。
小滿
小得盈滿。全年最「接地氣」的15天。
《詩經》有:「採苦採苦,首陽之下」,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百穀之中,只有麥子是在初夏成熟,其它皆在秋季收穫。飲風食露的螳螂在夏木蔭蔭裡破生。
夏天熱起來了,伯勞鳥都出來刮噪了。
反舌鳥是感陽而發,遇微陰而無聲的生物,
反舌鳥不再發聲鳴叫,陰氣已開始在暗處萌生。
夏至
也是「一年之虛」,禁慾閉關就是大補了。
鹿是陽性的山獸,夏至陽氣盛極而衰,鹿角感陰氣而脫落。
夏蟬又叫知了,烈日當空,陽光傾瀑,蟬鳴裡樹影明滅,忽覺夏長。
半夏是一種野生中藥草,因為在夏日之半生長而得半夏之名。
夏季過半時,最適宜採集它地下的塊莖。
小暑
應夏藏,閉門謝客。
螢火蟲飛出芳草,開始報秋信了。
進山去覓流塵吧,空山飛流螢,繞竹光複流,多美。
此時土壤中溼氣潮潤,天氣也溼熱難耐,這種鬱蒸的熱天是最難過的。
近日常有雷雨突然出現,大雨使暑熱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立秋
萬物收斂陽氣,由夏長轉為秋收。
天雖然還是熱,但感覺上已經和立秋前的熱大不同了,
這熱斷了根,有衰微的氣息。
立秋之後,茫茫白露生,晨起有略微寒意。
早晨去草叢裡走一走,草露溼人衣。
寒蟬感應到秋氣,開始鳴叫。
處暑
暑氣漸消,秋天蹉跎而來。
這時大地五穀豐登,可供鷹捕食的鳥類和動物數量很多,
鷹把捕到的獵物擺放在地上,如同陳列祭祀。
天地肅殺之氣漸起,古人常在這一時節處決犯人,謂之「秋決」,也就是順天地肅殺之氣,所以,秋天不可驕盈,要謹言慎行、自省收斂。
黍、稷、稻、粱等穀物成熟,五穀豐登,收穫的時節到了。
白露
這15天是一年中真正的「黃金美容季」。
天漸涼,秋日漸成格局,鴻雁起身從北方飛向南方。
玄鳥就是燕子,燕子春去秋來,秋天了,燕子從北方飛回南方。
秋主收藏。鳥兒也一樣,群鳥開始儲備食物過冬。
許多鳥還會換上豐滿的冬羽,迎接寒冬降臨。
秋分
燥氣重,宜「收收」你的陽氣。
古人認為秋分後主氣為陰,不再打雷了。
秋寒一天增一分,小蟲子開始穴藏起來了,
還用細土封實巢穴以避免寒氣侵入。
秋天水氣乾涸,天氣乾燥,夜間無雲,河川流量也開始變小。
寒露
這段時間的陽光很補,曬一曬很受用。
候鳥南飛,為冬日避寒,最後一批鴻雁也已經飛到了南方。
傳說中,雀鳥在深秋潛入大水(大水是海),變成蛤蜊。
季秋之月,菊有黃華。菊花開在寒露,經霜而不凋。
霜降
開始藏精、藏陽氣啦~特別忌熬夜。
是說豺捕捉獵物,儲藏起來以備過冬食用。
草木黃落又一秋。一葉落而知秋,萬葉落而知生命輪迴。
昆蟲蟄伏起來,不吃東西也不活動,預備開始冬眠,以此度過即將到來的嚴冬。
立冬
收藏身心,養好陽氣,以求安穩過冬。
在北方,水澤開始結冰了。
地表的土地開始凍結。陽氣沉降到更深的土中、水中,陰氣瀰漫人間。
天寒地凍,稚鳥(野雞)蟄伏,天空中不見了鳥兒的生機。
小雪
一年補虛季的開始。
小雪時陰氣上升,陽氣下降,萬物失去生機。
彩虹不再出現在天空。
陽氣藏得更深,陰氣瀰漫人間,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寂然。
歲末終了,該收斂的收斂,該蟄伏的蟄伏。
天地閉塞轉入嚴寒冬天。
大雪
天地之氣閉藏,不可以隨便發洩陽氣。
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
此時陰氣最盛,盛極而衰,腎氣旺盛,老虎也萌生了春心。
「荔挺」為蘭草的一種,感到陽氣萌動而抽出小芽。
冬至
特別需要養一養:宜補補漏,藏藏精。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
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所以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古人認為,鹿是山獸屬陽,糜是水澤之獸而屬陰。
冬至一陽生,糜感陽氣而解角。
陽氣初生,山中泉水已感受到陽氣之溫熱,
雖然還是冰雪苦寒,但冰面之下已有泉水在流動。
小寒
「補精」第二個15天,是時候用上「天地精華」的食物了。
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的,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動身向北。
陽氣初動,北方已經可以看到喜鵲,開始築巢。
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也擋不住生機勃發,
漂亮的稚鳥感知陽氣的生長開始鳴唱高歌。
大寒
注意保暖,封藏自己陽氣的最好階段。
大寒時主生殖繁衍的腎氣強盛,
母雞開始孵育小雞。
鷹隼在天空徘徊,狩獵找食,以度寒冬。
此時寒冷已極,河川的水結冰直透水底,形成又厚又硬的冰層。
❤️
接下來一年又一年的72物候,
我想你能自己看到、感知到它,
要接住它的元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