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你是怎麼看待這個詞的?
我一直認為皮囊就是我們的外表,好看的,醜陋的,普通的
直到我看完蔡崇達的《皮囊》,我對「皮囊」有了新的認識
原來皮囊不僅僅是外表,《皮囊》認心、認人。皮囊之下是靈魂,可能沒有靈魂
這是一本自傳體散文,《皮囊》只是其中一篇
書中描述的故事大多發生在作者的家鄉,福建的一個沿海小鎮。作者通過一篇篇短文書寫了發生在自己的阿太、父親、母親、同學、鄰裡的故事
此書的第一篇是《皮囊》,講述了九十多歲的阿太,遇事都是冷靜、堅強的面對,她經常說的話是「皮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點出了這本書的主旨
這篇文章是本書中最好的一篇,很多人都是看了開頭,買下了這本書
但其實書中後面的每一篇章都是一個看點,每一篇都可以觸動人的內心,讓你不得不卸下沉重的「皮囊」
劉德華評價《皮囊》:
人生際遇的好與壞,關鍵往往在於生命裡碰到什麼人,只要能對你有所啟發,都是明燈。崇達的《皮囊》裡,有的是對他成長中有所啟發的人,造就了他步步達成目標的人生;我認識崇達、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韓寒說:他會把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慢慢看
《皮囊》10句扎心的大實話,讓你剝開沉重的面具,找到最初的自己
1、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
2、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所謂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
3、時間久了,就會覺得臉上仿佛長出一個面具。每天晚上回家,深深吸口氣,仿佛職業表演者的卸妝儀式。
4、裝模作樣地相互吹捧下,掛下電話,迎接突然襲擊而來的空虛感。
5、沒錢帶來的不僅是生活的困頓,還有別人有意無意的疏遠和躲避——即使心再好,誰都怕被拖累。
6、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7、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
8、對於不喜歡的人和事,你就應該態度明確地拒絕;否則,你的縱容和妥協就會變成某種情緒的癌細胞,它會一點點地吞噬掉你原本清爽、健康、快樂的生活,最後讓你過上一種爛掉的人生。
9、那些不清不楚的你情我願,早晚要用恩斷義絕來償還。
10、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皮囊》說的是生活,說的是身邊人,說的是內心的自己,說的是你不願意成為的自己,說的是你想成為的自己
《皮囊》之下是什麼?是靈魂嗎?是的吧。但我更覺得那是真實的自己,一個輕鬆跳躍的自己,好的壞的,只有撕下那層偽裝的沉重「皮囊」,才能看透現實的自己
生活的打磨總是我們不自主的帶上這層皮囊上路,累且無奈
當我讀完《皮囊》這本書以後,好像隱隱約約找到了新的答案。皮囊是一個沉重的外表,剝開這層外表,你才能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皮囊》裡描繪的一個個人,一幕幕溫馨、冷漠、殘酷的故事,都在招引著你撕下這層無用的皮囊
「皮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在無數的皮囊下,是一扇通向心底深處的大門,讓自己看見「自己」
生活裡我們的皮囊就是帶著的一張假面具,負重前行,不想看透現實,也不想被比人看透,然則偽裝的背後,只有無盡的迷茫
只有卸下這層面具,才能看清世界,看清自己,好的壞的,不要怕,迎面而上換來的是更多的豁達
讀著讀著,你就會發現,那個人,好像曾經的你
每一頁都是真實有縹緲的。讀蔡崇達的《皮囊》,不知何時你就成了故事中的主角,經歷著他經歷的一切。假如真的是我了,我可能沒有那個勇氣面對當初的一切
有的人活著只是為了活著,終其一生不能和自己和解,因為他們捨不得放棄自己的「皮囊」
當你感到迷茫的時候,請你看一看《皮囊》;當你偏執的時候,請你看一看《皮囊》;當你累的時候,請你看一看《皮囊》
面具之下,我們每個人奮力的前行著。卸下皮囊,摘掉面具,找尋最初的自己