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這個假期,我弄丟了我節前翻譯好的文件(是一個txt文件,我實在找不到了)。
我終於,恢復了勇氣,重新開始翻譯了!因為這一章比較長,我就分開幾個部分(因為我隨手翻了好幾頁,還是在講投手!我實在不能確定上中下三個部分是不是能夠完成,所以是「(1)」)。
投手與捕手
我記得,有一次我走上投手丘,和Bob Gibson做了個溝通。他告訴我,只需要在球棒後面接球就行。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投出來的球幾乎打不到。——Tim McCarver,前MLB捕手。
Bob Gibson,Gibson 在職業生涯中取得了251 勝, 3117 次三振和2.91的ERA。他曾9次獲得全明星和2次WG冠軍,並獲得兩項賽揚獎和1968年NL的MVP。1981年,他入選棒球名人堂。紅雀隊於1975年9月退役了他的45號球衣,並於2014 年入選了球隊名人堂。他小時候最開始是打籃球的,後來改打棒球,看來他選對了方向。
當然,也許打籃球也不錯。運動神經好的人,放到哪兒都差不多。
題外話,棒球手的介紹真的是依靠一下一下的投和打積累出來的各種數據,這些數據是他們為這項運動奉獻的豐碑(也是賺錢的籌碼,咳……如果真有這麼牛的人,賺就賺吧)。
Tim McCarver,他於1966年和1967 年出現在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全明星賽中,並且是世界大賽首發接球手。McCarver獲得2012年福特C.弗裡克獎廣播獎。
註解越寫越多!說一下福特·C·弗裡克廣播獎:每年頒發入選國家棒球名人堂在美國的廣播電臺的「重大貢獻棒球 」。以前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CEO(1951年~1965年)福特C.弗裡克的名字命名的獎項。在擔任MLB的CEO之前,弗裡克是一名棒球作家; 他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為貝比魯斯的代筆作家而聞名。福特·弗裡克於1978年逝世,這個獎項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他之所以能這麼有名,是因為弗裡克成功地阻止了大陸聯賽,這是一個擬議的第三大聯盟。除了阻止了大陸聯賽的發展,福特並沒有把MLB封閉起來,而是將大聯盟棒球引入了那些大陸聯賽正在發展的市場,其中包括提議一些擴張和搬遷手段擴張了棒球市場。
其實,翻譯的過程也是這個不斷引入新知識的過程,希望這些知識不那麼冷,也不那麼熱。
等待你的那顆球!
如果MLB的球手,盯著球飛過了好球帶,蹦跳著帶著地上的泥土彈開了,而擊球手卻一動沒動,你是不是會覺得這樣做很蠢?一年平均能賺290萬美元,如果就是盯著球什麼都不幹,我們都能賺到這筆錢。
我們都揮過球棒(至少關注這個公眾號的大多數讀者們),對向我們飛來的小球憤怒的揮擊。當我們年齡夠大之後,我們都會站在揮擊的年輕人身邊,語重心長地說:盯好球,只打你熟悉的那種球!
這種只打自己熟悉的球的方法,聽上去很容易。但我們大多數揮棒的人,對著我們的朋友們丟過來的一個又一個球都不會停下來,甚至一個很難把球扔進好球區的小孩投過來的球,我們都會忍不住揮擊。其實對於業餘玩家的我們,都有足夠的時間去推斷球飛來的方向,判斷球出手的角度。甚至我們有在投手把球投出手後到飛入我們的擊打區的這段時間裡想一下晚上吃點兒什麼。時間不是一個我們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因為大家的球速差距不大。有時候,我們能把那種飛不進好球區的球都撈起來打。
那為什麼MLB的選手會不選擇的揮棒呢?因為他們的比賽中,球速實在是太快了。揮棒的人不得不靠球出手的角度來猜測球種和進入擊球區的大概位置。很多大聯盟的投手投出來的球好像是直奔好球區而來的,但是到了近前,卻會突然拐開了。所以,當你看到一個職業選手對一個壞球揮棒或者盯著好球飛過他的眼前,請不要懷疑他的能力,不過你也可以儘管放聲對他喊叫。但是與此同時,你要記得,他的失誤就是他猜錯了,他要對抗的是全球最好的投手,這些投手窮其一生最好的時光在練習一件事:三振。
Wade Boggs,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紅襪的超級強棒,把「好眼神」這個概念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居然不是靠猜的,因為他的視力是超越2.0的,他能看清球從投手出手瞬間的球的種類。其他大聯盟的好手也就是能看到個旋轉方向。作為一般的人類,這種挑戰實在是太大了。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種類的球。(額外提一句,這段是原文裡寫的,基本是介紹一些球的種類。不再贅述了,我做了對以前公眾號內容的連結,可以點進去看,寫的並沒有我們寫的更好:P)
繼續註解,Wade Boggs,在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球員平均擊球率方面排名第33位,至少有1000次出場。博格斯於2004年入選紅襪隊名人堂,並於2005年入選棒球名人堂。他的父親和母親很傳奇。他父母是在喬治亞的一個軍事基地相遇的,他父親在二戰中隸屬於海軍陸戰隊,是駕駛專門運送郵件的飛機的飛行員。戰爭結束後在佛羅裡達定居了。Wade就是在坦帕開始打棒球的,後來他也打橄欖球,從大一打到大四,一直是四分衛,大學畢業後選秀,進了波士頓紅襪,7500美金籤約俱樂部。
速球(也叫做錘子、死熱、黃油、香菸、一號……),球的速度一般是在86~98英裡/小時(138~157km/h),從出手到抵達本壘板大約用0.4秒。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球種,因為這種球的握法和投出來出手的瞬間都很「標準」或者說是一種人體結構角度來看很自然和舒服的控制方法。這種球,有五種變體:
1)四縫線快速球。以前介紹過,大概的意思是,四縫線快速球有兩種投法。其中最傳統的投法是找到縫線最寬的地方,將食指與中指與縫線成垂直放在球上,並且指頭是落在最遠的那根縫線上。然後將姆指置於球的下方,用這種握法,姆指通常不會碰到縫線。
2)二縫線快速球。找到兩條縫線最接近的地方,把食指與中指分別放在縫線上,指尖到指根都儘可能貼在縫線上。姆指則置於球的下方,拇指第一關節的側到中間必需放在縫線上。球在出手時,食指施加較多的壓力。
3) 卡特球(切球)。這種球,右投手pk左撇子的時候,就會斷棒。
4)伸卡球。這種球速度是速球裡面的慢球,接近本壘板的時候會下沉。看連結。
5)升球。這種球更容易騙得擊球手揮棒,因為球是向擊球手的眼睛更近的位置移動的,根據近大遠小的邏輯,擊球手更容易認為球已經飛到了位置,所以會揮棒擊球,但是會揮空。看連結。
先寫到這裡。我會加快速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