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雙手託起心的希望——專訪西安大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李志立

2020-12-12 騰訊網

李志立,西安大興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學博士,副教授,原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1996年至1997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學習肥厚型心肌病等遺傳性心臟病。擅長冠心病、先心病與心律失常介入診治。獨立開展冠心病介入手術、室上性心動過速、室速射頻消融術、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先天性心臟病室缺、房缺、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等複雜手術20餘年,手術上萬例。

擔任中華醫學會陝西分會心血管病委員、西安醫學會結構性心臟病分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心血管專科聯盟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衛生部介入培訓基地導師(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治療)等職務。承擔並完成國科金、陝西省及軍隊基金4項,發表論文20餘篇,SCI 4篇。

一場特殊的手術

2020年5月7號,對於不到六歲的小童(化名)來說,是一個終生難忘的日子。他在出生後不久就被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繼發孔),用老百姓的話說,這個孩子的心臟「漏了一個洞」,除了發育嚴重遲緩外,他稍微一運動,就會氣短,呼吸急促,看著讓人十分心疼。

一天前,小童跟隨媽媽告別了家鄉涼山彝族自治州,來到遙遠的西安,找到大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李志立。希望這位著名的心臟內科專家,把他「漏」了心臟,「補」起來。在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後,李志立發現,報告顯示小童房缺大小16mm,右房右室已經擴大,16mm的缺損對於6歲的的孩子來說已經相當大了,且小童身高只有1.07米,體重只有15公斤,身體發育情況遠落後於同齡孩子。這是由於小童的房間隔缺損較大,動脈血會分流到肺部,且分流量很大,從而造成體循環不足,全身組織缺氧,導致發育不良。

在進行了充分的查體和手術方案論證後,5月7日上午,李志立決定為小童進行介入封堵術。手術的第一道難關就是麻醉——對年齡如此小的患者進行麻醉,風險十分大,為了應對此次手術,大興醫院麻醉科做了充分準備,僅用了10分鐘就成功麻醉。在超聲醫學科的密切配合下,李志立主任選用20mm封堵傘對小童施行心內封堵,僅用了25分鐘便完成了房缺介入封堵術的全部操作。

術後第二天,小童便可下地行走,隨即便辦理了出院手術,從此以後,他也可以像別的孩子那樣,在陽光下盡情奔跑追逐了!

心臟專家的「學霸人生」

1965年,李志立出生在古稱「趙州」的河北趙縣,這既是一座歷史名城,也是全國有名的瓜果之鄉,民間不僅生活富足且普遍重視教育,很小的時候李志立就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至今他都能完整背誦1093字的《洛神賦》,對於各種歷史典故也是信手拈來,對於歷朝歷代年表和事件如數家珍。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幼年時的李志立,便認定,在中國,有兩種人是最受人尊敬的,一是教書育人的「先生」,二是看病救人的「先生」,由此,李志立就把做一名受人尊敬的人,做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從小學習成績優異的他,在考高中時,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當時石家莊地區乃至河北最好的中學——河北辛集中學。高中畢業後,李志立被第四軍醫大學大學錄取,實現了他兒時的夢想。

考入大學,畢業、分配,一直到參加工作,李志立絲毫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他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1996年至1997年被第四軍醫大學推薦到英國牛津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學習肥厚型心肌病等遺傳性心臟病,1999年獲得博士學位。無論是求學亦或是行醫,李志立始終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不斷延續著自己的「學霸」人生。

特殊的經歷 難忘的導師

採訪中,李志立提到了一次特殊的經歷,2000年,他到西藏日喀則部隊醫院帶職鍛鍊時,接到了一次特殊的任務——隨部隊首長到邊境哨所視察慰問。在邊境線上的哨所裡他才知道,駐守的戰士們一旦遇到大雪封山,醫療保障工作就變得非常棘手,有位戰士患上了甲亢,但由於長達半年的封山,無法下撤,導致甲亢眼突十分嚴重,半個眼球都快突出眼眶,部隊首長巡視到這個哨所,了解情況後馬上安排後勤部門想盡一切辦法送這位戰士下山治療;還有的哨所為了補充維生素,自己在山上的石頭縫裡一點點的「摳出」土壤種上了大白菜,但到了收穫的季節大家卻誰也捨不得拔,因為在那片「生命的禁區」,綠色實在是太罕見了……這一年的帶職鍛鍊,深刻地震撼了李志立,讓他深刻地感受到了邊防軍人為國家、為人民的付出與奉獻。這一次走進邊防哨所的經歷,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精研醫術,為衛生健康事業奉獻一生的決心。

