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創造了一箭雙鵰這句成語,女兒是千古賢后,兒子是開國功臣

2021-02-08 騰訊網

成語一箭雙鵰,原意是一支箭能射中兩隻雕,雕本來就難射中,還要一箭射中兩隻,表明箭法已經出神入化,如今用來形容做一件事能達到兩個目的,偏向於褒義詞。

一箭雙鵰這句成語是出自史料《北史·長孫晟傳》,這個長孫晟正是創造了一箭雙鵰這句成語的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女兒是一位千古賢后,他的兒子也是一位開國功臣,非常厲害的一家人。

長孫晟的女兒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兒子就是著名的大唐開國功臣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長孫無忌。

長孫晟生於公元551年,鮮卑人,出生在河南洛陽,出身西魏至北周的世家大族,據說他出生時很瘦弱,比一般的新生兒都要瘦弱,且有先天性疾病,連醫生都說他可能活不過成年,但是長孫晟的母親李氏憐憫這個次子,讓他3歲大就學習武藝,結果他奇蹟般地活到成年,且騎馬射箭、舞刀弄劍都比同齡的富家子弟厲害。

成年後的長孫晟長得英武帥氣,生性善良孝順,對長輩恭敬,北周武帝在位期間非常賞識他,讓他擔任重要職位,並親自給他賜婚,髮妻突厥叱幹氏生了長子長孫安業、次子長孫安世,繼妻北齊高氏生了三子長孫無忌,獨女長孫氏,即長孫皇后。

北周武帝誅殺權臣宇文護親政後,致力於滅掉北齊和南下滅陳,為了避免分心對付突厥,派了長孫晟作為使臣出使突厥。長孫晟到了突厥後,受到突厥可汗的刁難,突厥可汗打算扣留長孫晟作為人質,以此羞辱北周。

在一次宴會上,突厥可汗讓自己的突厥勇士展示高超的箭法。只見突厥勇士手起箭落,就把天上的大雕射下來,在場的所有人無不拍手稱快。大雕是出了名難射中,突厥可汗恥笑長孫晟肯定射不中大雕,北周國體受辱。此時,長孫晟為了挽回北周國體,展示了他出神入化的箭法,只見他一箭出手,居然同時射中了兩隻大雕,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這就是成語一箭雙鵰的由來,在史料《北史》有明確記載。

長孫晟一箭雙鵰的故事傳遍了華夏大地,他成為了名滿天下的射鵰英雄,等到他回國後,北周武帝對他更加賞識和重用,還讓他參加北周滅北齊之戰,長孫晟曾經以高超箭法,在遠遠的城樓下就用箭把北齊將領射死在城樓上,幫助北周軍隊提高士氣,並且順利攻城。

隋朝取代北周之後,突厥再次蠢蠢欲動,隋文帝和隋煬帝都先後派遣長孫晟出使突厥。長孫晟在二十多年間,一直擔任漢人朝代跟突厥的特使,他善用利用突厥內部矛盾,分化突厥,削弱突厥實力,使之沒能分心南下入侵漢人江山,完全保住了漢人江山的邊境安寧。另外,長孫晟主張漢人和突厥不應心存隔閡,應該順應歷史潮流,加強交流溝通和經濟往來,從而促進了中國華夏民族大融合。

公元609年(隋煬帝大業五年),長孫晟因為長時間操勞過度,在家鄉洛陽病逝,終年58歲,隋煬帝對他的死深感哀悼,追封光祿大夫、上柱國等榮譽爵位,以紀念他對漢人江山作出的偉大貢獻。長孫晟死後,他的第三子長孫無忌年僅13歲,獨女長孫皇后年僅8歲。

長孫晟死後不久,有一次隋煬帝被突厥軍隊圍困在塞北,情況相當危急,隋煬帝不禁發出感嘆:「如果長孫晟長孫卿家還在世,朕何至於此?」

雖然長孫晟去世了,但是他的第三子長孫無忌繼續長孫家的輝煌,年少時的長孫無忌很有才幹和謀略,與唐國公李淵的次子李世民有深交,李世民即大名鼎鼎的唐文帝、唐太宗,兩人相見如故,都認為隋煬帝窮兵黷武、急功近利,隋朝江山岌岌可危,萌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長孫無忌以實際行動證明,他一生追隨唐文帝,輔助他幫助唐國公李淵登基稱帝建立大唐、掃蕩群雄統一天下,成為唐太武帝、唐高祖,自己成為唐文帝李世民手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長孫皇后年少時就被兄長長孫無忌作主,把她許配給唐文帝,她一生都作為唐文帝的賢內助,為唐文帝免去所有後顧之憂,唐文帝掃蕩群雄、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她都始終追隨左右,玄武門之變的當天,她也有遊說唐高祖的後宮,爭取後宮的支持,並且親自鼓勵唐文帝的將士們,最終為唐文帝贏得玄武門之變。

