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關鍵時期,河南省沁陽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329個村(社區)、114個「臨時黨支部」、9100餘名黨員幹部、150餘名新老第一書記合力奏響防疫、復工、扶貧「三部曲」,奏出推動沁陽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最美和弦音」。
1
黨員先鋒「前線守」,奏響疫情防控「戰鬥曲」
持續開展「黨徽閃耀疫情防線」活動,全市329個村(社區)、114個無主樓院(小區)「臨時黨支部」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進一步完善黨組織網格化責任體系,堅持實施黨組織「掛圖作戰」,堅決做到防疫不鬆勁兒,切實築牢前線堡壘。前期選派到防疫前線的9100餘名黨員幹部,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和「疫情不散、決不撤退」的精神,夜以繼日堅守在村(社區)、樓院(小區)一線,嚴格實行「兩委」幹部包片、「黨員聯戶」管理和「黨員+微信掃碼」信息化防控,每天上午、下午均開展境外人員排查、居民健康普查、環境衛生消殺等管控工作,以實際行動守護著人民家園、踐行著初心使命。同時,推行黨員分包門店制度,對流動人員實施有效管控,推動復工復產有序進行。
黨員前線防疫。
2
機關幹部「廠區駐」,奏響復工復產「進行曲」
建立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專班推進位度,組織選派財政局、稅務局、發改委、科工局、環保局、招商服務中心等機關黨員幹部以及村「兩委」黨員幹部,進駐重點企業開展防疫和復工服務,保障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如,市科工局黨組高度重視,及時制定企業開復工審批程序和標準,機關幹部指導全市防疫物資、民生保障、納稅大戶、外貿進出口、產業鏈企業等重點企業有序復工復產;與河南金盛元公司聯合開發人員信息比對系統,組成員工信息比對、驗收手續核查、員工通行證辦理3個服務組,以最快速度、最優服務、最少程序為開復工企業辦理備案手續;協調昊華宇航、海世鴻為100餘家單位無償提供次氯酸鈉300餘噸用於疫情防控消殺;與通信運營商結合為企業安裝紅外線測溫儀,實時監測企業員工體溫情況。目前,全市開復工企業437家,其中規上企業175家,規上企業復工率100%;企業復工人數16840人,復產率78.41%,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井然有序。
幹部駐廠幫扶。
3
第一書記「田間走」,奏響脫貧攻堅「決勝曲」
嚴格實行縣級幹部帶頭分包貧困村的同時,今年對駐村第一書記進行了重新調整,尤其對萬北村等一些幫扶力量較弱的進行了加強,共派駐82名第一書記進村幫扶。2月1日、3月15日,原任和新任的150餘名第一書記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迎難而上、攻城拔寨,分兩批全部進駐各村開展卡點值班、檢測消毒、宣傳教育、代購送貨、購買防控物資等工作;積極深入20個「消費扶貧小菜園」田間地頭,帶領村民搶抓春耕備耕,提升項目生產能力,並組織貧困村黨組織與商場超市對接,及時消費扶貧項目生產的農副產品,拓寬物資供應渠道,增加扶貧項目效益,堅決打贏這場收官戰。
第一書記在田間地頭。
此外,沁陽市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試點項目,並將農村黨建綜合體作為創新創業、發展集體經濟的「孵化器」,通過發展環保酵素產業、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開展房屋租賃、開設培訓班和文體超市等,全面提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水平。東沁陽村從集體經濟幾乎為零實現村集體收入突破10萬元,叫響「河南環保第一村」品牌;塢頭村通過成立琪雅頭飾品有限公司黨支部,以集團化經營取代家庭作坊,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0萬元;合作街、自治街、崔莊僅通過房屋租賃一項收入就分別增收50萬元;趙寨村建成了養老休閒、觀光旅遊、康養宜居等特色產業的「神農小鎮」,使趙寨重新煥發了生機。2019年,20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全部超過6萬元。目前,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10萬元的村42個,10萬-50萬元的村51個,50萬元-100萬元的村11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3個。(作者:孟騰飛;作者單位:河南省沁陽市委組織部)
編輯:劉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