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中正,動靜尊嚴。供圖/盛建峰先生
大覺璉和尚,初遊廬山。圓通訥①禪師一見,直以大器期之。或問:何以而知之?訥曰:斯人中正不倚,動靜尊嚴,加以道學行誼,言簡盡理,凡人資稟如此,鮮有不成器者。《九峰集》
【注釋】
①圓通訥:北宋圓通居訥禪師。梓州(四川三臺)人,俗姓蹇,名祖印,字中敏。年十一,出家於漢州(四川廣漢)竹林寺。年十七,受法華經試而得度。後依穎真律師受具足戒。初以講學冠於諸方,其後,巧遇禪者勸其參禪,乃參謁襄州洞山之延慶子榮禪師,留住十年,修習華嚴教學而有所省悟,乃承嗣子榮之法。初住廬山歸宗寺,後住四祖山、廬山圓通寺等,世稱「圓通訥」。皇佑年間,仁宗賜號「祖印禪師」。熙寧四年(1071)示寂,世壽六十二。
【譯文】
大覺懷璉和尚當年遊方來到廬山,圓通居訥禪師初次同他會面,就知道此人將來必成大器。有人問居訥禪師:「何以一見面便知此人將成大器?」居訥禪師說:「這個人的儀表態度中正而不偏邪,無論動靜,總是保持著自尊自嚴,觀察他所表現的行為無不中規中矩,便知他一定是個有道德的人;又聽他所說的話,語言簡潔而深含至理,也可斷定他是一個很有學問修養的人。大凡一個人具有這麼完美的資質,很少有不成大器的。」
【提要】
這一篇言師家具有知人的眼光,能從一個人的言行舉動中,判斷此人將來能不能成大器。以此誡學者應當自尊自嚴。
【編註:本文選自《禪林寶訓注釋》,《禪林寶訓》,宋沙門妙喜竹庵共集,東吳沙門淨善重集,凡三百篇,大概使學者削勢利人我,趨道德仁義。此書古來即盛行於禪林。本文為演蓮法師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