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雖是同林鳥,大難當頭你不飛;如果來生遇見你,鞍前馬後服侍你……」這是一首楊仕福老人為了感謝妻子龐登英23年來對自己不離不棄、無微不至照顧而編唱的山歌。
龐登英老人
今年71歲的龐登英,家住興仁市大山鎮上務村紅背組。1983年,遭遇前夫拋棄的龐登英經人介紹,和妻子病故的楊世福走到了一起。1997年,楊世福的一次意外受傷導致腰部以下全部癱瘓,龐登英不僅沒有選擇離開,反而無微不至地照料著丈夫,並把孩子們撫養成人。她,用愛和責任演繹了「你若不離我便生死相依」的夫妻情緣。2019年10月,龐登英入選貴州好人榜「孝老愛親」好人!
厄運,打破重組家庭的平靜
1983年,34歲的龐登英被在外省一國企上班的丈夫拋棄後,不得不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回到興仁市波陽鎮堵拐村娘家居住。後經人介紹,她和妻子病故、同樣帶著一個女兒的大山鎮上務村村民楊仕福走到了一起。婚後,夫妻二人互相幫持,共同生育了4個子女,過著平淡幸福的日子。
龐登英老人餵牛
然而,一家人的平靜生活在1997年的夏天被徹底打破。楊仕福在外出馱運東西時,不小心從馬背上跌下摔傷,四處尋醫治療,雖然保住了性命,卻從此落下了腰部以下肢體完全癱瘓的毛病,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從此,龐登英不但要細心照顧丈夫,還要操持家務,賺錢養家餬口。一個人撫養幾個孩子的重擔,更是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但是,龐登英堅持了下來。
不棄,用愛和責任撐起家
「我被前夫拋棄,但他接納了我們娘倆。雖為半路夫妻,但一日夫妻百日恩啊。我沒有讀過書,可做人得講良心的道理還是知道的,我不管他誰來管?」龐登英老人哽咽道,丈夫出事的時候,家裡有大大小小好幾個孩子,最大的14歲,最小的才2歲。
為癱瘓丈夫擦洗身子
每天,龐登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為丈夫做可口的飯菜。丈夫想吃什麼,她就去買,變著花樣做。由於家裡貧困,龐登英每次買好吃的、做好吃的都不會太多,大部分讓給丈夫吃,自己和孩子們總是吃剩下的。為防止丈夫肌肉萎縮,她每天堅持為其按摩;為了讓丈夫不長褥瘡,她經常為其擦洗身體,且每天定時為其翻身、變換臥床的姿勢和方位;為了讓丈夫能見到陽光、看看屋外,細心的她更是特意把床安在客廳的門窗邊;為了給丈夫解悶,她省吃儉用,甚至還變賣了家裡的一頭牛,購買了電視機、影碟機和話筒,讓丈夫學唱山歌……
「別看我整天躺在床上,但我知道的不少。黨和國家的政策、外面世界發生的事情……這都是託老伴的福啊!」楊仕福老人說,妻子龐登英每場趕集,除了帶回好吃的,還會買回一些新碟片給自己。這些年,他家的光碟機就用了10個。」
150斤的個頭,在床上躺了整整23年,可楊仕福老人身上沒一點異味、沒長一個褥瘡。整潔的床鋪、一日三餐……可外人怎麼了解,瘦弱的龐登英老人這麼多年來的心酸和不易。
為了能照顧好丈夫和養活一大家人,這些年,龐登英每天都是起早貪黑,什麼重活、累活都做。她還利用晚上、農閒時間自己平地基、砌磚,硬是蓋起了兩棟平房。
感激,「下輩子讓我來伺候她」
這些年母親的辛苦和磨難,龐登英的兒女們全看在眼裡,打小都特別懂事,不是爭著幫媽媽幹活,就是搶著照顧爸爸,從不給父母添亂。兒女中,有的初中還沒畢業就主動退學外出打工了,在外掙到的錢從不亂花,都寄回家裡為爸爸買藥、貼補家用。如今,龐登英的孩子們均長大成人,只有一個還未成家。
楊仕福老人說:「身為一家之主,我應當肩負家庭的責任,可我卻只能每天眼睜睜看著她為家裡的大小事勞心費力,現在還能看到滿堂兒孫,我這是有多大的福氣啊!如果沒有老伴的精心照顧,我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有來生,我甘願做她的牛馬,報答這輩子欠她的恩情。」
對於龐登英這樣一位賢惠的妻子,楊仕福心裡充滿了感激,也有愧疚。
「既然是夫妻,就得同甘共苦。」說起這23年來的艱辛,龐登英老人沒有任何抱怨。
說起龐登英老人,鄰居總是連連點頭稱讚:「心腸太好了!」據村民介紹,龐登英老人的前夫都被深深感動,在有一年龐登英老人也病倒後,他曾匯款1000元。
為了表示感謝,一家人後來還特意邀請龐登英老人的前夫到家裡做客並過春節。
「老人用愛和責任為我們年輕人演繹了『你若不離我便生死相依』的夫妻情緣,真是太難得了!」對於外人的讚賞,龐登英老人總是平淡地說:「我只是盡到了一位妻子、一位母親的責任。」
通訊員 李鑫波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劉義
編輯彭芝莉劉義
編審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