提到行醫生涯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李志立毫不猶豫地:「是我的研究生導師,張寧仔」。張寧仔是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級教授,老人在抗日的烽火硝煙中投身革命事業,先後參加南京防治日本血吸蟲病醫療隊和抗美援朝醫療隊。作為我國心血管界的醫學泰鬥,91歲高齡的她依然堅持臨床帶教,她一生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曾被原總後勤部評為優秀教員、「一代名師」,獲得「伯樂獎」,培養學生數千人,百餘名學生成為所在醫院學科帶頭人,在各自崗位上發揮著骨幹作用。

在這位傑出的導師影響下,做人勤勤懇懇、行醫精益求精、治學嚴格謹慎也成為了李志立恪守一生的信條。

心臟血管「清道夫」、「養護員」

心血管疾病可以說是各類疾病中發作最迅猛,最危險、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但從2001年率先在原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獨立開展複雜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包括支架植入術,先心封堵手術、射頻消融手術、心肌梗死患者急診介入治療等,李志立親手完成的上萬臺手術中,從無醫療糾紛和事故,手術零死亡率。

為了提升我省的心血管疾病的整體診療水平,帶動民營醫院的醫技水平,2019年剛退休的李志立,來到西安大興醫院擔任心血管內科主任,並全面負責醫院胸痛中心技術工作。急診科、心血管內科、介入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影像科、超聲科等多學科協作,給急性胸痛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治療途徑。

大興醫院護士長李琳帆告訴我們,為了縮短搶救時間,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大興醫院成立了胸痛中心綠色通道。「就在前不久,一位袁姓病人半夜突發心梗,被急診救護車接到醫院時已出現明顯氣短且伴隨著劇烈的疼痛,醫院馬上啟用綠色通道,大幅縮短了就診時間,並第一時間開放導管室進行手術準備,值班醫生在接到急診電話後馬上把基本情況告訴了李志立主任,李志立半夜開車從滻灞的家中出發,僅用二十分鐘就趕到了醫院,下車就進手術室。由於搶救及時,手術進行的很成功,術後患者很快就完全康復了。

幾十年的積極探索,每一例手術的總結積累,讓李志立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治方面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病情研判清晰準確,手術完成乾淨利落。再加上他沉穩不張揚的個性,對病人耐心細緻的好口碑,;來找他治療的患者絡繹不絕。他的「粉絲」常年追隨著他,老病號也慢慢成了老朋友。

在李志立的眼裡,心臟這個複雜的器官,動靜脈血的泵進泵出,砰砰跳動的過程,雖然單調規律,但是和諧優美。他就是心臟血管「清道夫」和「養護員」,「天天留心一點點,享受生活一百年」這是他的口頭禪。

傳道授業 言傳身教

為了儘快提升醫院年輕醫師的理論和技術水平,李志立利用一切機會為年輕醫生講課,帶他們參加手術。還邀請康復醫學科、內分泌科負責人開展交流、講課,利用多學科間合作,不斷提高科室業務水平及學術水平。

在李志立的辦公電腦桌面上,擺滿了各類醫學講座的ppt,那些精美的照片,準確的手繪示意圖,都是年近六旬的他利用接診病人的間隔和休息時間自己親手製作的,為了達到滿意的效果,有一個ppt他整整做了一個多月。

他的學生小李醫生說,看李教授手術是一種享受。在狹窄的血管裡放支架,需要眼觀「六路」,看操作、看顯示屏、看監護儀、看助手、看護士。李教授處理得非常嫻熟,氣定神閒,有條不紊,各種情況瞭然於胸。包括和患者家屬談話,既有臨床數據作支撐,還有通俗易懂的講解。正是他精湛的技術、豐富的經驗贏得了患者及家屬的信賴。

在他的帶領下,心內科團隊每月2次健康教育大講堂,為患者講解心內科疾病的相關知識,從疾病的病因到預防,全面覆蓋,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好評。心內科患者住院期間,多學科之間合作為每位患者制定科學、協調、有效的高質量的醫療與護理,有針對性地實施健康教育和預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了診療和康復效果,減少了疾病的復發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增進了患者對於科室的工作的信賴和支持。

目前的西安大興醫院心血管內科,擁有經驗豐富的醫師團隊和各類一流的設施設備,科室年收治病人近6000餘人,其中急危重症患者超過40%,搶救成功率達95%以上,年完成各類介入手術千餘例,手術量位列全院首位,已經成為了醫院首屈一指的重點專科。

