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當媽的人,要點尊嚴就是矯情?做人不能沒有同理心

2020-12-11 自律公會

文/丸子

01.生完孩子,自己成了第三性

這幾天,一位豆瓣網友發布了一篇名為《盡綿薄之力再次呼籲請重視產婦尊嚴吧!》的文章,這篇以網友親身經歷為主,並呼籲大家尊重孕婦尊嚴的長文自發布之後,就引起了眾多討論。

這位豆瓣網友自述,自己在二線城市最好的三甲醫院之一進行剖腹產,在產後遭遇了醫生、護士、護工們未經同意就擅自幫忙催乳,更甚者還有醫生帶著一群實習生進行觀摩學習如何幫產婦催乳。

而在做這些的過程當中,絲毫沒有人顧及到產婦的隱私。

有人說,這位豆瓣網友過於矯情了,誰生孩子不都是這樣,也有人認為醫院的醫生不夠體諒孕婦特殊時期的心情。

可能在看多了、接生多了的醫生護士眼裡,產婦也的確是沒有了性別之分吧,他們大概只會想到如何幫準媽媽們平安生下孩子,而不是一些細小末節的事情。

然而,這些並不起眼的細節,卻讓有類似經歷的女性網友們耿耿於懷,她們說,生完孩子,感覺自己不是一個女人,而是成為了第三性。

生產前後,自己的身體隱私都沒有被好好保護,即使是簡單的拉上帘子,也很少有人為她們做到,更別提在哺乳時,總有那麼一些人喜歡過來圍觀指點。

在未曾生育之前,哪個女生不是儘量讓自己精緻漂亮的小仙女呢?她們力求自己在別人面前漂亮優雅,卻不曾想到,一次生育足以讓她們在人前變得狼狽不堪,醜態百出。

沒有親身經歷過懷孕生產之前,生育只是一件看起來很神聖的事情,沒有誰會告訴那些精緻美麗的女孩子,一旦生孩子,你就不配擁有尊嚴。

而且周圍人也時時刻刻都在提醒你,你就快是一個當媽媽的人了,你要習慣這樣,因為所有媽媽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成為了媽媽,似乎也要把尊嚴和性別之分丟掉。

02.為什麼不能做一個有尊嚴的產婦

似乎所有人都理所當然地覺得,對於產婦來說,安安生生把孩子生下來,讓孩子吃飽才是最重要的,而什麼尊嚴、隱私都是可以拋棄的。

好友小慧現在已經有了一個三歲大的孩子,但是她在閒聊時卻和我們這些好朋友吐槽說,自己婆婆在催她生二胎,但是經歷過了第一個孩子生產的經歷,這輩子她都不想生第二個了。

小慧在生下孩子之後,婆家人第一時間就教訓小慧,因為她懷孕時不按照長輩的囑咐,亂吃東西,讓孩子生出來就很瘦小,沒有別的孩子那麼胖。

小慧的婆婆就要求小慧現在要為了孩子的身體,好好補足營養。於是,一天三頓,小慧吃得都是油水充足的補湯,好讓她下奶。

每一次,小慧在餵奶時,她的婆家人都會圍著觀察孩子吃奶的情況。寶寶如果吃得少了,婆婆就會說肯定是孩子媽餵的奶不夠喝,然後一天三頓變四頓。

似乎,生了孩子的小慧在婆婆眼裡,就只剩下了餵養這個功能。因為怕小慧晚上帶不好孩子,每次聽見孩子有動靜,婆婆就門也不敲,就闖進了小慧和她兒子的房間,催促小慧起來照顧孩子。

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孩子斷奶為止,經歷過那一段備受折磨的日子後,小慧說什麼都不想要第二個孩子了。

做了媽媽,似乎我們也要把自己是女性這個身份忘了才行,因為這個世界不允許媽媽有一點尊嚴,為了孩子要把自己的隱私尊嚴都踩在地上,讓別人隨意議論著自己的身體,為什麼不能夠有充足的奶讓孩子吃飽。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做一個有尊嚴的產婦呢?這個社會的人們對產婦刻薄至此,不允許她們有一點異議,不然就不是一個好的母親。

03.做人不能沒有同理心

前段時間,《新生日記》裡GAI的老婆王斯然在餵奶給孩子時,因為家裡人不斷進房間圍觀,直接導致情緒不佳,最後甚至崩潰痛哭。

有人說王斯然作,都是家裡人看就看又不會少塊肉,然而這種被別人窺探自己身體隱私的痛苦,只有感同身受的人才能理解。

不是把孩子生下來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當媽媽了,每一個新手媽媽都有一個接受學習的過程。

