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

2020-12-22 葉晏慈足球觀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窮養兔子有兩層意思:一是兔子好養且成本低,即便沒有什麼本錢,家裡不富足的農戶個體也可以養;二是兔子不值什麼錢,銷路不好找需求不大,搞不好會賠錢,讓自己變得更窮。

富養蜂也有兩層意思:一是蜜蜂確實不好養,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耐心,耗費更多的養蜂成本,自己也得有本錢,所以養蜂人需要錢和時間都富足;二是蜜蜂養好了,確實可以致富,是個創業的好門路。

先說養兔子。我們家之前就養過兔子,養兔子真的不需要修特別好的圈舍,平時把圈舍收拾乾淨,給放上乾淨的青菜蘿蔔,它就能生長,且繁殖能力很強,我們把它稱之為產量很高。但問題是,兔子確實不比生豬、牛羊肉、雞鴨鵝魚好賣。所以常常手上壓貨,實在是愁人,所以後來索性就不養了。

總體而言,兔子好養且成本低,但是相應的,想成規模發家致富,確實比較難。所以我們說「窮養兔子」。

再來說說養蜜蜂。我爸爸退休後閒來無事,在家裡做了一些封箱養蜜蜂。這些蜜蜂就像祖宗一天伺候,可結果養了好幾年,自家的蜂蜜沒少糟蹋,耗費心力和時間,結果連一點收成都沒有,蜜蜂吃了我們自家的蜂蜜,也吃了自己採的蜂蜜,最後連蜜蜂都跑了。這說明,養蜜蜂是一件特別辛苦和難搞的事情,且比較專業,所以需要有本錢、技術、時間、耐心和精力才可以完成,這就是蜜蜂要富養的道理。

但是,我爸爸的另外一個同事的蜜蜂卻養得非常好。他們家附近有100多個蜜蜂封箱,一年能產好多蜂蜜。按照每公斤120元左右的價格出售,他一年能掙好幾萬元,從養蜜蜂當中他確實賺到了錢,實現了富養蜂的目的。

通過上面我所經歷和見過過養兔子和養蜂蜜這兩件事情來看,兔子比較好養,但是經濟效益要差一些,所以我們說窮養兔子;蜜蜂不好養,但是如果養好了,很能實現經濟價值,所以我們說富養兔子。

