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壯闊「十三五」,交通海事砥礪行。
這5年,交通海事聚焦安全監管,本質安全水平再提升。水上交通事故件數、死亡失蹤人數、沉船艘數、直接經濟損失四項指標較「十二五」期分別下降34.8%、26.1%、50%、34.4%;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十三五」前4年年均組織搜救行動約2000次,全面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這5年,交通海事努力提質增效,優質服務顯擔當。「放管服」改革加速度,累計取消下放26項海事行政許可事項,全面推行政務窗口一站式服務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持續減輕企業負擔。
這5年,交通海事有效履職主動作為,法治體系更健全。《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訂草案取得突破性進展,制(修)訂規章31件及國家、行業標準33項,廢止規範性文件61件。
這5年,交通海事堅持改革求發展,體制機制更順暢。紮實推進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完成漁船檢驗和監督管理職責承接和人員轉隸,完成海事公安改革。
這5年,交通海事對標一流勇爭先,發展根基更牢固。以全面從嚴治黨為引領,凝聚先鋒力量;建立人才分層分級選拔、培養、評價和管理機制,優化人才梯隊……
中國海事局局長曹德勝(前中)在荷蘭參加IALA第69次理事會,並以理事身份在全會上作了國家報告,展示了中國管理經驗和成果。
「十三五」高分答卷已經交出,「十四五」開考鈴聲即將敲響。交通海事人正錨定高質量發展方向,統籌「陸海空天」一體化發展,著力構建全要素「水上大交管」格局,趁勢而上、因勢而為,力爭在新的5年裡,再創新的輝煌!
深化改革拓夢深藍
講述人:林泊舟
職務: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人事教育處四級調研員
2019年7月7日,《新聞聯播》播發了部海事局局長曹德勝接受採訪的畫面:「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彰顯了我們黨執政為民的初心、勇於自我革命的決心,和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的信心!」看到畫面時,我心潮澎湃,感同身受。
曹局長的話,是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上重要講話後的直接感受,也代表了交通海事人擁護改革、投身改革的決心!
深化改革,是「十三五」時期海事事業發展最鮮明的特色之一。2018年,原農業部的漁船檢驗和監督管理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具體執行落實到部海事局。記得當時,我們堅持不立不破、先立後破,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擬定有關職責和人員編制調整方案,短短一個月就完成職責承接工作,15名轉隸人員很快融入海事大家庭。
這5年裡,我們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全面推行職務與職級並行,拓寬了基層執法人員的晉升空間,提升了隊伍精氣神,半年內開展了1.6萬人次職級晉升,改革工作進度上走在了全國行政執法類公務員隊伍前列。
這5年裡,我們深化基層執法機構改革和航海保障管理體制改革,為海事監管和航海保障一體化融合發展夯實基礎。通過推行海事處扁平化管理,實現「去機關化」,提高事中事後監管能力。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交通海事人更加勇毅前行。我們正在設計「多維感知、全域抵達、高效協同、智能處置」的「陸海空天」一體化水上交通運輸安全保障體系施工圖,組建全要素的「水上大交管」,逐步達到「經略全球、布防要域,立體掌控、精準服務」的目標,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偉大徵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全時全域巡航夢終圓
講述人:趙培雪
職務: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計劃裝備處副處長
從小,我就有個「藍色夢」:要到大海上去工作!
20多年前,如願加入海事隊伍,參加了第一次巡航,既高興又遺憾:高興的是,終於見識了大海的波瀾壯闊;遺憾的是,海巡船噸位太小,設施設備落後,走不出去、走不遠,很無奈。
我們的船,什麼時候才能暢遊大海?