當皇后期間的長孫皇后,善於治理後宮,其高尚的個人品德使之成為大名鼎鼎的千古賢后。

長孫晟創造了成語一箭雙鵰,兒子是大唐開國功臣長孫無忌,女兒是千古賢后、唐文帝李世民的結髮妻子長孫皇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一箭雙鵰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一石二鳥、一舉兩得、事半功倍,反義詞有:事倍功半,一箭雙鵰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一箭雙鵰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一箭雙鵰(yī jiàn shuāng diāo)成語釋義:一支箭射中兩隻雕。比喻做一件事而達到兩個目的。
  • 今日成語-一箭雙鵰
    【成語】一箭雙鵰 【拼音】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英文】Kill two hawks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bai兩個目的。 【出處】《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 此人箭術超群一箭雙鵰,但謀略上的「以夷制夷」之策更厲害
    一箭雙鵰是我國歷史上那位名將射的?此人在軍事上有何成就?射出一箭雙鵰的人名叫長孫晟,是我國歷史上隋朝著名將領。隋朝建立後,歷任儀同三司、左勳衛驃騎將軍、左領軍將軍、右驍衛將軍等職。深受隋文帝和隋煬帝父子重用,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餘年中,採用出眾謀略,分化瓦解突厥,為保持隋朝北境安寧、促進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貢獻。
  • 蘇軾的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創造了兩個常用成語
    北宋文壇盟主蘇軾,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名篇,我們現在許多俗語成語,都是從蘇軾的詩詞文章中來。今天推薦一首蘇軾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詩中還創造了兩個我們今天常用的成語。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大將讓小妾陪葬,兒子抗命救了她,多年後因報恩誕生了一個成語
    大將讓小妾陪葬,兒子抗命救了她,多年後因報恩誕生了一個成語 縱觀古今,我們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知恩圖報的美好故事,也有俗語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古語都是古人的智慧,時刻在教導後世做人的標準,對於幫過自己的人,一定不可忘卻,這樣才能有好報,結草銜環這個成語,講的就是一個報恩的故事,流傳千古。
  • 從放牛娃到伏波將軍,馬援屢創金句,他的人生就是一組勵志成語
    他就是光武帝劉秀的開國功臣,從一名放牛娃做到伏波將軍的馬援。馬援能揚名後世,靠的不僅僅是卓越的軍功,還有其堅毅的人生信條。他說過的很多話現在都成了耳熟能詳的成語,一組催人上進的勵志成語。這讓他很有底氣地說出了一句話:「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中雖然沒有明確地記載馬援發家的過程,但是北地郡臨近涼州,聚集著羌、胡等諸多少數民族。這裡的民風彪悍,劫掠、反叛等事情時有發生。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他能置辦下如此大的一份家業,沒有相當的魄力是辦不到的。而且,馬援是獨自一人逃亡至北地,初來乍到必定吃過不少苦。
  • 歷史上的十大狂言:第五句流傳千古,最後一句古惑仔最喜歡引用
    狂言不全是妄語,有些是出於對自身實力無比自信下的宣言,還有些狂言聽來不僅讓人深以為然,還會讓人熱血沸騰,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歷史上的十大狂言:項羽曹操朱元璋趙匡胤劉邦各說了一句,秦始皇一人說了兩句,其中第五句流傳千古,最後一句古惑仔最喜歡引用。
  • 袁紹如何成為河北霸主,這句成語起了決定性作用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出自《三國志·袁紹傳》,時間是在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故事的主角是時任冀州牧的韓馥及時任勃海太守袁紹的兩個謀士高幹和荀諶,但收益的則是袁紹。冀州入於親交,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而身安於泰山也。願將軍勿疑!」馥素恇怯,因然其計。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時值關東諸侯討董,董卓被迫逃往長安,袁紹則回軍延津,圖謀奪取冀州。為此,袁紹與公孫瓚密謀,以共同瓜分為由邀請公孫瓚進攻韓馥。公孫瓚當即答應,並向冀州發動進攻。韓馥疲於應付,狼狽不堪。袁紹一看時機成熟,立即率領大軍從河內進至延津一線,對韓馥形成夾擊之勢,這更讓韓馥驚恐異常。
  • 為什麼都說明朝多「賢后」?做賢后很簡單嗎?
