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訪封閉168小時的上海明天華城小區

2020-12-12 網易新聞

(原標題:夜訪封閉168小時的上海明天華城小區)

11月27日晚8時,70歲的孫爸爸一手攙著老伴兒,一手提著保溫壺,在寒風中沿著周星路顫顫巍巍地一路走。不久,位於浦東的上海明天華城小區,亮著白光的一號門便映入眼帘。他們的女兒孫華定是這個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7天前的夜裡,女兒接了一個電話後便匆匆出門,至今沒有回過家。

距離小區封閉,已經過去整整一周。夜色裡,明天華城的大門燈火通明,平日車輛進出的兩個道閘口處,紅白相間的柵欄緊閉。門內,4名安保夾道而立,門外,4名城管來回走動。隔著由封鎖線圍合成的8米緩衝區,幾位居民志願者朝記者揮揮手:「今天第七天了!」臉上笑著。過去的這些日子,居民都默默記在心裡。

11月20日晚8時,2位新冠確診病例所居住的明天華城全面封閉,實行「地毯式」核酸檢測。11月21日,小區被列為中風險地區,6000多位居民開始了集體隔離的生活。兩天前,小區做了第二次核酸檢測,全員陰性的消息讓居民士氣大振。從事發的恐慌,隔離的焦慮,到如今「看到曙光」,他們經歷了可能一輩子忘不掉的168個小時。

小區進出道閘的欄杆內,有四名安保人員把守。 本文圖片均 黃尖尖 攝

20:30隔著門給女兒送一頓熱飯

孫爸爸手裡提著一袋橘子,一罐蜂蜜,保溫壺裡裝著油豆腐炒薺菜、炒雞蛋。「這些菜都是她平時愛吃的。」孫媽媽說。

晚上20:30,兩個老人按現場工作人員指示,把東西放到門外的快遞架上,經過保安消毒處理,交到女兒手上。

「你飯菜趁熱吃了。」隔著冰冷的空氣,孫媽媽抬了抬嗓門跟女兒說。「知道了媽媽,你們快回去吧,太冷了!」孫華定在柵欄後探著頭。「你衣服夠嗎?」「上次拿的已經夠了。」「你洗澡怎麼洗?」「公司安裝了臨時熱水器。」「哦……」

看著遠處的女兒小小的身影,老人一時不知說什麼好。「那行,我們回去了,你自己照顧好自己……」小區門口的燈光落在老人身上,小孫看著兩個身影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才轉身離開。

孫爸爸和孫媽媽隔著安全距離與女兒對話。

20日晚上,孫華定出門前只是跟爸媽說:「我回小區加個班,最多明天就回來了。」她心裡清楚,走進這扇門,最少也要14天才能出來。

在明天華城,和孫華定一樣,家不在這裡,卻在小區封閉那一刻緊急返回到崗位上的工作人員共有51名,他們是小區裡的保安、保潔、維修工人、客服專員……「很多人都是當晚從被窩裡被拉出來的。」

第一夜,核酸檢測從20日晚8時持續到21日晚8時,經歷了整整24小時,明天華城裡的所有工作人員一天一夜沒有休息過。當孫華定癱倒在辦公室的椅子上時,才發現大家都回不了家,洗不了澡,也沒有地方睡覺。

居委會給這些「無家可歸」的工作人員騰出了所有能用的空房間,辦公室、值班房、活動室,甚至地下車庫。有的人睡在行軍床上,有的在冰冷的地板上打地鋪,兩三天才用臨時熱水器洗一次澡,但總算在每天高強度工作後有了一個「安身之處」。

「從大門封閉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是一家人了。」孫華定至今還記得小區封閉的時候,一些居民站在門前,焦慮地朝小區外觀望。大家心裡清楚,道閘落下去,就不能隨意升起,但沒有人選擇離開。