我見證著中國海事裝備快速發展壯大的過程,僅「十三五」期,海事系統就開工建設約340個項目,完成投資62億元。
5年來,我們持續加大船艇配置力度,目前擁有各類船艇900餘艘,具備了在海事管轄海域全時全域巡航能力!到2021年,我國3000噸級以上大型巡邏船將達6艘,初步形成具備全球巡航能力、可參與國際海上搜救和重大突發事件處置的大型海事公務船隊。與之配套,碼頭基地布局加快,目前有約350處,重點水域的戰略支點逐步完善。
2020年9月,我國首艘萬噸級海巡船「海巡09」輪在廣州出塢命名。
我們持續推進船舶動態管控能力建設。目前有船舶交通管理系統48套,218個雷達站,覆蓋水域超過20萬平方公裡,以水上船舶動態多源融合為主線,管控手段不斷豐富,覆蓋範圍逐步擴大。
我們持續提升安全通信保障能力建設。目前已建成中高頻海岸電臺16座,高頻覆蓋範圍可達遠洋水域;甚高頻控制中心13個,控制分中心68個,基站207座,基本形成沿海25海裡左右範圍內連續覆蓋。
我們持續推進船舶汙染防治能力建設。目前具備一次溢油清除11000噸的能力;配置船用燃料油硫含量快速檢測設備398臺、燃油採樣保存設備1160套,大幅提升了執法效率和執法震懾力;在煙臺還建設了衛星遙感溢油監視系統,基本覆蓋我國管轄海域。
5年來,我們還開展船員「口袋工程」,推行「網際網路+船員」服務船員;完成上海海事調查實驗室、船舶油品油樣指紋庫工程建設,事故調查處理水平大幅提升……
2016年,我有幸親身參與了一次南海巡航,看到海巡船上各種現代化設備設施齊全,海事的多種管控手段更加科學、有效,感覺到自己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智治新生態踏浪而來
講述人:陳華平
職務:浙江海事局科技信息處處長
「你看,這條『地中海波爾』輪,申請12月3日零時45分進港,系統排序後安排該輪零時50分進港,而電子海圖顯示該輪實際上在零時46分剛好經過L1報告線……」每當我向前來交流的兄弟單位介紹起寧波舟山港一體化交通組織平臺時,總是難掩興奮之情。
因為這不僅是海事深入編織海上智慧監管網的一次大膽實踐,更體現在推進信息化、智能化監管道路上,一代代海事人勇於創新、永不言棄的精神氣概。
海事工作人員在利用智控平臺算法模擬分析水上交通風險態勢。
連續11年,寧波舟山港吞吐量世界第一,但進出核心港區只有蝦峙門、條帚門等幾個重要航道,原來的寧波、舟山兩個港域內,多方在協調船舶進出港,一旦溝通不暢,極易導致擁堵、混亂,甚至造成事故風險。
如何破局?藉助智慧監管力量讓交通組織安全、有序,是海事人的選擇。
在打破寧波、舟山行政水域管轄界限,對核心港區船舶實施統一管理的基礎上,浙江海事局推出交通組織一體化平臺,形成船舶進出港「排隊、取號、叫號」系統。
平臺充分利用部海事局「十三五」期建成的共享資料庫成果,同步打通了浙江省大數據局的港口生產、氣象海況、法人、漁船等數據埠。通過數據「跑腿」,使平臺能從橫向整合兩個港域的交通流組織體系,從縱向打通海事、港調、引航的業務流程,實現了數據聚集、信息共享、一網通辦。
今年12月1日,平臺運行一周年,累計發布船舶進出港計劃79871條,關鍵航道通航效率同比提升67%,進港半小時準點率提高32%,核心港區通航安全、通航效率、海事服務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智慧監管、智能服務,已成為新時期海事高質量發展關鍵詞,海事智治新生態正踏浪而來!