    古代沒有自由戀愛,和誰結婚也輪不到皇子做主,可是大家族把女兒嫁到皇宮後有時卻母憑子貴,帶來了外戚幹政的弊端。朱元璋登基後,在皇子們的婚配選擇上特意避開了與權貴聯姻,而選擇普通平民女子更多,關於這種現象值得探究。 一,平民女子多賢后 話分兩頭說,皇家娶平民之女自然有優劣之分,平民女子生於底層,了解民間疾苦,作風不鋪張浪費,登上後位更懂得體恤下人,輔佐陛下。
  • 劉邦最不看好的兒子,從小就被冷落,隱忍15年後成為千古明君
    導語:劉邦最不看好的兒子,從小就被冷落,隱忍15年後成為千古明君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他一生中生有8個兒子,這其中除了次子劉盈是正妻呂后所生以外,其他都是妾所生,這8個兒子中,劉邦最喜愛的是三子劉如意,最不看重的四子劉恆
  • 皇帝請他吃飯,卻不給筷子,席散後,皇帝:此人不能留!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是出自誰的口中? 其實「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出自西漢時期的周亞夫,他是西漢開國功臣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在漢文帝後二年,周亞夫襲父爵做了西漢的絳侯,一開始的時候周亞夫只是在河內郡守,但是許負曾給他看過相
  • 他是平平無奇的「成語小王子」
    又到了成語猜謎時間啦~快來看看吉象要帶大家去揭秘哪個成語故事吧~下面這幅畫裡,小書童吉象跟著白衣先生搬了好多東西呀,大家能猜出來這是什麼成語嗎?不要偷看後面的答案哦!從這個釋義看,我們現在比較多地將「推陳出新 這個成語用在抽象的事物上。你能想像得到嗎?這個成語最初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可是非常形象又具體呢!要說「推陳出新」這個成語的出處,就不得不提到西漢開國功臣、兵家四聖之一的韓信大將軍了。成語故事雖然韓信如今被奉為「兵仙」、「神帥」,早年的韓信可是一個相當不起眼的小角色。
  • 維嘉「收穫女兒」五味雜陳,謝娜「喜提兒子」氣到追打?好真實
    維嘉「收穫女兒」五味雜陳,謝娜「喜提兒子」氣到追打?好真實《快樂大本營》新的一期節目中,「八王爺」邢昭林攜帶家屬「八王妃」梁潔來到節目現場,周潔瓊帶來性感舞蹈,吳克群歌聲環繞,而Mike來《快本》因為自己身上穿的套裝被娜姐說成是騎摩託來的哈哈哈。
  • 只因兒子誤入歧途,父親殺兒子沒半點猶豫,誕生一新成語家喻戶曉
    在我國歷史上也有公私難斷的時候,戰國時期分別出現了兩位父親殺掉了自己的兒子,但是一個留下了千古罵名,另一個則名揚青史,還為中國貢獻了一個成語,這是為什麼呢?各位讀者又是否知道,是哪一個成語呢?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將哥弟的兒子全部除掉,為何不殺其女兒?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成功之後,很快就想到了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兒子,為了斬草除根以絕後患,李世民迅速安排一群人,就把李元吉與李建成各自的五個兒子都滅口了。這個舉動看起來十分殘忍,所以很多人不理解,然而與李世民殺李建成兒子這件事相比,另外一件事,人們更加迷惑,那就是為何李世民不把李建成的女兒也殺了呢?
  • 趙一曼兒子陳掖賢,18年後得知生母拒領撫恤金,卻在1982年自縊
    這是誕生英雄的土地,是英雄的國度。在國家傾覆、大廈將傾的時候,總會有人無懼死亡、勇敢地站出來。趙一曼,這是一位巾幗英雄;在日寇的酷刑下,她守住了尊嚴。抗戰勝利後,英雄的名字開始被後人記載於史書之上。趙一曼女士的遺書也在18年後,輾轉流傳到自己兒子的手裡。
  • 《惡之花》:都民碩對於自己的兒子都賢秀,態度為何前後自相矛盾
    這句話是對男主的最佳詮釋。都賢秀的童年是很悲慘的,他的爸爸是個殺人狂魔。而他本人無法理解情感,不會表達情感很有可能是在情感受到嚴重創傷後的應激障礙,出於自我保護,他屏蔽掉了一切情感。不過,這幾處描述都民碩的情節中,還是刻畫了一些都民碩對於自己的兒子都賢秀的態度的。首先一點,都民碩對於都賢秀非常嚴厲。這一點,在金武鎮意外闖入了都民碩家的地下室的時候有講述到。
  • 此人首創一成語,揭露當年事實真相,為滅蜀名將平凡昭雪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艾傳》,時間是在西晉泰始三年(公元267年),主要人物有兩個,一個是議郎段灼,一個是早已被殺的曹魏名將鄧艾。原文如下:鍾會忌艾威名,構成其事。
  • 乾隆寵愛十公主,為她選了一個伴讀,此人後來成為大清皇后
    最後,乾隆選中了參領恭阿拉的女兒鈕祜祿氏。而乾隆也想不到的是,他為女兒選了一個伴讀,此人後來卻成為大清皇后。那麼這個鈕祜祿氏,到底是何許人也?前面說了,她的父親是參領恭阿拉,不過恭阿拉的出身還不錯。他的先祖是清朝開國功臣弘毅公額亦都,在弘毅公一脈中,最顯貴的無疑是遏必隆這一支。不過恭阿拉不是,他屬於達隆靄一支。
  • 胡善祥沒有兒子,她被朱瞻基廢掉後,兩個女兒生活如何
    胡善祥以賢聞名,從而被朱棣看中,許給皇太孫朱瞻基為正妃。朱瞻基的祖父、父親、母親都對胡善祥十分滿意,唯獨朱瞻基,對胡善祥並無什麼感情。 朱瞻基喜歡的人是孫氏,可是朱棣不喜歡她,因此孫氏嫁過來,也只是小小的嬪。明仁宗即位後,朱瞻基成為皇太子,胡善祥以正妃的身份,名正言順成為太子妃。朱瞻基即位後,胡善祥被立為皇后,孫氏則為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