21:30父女倆搭檔「掃樓」

晚上21:30,路過1號門的一對父女周偉和周昕瑜剛剛完成當天最後一次「掃樓」,他們都是明天華城的志願者。「我們現在的心情都很peace(平靜),希望七天後,大家都可以平安走出去。」小姑娘和爸爸隔著柵欄,比了個勝利手勢。

小區大門落下的那天,周偉還在外面辦事,只有周昕瑜和媽媽在家。小周跑到樓下,只見大批穿著防護服,帶著口罩、面罩的核酸檢測人員已經進入到小區現場。

一切來得猝不及防,6000多位居民的生活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為了保障居民的生活,周浦鎮和居委會連夜組成了三個後勤保障組,負責為居民採買日常用品、藥品,緊急送醫和應急響應。然而要維持一個封閉小區的正常運行,還需要大量人力。

21日中午,周偉就到居委會報名當志願者,第二天,他又把女兒也「拉」了出來。平時在家父女倆經常搭檔洗碗,現在是搭檔「掃樓」,到每個樓道張貼生活起居便民告示,教小區老人在網上購買蔬菜和生活日用品,收集每戶居民的困難之處,尋找有特殊技能的小區「達人」幫忙解決……

小區的第二次核酸檢測是頭等大事。「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以後,這一次居委會將每位居民什麼時間段、到什麼地點都安排好,我們分成30多個小組上門告知,挨家挨戶掃了兩次樓,確保每個居民都通知到。」周偉還記得25日當天,核酸檢測從早上8時開始,到下午5時就全部結束了,比第一次快了一半。

「從封閉到現在,我發現整個小區變得更團結了。」一對做農產品批發的夫妻,一整車土豆被滯留在小區裡,結果大家都來幫忙「吃土豆」。一位91歲獨居老人一日三餐沒人照料,居委幹部每天上門讓她吃上熱飯。一名外地裝修工人在裝修房子時意外被滯留在小區,小區客服張慧和姚紅每天下班後都去給他送飯……

溫暖還來自小區大門外。24日核酸檢測前一天,周偉以前的老鄰居給他送來了一隻雞,說讓他們家補一補。那晚,哥倆隔著柵欄和警戒線隔空用手勢「對話」,其實所有的話都在心裡了。

「我覺得我們待在裡面,是為了裡面的人安全,也是為了外面的人安全,所以我們只要配合就好了。」22歲的周昕瑜今年大學畢業,剛踏入職場。「困難畢竟是短暫的,我們要為明天考慮。所以我們的小區叫明天華城。」周偉說。

22:10住「車庫套房」的阿姨

晚上10:10,明天華城旁邊的一家永鮮園果蔬店老闆開始收攤,夫妻倆的店開在周星路上已近兩年。

「明天華城的住戶是我們的主要客源,小區封閉以後,連其他小區的人都不過來了,現在生意少了一半。」老闆苦笑著說。「那你為什麼還營業?」「我們就像是鄰居一樣,大家都有微信、電話的,我們開著店,也算是對他們的支持嘛……」

夜漸深了,小區門口還有外賣和快遞斷斷續續地送來。一位小哥送來了一份肯德基,他每天都要來這個小區送十幾次外賣。「你怕嗎?」「怕啊,怎麼不怕……」

一位阿姨開著電瓶車提了四個大袋子過來,邊走邊抱怨東西太多,「把袋子都撐破了」。她家的超市就開在附近,雖然早已過了下班點,但因為下單的是熟客,她就堅持送完這最後一單再回家。

此時,小區門裡,清潔工徐芹芳用消毒拖把埋頭清掃1號門前的一幢居民樓過道。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把這棟大樓上上下下、裡裡外外消毒三次。「你幾點下班?」「反正現在還沒下班。」她說。