本來對於一個剛剛當了媽媽的女生來說,在孩子餓的哇哇大叫時,自己就要立馬掀起衣服給孩子餵奶就帶有一點牴觸的,再加上一群不請自來的人圍觀時,那種不滿的情緒爆發的話,不僅傷人還傷己。

正如王斯然所說「我知道她們沒有惡意,但我不喜歡,感覺自己像動物園裡被觀看的動物。」

沒有人會想自己在袒胸露乳的時候被別人一邊圍著觀看一邊議論著,即使都是同性,即使她們的視線並不是看向你,但總會有感覺隱私被侵犯。

有同理心的人,做不出這樣的事情,他們會懂得迴避,不窺探別人的身體隱私。

同理心實在太難了,很多人都學不會換位思考,也不懂得將心比心,所以才會在別人呼籲尊重產婦尊嚴的時候,嘲諷別人矯情、玻璃心。

相關焦點

  • 沒有同理心的人是什麼樣的,參考這位女明星
    首先聲明,非黑非粉,每個人都有優秀和不足的地方,客觀分析,請勿過度解讀。先從出自這位女星的名言「憑什麼讓別人了解你的辛苦」講起。當時在網上這句話很火,很多人說她活得通透,有智慧,Hmmm……乍一看這句話總覺得怪怪的,避免斷章取義,我特地把採訪視頻全看了一遍,拜託各位,這不是對她自己說的,這是對主持張大大說的,我們看上下文。
  • 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
    所以說,同理心在HR領域的運用顯得十分重要。有不少人會提出,心思細膩、有同理心是天生的吧,後天能訓練嗎?我認為,同理心完全可以通過訓練後天形成,關鍵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有意願要去改變常規的思維模式?如果能從意識上認為同理心是重要的,那麼行為上也會隨之改變的。缺少同理心的HR管理「走」不遠,不能真正管到員工的心裡,也不能真正成為業務夥伴。
  • 同理心媽媽帶大的孩子是什麼模樣?難過傷心均被讀懂,過得很開心
    「同理心」是什麼同理心就是,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去理解他人,作為父母,只有擁有了同理心,才能更好地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這樣的情況一再出現,這位寶媽漸漸意識到了,自己的日常教育存在問題,之後也越發能夠真實地走進孩子。其實這位寶媽的經歷,就是家長「同理心」的覺醒,並且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 情商中的「自我激勵」與「同理心」
    人的頭蓋骨,結合得非常緻密與堅固,生理學家和解剖學者用盡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開來,都沒有這種力氣。後來忽然有人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種子放在要剖析的頭蓋骨裡,給它以溫度與溼度,使它發芽。一發芽,這些種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將一切機械力所不能分開的骨骼,完整地分開了。
  • 開除隔離期員工,沒有同理心的公司讓人害怕
    開除隔離期員工,沒有同理心的公司讓人害怕。要知道,今年1月24日,人社部發布《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就曾明確指出,對因疫情防控措施導致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職工,企業應當支付職工在此期間的工作報酬,並不得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四十一條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
  • 避免養出「熊孩子」,同理心的培養很重要,幾招教你培養同理心
    同理心是什麼當代人經常會提到的一個詞"同理心"(Empathy)。簡單來說,同理心是指一個人「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 同理心能力探究?
    為什麼會想到這個話題,源於自己再次看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觸動,在回顧自己成長的痕跡中,很多時候的言行或許就是因為缺乏同理心而帶來的選擇,這使得我非常想深入思考下為何自己沒有形成這種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是否存在某種培養模型。
  • 人活著就要有尊嚴,就該挺起剛正的脊梁,這是做人的根本
    剛開始,維尼不喜歡她,大概有兩年的時間他沒有叫她「媽」,為此,父親還打過他。可越是這樣,維尼越是在情感中有一種很強烈的牴觸情緒。然而,維尼第一次喊她「媽」,卻是在他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挨她打的時候。一天中午,維尼偷摘人家院子裡的葡萄時被主人逮住了。
  • 【真實案例】見證同理心的力量——護患關係領域的同理心實踐
    他說:「沒有,就是想問問我的病情,我又想問醫生又怕見醫生,怕知道自己的病情,心裡非常矛盾。」說著,便低下了頭。這位小夥子年僅29歲,是位B肝患者,因幹擾素的不良反應中斷幹擾素抗病毒治療而入院。看著他矛盾糾結的樣子,我趕緊安慰道:「你是不是擔心自己的病啊?」隔壁床的病友接過話說:「我都勸他好多次了,讓他看開一些。
