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一伴郎團接親「太猛」擠掉新娘家房門,婚鬧不是無底線的胡鬧
一段新郎率領伴郎團接親,伴郎因用力過猛把新娘家門擠掉的視頻走紅網絡。視頻拍攝者裴女士稱,伴郎們長得比較魁梧,一不小心把門擠掉了,好在新娘家並不計較。有網友調侃:嫁女兒太費門了,終於知道「回門」是啥意思了,是回來修門。其實,鬧婚本是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盼望用賓客的嬉戲說笑聲驅走新房裡的邪祟,保護新人。可是總有些人卻將鬧婚變成了鬧事,但最終鬧得大家都鬧心。
-
新娘回門禁忌,這6點要注意
在婚禮結束後,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新娘回門。這對於新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新娘回門有哪些禁忌呢?回門宴又叫歸寧宴。意指女子出嫁後,第一次與新郎一起回家,這也是中國傳統婚嫁習俗之一。雖然回門宴沒有結婚那麼隆重,但也是有講究的,新人們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1、回門的時間按中國的習俗,古時有「三朝回門」的說法。一般新娘在婚後三天、六天、七天、八天、九天回到娘家。不過現在為了方便省事,一般回門時間在婚禮後的第三天。
-
傳統結婚習俗:「新婚燕爾,新娘要三天回門」,有什麼講究?
這種「願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的愛情,讓痴男怨女找到了人生最好的歸宿。新婚燕爾,新娘為何要「三天回門」?老祖宗智慧無窮,想得真周到。通俗的講 是指新婚夫婦在結婚後的第三天,出嫁的女子帶著自己的丈夫,「攜禮」前往自己的娘家省親、探訪。一般都會在早晨到上午之間回娘家,然後在娘家吃過午飯之後,小兩口就可以歡歡喜喜回到自己的小家了。
-
重慶兩新郎同酒店同層樓接新娘!迎親擠錯了門,差點接走別人新娘
一個是城北富商的小姐杜冰雁,一個是城東武師的閨女李玉湖,兩個姑娘都在同一天出嫁。結果由於結婚當天下雨,陰差陽錯之下,杜冰雁和李玉湖兩姑娘都上錯了接親的花轎。不過喜劇的是,雖然兩人上錯了花轎,結錯婚的兩個人,最終還是都找到了真愛。結婚的時候,新郎去新娘家迎娶新娘,肯定是整個婚禮流程中第一要緊的頭等大事。
-
從訂婚到回門的禮儀大全
訂婚時往往是男方在長輩陪同下,攜帶雙方事先商定好的聘禮到女方家去,這種情況也叫「串門兒」。「串門兒」也叫「過彩禮」或「過財禮」。 民間普遍都比較看重「串門兒」。「串門兒」時,女方親友長輩都到場,還擺上幾桌酒席。「過彩禮」後,男方對這頓酒席要賞「廚錢」。解放後,訂婚儀式一度從簡。有的男女雙方同意終身為伴,照張訂婚像,相互交換一下紀念品。
-
新婚燕爾,新娘子為何要「三天回門」?古代家長考慮得真周到
在古代舉辦婚禮是很隆重的,有許多禮節需要遵守,新娘子三天回門的習俗也是一直延續到今天。合巹酒古婚俗,拜完天地後,一對新人得喝合巹酒。什麼是合巹酒呢?合巹酒,即古人的「交杯酒」。"合巹"在古文中是"成婚"的意思。"
-
武嚴帶著伴郎團去接新娘善芝
武嚴帶著伴郎團去接新娘善芝,伴郎團一到善芝家樓下就大叫起來,武嚴跟善芝事先約定的不鬧他們一點也不聽。為了不擾民,善仲拿著紅包下樓來了,可是伴郎團嫌少不肯罷手,善仲只好再回樓上重新準備。伴郎團鬧了起來,引來鄰居們都來看熱鬧,美索看到他們這樣玩覺得特別有意思,她也很開心地表演她的特長,跳了一段舞蹈想讓他們罷手上樓。舞蹈跳完了,伴郎團耍起了賴不肯上去,伴娘團只能動粗,把他們一個個收拾了,善仲拿著大紅包下來根本用不著了。張秋常和文貞愛談論和嚴的時候,不小心說和初戀都不會有結果,被文貞愛揪住不放。質問他是不是有不是她的初戀。
-
新人回門這些講究你們一定要知道
回門宴相對於婚禮流程來說更簡單,雖然稍微簡單一些,但其中的習俗講究也不少,很多新人把重心都用在了婚禮上,卻忽略了回門宴,回門是婚禮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儀式,重要性不言而喻。回門宴是指閨女出嫁後,第一次回娘家探視父母,也是女兒偕女婿回女家認門拜親的日子,也稱歸寧。
-
臺山人見了肯定掩口大笑:紅豬酸魚糯米酒酸鴨伴新娘「回門」
侗族新娘頭戴花冠,手拿紅包,預示著「平安」與「吉利」程陽八寨,一個活在童話世界般的百節之鄉。一個春光明媚的大喜日,追尋著悅耳的侗族大歌,邂逅侗鄉。在流金溢彩的油菜花海,蕩漾著花的清香,追逐著新娘「回門」的隊伍,一個村寨一個村寨的狂奔。當思緒的記憶被完全格式化了的時候,唯有這種千年風尚依然戀戀不捨,甚至鍾愛得一塌糊塗。 江南春 圖文
-
左立大婚花絮曝光:伴郎團集體用芥末刷牙,新娘的男伴娘成焦點
左立大婚的花絮曝光:伴郎團集體用芥末刷牙,新娘的男伴娘成焦點18號宣布交卷,20號就迎娶新娘。左立大婚的花絮也都悉數曝光。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伴郎團。快男成員齊聚,就差晚上能到來的於朦朧了。不過新娘的伴娘團也不差啊。只是,可有人注意到了這伴娘團中的唯一的一位男伴娘?有沒有很吃驚?