徐芹芳是土生土長的周浦人,她家離明天華城只有15分鐘自行車路程,退休後,她便就近到這個小區當了保潔人員。

上周五,上完最後一個班頭的徐芹芳和工友們正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卻突然接到封閉小區的消息。她心裡清楚,這意味著她要和小區一起隔離了。「17歲的孫女一直叫我不要來,我說沒事的,之前第一波疫情這麼嚴重我們都扛過去了,不怕的。」她和老伴兒、女兒、女婿、孫女住在一起,從來沒有像這次那樣,和孩子們分開過。

這段時間,徐芹芳和工友們白天從事清潔工作,晚上就住在小區地下車庫的臨時辦公間裡,6個人一個屋。「雖然條件是艱苦了些,但大家住在一起還挺有勁的。」車庫裡沒有電視機,閒下來時,幾個人會聊起小區裡的防疫情況。每個人心裡都藏著不安,但大家都在默默地堅持,等待解封的那一天。

工作時,徐芹芳的手一直微微顫抖。「我不是冷,我是有『顫抖病』。」徐阿姨說這是一種輕度的帕金森,不會影響工作。說完轉過身,繼續沿著小區過道一路清掃過去。將近23:00的時候,她才收拾工具,給自己披了一件紅色羽絨,緩緩走向她的「車庫套房」。

1:30一扇門,守住了一城人

凌晨1:30,郊區的氣溫跌到8攝氏度以下。保安張賓把手往黑色大衣裡縮了縮,距離早上6點換崗還有5個多小時,他在寒風裡走起了「圓圈步」,通過運動來增加身體的熱量。

20日晚,封閉小區的指令是他通過對講機傳達到各個門崗的。隨後,安保人員用路錐、警戒線把小區三個出口封閉起來,兩個完全關閉,一個只進不出。

封閉小區,守住門是最重要的一環。每個進出口都有5名安保隊員24小時看守,門外帳篷下還有城管隊員協助,每個小時換一次班。小區的25名安保人員,組成了明天華城最可靠的「門」。

守在1號門前,張賓經常透過柵欄望向馬路對面的那座小區。每到傍晚時分,當居民樓的一個個窗戶亮起暖洋洋的燈光時,張賓心裡就會有點想家。家裡有爸爸、媽媽,還有老婆、孩子。「封閉的日子說長不長,和家人分開了才知道想念的滋味。」

「隔離,其實是為了大家。」張賓說,每天看著對面的小區,他總在想:「我們封閉了,所以他們就是安全的。為了多數人的安全,這是目前這個狀況最好的辦法了。」

深夜的封閉小區,並不是絕對的安靜。有因打地鋪被凍醒而「出來走走」的居委幹部,還有仍在清運最後一車廢棄垃圾的工人。封閉期間小區的垃圾量猛增到平時的三倍,負責拉桶的清潔工王國新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兩點。

