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真的傷膝蓋嗎?
跑跑跑,向前跑~經過小巷和大道;跑跑跑,向前跑~困難艱難腦後拋,在這個氣候宜人、跑者們各個傾巢而出的季節裡,你還在猶豫是否要踏出家門嗎?
有些人之所以仍躲在窗戶旁觀望,遲遲不敢跨出步伐,是因為心中有不少顧慮,而這些疑問中,最常見的就是「跑步會傷膝蓋」!
確實,大家會有這樣的直覺和印象,是因為我們負重行走、上下樓梯、屈膝或蹲下來,膝蓋都要承受不少壓力,尤其跑步時速度又快,壓力更高了好幾倍。
當壓力過大,膝蓋就容易磨損,讓「跑步傷膝蓋」的說法不脛而走;嚴重一點,還可能會影響到我們日常的活動,因此為避免傷害發生,最好不要跑步!
BUT…真的是這樣嗎?
2013年,一篇刊登在美國運動醫學協會(ACSM)的研究,分析了跑者(74,542名)、健走者(14,625名),兩個族群的運動頻率、強度、年紀及體重。
研究人員持續追蹤這些跑者長達7.1年、健走者5.7年,統計罹患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及做髖關節置換(Hip Replacement)的人數。
最後發現:跑步族群不論運動強度、跑多少距離,罹患骨關節炎和施做髖關節置換的人數,都較不跑步的人少。研究人員還表示,跑步可以幫助減輕體重、減少關節負擔,對膝蓋來說反倒是好處多多!
可見跑步似乎跟膝關節傷害沒有絕對的相關!
當然,除了數據證明之外,其實從生理原理也能解釋這個現象。
人體的適應之道
前面提過,多數人會擔心跑步傷膝蓋,是因為跑步時膝蓋要承受的壓力是平常的好幾倍,要是長期磨損,恐怕會「整組壞光光「!但事實上,在跑步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會幫忙分散重量,針對壓力做適應。
大家應該都有立正時會晃來晃去的經驗吧?我們的重心其實一直在移動,身體也不斷地在平衡,跑步時也是如此。
所以換句話說,跑步帶給膝蓋的壓力並不會完全、直接地由膝蓋概括承受,而是由各部位肌肉不斷輪流收縮來抵抗力量。雖然多多少少還是會有關節磨損的情況產生,但只要你不在訓練過度的前提下跑步,其實人體都有一套自己的運作方式來調和這些壓力。
「適當」的運動能夠防止關節軟骨退化
1998年有研究人員透過動物實驗,觀察關節軟骨與運動的關係。後來發現多運動有助於提高軟骨密度和彈性。運動不但不傷關節,反而能使關節更潤滑,增加關節運作的流暢度,可幫助降低」骨關節炎「風險,防止軟骨提早老化。
體重是影響膝、髖關節健康程度的重要因子
在ACSM刊登的這份研究中,還可以發現當BMI每上升1,」骨關節炎「的風險平均提高5%、「髖關節置換術」則提高9.8%;這些額外的體重,不僅讓關節承受多餘壓力,也對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
反倒是長期跑步能讓體重減輕,一旦體重下降,膝蓋的負擔減少,罹患「骨關節炎」的風險也跟著降低。
同時,跑步(減重後)所帶來的生理效益,可以加強身體代謝機能、提升肌肉比例與功能性,骨頭相對更健康,自然就不易跌倒,髖關節置換的機率當然就低了!
常跑步可改善膝關節強度
從「用進廢退」的訓練原理來想,缺乏鍛鍊的部位會因為活動力不足而退化,並不會更健康,所以一再避免走樓梯、跑步、蹲下等活動,其實無助於保護膝關節。
相反地,透過適當的訓練,能夠強化膝關節附近的肌肉力量、保持膝關節健康,預防退化及維護關節的功能。且有跑步習慣的人,肌肉、骨骼等都比較強壯,能有較健康的身體也是理所當然。
看完這些解釋後,大家應該比較能放心去跑步了吧?(不要再找藉口啦!)奔跑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上帝給予我們的東西。如果連奔跑都懷疑的話,那就。。。。
在這邊,要再次提醒,每項運動都是一體兩面、有好有壞,經常跑步或許可加強心肺功能,改善身體機能,卻多少也有機會造成運動傷害。
例如說跑者是最常出現疲勞性骨折的族群,但探究其原因,其實與「過度使用」很有關聯,所以即便跑步對身體有益,記得,一切都該適量!
同時別忘了,跑步前做好充足的暖身(從慢速開始跑),並抽空做額外的腿部肌肉訓練,多管齊下,才能在獲得效益的同時,將膝蓋或關節受損的影響降到最低
【關於我們】
健身吧(www.jianshen8.com)是健身領域最全的微信平臺,發布一切關於健身的即時新聞、健身資訊、肌肉照片、明星健身、健身指南、鍛鍊方法、營養補劑、健身問題等,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請關注官方微信:jianshen8com
【聯繫我們】
爆料、投稿、你的健身故事、私聊請加主號 ~ 微信:jianshenba
猛戳閱讀原文,更多精彩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