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界的國際爭端,往往離不開兩個因素:經濟因素和文化因素。沸沸揚揚的孫楊禁賽事件,也是如此。
所謂經濟因素,當然是孫楊背後的商業價值。要知道這次的禁賽,對孫楊的影響,極有可能是終結他的職業生涯。未來三屆奧運,各項國際遊泳大賽,這些獎牌的角逐將與孫楊無緣;一系列的代言品牌,也將做了賠本買賣。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孫楊要堅持上訴了。作為國人,筆者也高度譴責世界體育仲裁法庭的不公正判決,對孫楊上訴表示支持。
然而,孫楊和他的母親,也應該深入反省。別忘了,拒檢的背後,是對國際規則的無知和無視,也是不當的家庭教育對性格的影響。
性格張揚的東方人,在歐美其實並不討好。
孫楊(圖片來源於網絡)
孫楊霸氣外露,桀驁不馴,孫楊的母親楊明愛子心切、驕橫跋扈,這一點圈內圈外的人都了解。國家遊泳隊前總教練曾稱讚孫楊,他的身體素質50年一遇,性格很符合歐美的主流文化,對他在國際上獲得成功有很大幫助。
這讓我想起了易建聯。有著出眾的身體素質和籃球天賦,但阿聯在NBA磕磕碰碰,始終未成。許多人將這些歸咎於阿聯性格內向。
其實,易建聯在NBA未能取得成功,根本不是性格問題。初到美國,阿聯的英語並不好,影響了他與隊友交流;第6順位被雄鹿選中,經紀人卻嫌棄密爾沃基是個小城市,希望可以交易到大城市,以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導致阿聯一年裡與雄鹿若即若離;再加上阿聯在國內引以為豪的彈跳、臂展、移動速度,放到NBA這個頂級聯賽裡就從王者迅速降到青銅,換作任何人,若不擺正心態從低做起,都難以成功。凡此種種,足以讓阿聯錯過了在NBA站穩腳跟的最佳機會。
易建聯(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想而知,內向並不是阿聯NBA之旅受阻的最大因素。假設一下,如果易建聯當年有機會交易到馬刺——那支有著鄧肯、帕克、後來的萊昂納德等低調的同事,且尤其喜歡招募國際球星的球隊,那會是一番怎樣的光景?
比起孫楊,其實易建聯的性格更受歡迎。歐美主張個性張揚,而東方人的性格以內斂低調為主,這是由不同的文化環境導致的,哪怕你到另一個文化體系發展,決定你高度的往往是你原來成長的文化體系。這也是我們說的文化因素。
孫楊,始終是從國內體系走出去的,身上帶著東方人的烙印。要想依靠歐美的那一套去跟歐美鬥,實際上是捨本逐末。反觀易建聯,也是從國內體系走出去,在美國定居,在中國工作,卻一直保持低調,做好自己,為國增光,問心無愧,怡然自得。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說一家之言,難免存在偏見,那我們不妨用結果說話。孫楊禁賽事件後,國內輿論基本偏向支持孫楊上訴,但對孫楊持懷疑態度的人也不在少數。最諷刺的是,體育界、醫療界、以及孫楊的一眾贊助商們,都一致地保持沉默。
再來看易建聯。縱然在NBA的表現未達到預期,但回歸CBA後一直兢兢業業,在國家隊也是甘作表率,扛著中國男籃前進。曾經的年齡造假門、「脫鞋」事件,這些他都交給專業的公關團隊。久而久之,網友們也不再扯著這些話題不放了。最重要的是,易建聯的父母一直都是在幕後支持他,從來不會跑到鏡頭前,向記者發難。
天賦、實力、擔當、努力、教養、人格獨立,易建聯的這六個標籤,孫楊頂多可以貼上前四個。對於教養和人格獨立這兩項,孫楊顯然還差點火候。
大家認同孫楊的成就,也相信孫楊沒有服藥,更希望孫楊上訴能取得勝利。但這與拒檢,是兩碼事。
如果說桀驁不馴的孫楊有錯,那麼驕橫跋扈的楊明更應該面壁反省。當她因為教練與孫楊鬧矛盾而大鬧遊泳池時,當她護兒心切地怒斥記者時,當她盛氣凌人地帶頭打翻藥檢取樣時,她就應該知道,總會遇到「報應」,甚至是「報復」。哪怕她再有理,哪怕她是出於對兒子的愛,但不好意思,作為旁人,沒有義務去諒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
性格有先天因素,不分好壞;但家教卻是耳濡目染,高下立判。
或許這也給那些為人父母的國人提了一個醒:你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過分的寵溺,容易將孩子推向深淵。畢竟,當今社會流行著一句話:娶妻不娶「扶弟魔」,嫁人不嫁「媽寶男」。
作者簡介:林超文,一枚暖暖的教育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