忙碌了一天的小區沉沉睡去,只剩下清運車划過路面的「譁譁」聲還在深夜裡迴響。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浦東明天華城午夜解封,居民揮舞雙手走出小區……難忘的14...
    零點到來之前一名物業工作人員打出「心安即家安」「我們勝利了」標語12月5日零時,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據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信息,截至12月4日,浦東新區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連續14天內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明天華城是一個擁有2000多戶、6000多位居民的大型社區。11月20日,2位確診病例所居住的明天華城被列為中風險地區,小區內展開「地毯式」核酸檢測。
  • 上海明天華城完成第三次全員核酸檢測 居民期盼解封
    李姝徵 蒲恭軒)11月20日起,上海明天華城小區因兩例新冠確診病例實行封閉管理,成為全城關注焦點。昨天上午,衛健部門組織對明天華城小區全體6000餘位居民進行第三次核酸檢測。按照防疫要求,如果此次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小區就將迎來解封。   2日上午8:30分,在明天華城一期的物業處,「大白」及一眾志願者們準備妥當,迎候接受第三次核酸檢測的居民們。與第一次採樣時人們的忐忑相比,這天沒有大排長龍,居民的情緒也都比較穩定。
  • 回歸日常,上海明天華城居民「跑團」繞小區晨跑3公裡
    回歸日常,上海明天華城居民「跑團」繞小區晨跑3公裡 12月5日0時,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
  • 上海昨日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為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11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記者剛剛從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獲悉,上海昨日報告2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表示,經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列為中風險地區,上海市其他區域風險等級不變。
  • 在封閉小區裡跑馬拉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你好明天
    在封閉小區裡跑馬拉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蹲點上海明天華城小區第六天,我們遇到兩位跑步愛好者,王四甫與彭志剛。小區居民以外,兩人還有另一個共同身份——周浦「洪荒之力跑團」成員。 小區封閉至今,熱愛運動的他們無法像平時那樣在馬路上或公園裡奔跑。
  • 在封閉小區裡跑馬拉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謝邀|你好明天⑥
    在封閉小區裡跑馬拉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蹲點上海明天華城小區第六天,我們遇到兩位跑步愛好者,王四甫與彭志剛。小區居民以外,兩人還有另一個共同身份——周浦「洪荒之力跑團」成員。彭志剛(左)與王四甫小區封閉至今,熱愛運動的他們無法像平時那樣在馬路上或公園裡奔跑。於是,戴上口罩、做好防護,有限空間裡產生了無限可能:彭志剛來到地下車庫,保持體能;王四甫選擇沿小區主路繞圈,幾天裡跑出「等差數列」……「520」,王四甫的T恤上印著這三個數字。
  • 上海這個封閉小區,全員幫忙吃土豆……怎麼回事?|你好明天①
    炸薯條、醋溜土豆絲、土豆燒牛肉……因疫情封閉的上海明天華城小區裡,「土豆菜譜」成了居民熱議的話題。整個小區全員幫忙吃土豆,這是怎麼一回事?故事還要從上周五說起。4噸土豆意外滯留,引來暖心接力小區裡住著一對夫妻,平時主要做農產品批發生意。
  • 在封閉小區裡跑馬拉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你好明天⑥
    在封閉小區裡跑馬拉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蹲點上海明天華城小區第六天,我們遇到兩位跑步愛好者,王四甫與彭志剛。小區居民以外,兩人還有另一個共同身份——周浦「洪荒之力跑團」成員。小區封閉至今,熱愛運動的他們無法像平時那樣在馬路上或公園裡奔跑。
  • 在封閉小區裡跑馬拉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謝邀 你好明天⑥
    在封閉小區裡跑馬拉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蹲點上海明天華城小區第六天,我們遇到兩位跑步愛好者,王四甫與彭志剛。小區居民以外,兩人還有另一個共同身份——周浦「洪荒之力跑團」成員。彭志剛(左)與王四甫小區封閉至今,熱愛運動的他們無法像平時那樣在馬路上或公園裡奔跑。於是,戴上口罩、做好防護,有限空間裡產生了無限可能:彭志剛來到地下車庫,保持體能;王四甫選擇沿小區主路繞圈,幾天裡跑出「等差數列」……「520」,王四甫的T恤上印著這三個數字。
  • 小布現場直擊明天華城解封
