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適應農村生活到吃住在產業扶貧基地,從幾度想放棄駐村工作到對每戶貧困戶如數家珍......這是肇慶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駐廣寧縣仁尚裡村第一書記楊智剛近幾年的轉變,也是一個扶貧幹部在村裡的奮鬥歷史。
2016年5月,楊智剛響應中央號召,和肇慶市1000多個駐村幹部一道,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雖然已經做了心理準備,可是真正住到村裡後也還是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村中道路狹窄,村民柴火雜物亂堆亂放,村莊周圍環境髒亂,村民留守老人小孩居多……」不僅是擺在眼前的困難,時不時還有意料之外的難題。從未在農村生活過的楊智剛,對村裡的生活很不適應,甚至幾度想放棄駐村工作,但想到村民殷切的期望,看到孩子們充滿稚氣的臉龐,還有一個個熟悉笑臉,他戰勝了自己,堅持了下來。
由於經常進村入戶,如今的楊智剛對古水鎮太和村5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了如指掌,可以如數家珍地把各戶情況說出來。針對每戶具體情況,他聯合鎮村幹部制定切實有效的幫扶措施。如結合貧困戶沒有首期資金,創新性地提出由第三方工程隊墊資幫助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為太和村共44戶解決了安全住房問題。此外,為了發展村集體產業,提高村民收入,他四處奔波,甚至在產業基地吃住,終於讓禮和百香果基地建成投產,如今基地加上投入小水電、工業工房等項目,每年可為有勞動力貧困戶增加1000元多元的收入,一個5口之家一年可增收6000元。
付出汗水,收穫榮譽。扶貧路上,楊智剛獲得了2017年市優秀駐村幹部、2016-2018年廣東省脫貧攻堅工作突出貢獻個人等榮譽。
2019年5月份,楊智剛被組織任命為仁尚裡村駐村第一書記,既是新隊員,也是老扶友,他迅速轉變角色,熟悉情況,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走遍仁尚裡村7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認真細緻制定每一戶的幫扶措施。
仁尚裡下新屋自然村五保戶王鑽清,因其兒子(二級精神殘疾)出走未歸,對周圍人心存不滿,不配合工作,還不願意進行危房改造。楊智剛到任後,多次到該戶走訪,與戶主談心,還向縣住建部門申請到一個危改指標。通過交心談心,戶主王鑽清慢慢改變了,他不但主動和鄰居打招呼,還積極配合住建部門危改工作。楊智剛說:「後來,王家房子建好了,兒子也回來了,他臉上天天掛著笑容,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也懂得了感謝黨恩。」
2019年11月,仁尚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了100%脫貧退出,貧困村也完成了退出工作,並通過了檢查驗收。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00多元,看到村民擺脫貧困的笑容,楊智剛同志心滿意足。
脫貧不脫責任,疫情期間,楊智剛年初八趕回村裡,逐一聯繫32戶有勞動力貧困戶,跟蹤了解他們是否外出、就業、復工等情況,積極利用微信、電話等形式及時向他們推送疫情防控、復工、就業招聘等信息,竭盡全力減少疫情對貧困戶就業的影響。在走訪王榮灶戶時了解到該戶種植的蔬菜因疫情出現滯銷,楊智剛多次到田裡查看蔬菜種植情況,聯繫當地政府、同事親友等進行銷售,並幫忙把菜運至當地市場,切實解決了滯銷問題。
由於在廣寧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成績突出,楊智剛被評為2020年「廣寧縣鄉村振興工作先進個人」。
幾年的扶貧工作,使楊智剛曬黑了皮膚,在田間地頭留下奮鬥的足跡,換來的是貧困戶脫貧的笑臉。
【南方+記者】藍單
【通訊員】肇慶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扶貧工作隊
【作者】 藍單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