  • 都知道培養高情商要「同理心」,為何沒效果?是你同理方法沒用對
    有很多家長都曾私信諮詢自家孩子在外界交往中遇到的問題,而很多情況下都是缺乏同理心導致的,對於同理心的培養我們一直都是在強調,但是仍有很多家長們發現並沒有產生理想中的效果。明明是想通過培養孩子同理心能力,讓孩子的情商得到提高,怎麼卻出現了這樣的後果?其實就是同理方法沒用對,今天這篇文章,應該能解答這一問題。一:理解同理心的真正含義同理心究竟是什麼樣的體現?它和同情心又有什麼差別?
  • 撩女人的聊天技巧:掌握同理心
    兩性相處中,常常會提到「同理心」這個詞。那麼,什麼是同理心呢?同理心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通俗來說就是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會傾聽、情商高。在和異性相處聊天時,一個男人如果掌握了同理心,那麼撩動一個女人就是很容易的事情。
  • 尊嚴!(美文
    對人來說,最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尊嚴! 尊嚴是什麼? 人活著, 丟什麼也不能丟了尊嚴, 沒什麼也不能沒了自信, 少什麼也不能少了骨氣
  • 從孩子角度解析《地球上的星星》:好教育,都是從「同理心」開始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有著自己最特別的一面,自己在世界上存在,就必有自己最特別的一點,必有自己所存在的意義。所以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最特別的一個,不能夠去強制要求孩子要跟其他人一樣,要讓孩子能夠擁有,像其他人一樣的,才能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不完美的存在,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在的缺點和優點。
  • 尊嚴,不能碰,不可丟
    生活,可以讓我們失去一切,但絕不能帶走我們的尊嚴。因為尊嚴,是一個人立身安命的根基,也是一個人最後的體面。記得有人說過:對人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是尊嚴。人生,是一場修行,生活就是最好的道場,做事坦蕩,處事忍讓;做人寬容,待人禮讓,都是需我們用一生進行的修煉,所以,對於生活中無關痛癢及不觸碰底線的人與事,我們都可以抱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態度來處之,因為無傷大礙,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做好自己,活好自己。人活一世,唯有尊嚴與底線不可碰觸。
  • 全球戰疫,習近平展現中國的「同理心」
    (近觀中國)全球戰疫,習近平展現中國的「同理心」  中新社北京4月6日電 題:全球戰疫,習近平展現中國的「同理心」  作者 鍾三屏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多國蔓延,其不僅成為全球共同挑戰,也再次凸顯各國制度、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顯著差異。
  • 電影《長江七號》:以父愛的故事,淺析做人的傲骨、尊嚴、原則
    上述就是做人的骨氣,下面談一談沒骨氣的人是什麼樣的:好幾次在車站趕車時,常常遇見一些戴著鴨舌帽和口罩的人,手拿一個綠色的本子,詢問著每一個在候車室裡的人。試圖得到他們的捐贈,然而每個人都是啞巴,非常不禮貌的拍別人頭部。都是好手好腳的人,除了不會說話別無缺陷。
  • 做人,可以低頭,但不能彎腰
    【感悟】我們都懂得做人一定要低頭,遇人遇事先要低三分頭,處處忍讓。為的只是少一些麻煩,少一點傷痛。可我們忘記了,背後還有一個背簍,一個裝滿做人尊嚴的背簍。一旦低頭超過了底線,連腰也彎下來,那麼我們如何還能背起做人的尊嚴,生活的尊嚴?
  • 設計女神江欣宜:好作品源自同理心
    ▲梵悅108 / 江欣宜 設計師沒有同理心 就會成為客戶的噩夢 在談及關於家的印象深刻的作品
  • 缺乏同理心,逼哭吳昕,為難鄭希怡,藍盈瑩還能繼續乘風破浪嗎
    最近,很多人都在追《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現象級的綜藝節目背後,在育兒、家庭、親子關係的角度,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其中有一段,藍盈瑩很困惑地說:「我覺得我好冷血,就那天姐姐們全哭了,我一點感覺都沒有。」
  • 沒事早點睡,有空多賺錢,少理爛人爛事!
    人活著,沒事早點睡,有空多賺錢,少理爛人爛事。睡好了,我們才有好的精神狀態,去過好每一天;賺到錢了,我們才能活得有尊嚴,有底氣;少理爛人爛事,我們才能遠離煩惱,活得更好。記住,這個世上,有很多人和很多事,會令我們失望,但我們最不該的,就是自己還讓自己失望,所以,不管現實有多殘酷,我們都要活得有溫度。沒事早點睡睡覺這項技能,每個人都會,特別是小孩子,掌握的最嫻熟,反倒是中老年人,反而睡不好,原因有很多,有來自生活的壓力,情感的波折,工作的糟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