    過去14天,在全面實行封閉管理後,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成為整個上海關注的焦點。在此期間,無論是被「困」在小區裡的人,還是在外默默守護的人,眾志成城的力量,讓明天華城在風浪中,安穩度過這段不平凡的日子。自今天零時起,浦東新區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解封前夜,明天華城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 封閉,但不孤立!小布現場探訪被封閉小區
    11月21日,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被列為中風險地區。當天晚間,祝橋鎮新生小區也被列入中風險地區。小布昨天探訪上述小區,發現各方在合力緊抓疫情防控的同時,也全力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快遞、外賣物品通過安全方式 被送到小區居民手中 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 雖處於封閉 但未被孤立昨天傍晚4點40分,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門口的景觀燈已經亮了起來。
  • 明天零點起,上海中風險地區清零
    從這一天零時起,上海浦東新區祝橋鎮新生小區和張江鎮順和路126弄小區因連續14天內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被相關部門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而在此前,12月5日零時起,浦東新區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浦東醫院結束閉環管理。
  • 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升級為中風險地區
    11月21日9時,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介紹,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要求,經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將浦東新區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列為中風險地區,上海市其他區域風險等級不變。
  • 「非常時期」的明天華城:居民排隊檢測刷屏上海人朋友圈,還有一...
    11月21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相關情況。2位確診病例居住的周浦明天華城小區也因此被列為了中風險地區,進入了一段「非常時期」。
  • 只差5分鐘,網約車司機誤入上海中風險小區被隔離,現在咋樣了?
    11月20日晚,上海通報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當晚,明天華城小區實行「只進不出」的封閉化管理,一名網約車司機「意外」被困。當時,這名司機正好搭載居民進入小區,等準備離開時,小區開始封門了。按照規定,他不能離開明天華城,只能和居民們一起封閉隔離;他表示,反正這段時間不能做生意了,就在小區裡做一名志願者吧。
  • 「誤入」封閉小區,崩潰「電腦哥」變身快樂「一修哥」
    到朋友家修20分鐘電腦,卻換來14天隔離——「外來者」葛慶海一開始告別妻兒獨自走進「封閉小區」明天華城時,也是很不情願的:「家裡有三個娃,還開了兩家店,14天出不去怎麼行?」大海輾轉加上附近超市的微信,指定了電池型號,再跑去小區門口取。「那天下著雨,排隊拿快遞的人很多,差不多等了快一個小時,我才拿到電池。」修燃氣灶只是舉手之勞,大海並未放在心上。誰知沒多久,老人又來敲門了,這一次她拿來了一大塊生薑:「外面下雨呢,你是不是冷著了?我家沒有紅糖,這塊姜給你,煮點薑湯喝喝吧!」
  • 一個上海小區十四天吃掉了兩噸土豆
    警戒線前方圍著正在做直播的記者,路人手持單反等待拍照,還有幾位中年男性,在等朋友出來喝杯老酒;而後方是一輛接一輛排著隊的私家車——11月20日,上海通報兩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明天華城小區位於浦東區周浦鎮,這個64棟樓、佔地接近17萬平米的大型社區隨即封閉,一場「戰爭」打響了:隨後的14天內,6000餘位小區居民三次核酸檢測全部陰性——直到12月5日零點,小區正式解封
  • 18歲的守夜人:他的身後,「封閉小城」正安睡著
    蹲點第四天夜裡,記者繞著封閉小區明天華城的外圍走了一圈。行至康沈路2262弄附近,看到一道警戒線。「明天華城→」,牆上的指示牌顯示,它背後原本也是明天華城的一道出入口。封閉管理後,小區的快遞外賣一般只允許送到周星路上的西門,康沈路上的東門就一下子冷清下來。
  • 明天華城調整為低風險地區第一天 「自由地跑步,空氣都是甜的」
    剛剛過去的那個零點,他所在的小區剛剛經歷一場喧囂——隔離欄內,不少居民、車輛都排著隊等出門;隔離欄外,除了同樣等待的居民與車輛,還有來自各家媒體的關注。在經歷了14天的封閉式管理後,12月5日零點,明天華城小區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小區居民們,可以出大門了!對於王四甫來說,酣暢淋漓地跑一跑成為最迫不及待的事情。
  • 網約車「誤入」中風險小區,網友都在問,司機現在怎麼樣了?
    11月20日晚,上海通報新增2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當晚,明天華城小區實行「只進不出」的封閉化管理,一名網約車司機「意外」被困。當時,這名司機正好搭載居民進入小區,等準備離開時,小區開始封門了。按照規定,他不能離開明天華城,只能和居民們一起封閉隔離;他表示,反正這段時間不能做生意了,就在小區裡做一名志願者吧。有網友稱這名網約車司機為上海的「大連」(年初,疫情期間小夥子「大連」因下錯車滯留武漢在醫院做起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