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也能測量物體溫度你知道嗎?

2020-12-14 小冷數碼館

從前,我們一提到測溫,就會想到測溫儀,通過測溫儀就可以得到物體的溫度,不過不少小夥伴們的家裡都沒有測溫儀,但近期發布了一款手機,這款手機將測溫儀的功能也安裝了手機上,對準目標物點擊測量,屏幕上就會顯示出目標物的溫度了。

榮耀 Play4 Pro

這款手機就是近期發布的榮耀 Play4 Pro,這款手機在手機背部的相機模組上,巧妙地放入了一顆紅外測溫裝置,實現了對目標物的測溫,原理與紅外測溫儀類似。

手機測量溫度界面

通常我們想要測量物體的溫度,一般都是用紅外測溫儀,但是很多時候紅外測溫儀都不在我們的身邊,把紅外測溫裝置裝入手機,就可以實現隨手測溫,顯得非常的方便。

手機測量溫度場景

如果要是戶外旅遊的時候,帶太多的東西會顯得很麻煩,有一臺具有紅外測溫功能的手機,就可以少帶一個紅外測溫儀,從而節省自己行李的空間,還可以減少攜帶物的重量,也是一舉多得的。

手機測量溫度場景

想要知道之前倒的熱水有沒有晾涼,只需要用手機對準,就可以測量出水的溫度,一般來說我們的手機都在手邊,我想也是非常方便的,可以省去再去其他地方找測溫儀的不便。

手機測量溫度界面

手機裡加入了這個裝置,小夥伴們就再也不用怕喝熱水燙到嘴了,想知道新烤的蛋糕有多燙,也再不需要用手去摸了,那樣既不衛生也不安全,容易被燙傷,只需要用手機測量就可以了,我想這對於一些溫度觀念不太好的小夥伴應該是一個福利了。

總結

榮耀 Play4 Pro

總之這個把這個功能放在手機中,還是可以對手機用戶帶來很多的便利的,手機既可以實現手機本身的功能,也可以實現測量溫度的功能,一機多用,對於有相關需求的小夥伴,可千萬不要錯過哦!