「心病」還需「用心」來醫

「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是一種藝術,一種溝通的藝術。」這是李志立主任從事心血管疾病診療幾十年最深的體會。他說,這不僅是醫生與病人的溝通,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他告訴記者,心臟病人很多都有焦慮或者抑鬱的心理狀態,許多患者得的不是心臟病,而是「心病」,沒病覺得自己有病,小病覺得自己得了絕症。心臟病可以治療,但「心病」卻只能「話療」,為了打開病人的心結,他和很多病人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於是,半夜突如其來的電話,不期而至的簡訊微信,都是他的朋友們和他傾訴心中的苦悶與煩惱,此時的李志立總是扮演著一個知心朋友的角色,靜靜地聆聽。

心臟,拳頭大小的器官,卻關乎著每一個人的生命,也承載著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李志立在這方寸戰場上奮戰了30多個春秋,不斷地創造著生命的奇蹟,給患者帶來「心」的希望。當記者問到李志立為什麼選擇心血管疾病作為自己研究方向時,他說那是因為他在大學時期,偶然發現自己患有一種不致命的心臟疾病「室上性心動過速」,由此他才對心血管疾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沒想到,一搞就扎進去了,和心臟打了一輩子交道」。

看著這位年過半百卻依然風華如初的長者,聽他講述著三十載從醫生涯中的種種「軼事」,讓人不禁感嘆,若除去兩鬢斑白,眉眼間,他不依舊還是那個燕趙大地初心不改的翩翩少年麼?