國際舞臺唱響「中國之聲」
講述人:孫大斌
職務: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國際處處長
「十三五」這5年,我國共向國際海事組織(IMO)會議提交400份提案,比「十二五」期間增長110%,在所有成員國中由第六位上升為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制度性話語權顯著提升,國際海事舞臺的「中國聲音」愈加響亮。
我國承擔的首個國際海事組織全套規則示範教程經國際海事組織審議通過。
這5年,「中國方案」的影響力持續擴大。IMO議題跟蹤研究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在部分重點領域逐漸「領跑」,《船舶海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等經由IMO向全球航運界推薦分享,參與其他國際組織事務也取得長足進步,中國的主張訴求愈發得到國際航運界的重視。
這5年,我國在國際海事規則標準制定中的主導作用明顯加強。牽頭開展了《地效翼船導則》《國際航行船舶岸電安全操作導則》等IMO標準的制修訂,服務支持國家產業發展和港口綠色轉型;在IMO首次獨立倡導並推動形成《成員國信息通報指南》大會決議,首次承擔全套《固體散裝貨物安全操作和運輸示範教程》的編制,提出增設「國內渡運安全」新工作計劃等,主導IMO規則制定取得重大突破。
這5年,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熟練掌握國際會議議事規則的專家湧現。20餘人次分別擔任國際或區域性組織會議的主席和副主席、通信組協調人,2人成功競聘IMO高級技術官員;我審核員代表IMO對其成員國實施強制審核;多名海事專家擔任國際組織培訓班的授課專家。
這5年,「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國際海事合作的深度、廣度大幅提升。中丹《海事合作工作計劃》工作項目順利完成並納入兩國戰略合作成果清單,與巴拿馬、希臘、蒙古籤訂海事合作備忘錄,與新加坡完成船舶電子證書數據交換測試,成為首個跨國應用案例,與國際勞工組織籤訂履約合作備忘錄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海事「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廣。
北鬥璀璨護舟行
講述人:王玉林
職務: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航測科技中心成優高工
昔有指南之針,今有北鬥導航,這是中國智慧遙隔時空的接力。
「十三五」時期,海事系統加快北鬥衛星系統的應用,為我國實現遠海米級、近海分米級和沿岸釐米級導航定位服務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我有幸深度參與其中:組織編制《北鬥航海保障應用行動方案》,主動策劃、組織完成「北鬥沿海差分導航與精密定位服務系統研究與應用」,實現差分北鬥和GPS信息同頻播發,指導研發「船用北鬥高精度差分定位接受終端系統……
在此基礎上,助力部海事局建成中國沿海22座北鬥差分臺站、3個海區監控中心和13個遠程監測站,建成覆蓋中國沿海水域的北鬥地基增強系統75個基準站、3個海區數據處理服務中心、1個全海區數據監測中心和用戶應用終端等。
一系列研究與建設,形成的「中國高精度位置網及其在交通領域的重大應用」成果,獲得了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北鬥安全信息播發系統。
5年來,部海事局組織研發了北鬥海上安全信息播發系統,實現了航行警告在船舶電子海圖上的可視化呈現和應用;開發了海上北鬥一體化燈器和配套的遙測遙控終端,實現沿海公用航標北鬥應用率100%;研發北鬥與AIS融合船舶終端設備,豐富了海上船舶安全監管和航行保障手段……
河北省第一座裝備北鬥系統的燈塔——南山頭燈塔。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深化北鬥應用,交通海事一直在不斷求索。我深切地感受到,海事科技創新氛圍更加濃厚,創新型人才不斷湧現,海事科技創新的動力正越來越強勁!
改革優環境 服務惠民生
講述人:陸立明
職務: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政策法規處副處長
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是「十三五」期間海事事業發展的鮮明特色之一。
這5年,我們在「放」字上下大功夫,在「管」字上做好文章,在「服」字上闖出新路,很多方面可圈可點。
海事部門為行政相對人快速辦理各項業務。
「放」出市場活力,跑出職能轉變加速度——
大幅取消行政許可,海事行政許可事項由42項精簡至23項;深入推進海事行政執法事權層級劃分和下放,僅水上無線電審批下放後,每年可惠及船舶1萬多艘次;先後取消16項海事收費項目,每年為行政相對人減負51.4億元;減少海事行政審批申請材料43項、優化21項,減少行政許可審批環節9項,辦結時限壓縮10項。
「管」出高效率,打造海事治理新高地——
對內推動綜合執法模式改革,讓執法力量下沉,監管關口前移;制定《海事行政檢查規定》《海事現場執法工作規範》,強化海事履職標準和約束;推進智慧轉型,各直屬海事局基本建成海事電子巡航系統,實現遠程精準監管。
特別是結合海事「放管服」改革和「一網通辦」工作,探索推行海事信用承諾制,試點實施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全力推進海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社會誠信意識。
「服」出群眾便利,鋪就經濟發展快車道——
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努力讓辦事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聯合口岸單位推行「聯合集約登輪」,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口岸查驗手續平均時間由半天縮短至1小時;試行「不停航」辦理、「並聯」辦理和「多證合一」,6本船舶證書的審批時間從44個工作日壓縮到5個工作日。
今年疫情發生後,創新推行「不見面」業務辦理,實行遠程監督檢查新模式;妥善解決14萬多人次中國籍船員換班,特辦船員證書近27萬本;階段性減免港口建設費和船舶油汙損害賠償基金約91億元……
5年來,我們精準施策、實幹擔當,努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交通樣板」,切實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紅利。
本文圖片由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 提供
責編|陳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