-
婚嫁習俗,女子出嫁前要進行梳頭儀式,什麼人才可以給新娘梳頭?
女子出嫁前要進行梳頭儀式,那麼幫新娘梳頭只梳三下嗎?到底什麼人才可以給新娘梳頭?帶著這些疑問一起來看看新娘梳頭的禁忌。3、比較長的結婚梳頭口訣,也有十句的。比如:一梳梳到尾,夫妻恩愛不用愁;二梳梳到尾,白髮齊眉共攜手;三梳梳到尾,夫妻無病更無憂;四梳梳到尾,兒孫遍地福祿壽;五梳梳到尾,永結連理齊相伴;六梳梳到尾,萬事順意好運在;七梳梳到尾,神仙下凡喜相迎;八梳梳到尾,八仙過海慶歡來;九梳梳到尾,幸福長久過一生;十梳梳到尾,今生前世到白頭。
-
第一次當伴娘,我被低俗婚鬧嚇到大哭,新娘默默轉過了臉
因為婚禮不僅是圓滿愛情的象徵,也是一個女人角色轉變的標誌,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辦過了婚禮才算是真正的「明媒正娶」。既然婚禮如此重要,那麼「熱鬧一番」總歸是少不了。在城市裡,負責婚禮氣氛的主要是司儀,他們幽默的語言總能哄得現場笑聲不停,但在某些地方的農村,婚禮一般都是在家裡舉行的。
-
阿福說內家拳之 「用意不用力」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學內家拳的尤其是學太極的拳友們對「用意不用力」,「放鬆」之類的拳經歌訣一定很熟悉。很多人把它們作為練拳的要義和指南。打拳時時刻提醒著自己:「要放鬆,用意不用力。」 阿福在學真傳內家拳前對於「用意不用力」也是一頭霧水。估計也是跟「放鬆」一個意思,不要用力就是了。
-
原因有3個,很現實
有人因醉酒被新郎背著去化妝;有人為了內衣買小了而拒婚;有人在靈堂拜堂成親;有人因為懷孕領證,卻得知男方患有愛滋病而告上法庭;有人因為姐姐出嫁要回男方家,哭著抱著姐姐不肯撒手;有人在姐姐出嫁後回門時熱淚盈眶;……看完這些畫面後我也感慨萬千,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
結婚當天,新娘穿的婚鞋不能穿回娘家?關於新娘婚鞋禁忌
新娘在結婚之後都有回娘家的習俗,稱之為回門,一般新婚夫婦會在結婚後的1~3天回嶽父母家。回門的講究很多,比如回娘家穿結婚的婚鞋,會給娘家帶來黴運,有人會說都什麼年代了……但如果娘家很看重的話,那你大概會遭「白眼」!
-
古時候新娘出嫁乘花轎,最初的原因居然是這樣
花轎的主要用途是接新娘到丈夫家舉行婚禮。新郎如果去迎親,多為騎馬伴隨,有時也可乘坐藍、綠甚至紅色的小轎子跟隨。 花轎多為4人抬,有的時候加2人替換,或者在前後打傘、放鞭炮等。在新娘娘家起轎、新郎家下轎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有關的民俗儀式;但具體情況則因地域差異而有所不同。去娘家的路上,花轎一般不可以空著,而是坐一名男孩,稱為「壓轎孩」。
-
山東舊時有趣的傳統婚俗(下):選日子、婚禮以及回門
萊陽(煙臺萊陽市)、牟平(煙臺牟平區)等地,送日子也稱「通日」,男家同時送彩幣備女家裝飾之資。通日必於娶前40天內的雙月行之,自此女方就不出外門,在家準備待嫁。萊陽在通日時,男方還要做大燒餅送往女家,女家則要回敬大壽桃。魯北地區稱為「下婆帖」,同時要送「鋪地錢」為女方的妝奩之資。下過通書之後,女方便整理嫁妝,男方要收拾新房,準備嫁娶,親友們也開始送喜禮。
-
《桃夭》兩千多年前真正的桃花美人,最美出嫁時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譯文:桃樹年輕枝正好,花開滿紅開得妙。這個姑娘來出嫁,適宜恰好成了家。這個姑娘來出嫁,適宜恰好成一家。桃樹年輕枝正好,葉兒茂密密得妙。這個姑娘來出嫁,適宜一家人都好。第一節,女子喜氣洋洋歸夫家。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桃花盛開之時,也正是出嫁女子最嬌美的年紀,女孩嬌嫩如花的容貌呼之欲出;第二節,早生貴子後嗣旺。
-
寧化婚俗「三朝洗紅衫」,古代竟然為了驗新娘的...
寧化客家婚俗—三朝洗紅衫結婚日起至第三天,謂「三朝」,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洗「紅裙紅衫」。新娘換下出嫁是的紅裙紅衫,換上綠衫,偕同夫君雙雙返回娘家,由新娘母親(無母的,伯母、嬸娘、嫂子均可)用溼布象徵性地揩抹紅衫一遍即可。
-
迎娶新娘時為什么女家要緊閉大門——北京婚禮中的 「閉門禮」
伴娘團和新娘的兄弟姐妹們,估算著新郎迎娶隊伍將至,連忙緊閉大門,有的人用身體使勁抵住大門,好一副「一夫當關」的模樣;有的人則趕緊拿出提前準備的題目,好一頓摩拳擦掌。而另一邊,新郎和他的伴郎團興高採烈地來到女家大門前,見房門緊閉,但也絲毫不著急,不緊不慢地商量著「破門」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