通訊員:梁紅娟 卜 亮

記者: 張 強

編輯:華微娜

1

end

相關焦點

  • 西安大興醫院退役軍人唱響軍歌迎八一
    7月29日,在八一建軍節即將來臨之際,西安大興醫院舉行了以《軍歌嘹亮再出發》為主題的合唱演出迎八一。由退役軍人、有軍隊成長背景的以及援鄂的30多名醫療隊員等200餘人組成的9支合唱隊伍,陸續上臺表演,用嘹亮的歌聲,抒發對軍旅生涯的懷念。
  • 國際脊柱外科專家陶惠人教授受聘為西安大興醫院骨科名譽主任
    7月24日,國際脊柱外科專家,原第四軍醫大學(現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陶惠人教授骨科名譽主任聘任儀式在西安大興醫院舉行。會議由張貴和副院長主持。「陶惠人教授打開摺疊人生的高度,就是大興醫院的明天!」
  • 全新為民 領跑刀鋒 廈門大學中山醫院心內科專訪
    2019年9月21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舉辦了「複雜冠脈和電生理介入沙龍手術直播」,由該科室高峰主任及黃衛斌主任醫師帶領團隊向全國同行直播了5臺複雜冠脈介入手術和4臺高難度電生理介入手術,其病例之典型、手術之精妙獲得醫學界同行一致肯定。
  • 西安大興醫院楊曉榮:用外科手術做「加法」
    陽光訊(李晨光 記者 鄭亞雷)眾所周知,外科手術大多都是做減法,切除、摘除是關鍵詞,然而,西安大興醫院楊曉榮主任做的事情,恰恰相反。他風趣地講到,外科手術光減是不行的,比如,截了、切了,外觀和功能怎麼辦?
  • 中國西部肛腸論壇在西安大興醫院成功舉辦
    12月5日,由中國西南西北肛腸協會青年委員會、陝西省保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主辦,西安大興醫院承辦的「中國西部肛腸論壇-肛瘻規範化診治培訓班」暨2020年陝西省保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西安大興醫院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會議由西安大興醫院肛腸盆底外科主任陳文平主持。
  • 西安大興人:防控疫情「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1月22日,作為陝西省首批醫學觀察定點醫院,西安大興醫院全體員工用高效快速的行動,詮釋了「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決心和信念,體現出民營醫院對社會責任的積極擔當。
  • 西北首臺男性「太空艙」落戶西安大興醫院!
    2020年8月21日上午,西北首臺低能量脈衝式超聲波治療平臺(LIPUS)新聞發布會及揭牌儀式在西安大興醫院24樓會議中心順利召開。亞洲男科協會主席、世界華人男科醫師協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男科與性醫學醫師分會會長夏術階教授,中國醫師協會男科與性醫學醫師分會副會長、陝西省醫師協會男科醫師分會會長、全軍泌尿外科中心主任、亞洲男科學協會常務委員袁建林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種鐵主任,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泌尿外科張波主任,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泌尿外科副教授武國軍,北京萬孛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鞠扶錦,西安大興醫院黨委書記
  • 世界心臟日 空軍第986醫院心血管內科走進社區「送健康」
    9月29日,空軍第986醫院心血管內科李慧主任帶領30餘名醫護人員聯合第五門診部(省軍區門診部)深入省軍區一號家屬社區開展大型義診活動,助力世界心臟日宣傳健康行,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社區家門口。  1、專家義診面對面  此次義診由心血管內科李慧主任帶隊,李紅梅主任醫師、謝學建副主任醫師等5位心血管病專家組成義診團隊,耐心細緻地為群眾講解心臟健康科普知識以及心血管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受到社區群眾的熱烈歡迎。
  • 海軍總醫院60年:專訪消化內科主任崔立紅
    海軍總醫院60年:專訪消化內科主任崔立紅 原標題:     主持人:網友朋友大家好,這裡是央視網健康臺的《健康有約》,我是主持人常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自1954年成立至今,已經走過60年的風雨歷程。
  • 東京醫科大學醫院腦神經內科主任教授相澤仁志
    相澤仁志 腦神經內科 主任教授 專業領域 神經退行性疾病、腦血管疾病 1982年畢業於旭川醫科大學,曾在東京大學神經內科,國立精神神經中心,哈佛大學/Massachusetts綜合醫院,旭川醫科大學,國立醫院機構東京醫院等任職
  • 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奠基人、著名心血管專家陳湛教授逝世
    陳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10月20日對外發布消息稱,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奠基人、原心臟內科主任、著名心血管專家陳湛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去世,享年89歲。公開資料顯示,陳湛,從事心血管臨床和科研工作六十載,具有極其豐富的臨床經驗。
  • 西安大興醫院成為蓮湖區高層次人才醫療健康服務定點醫院
    蓮湖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紅利,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武福亮,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公務員局局長鄭潔,區衛健局黨委副書記王向東,西安大興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賀建軍,黨委副書記梁紅娟,紀委書記李昌務,以及6名領軍人才或團隊核心成員參加。籤約儀式由西安大興醫院黨委副書記梁紅娟主持。
  • 專訪魯東醫院腫瘤內科主任梁榮祥:一個和藹可親的「腫瘤殺手」
    對於這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患者們當然希望能找到最厲害的專家,享受到最優質的醫療資源。為此,我們特別專訪了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腫瘤內科主任梁榮祥,這位有著40餘年實體惡性腫瘤診療經驗的專家為我們深度解讀,癌症背後的有效預防措施。遺憾:不少患者一發現就是腫瘤晚期笑眯眯的眼睛,緩慢的語述,低沉的聲調,66歲的梁榮祥教授更像位鄰家老者。
  • 西安大興醫院肛腸盆底外科主任陳文平:臀溝裡的長出「青春痘」?
    西安大興醫院肛腸盆底外科主任陳文平 來源:西安大興醫院肛腸盆底外科主任陳文平 文章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 聖手託起「心」希望,懸壺濟世救膏肓——專訪魯東醫院妙手神醫崔連群
    膠東在線消息,近日,三例危重心臟病患者,在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起死回生。這三例心臟病患者,因患嚴重複雜,危重的冠心病,到國內多家醫院多次手術效果不理想。最終被告知失去手術救治機會。患者痛苦不堪,萬念俱灰。輾轉來到山東省魯東醫院。找到心內科主任崔連群教授,經過崔教授團隊精準介入手術獲救。患者已經完全恢復正常。並已恢復工作。這一方面體現了崔連群團隊高超的醫療技術。
  • 毓璜頂醫院心血管內科仲琳團隊:用「心」詮釋大醫精誠
    煙臺毓璜頂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仲琳,帶領整個科室團隊披荊斬棘,一路向前,用「心」詮釋著大醫精誠的深刻內涵。  一份信任 架起醫患真情「連心橋」  「我負責治病,而你,只負責相信我。」半年前,當生命垂危的複雜冠脈疾病患者王女士,聽到仲琳主任的這句話時,一顆原本慌亂不已的心,瞬間被安撫了下來。
  • 【高醫專家】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崔振法
    【高醫專家】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崔振法 2020-08-27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訪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褪去援鄂光環 民營醫院該何去何從?
    而這背後,卻是牽頭人——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的大義擔當和日夜操持。本報專訪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聽他講述全國首支非公立醫療隊援鄂的背後故事,以及他對民營醫院在發展和擔當之間的思索。事情緣起一個轉帖,讓老馬一馬當先!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圖片由華西醫院提供)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