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5歲的馬雲帶著自己嬰兒般的「阿里巴巴」公司參加到了一次網際網路項目評議會中。與會的人都是業界的大佬,什麼微軟啊、雅虎啊、軟銀啊之類的國際大型公司老總都在評議會中出席了,跟他們比起來,現在的馬雲簡直是一個「鄉巴佬」。
馬雲在評議會中講述了自己與「阿里巴巴」的願景,但他的本錢只有50萬,根本不足以完成自己對阿里巴巴所規劃的目標。一眾大佬聽得只打哈欠,都認為小小阿里巴巴根本不值得他們費心投資,於是馬雲就只好灰溜溜地下臺了。
本來心中已經不抱什麼希望的馬雲,突然之間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人含笑跑了過來,非常激動地對馬雲說:「我要給你投3000萬!」馬雲卻一下子愣了,事實上他也對自己的「阿里巴巴」有些不自信,因為當時中國的網絡普及率實在太低了。
因此,在馬雲看來,這個人必定是別有所圖,因此馬雲思量了一會兒之後,還是拒絕了這個誘惑。誰料這人卻像「大耳賊」劉備一樣,搞起了三顧茅廬的事,在二十天之後,這人又找到了馬雲。馬雲見他這麼有誠意,於是便「出山」了,用不到6分鐘的時間,就答應了這人3000萬的投資。
而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孫正義,是當年網際網路巨頭「軟體銀行」的創始人。他當時主要從事兩個業務,一個業務就是當「銷售員」幫著各家網絡巨頭賣軟體,另一個業務就是孫正義的老本行——投資可行項目謀取豐厚報酬。
而正如孫正義所料,之後的阿里巴巴有了他這筆巨大的投資之後,那是扶搖直上平步青雲,很快就坐上了中國網際網路的頭號交椅,而孫正義這幾千萬的投資也很快隨著「阿里巴巴」不斷上漲的股價而翻了幾十上百倍!
孫正義出生於1957年,是華裔日本人。據說他是孫武后人,祖先曾經遷徙到了朝鮮半島,直到其祖父這一輩為了逃避戰火而直接去了日本,因此孫正義也是在日本出身,但卻沒有使用日本名,而是實實在在地用著中國的姓名。
他很小的時候就很崇拜先祖孫武,《孫子兵法》都被他翻爛了一本又一本,而他也將商場當做戰場,用兵法裡的各種計謀為自己的事業服務。而且他還是個絕對的天才,僅僅用了3個星期就完成了高中學業,16歲時就越級進入了加州伯克利大學。
當別的大學生都在為考試發愁的時候,他卻早早地開始規劃自己的創業之路了。1975年,正是日本遊戲崛起之時,他就嗅到了其中的商機,在美國小學裡開始販賣日本電子遊戲,不料這一賣就讓他賺到了100萬美元!
這個時候,他發現他的投資眼光頗為不錯。於是在1981年的時候,他就成立了「軟體銀行」,其實就相當於一個中介,他貢獻一個統一而知名的平臺,為用戶悉心整理各種軟體,同時也是為企業銷售這些軟體。「軟體銀行」在孫正義的領導下大獲成功。
這一次成功讓孫正義深深明白了在當時的情況下,網際網路事業絕對是最大的藍海。於是,在有了軟體銀行這樣大的靠山之後,他開始廣撒網捕魚,不斷投資各種網際網路項目,並且將這些項目與軟體銀行聯繫起來,而著名企業「阿里巴巴」就是其中之一。
如此,一旦項目成功,他不僅可以有原始投資佔股拿到企業發展的巨額福利,還能豐富自己軟體銀行平臺的商品和內容,同時增加軟體銀行的利潤。就這樣,孫正義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投資大王,到2000年的時候與他有投資合作關係的公司就超過了600多家!
但因為大量投資,也讓孫正義背負了很多的債務。畢竟他本人雖然很有錢,但也不至於能夠同時投資操作幾百家公司,因此很多時候他都是以軟體銀行等等公司作為信用抵押,向銀行借錢來投資各種新型產業。
久而久之,到現在孫正義已經負債達到了1.1萬億,從銀行的事業貸款利息來算,他幾乎每天就要還近2億元給各大銀行!
但即便如此,孫正義的財富還是不斷積累,因為他投資各種企業的眼光十分獨到,每天得到的回報完全超過了2億元的利息!
在我們看來,孫正義這種投資行為無疑是一場豪賭,一旦崩盤定然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但孫正義卻在這樣的情況下遊刃有餘,他以遠超常人的目光不斷挖掘著新的機遇,幾十年投資生涯鮮有敗績,也正是如此,他才能一直出現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