(酉水之子)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這跟另外一句俗語:窮養兒子,富養女的俗語差不多,意思是蜜蜂養要留足蜜,不可貪心,這樣才能把蜜蜂養好,所以叫富養蜜蜂。兔子又是太能吃了,給再多都吃完,吃不完也糟蹋完,吃多了不消化,所以兔子要窮養!很多人聽到這句俗語,就以為是窮人養兔子,富人養蜂的意思,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片面的看法,窮養兔子和富養蜂,這中間沒有一個人字在裡面,所以說這是根據兔子和蜂的生活習性來總結出來的經驗。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熱衷於農村俗語的我,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整句話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說,窮的人就去養兔子,富裕點的人,才去養蜜蜂;或是指窮人養兔子,會越養越窮;富人養蜂蜜,會越來越富有。窮養兔子!在農村,那些溫飽都有問題的窮人,一般會去養兔子來致富。養兔子的成本相對養蜂蜜的成本來說,是比較低的。只需要多買幾隻母兔子,兩隻公的兔子,放在一起養,等母兔子能生寶寶的時候,一隻母兔子可以生5.6隻小兔子。那對窮人而言,就是賺了。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怎麼理解?
    這句農村的俗語,是農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有道理的話語,為什麼說在貧窮的年代要養兔子,到了富裕以後,才可以開始養殖蜜蜂,有沒有道理,怎麼理解呢?一、窮養兔子。在一個家庭,貧窮的時候,要養兔子,而不能養殖蜜蜂,是因為養殖兔子的生產成本小,養一隻兔子的生產成本只需50元左右,而養一對兔子也就100元左右,養了一對公兔和母兔,在一年的時間內,他能生出小兔兩窩,一窩按5個計算,在一年的時間內,就能增加10隻兔子,而增加的兔子,又能產下小兔子,慢慢的兔子就發展壯大了。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在農村裡有很多勸諫警誡性俗語,而這些俗語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讓人覺得有些粗糙,頗有俗人的味道。但是來說「俗人不俗、雅人不雅」還是很正確的!而正是這些農村的俗語,給人指明了方向,讓人覺得有一些大道理在裡面,因此來說,一些勸諫警誡性的農村俗語給後人的幫助甚大。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關於「窮富」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人在落魄的時候要注意什麼,人在富裕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只有按照老祖宗的引導,我們後人才不會吃虧的。
  •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農閒的時候很多人都聚在一起拉家常,他們雖然說不出文雅的詞句,但是能說出很多俗語老話,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粗魯 ,但是仔細品味也是非常有道理的。經常聽到農村人開玩笑說:「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是什麼意思?咋一聽這句俗語,可能有一些朋友會想歪,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卻有著深刻的道理,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說光棍一般都很窮,寡婦是比較富有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小平就分別來說說,大家看看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窮不丟書,富不丟豬」是什麼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爆款創造營#農村俗語是咱們的老祖宗們,祖祖輩輩世代流傳下來的歷史民間文化,是祖先們生活經驗的總結,也是他們聰明智慧的結晶,有許許多多都是啟發人生的寶貴精神財富,雖然很多俗語說得很通俗簡單,但是有時還是值得我們細心揣摩,用心品味,才能弄明白其中較深刻的道理的。
  • 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是什麼意思?貧窮和柴火有關係嗎?
    在農村有好多比較經典的俗語,這是我們老祖宗長期積累的寶貴經驗,也反映了勞動人民一代又一代的智慧。在這些俗語中包含著生活常識、為人處世以及傳統觀念,它們是鄉村文化的瑰寶,是思想的凝練和結晶。通過這些俗語,我們可以了解農村生活、當地習俗和正確的價值觀。所以要深入了解農村,就必須先從農村俗語入手。
  • 農村俗語:「富不忘結髮妻,窮不賣家中狗」,啥意思?有道理嗎?
    窮不丟志;富不忘本;富不忘結髮妻,窮不賣家中狗。農村的俗語中總是有一些讓人如醍醐灌頂的句子,現今,很多人都在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還有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然而農村的俗語富不忘結髮妻,窮不賣家中狗早告訴了我們一切。富不忘結髮妻,何謂結髮?以君之發,結我之心。結髮與君知,相要以終老。農村地區很多夫妻都是相濡以沫的,很多剛剛結婚的時候都比較困難,但是後面日子都過得越來越好了。
  • 農村為什麼說「窮養雞,富養豬」?有什麼道理?
    「窮養雞,富養豬「是農村的一句老話,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一是窮養雞啥意思?在大集體年代,農村生產力落後,糧食產量低,農民經濟條件差,生活水平都在溫飽線以下,沒有特別的窮人,也沒有明顯的富人,為了貼補生活,每家每戶都會餵幾隻老母雞,餵頭膘豬。那為什麼還會說是窮養雞呢?農村人常說,雞子只要有兩隻爪,就餓不死。雞子食量少,食樣多,試想,人都沒糧食吃,會撒糧食餵雞子嗎?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了賺金庫」啥意思?你知道嗎?
    不過唯一沒變的依然能見路邊兩旁,總會有三五成群的人圍在一起,嘮嘮嗑,說說笑。確實,這是農村千百年來的習俗,忙碌了一年那短暫的休閒日子。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家常,也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故事。比如在老人口中就有一句特別耐人尋味的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了賺金庫」,此話有沒有道理?今天咱們就來粗略的探討一番。
  • 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是什麼意思?貧富和水缸有啥關係?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是什麼意思?貧富和水缸有啥關係?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現在有很多農村人每天忙著賺錢養家,所以農村有大部分的俗語都被人遺忘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俗語,這個俗語就是窮柴火,富水缸。對於這個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啥意思?背後的道理引人深思
    農村俗語:「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啥意思?背後的道理引人深思文|孟浪大家好,老弟我今天要給各位觀眾老爺說一說咱們咱們民族的一些老話。中華兒女向來比較在意咱們的老輩留下來的一些道理或者是物品,比如一句老話不就這樣講嘛「老輩教給咱的本事不能忘」,這句話是告訴我們做人不能過忘本這個道理,但是現在很多古老的技藝都失傳了,就很遺憾。
  • 農村俗語「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是啥意思?
    這是農村過去舊社會上流傳的一句俗語,是談論人家是窮是富的老俗語,是說農民看問題不要看表面現象,要看本質的一句老俗話。這句古老的俗語,在現在也非常適用,仍然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仍然經常在農村聽到有人說。~~「門前有馬非為富」,意思是說人家門前拴著有馬匹,不一定是富戶人家。過去舊社會農村養馬主要有兩種用途,一種是作為代步工具,騎馬代替走路,如現在開小車出行一樣,過去沒有汽車,只能騎馬出行,另一種幹農活兒,如馬犂田耕地,馬拉車。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是什麼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是什麼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文/江南煙雨夜行人一個人的生命短暫,最長的也不超過一二百年,但是他對現實生活的體會和總結卻可以通過語言文字流傳千年。中國悠悠歷史長河中,許多人的許多智慧,化為文字和語言,流傳下來,最終匯集成一個成語、俗語、歇後語。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會聽到一些俗語,比如「百聞不如一見」,直截了當地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不過很多俗語因為時代的變遷、社會環境的變化,變得不再適用於有很多針對當時的社會現象所作的俗語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了,但是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卻依然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 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農村四句俗語,道出做人的道理
    說真的,雖然表明答應,但心裡還是有點後怕,因為對於這個同學,有那麼一段過往。高中畢業後,我們各自進入大學,期間這個同學找過我,說是讓我到寧夏那邊去玩,但我覺得太遠,當時生活費也少,就婉拒了。之後她一直和我說,讀書沒意思,她們廠裡很多大學文憑的人工資也只和她們差不多之類的話,反正就是想讓我輟學去她那邊。還好我因為窮沒去,因為,這傢伙進傳銷了。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從小在農村長大,在農村人的眼中,紅白公事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有人請你喝酒,你可以找藉口不去,但是如果有的人家中有人去世,別人來找你幫忙,人家已經找上門來了,那麼你是不可拒絕的,否則以後你的家中有事了,別人也不會來幫忙。在農村結婚也是一樣的道理,人家找你幫忙是看重你,畢竟誰家都會有婚嫁喪娶這樣的事,互幫互助既顯得熱鬧,還顯示這家人的人緣好,大家都來幫忙。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門狗,再富莫忘結髮妻」,說的是啥意思?
    「俗語」是一種富有哲理且有趣味性的語言,這些語句都是古人生活生產中的經驗總結,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泛流傳,在物資匱乏、不發達的年代,起到很強的作用,在農村地區,也流傳著很多這樣的語句,有的是勞動農民自己創作,也有的是從老一輩流傳下來,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語包羅萬象,通俗易懂,深受人們的推崇;有時候和老人們聚在一起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