相關焦點

  • 手機測溫或成標配?華為申請專利主要用於測量顯示人體、物體溫度
    眾所周知,在此次華為發布的年度旗艦Mate40系列中,就有配備了測量體溫的功能,而此前在榮耀機型中,也曾推出了具有類似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但是就有網友猜測,難道華為將要引領測溫功能成為智慧型手機的標配嗎?根據日前網間曝光的信息來看,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 熱議:紅外熱像儀可否能穿透物體測溫
    那麼紅外熱成像儀到底能不能穿透物體來測量溫度呢?從紅外熱成像的原理上講,紅外熱成像儀是通過不同物體的熱輻射來測量物體溫度的,按照不同的紅外波段可以分為,短波、中波、和長波,不同的物體,會發出不同的波段。下面來詳細說明一下,紅外熱像儀將物體發出的不可見紅外能量轉變為可見的熱圖像,如果我們想通過熱像儀對物體的熱輻射來實驗進行實地溫度測量。
  • 教你怎麼用自己Iphone手機測量長度
    1、首先我們打開iPhone手機自帶的測距儀軟體,如下圖所示。 界面中會出現一個圓圈,中間有一個小圓點,將這個點對準你想要測量距離的物體的一端,然後點擊【+】符號添加圖標,這個點將作為測量的起點,如下圖所示。
  • iPhone手機打開這個功能,可以精確測量長度,比尺子還好用
    在生活中我們想要測量物體的長度,都會想到用尺子,如果身邊沒有尺子該怎麼辦?其實iPhone手機就自帶測量功能,可以精確測量長度,感覺比尺子還好用。如何使用iPhone測量距離:iPhone手機上自帶的一個工具,叫做【測距儀】,一般很少有人會去用。如果你發現手機上沒有這個工具,那麼一定是你當初覺得不實用,將它刪掉了,重新安裝下就好了。
  • 智慧型手機能不能測體溫?看完你就知道了
    驅動中國2020年2月20日消息 疫情隔離期間,每天觀察自己體溫必然成為日常工作,然而,還是有不少人家中沒有現成體溫計,所以一些網友就突發奇想,現在手機的功能這麼的強大,能不能把手機變成體溫計,隨時測量體溫,這豈不是很方便?
  • 精準測量尺下載_精準測量尺手機版下載_精準測量尺安卓版免費下載...
    版本: 1.0 *使用豌豆莢官方商店能下載目標軟體,安裝更安全
  • 宇宙中溫度的本質是什麼?溫度有下限,溫度有沒有上限呢?
    實驗室造出最低溫度絕對溫度是宇宙中最低的溫度,那麼人類是否能製造出來呢?2003年的時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NASA合作,成功製造出了0.5納開爾文的低溫,1納開爾文是十億分之一的1開爾文,這個數據已經是無限接近絕對零度了。
  • 「測溫槍」到底是怎樣測出你的溫度的?
    測溫槍是為何在你腦袋上「打一槍」就知道溫度的;它測得到底準不準;以及親戚群裡最關心的,被這玩意打多了會不會影響健康?這些問題,其實只要搞懂測溫槍的原理,就會一一迎刃而解。原理雖然複雜,但不用擔心,看了小姨的講解,保準咱二舅姥爺瞅了都能理解得明明白白兒的。
  • 厲害,華為手機竟然可以測量長度、面積、體積!
    有時候我們可能有測量長度、面積、體積的需求,但誰又會隨時隨地帶著尺子呢?也許你會絞盡腦汁想其它參照物作為測量工具。但如果你使用的是華為或者榮耀系列手機,這些完全都不是問題,因為華為手機自帶的「AR 測量」軟體完全能夠滿足你簡單的測繪需求。
  • 油浸式變壓器繞組溫度測量難嗎?——民熔大牛帶你通徹它的原理
    雖然有人提出用光纖傳感器來測量繞組溫度,但由於其成本高、難度大,所以間接測量繞組溫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測量系統主要由感溫包、溫度測量補償電路和傳感器組成。測溫補償電路和溫度傳感器均位於感溫包內,將溫度傳感器浸入變壓器頂油中,對頂油溫度進行感測。傳感器由兩部分組成:與現場繞組溫度機械錶連接的溫度傳感器,其採集的溫度值反映在溫度指示器面板讀數上;PT100熱電阻,其電阻值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採集的溫度值用於發送給計算機後臺監控系統。
  • 怎麼測量?溫度到底是什麼?
    要知道,世界上最耐熱的金屬,熔點也只有3000多攝氏度,相比之下,一億度是個什麼概念呢?又是如何測量的呢?溫度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溫度」的故事。1. 溫度的實質是什麼?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溫度計測量的溫度,一般針對於物體的固、液、氣三態。而當溫度再升高時,物質將呈等離子體態,此時,沒有化學結構,只有粒子。對於微觀粒子而言,高溫、高速或者高能,其實是等效的概念。因此對粒子溫度的測量,其實也就是對粒子速度或者能量的測量。
  • 手機洞穴測量APP合集
    好吧,也許你能說出個米數,但是這個數據的來源是否是根據使用繩子的米數推斷出來的呢?我們常常討論某某洞我們用了XX米繩子都沒幹到底,即便你到了底,那麼這個洞是否真的就有XX米深?其實……我們都忽略了測量。
  • 作為工控人工程人,你必須了解溫度傳感器
    在種類繁多的傳感器中,溫度傳感器是應用最廣泛,發展最快的傳感器之一 ,工業生產自動化流程,溫度測量點要佔全部測量點的一半左右,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下溫度傳感器:一.溫度測量概述1.1溫度是表徵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 手機還得測溫?榮耀play4Pro和同價位手機相比是否值得入手
    現在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是越來越強大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手機不僅僅是一個移動通訊設備,對於要求不高的人來說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是一個遊戲機,相機和一個錢包以及公家卡。而在今年大家每個人出門的時候或許都能接觸到溫度,現在還好,在前段時間去超市也要測下體溫,而體溫也是大家最關心的一個事情,在前段時間賣得最好的就是口罩和溫度計。當然溫度計也不便宜,一個非接觸式的電子體溫計最便宜也要100多。但是作為一般家庭來說真的是除了測體溫以外其他用處就不多了,畢竟現在一般的非接觸電子體溫計的測溫範圍只有32到42°c。
  • 怎麼光靠一雙手測量距離,你知道嗎?
    眼睛是人天生自帶的一套精密測量儀器,用眼睛測量距離,雖然不能測出非常準確的數值,但只要常練還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的,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幾個中國軍隊經常使用的測距小技巧。跳眼測距法(又稱牛逼瞪眼測距法)跳眼法的原理是人兩眼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一,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
  • 榮耀Play4系列發布:世界上第一個能測體溫的手機,它到底怎麼樣
    最近榮耀 Play4 和榮耀 Play4 Pro 正式在線上發布,它最大的亮點就是能測體溫。但是好像除了這個亮點以外就沒有別的亮點了。而且只有榮耀 Play4 Pro才可以測體溫,榮耀 Play4還不行呢。
  • 它能給你的手機帶來什麼?
    這項技術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最初的目的是跟蹤衛星和軍事目標,其基本理念與今天的雷射雷達技術是相同的:使用光來跟蹤物體的位置。通過測量光線(特別是雷射)擊中某物並再次返回所需的速度,可以確定該物體的位置。這就是第一批LiDAR系統的工作原理,蘋果最新的平板電腦也是採用此原理。
  • 測量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榮耀V20 AR測量功能體驗
    想要使用AR測量功能的朋友把系統升級到174最新版本即可,實際的AR測量使用體驗是怎麼樣的?能滿足日常普通測量需求嗎?這篇文章能給你解答。升級完系統後,桌面會新增一個AR測量圖標,通過該圖標即可快速打開AR測量功能。軟體界面非常簡潔,可通過下方圖標在直線、面積、體積、身高等測量功能之間快速切換。
  • 「實驗探究」(力學實驗)實驗二: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力學實驗實驗二: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目的】1.能用刻度尺測出物體運動的路程,能用停表測出物體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2.能根據公式v=s/t計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3.能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實驗器材】小車、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塊、金屬片(擋板)等。
  • 太陽的溫度如何測量?
    有一個小朋友說: 媽媽每天都要用紅外線溫度計給他測量體溫。紅外線是什麼?為什麼能夠測量體溫呢?其實,人類在研究光的問題時,得到了許許多多的科學成果,這一切還得從1665年英國倫敦的一次大瘟疫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