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大師的《射鵰英雄傳》作品中,男主郭靖自小在蒙古長大,與成吉思汗的女兒華箏公主青梅竹馬。
華箏本來是被許配給蒙古克烈部的都史為妻,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又許配給了郭靖。
郭靖後來在中原遇到黃蓉,二人情投意合,回到桃花島結為夫妻。那曾跟郭靖有過婚約的未婚妻華箏公主,最終去哪了?結局怎麼樣?
其實大家完全不必為華箏的幸福操心,華箏是成吉思汗的女兒,地位尊貴,這種女人,還會愁嫁嗎?
書中記載,成吉思汗待華箏如同掌上明珠,三個哥哥也是把妹妹寵上了天,就算郭靖沒有娶她,華箏也不可能嫁不出去。
華箏四歲時,被年幼的郭靖從豹口裡救出來過,從此就對郭靖芳心暗許。
可華箏不是普通人,她是鐵木真的女兒,當時為了蒙古各部聯盟,政治聯姻就比較普遍。於是,華箏就這樣被許配給克烈部首領王罕的孫子,都史為妻。
但華箏除了郭靖,誰都不想嫁,最後連大汗都沒辦法。
後來,郭靖立下功勞,成吉思汗就賜予金刀,郭靖沒有拒絕,反而很樂意地接受了。這就意味著郭靖要做金刀駙馬,和華箏成親。
這讓華箏非常開心,認為郭靖也喜歡自己。身為蒙古國的公主,愛上射鵰大英雄也是自然。
但郭靖這人怎麼說呢,情商很低。他只知道把華箏當成妹妹,至於娶不娶,他也不懂,更不在乎,覺得都無所謂。因為他少不經事,根本不懂愛情。
如果郭靖一直呆在蒙古,或許最後就和華箏在一起了。但直到去了中原,遇到黃蓉,這一切,就都變了。遇到黃蓉之時,郭靖情竇初開,和黃蓉情投意合。
金庸大師作品裡的女性,要麼是武藝高強,要麼機靈古怪,美貌過人。可華箏,卻沉穩溫順,她沒有黃蓉的古靈精怪,也沒有小龍女般的美貌,更沒有趙敏的大氣。
但對郭靖,卻一如既往,充滿濃情蜜意。華箏得知郭靖和黃蓉之間的事後,也絲毫沒有影響她對郭靖的感情。
後來郭靖重返大漠,華箏為了不讓郭靖離開,將他要走的消息告訴了成吉思汗,間接害死了郭靖的母親。
也就是在此時,華箏便知道,和郭靖從小青梅竹馬的感情,徹底出現了裂痕,二人從此再無可能。
實際上,金庸大師的這段情節設計,一更覺得實在有些突兀。為了強行讓郭靖和黃蓉在一起有合理感,反而在道德上面,使華箏公主的人設故意崩塌。
(可能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知道你們怎麼覺得?)
最終華箏去了哥哥朮赤那裡居住,但心裡一直裝著郭靖。
在第四十四章時,雕兒帶來了一封皮信,是華箏帶給郭靖的。上面寫著:
「我師南攻,將襲大宋,我父雖知君南返,但攻宋之意不改。知君精忠為國,冒死以聞。我累君母慘亡,愧無面目再見,西赴絕域以依長兄,終身不履故土矣。願君善自珍重,福壽無極。」
大概意思就是說,蒙古將要揮軍南下,攻打大宋,父親知道你南下,但進攻大宋的命令不變。知道你懷有家國天下,肯定會以死相拼。因為我的無知,連累害死家母,無顏再見,我準備去投靠哥哥朮赤,終生不再到中原,希望你好好保重,富貴一生。
那麼最終華箏去了哪裡呢?結局又如何?
書中並未交代結局,但金庸用了十五個字,早已道出華箏的去向。「西赴絕域以依長兄,終身不履故土矣。」
至於結局,可能會嫁給一個大將,也有可能族內通婚,或者終生未嫁,都有可能。
但其實,華箏公主是有歷史原型的,那她是誰呢?
根據現有的史料記載,成吉思汗鐵木真有六個女兒,一個是昌國大長公主,名叫火真別姬,又譯作豁真別乞,也叫火臣別吉。一個是延安公主,名叫扯扯亦堅。一個是趙國大長公主,名叫阿剌海別吉。一個是鄆國公主,名叫禿滿倫。一個是阿兒答魯黑,也叫阿勒塔倫公主,沒有封地。還有一個高昌公主,名叫也立安敦。
《射鵰英雄傳》裡的華箏公主,就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的長女,火真別姬。
歷史記載,火真別姬公主是由鐵木真的正妻孛兒帖所生,最後嫁給昌忠武王孛禿。提到孛禿,就不得不多說兩句了。
此人是鐵木真的得力幹將,為鐵木真統一蒙古,南徵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鐵木真對他十分欣賞,便將疼愛的妹妹帖木侖許配給他,也是第一位昌國大長公主。
帖木侖去世後,鐵木真又將女兒火真別姬許配給了他,這就是第二位昌國大長公主。因此,他既是鐵木真的妹夫,又是鐵木真的女婿。
《元史》記載:「乃蠻叛,帝召孛禿以兵至,大戰敗之。皇妹薨,復妻以皇女火臣別吉。」
不得不說,也就是在少數民族,姑侄同嫁一人的情況才時有發生,畢竟他們不看重這個。
丈夫死後,被追封太師、駙馬都尉、上柱國,進封昌王。後世家族也是蒙元時代的豪門貴族。至於火真別姬公主最終結局怎麼樣,目前暫無相關記載。但按理來說,應該是過得比較幸福的。
單憑華箏公主這一角色來說,一生鍾情郭靖。從小青梅竹馬,芳心暗許,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她和郭靖,終究是有緣無分。
也有很多人心疼華箏,甚至覺得她會孤苦一生,結局悽慘。但一更覺得,並不是這樣。
她不是因為郭靖和黃蓉在一起,她才選擇去兄長那裡,而是因為自己導致害死郭靖的母親被殺,無顏面對郭靖。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她只是換了一個新環境,一個身份,重新活著,當然,也或許是對自己的懲罰。她的幾位哥哥其實都很寵她,所以在兄長那裡,雖然心裡背著包袱,但至少結局不會差。
參考資料:《元史》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